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模型的解释功能也具有唯物性,因为模型解释的本质是基于客观基础的。科学理论的评价和检验是很复杂的。[1]本节主要内容摘自:夏甄陶.中国认识论思想史稿(下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487-488。[3]认识、理论的“诚妄”,不是“口舌之争”的问题,而是一个“事实”问题。[5]国家教委社会科学研究与艺术教育司.自然辩证法概论[M].北京:高教出版社,2000。......
2023-08-15
一般而言,人们的任何探索都可归结为:正确地提出问题、正确地认识问题和正确地解决问题。我们认为,对于应用M&S的领域而言,通常的探索活动可分为:建模研究、应用研究、软件开发和仿真运行活动[5]。其主体分别是理论分析者、应用工程师、软件开发者和操作员。表2.7列出了四者的研究主体、客体、途径及结果。
表2.7 探索活动领域的研究主体、客体、途径和结果
从中不难看出,四者之间存在一个递阶的层次结构,如图2.18所示。由此也揭示了日渐为人们所忽视的建模与仿真的本质区别,即建模是仿真的前提和基础,仿真只能是基于模型的仿真。
图2.18 探索活动领域的递阶层次
前文提到:模型是一个系统、实体、现象或过程的物理、数学或其他逻辑描述,而仿真是在时间上实现一个模型的一种方法。可以认为,模型是系统质的规定性,而仿真不过是这些质的规定性的外在体现,即仿真是模型概念的外延。
历史表明,任何科学意义上的探索活动均要建模,无论建立的是定量模型还是定性模型,也无论建立的是物理模型,数学模型,还是仿真模型,而仿真仅仅是伴随计算机迅猛发展后兴起的探索活动。事实表明,并非所有探索活动都需要仿真,有的模型可经直接解算得到结论。即使建模需要通过仿真得到结论,仍存在一题多解的算法、多种仿真框架和多种程序语言的选择,这意味着模型相对稳定,仿真产品则更易伴随算法、编程语言等的发展而升级换代。为达到试验目的而建成的仿真系统,其实是基于模型(集)的一整套计算机软、硬件,可能还有人参与的有序集合,相同的模型可对应不同的有序集合,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仿真专家组人员、资金、技术成熟度和精度等,这会导致仿真V&V的内容、方法和费用的差异。模型与仿真在映射上的一对多关系,在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仿真只能基于模型。图2.19简明地表述了模型与仿真的关系。由此可见,建模是仿真的必要条件但非充分条件,逻辑上只能认为仿真是广义的建模而非建模是广义的仿真。
建模与仿真之间最本质的区别当然也不能导致泛形式化的重建模V&V、轻仿真V&V。现代意义的V&V活动确实是首先在仿真领域展开的,但V&V蕴含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在建模领域早已存在也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在建模领域开展现代意义的V&V十分必要。在逻辑上,V&V的证伪功能强于证实功能,一是通过建模与仿真整体的V&V,多数情况下意味着建模与仿真均通过V&V,但不能排除在限定的V&V活动中错误的模型与错误的仿真可能导出良好结论的“巧合”;二是未通过建模与仿真整体的V&V,首先确定无疑的是建模与仿真被证伪,但可能是基于错误的模型进行仿真。因此,简单认为建模V&V是前伸的、广义的仿真V&V,势必徒增V&V活动的时间和成本。
图2.19 模型与仿真的映射关系
建模V&V与仿真V&V的区别还表现在考察的对象(内容)上,所实施的技术方法也存在较大差异。建模V&V的主要内容是考察从实际系统到概念模型的过程及仿真输入、输出和实际系统输入、输出的比较,主要有需求(仿真输出、功能、接口等)的确定,当然也包括方程式、算法及对假设条件的简明描述,此外还要说明与理论、概念、精度、逻辑、接口和解决方法相关的局限性。建模V&V的最终结果应包括:模型特性、输入/输出数据、接口结构、模型精确性指标、潜在的弱点和局限性及概念模型和需求间的可追溯性(Traceability);仿真V&V主要考察的是从概念模型到计算机模型的过程。对于软件来说,输入数据确认,决定计算机辅助工具和设计方法,软件测试和报告等都非常重要;对于硬件来讲,考察总体设计图、接口控制设计图、机械设计、电力设计和电磁兼容性等也很重要。此外还有软件代码的校核及软硬件集成校核等,这些都与软件工程的管理相通。由于所考察内容不同,必然带来实施技术方法的差异。建模及其V&V必须以领域专家为主体,仿真及其V&V则是以仿真专家为主体。建模VV&A的技术方法更多的是思辨的、逻辑的和实证的,具有创造性;而仿真VV&A的技术方法更多的是工程的,具有行业标准的。
此外,在思维特点上,建模及其V&V活动具有明显的艺术性、智慧性和创新性,而仿真及其V&V活动则具有相对的标准性或带有一定的技巧性。建模的V&V需要科学的思辨和敏锐的洞察力,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门艺术,而仿真的V&V更多的是与工程相联系,相对建模及其V&V的观察、判断、分析、归纳和推理显得较为程序化。
总体来说,建模与仿真的V&V是建模与仿真活动周期中的两个重要阶段,于两者的序结构——时间、空间序上,建模V&V先于仿真V&V是清晰的。同时,建模与仿真作为求解问题的途径,其V&V的两个方面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虽然通常所说的“建模与仿真的V&V”可以指两者中任何一个,但其实质内容是有所侧重的,其具体含义由上下文传递。至于建模VV&A与仿真VV&A的“A”,即“确认”的区别与联系,从“确认”的内涵上看,二者无异,均指将不断增进的V&V应用于建模与仿真各阶段的产品,即确认是不断地对产品进行测试和评估的动态的管理过程。
