首页 理论教育我国取消农业税的意义及背景

我国取消农业税的意义及背景

【摘要】:(一)我国取消农业税背景2005年12月29日下午,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的决定,从2006年1月1日开始,我国正式全面取消农业税。在新时期新阶段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全局,审时度势,果断做出全面取消农业税的重大决策是基于有必要有能力的时代背景。据国家财政部统计显示,2006年全面取消农业税。取消农业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

(一)我国取消农业税背景

2005年12月29日下午,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的决定,从2006年1月1日开始,我国正式全面取消农业税。一个免征农业税的时代—后农业税时代,从2006年1月1日开始正式到来。全国各地农民为之欢欣鼓舞,社会各界也普遍给予了高度评价。然而全国3万多个乡镇尤其是以农业为主的乡镇其财政犹如“雪上加霜”,更加捉襟见肘。农村原有的深层次矛盾更加凸显出来,并将引发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又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明确提出了要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党全国的共同行动。作为与农民群众直接打交道的最基层的乡镇政府和乡镇财政,面临着更加繁重的工作任务和光荣的时代责任。

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2005年年底,全国GDP达到18.2万亿,财政收入达到3.16万亿元,我国总体上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而与此同时中央又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在新时期新阶段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全局,审时度势,果断做出全面取消农业税的重大决策是基于有必要有能力的时代背景。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难点和重点都在“三农”,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还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不足,农民收入增长困难问题还很突出,农业、农村仍然是我国经济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9亿农民是共和国大厦的基石,9亿农民不富,整个国家就不算富裕,9亿农民不稳,整个国家就难以稳定,9亿农民不能实现小康,全国人民实现小康就是一句空话。因此,取消农业税,这不仅是为了农业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富裕,更是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民族的伟大复兴。

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国家财力不断壮大,国家财政有能力、有实力承担取消农业税这个成本。据国家财政部统计显示,2006年全面取消农业税。

(二)我国取消农业税的重大意义

全面取消农业税是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做出的重大战略性举措,充分体现了中央领导集体对广大农民的关爱,对农村繁荣的关心,对发展农业的关注,具有十分巨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必将对促进农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社会、维护农村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取消农业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取消农业税不仅降低了农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了农业效益和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而且完善和规范了国家与农民的利益关系,从国家权力的高度和政策选择的角度考虑和解决了“三农”问题的核心—即农民权益的保护问题,从而维护了农民的根本利益,促进城乡居民共同富裕,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

取消农业税是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内需,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取消农业税,不仅本身可以减轻农民负担,而且由于涉农收费的惯性影响,其他一切不合理负担都相应被禁止,对农民实施“零负担”政策,有利于保护农民自身利益。彻底消除负担影响,尽管取消农业税对农民增收不会产生直接效果,对农民较低的纯收入来说,取消农业税无疑是增加现金流入的一个方面(一些地方所占的分量并不小),同时农民的经济和精神上也得到了解放,取消农业税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进而使亿万农民的潜在购买需求意愿转化为巨大的现实消费需求,将进一步提高农村消费水平,进而推动整个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盘活国民经济的全局。

取消农业税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关系全局的战略举措,全面取消农业税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给、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让公共财政阳光更大范围覆盖农村,能够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始终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同时,农业税征管工作量大、征管成本高、处理不当会直接影响农村党群、干群关系。取消农业税,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也可以有力地促进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转变职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履行社会管理上,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上来,从而进一步改善和密切政府与农民的关系,维护农村的稳定,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