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1 重要的V&V政策和指南表2.2 美国国防部内V&V的定义2.A与可信性的概念A即确认,指权威机构(官方)对于一个特定的M&S应用于特定问题的可接受性和有效性做出正式的认可。VV&A的概念已经在ALSP、DIS和FEDEP中得到了使用。图2.1 一般M&S过程与V&V为进一步理解和把握来自于真实世界的知识,Hone和Moulding根据基本的M&S过程导出了更为复杂的VV&A元过程的观点,即Y-过程(Y......
2025-09-29
1.关于具体而微方法的评论
具体而微的方法因使用M&S的领域不同、M&S全生命周期的阶段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使用何种具体方法,必须随着不同的实际情况做出选择。具体而微的方法呈现出如此的纷繁复杂性及相应的特殊性,它在具体实践中不断增长和完善。然而,它对整体上V&V方法的指导作用不大,因此本书并不研究某一具体V&V方法,在后文中将不再对具体而微的方法进行讨论。
2.关于V&V计划制定方法的评论
1)Sandia和DND SECO的V&V计划制定方法均着眼于V&V活动广度的确定方法,基本上没有涉及相关V&V活动深度的确定方法。此外,对于V&V活动广度的制定,在定性层面上的讨论多于定量层面,而且过于依赖定性分析,弱化了定量分析的功能。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程度亦不高,这是以上两种方法的不足之处。
2)显然,V&V活动广度的确定与M&S的特定应用目的和需求是密不可分的。Sandia和DND SECO方法均提到这一点。
3)V&V活动广度和深度的制定过程,不可避免地要处理不完备的、模糊的、不确定的主客观等信息,需要采用相应的合适的数学理论知识(如模糊数学理论)来进行描述、运算和融合。
4)V&V活动的内容十分丰富,并且是有人(通常是SMEs)参与的,V&V活动广度和深度的制定必须建立在开展多目标、多属性和多主体的综合评估方法研究的基础上,以便合理、有效地反映SMEs的共识。
5)Sandia同DND SECO的V&V计划制定方法没有考虑进行V&V活动所必须耗费的资源,即一切实际的V&V活动总是在一定的资源(时间、财力、物力、人力)约束下进行的。V&V计划制定方法还必须建立在探索V&V工作中增强效果与降低成本的途径,以便合理安排V&V活动的广度和深度及合理配置相关资源的基础之上。
6)研究在资源约束下进行的V&V活动的广度和深度制定的一般方法,具有实践和理论上的双重指导意义,本书将在“V&V一般方法论”一章中重点研讨该意义下的一般方法。
3.关于后V&V阶段M&S可信性评估方法的评论
后V&V阶段M&S可信性的评估是VV&A全生命周期中的重要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1)功能层次分解法
在结构水平层次对M&S进行功能分解时,我们注意到:
第一,对于评估指标而言,首先要做到全面完整,即应从系统的实际进行全面考虑;其次,层次分明,即评估指标体系的设置应能准确反映各层次的整体性,又排除之间的相容性;最后,简明科学,即指标体系的规模应适宜,重点明确、计算含义明确。
第二,功能层次分析法对可信性聚合的重要基础之一是AHP,但是AHP在指标数目较大(多于11个)时,分辨能力已经较低。而M&S的结构通常比较复杂,对其进行分解时,不仅层级数目往往超过11个,而且各层之间的子指标也往往超过11个,这使得主要依赖于AHP的功能层次分析法的可信性聚合结果受到一定程度的质疑,尽管可通过相应的方法对AHP进行改进,如模糊AHP。
第三,功能层次分析法主要是通过SMEs来考察M&S内各功能模块的耦合关系和逻辑关系与现实系统的差异,再通过等级评分法和AHP的聚合,达到对可信性评估的目的。而实践中,可信性是通过执行相关的V&V活动获得的,可信性的评估必须基于V&V活动的强度,即广度和深度,而功能层次分析法对可信性评估的基础基本上与V&V活动无关。(https://www.chuimin.cn)
第四,在某种程度上,功能层次分析法指出了构成M&S各模块之间的耦合关系,从而更进一步地指出了为M&S而进行的V&V活动的“轻重缓急”关系。因此,反过来,功能层次分析法可为V&V活动广度和深度的制定提供指导。
(2)相似理论法
相似理论有深刻的理论基础,用于M&S可信性的评估,是对可信性评估方法的有益探索和拓展。
第一,显而易见,当输入、输出数据难以收集时,对于模型与原型的相似元便无从构造和对比,相似性的测度只能从结构水平来衡量。
第二,利用相似理论要求列出原型与模型中的所有要素,仅这一点,就非易事,更何况,如何才能知道是否已经将所有要素都找出来了呢?
第三,进行相似度计算的前提是找出所有相似元,这同样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首先,根据什么来判断哪些要素相似,哪些要素不相似?这需要建立判断准则;其次,即使有判断准则,也未必能全部找出来,更何况,怎样才能知道是否已经将所有相似元都找出来了呢?