[1](Thomas Kuhn,1922— ),当前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和科学史家。
[2]指某一特定研究领域中持有共同观点、理论和方法的科学家集团。
[3]Theil’s Inequality Coefficient的缩写。
[4]美国Sandia国家试验室,Sandia National Laboratories,位于美国新墨西哥州Albuquerque城。
[5]表2.4中提到DMSO VV&A RPG(Recommended Practice Guide)把M&S全生命周期过程分为六个不同阶段,在很大程度上等同于应用M&S进行探索活动中的软件开发和仿真运行活动。应用M&S的探索活动领域更广,所包含的内容更多,其重点在于建模研究与应用研究。
同时,模型的解释功能也具有唯物性,因为模型解释的本质是基于客观基础的。科学理论的评价和检验是很复杂的。[1]本节主要内容摘自:夏甄陶.中国认识论思想史稿(下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487-488。[3]认识、理论的“诚妄”,不是“口舌之争”的问题,而是一个“事实”问题。[5]国家教委社会科学研究与艺术教育司.自然辩证法概论[M].北京:高教出版社,2000。......
2023-08-15
V&V活动的风险不是指V&V活动自身的危险性或对第三方造成的某种伤害和损失。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正是V&V活动的风险含义之所在。不同的V&V策略决定了不同V&V活动的深度,由于全生命周期某个阶段V&V活动部分执行或完全未执行,最终产生了风险。某个风险源Si是某项特定的V&V活动Ai。如果该项活动的APL=1,则认为不完全执行该项活动所引起的风险可能完全被约简,因此该风险源也被称为零风险源。指假设V&V活动Ai未完全执行而可能发生的所有不利事件。......
2023-08-15
V&V活动的目的是约减使用M&S的风险,所进行的每一项活动都是要解决使用者关心的问题域中的相应问题,简而言之,V&V活动是为了“释疑”。实践中,不同M&S的特质不同,V&V活动除对上述普遍问题进行“释疑”外,还要针对M&S的特质,解答不同的问题。图4.1简单展示了针对V&V活动要解答的问题,由SMEs制定的V&V活动全息图。显然,所有V&V活动集表征了V&V活动的广度。......
2023-08-15
V&V是从整体上不断考察建模与仿真的活动,剖析其构成特点和运动方式,判断其认识世界的能力,在这一点上与科学认识论与方法论是相通的。这一点便是模型V&V的科学逻辑基础。本章的目的不是介绍使模型V&V变得更为轻松的技术方法,而是介绍、分析现今与模型V&V问题相关的主要西方科学哲学流派,以期从认识论、方法论的角度来把握模型V&V的问题本质,并拓展视野。......
2023-08-15
表2.1 重要的V&V政策和指南表2.2 美国国防部内V&V的定义2.A与可信性的概念A即确认,指权威机构(官方)对于一个特定的M&S应用于特定问题的可接受性和有效性做出正式的认可。VV&A的概念已经在ALSP、DIS和FEDEP中得到了使用。图2.1 一般M&S过程与V&V为进一步理解和把握来自于真实世界的知识,Hone和Moulding根据基本的M&S过程导出了更为复杂的VV&A元过程的观点,即Y-过程(Y......
2023-08-15
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和思维形式、方法的反差,在科学逻辑和模型V&V的讨论方面并没有出现类似西方的百家争鸣的现象。在严复看来,名学(逻辑)作为“求诚之学”,就是研究如何获得“真实无妄之知”的学问。严复在这里所说的名学(逻辑学),实际上也包括认识论。严复关于认识模型方面的思想,基本上是在近代西方实证的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经验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3-08-15
新概念武器中素有“利剑”之称的激光武器,是重点研制的攻击照相侦察卫星系统的武器。其研究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构建效果评估模型,提供一个评估激光武器攻击照相侦察卫星系统效果的模型演示验证平台。张莉在对照相侦察卫星系统进行分析后,提出了对其有效的攻击方式。在对激光武器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论述后,提出了激光武器的性能指标。该M&S的目的是为反卫星激光武器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建议与决策。......
2023-08-15
具体而微的V&V方法的代表,在DMSO发布的VV&A RPG中列出了四大类76种方法。表2.4对不同的V&V方法应用于六个不同的M&S阶段做了统计。表2.5 统计验证方法对于具体V&V方法的研究在诸多文献中均有论述。王子才等对V&V的具体方法进行了分类;Richard Kuhn等讨论了如何应用高效费比的V&V方法;Osman Balci总结了相关的45种模型V&V的方法及其应用;Sargent综述了模型验证方法,主要有图灵测试法、灵敏度分析法、极端条件测试法、统计检验法和主观有效性检验等。......
2023-08-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