第四,不同相似元对系统间的相似程度的影响是不同的,要通过相应的权系数来确定。这样一来,权系数的确定,无论使用AHP,还是数理统计、模糊数学、试验方法或群体专家智慧法等,都会引起相应的质疑。
第五,相似元的构造非常困难,特别是可视化仿真、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一个仿真系统往往同时模拟实际系统的几方面特性,又该如何综合考虑各种特征来构造相似元呢?特别是感觉特征、心理特征(如人在回路仿真)的相似元如何度量呢?
由此可见,该方法在实践中的有效应用尚需时日。
(3)Dempster-Shafer证据理论法
证据理论方法为我们进行M&S可信性评估开辟了新思路,是对可信性评估方法有益的探索和拓展。
证据理论基于V&V活动来收集相应的证据,以支持潜在可信性的导出,是值得深入研究的方法,但也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Dempster合成法则在实现时存在指数爆炸问题,这成为应用证据理论的最大障碍。为解决该问题,许多学者都进行了相关研究工作,对其进行了拓展。可以参考扩展的Dempster-Shafer、条件化Dempster-Shafer及修改的Dempster-Sha-fer等方法,来进一步研究、改进证据合成的算法,并应用到V&V活动后的可信性评估中。
第二,证据收集过程需要耗费资源,研究在资源约束下,使用证据理论方法进行可信性评估更具有实际意义。
相关文章
表2.1 重要的V&V政策和指南表2.2 美国国防部内V&V的定义2.A与可信性的概念A即确认,指权威机构(官方)对于一个特定的M&S应用于特定问题的可接受性和有效性做出正式的认可。VV&A的概念已经在ALSP、DIS和FEDEP中得到了使用。图2.1 一般M&S过程与V&V为进一步理解和把握来自于真实世界的知识,Hone和Moulding根据基本的M&S过程导出了更为复杂的VV&A元过程的观点,即Y-过程(Y......
2025-09-29
值得一提的是,DOD对M&S的VV&A研究的高度重视还体现在组织管理上。然而,总的来说,M&S的VV&A研究与应用工作进展还是比较缓慢的。由此看来,VV&A研究的情况有所好转,但还远远不够。目前,我国的仿真文献还较少涉及模型的VV&A问题。仿真学术会议还没有将VV&A作为专门议题。......
2025-09-29
具体而微的V&V方法的代表,在DMSO发布的VV&A RPG中列出了四大类76种方法。表2.4对不同的V&V方法应用于六个不同的M&S阶段做了统计。表2.5 统计验证方法对于具体V&V方法的研究在诸多文献中均有论述。王子才等对V&V的具体方法进行了分类;Richard Kuhn等讨论了如何应用高效费比的V&V方法;Osman Balci总结了相关的45种模型V&V的方法及其应用;Sargent综述了模型验证方法,主要有图灵测试法、灵敏度分析法、极端条件测试法、统计检验法和主观有效性检验等。......
2025-09-29
后V&V阶段即V&V活动执行完毕的后续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整个M&S的可信性进行评估。应用AHP对M&S可信性在功能层次水平上进行评估的文献有许多,如杨瑞平、商长安、柳世考和张伟等,特别是Osman Balci提出的一整套基于功能层次分解法的可信性评估方法值得研究和借鉴。AHP是基于功能层次分解法进行M&S可信性评估的核心方法,在此基础上,不排除在进行数据处理时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和灰色、粗糙理论等不确定推理方法。......
2025-09-29
PSCAD是当前主流的电力系统暂态分析软件,主要用于一般的交流电力系统电磁暂态研究,进行简单和复杂电力系统的故障建模及故障仿真,分析电力系统的故障电磁暂态过程。EMTDC/PSCAD还可以广泛地应用于高压直流输电、FACTS控制器的设计、电力系统谐波分析及其电力电子仿真。此外,EMTDC/PSCAD还具有强大的自定义功能,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创建具有特定功能的装置。......
2025-09-29
经过多年的发展,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已经成为焊接数值仿真的主流方法。图12-38表示了在熔焊过程的建模仿真中所涉及的有关热力学、材料性能及其组织形态等之间的相互联系及耦合效应。当前焊接领域数值模拟的对象有以下几个方面:1)焊接温度场的数值模拟。2)焊接金属学和物理化学过程的模拟。3)焊接应力与变形的数值模拟。5)焊缝质量评估的数值模拟。6)焊接工艺的数值模拟。表12-4 对电弧焊接过程及结果的仿真内容与意义......
2025-09-29
进入有限元环境完成建模的接口 通过函数ShellExecute()作为调用Marc的建模文件的接口。部分接口文件如下:图5-1 金属切削有限元仿真的建模内容和步骤图5-2 切削仿真参数化建模过程生成参数化建模文件的接口 基于建立的仿真模型,系统采用C++ Builder软件编程,依据刀具模型、工件模型、刚性墙模型等相关信息,以及有限元过程文件的规则,把切削过程仿真建模信息逐一顺序地写入过程文件中。......
2025-09-29
资源循环理论是研究建筑系统循环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它是建筑全生命周期系统的生态输入,是产生环境影响的来源。从建筑全生命周期循环系统的角度来看,建筑产品不是系统的最终产物,而是中间产物。它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原生资源再次进入建筑生命周期,它是建筑系统实现物质循环的关键。它是建筑生命周期系统的自然输出,是指无法再次进入建筑生命周期的物质,一般进行填埋或焚烧处理。......
2025-09-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