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我们只能被动面对的因素负面力量有多么强大,与此同时,它们的正面力量就同样有多么强大。在基金管理领域,基金分为两种,主动型基金和被动型基金。上图展示的是,过去若干年来,全球范围内主动型基金和被动型基金的资金流入情况。主动型基金,需要一票管理人,他们负责分析市场,而后挑出一个能够跑赢大市的投资组合。主动型基金的拥趸们有一个貌似合理的反对意见。......
2023-08-14
再说一遍:
定投策略适用于任何人!不分种族、不分国籍、不分地域、不分性别、不分年龄、不分高矮胖瘦美丑,也不分何种性取向……关键在于,甚至压根儿就不分智商和学历!
当我反复说这段话的时候,是在提醒你一个你完全没有想到的事实:
作为普通人,你有着所有普通人都具备的至少一个极端优势——只不过,你从来没想过而已。
你作为一个普通人,有着市场上所有那些所谓专业的基金经理所不可能具备的优势:
你的钱虽然不多,但,你的钱没有使用期限。
市面上绝大多数所谓专业的分析、文章,甚至哪怕一些概念,对于你这个普通人是完全不起作用的,因为那些都是专业的基金经理们在一个他们不得不面对的实际限制基础上进行的研究、得出的结论。他们必须面对的是什么呢?就是基金的钱,基金经理们所管理的钱,是有使用时间限制的。几乎所有的主动型基金,都有结算期限,比如你常常听说的7+3或者5+2,甚至只有国内才有的2+1。因为他们的资金使用期限是确定的,他们的出发点就完全不同了,他们必须做的事是,在一个时间期限里跑出一个好成绩,否则,没有下一次了!
你作为普通人,就不一样了。虽然你好像钱并不是很多,但你可以持续投入,你可以长期持有,至于究竟是多长的长期,全由你自己来决定——这就是极端优势,这也是你有资格定投的根本原因。
市面上绝大多数主动管理型基金,是完全没有定投资格的——因为他们所管理的资金有时间期限,所以条件完全不允许。以至于他们无论多聪明、无论多机智,最终都沦落到基本上只能靠基金募集时间决定自己命运的地步。万一是在一轮周期筑底的过程中募资成功,那么这个基金就算是命好——可在熊市里募资真的很难啊!话说“连地主家也没有存粮”啊!而那些大多数因为牛市来了而能够开始募资、最终募集成功时已然身处牛市尾巴的基金,从出生的一刹那就决定了他们大概率悲惨的命运——能否扛住周期完全是概率决定的,决定性因素根本就不在主动边界之内,而被动的力量又根本沾不上边。
我知道你有点不敢相信,估计在想着:“怎么可能就这么一个因素就可以被称为极端优势了?”
很多人喜欢读沃伦·巴菲特的文章、他写给股东的信、他发表的演讲、他编撰的书籍——我也喜欢读,闲着没事儿就拿出来翻——然而,绝大多数人可能会在很大程度上误会巴菲特的出发点。
因为绝大多数人并不在意或者没注意到一个重要的事实和基础:
巴菲特现在用来投资的钱是零成本甚至负成本的!因为那之中绝大部分都是来自他自己的保险公司所提供的相对来看几乎没有任何时间限制的钱!
漫天飞舞的投资书籍里在引用巴菲特的理念、原则或者哲学观的时候,往往彻底忽略了这个基本事实——在主动管理型基金的世界里,几乎没有几个人能有巴菲特这么优秀的投资条件和基础!
然而,换个思路你就明白了,只要你态度端正,你实际上跟巴菲特有着同样的极端优势。
这个极端优势背后的本质和原理,其实还是来自主动边界:
所以,你就明白了,就好像在前面所提到的那样,你要认真审视在这方面,在你的主动边界里,你还有多大空间?因为你已然清楚地知道,这里绝对是你最需要挣扎的地方,在这个地方,你的优势还有很大很大的发挥空间,你在这里所做的一切挣扎,在未来都有着巨大价值,甚至干脆直接是巨大财富。
你可能最想不到的事情是,普通人最大的阻力永远来自家人。
给你讲个都市恐怖故事:
十多年前,我偶尔听到某大公司两个中层干部正在讨论如何让下属乖乖听话:
——唉,你是咋做到让他们乖乖听话的啊?我可真是愁死了!
——那还不简单吗?组织老婆团一起去看房!我告诉你呀,别看他们现在在你面前牛逼哄哄,只要他们买了房,今天交了首付,明天就是孙子!没跑!
这就是我能够举出来的,家人往往是普通人最大的阻力的最惊悚的例子。你感受一下?
普通人是有极端优势,但普通人也有极端劣势:我们可以不在乎整个世界,但我们必须在乎家人不是?即便他们并不一定占理,是不是?生了病要照顾,吵了架要哄,这些都是小事,可一旦要做重大决策的时候,为什么家人永远处于阻挠的状态呢?
核心在于,绝大多数普通人并没有磨炼出真正的以理服人的能力。说清楚一个原理,讲清楚一个道理,并且能准确无误地表达给对方,而后还能针对对方的各种疑问做出逻辑完整的解释……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磨炼出来的。
随着年龄的增加,说服父母,会变得越来越容易,但越来越难的或者从来都没办法容易的,是说服配偶。绝大多数普通人有个难以解决的历史问题,他们当初在选择配偶之时,所关注的基本上都是对方的长相啊、身材啊、家境啊之类实际上是鸡毛蒜皮的因素——真正的核心因素根本就没考虑过:对方是不是一个能够讲道理沟通的人?
我自己的人生之中,最感激的就是,我的老婆是个能够通过讲道理沟通的人。虽然当初我们在一起的时候,我还不知道这才是最重要的因素——你看,我总是慨叹自己运气好,真的是有原因的。
有的时候我们分歧会非常严重,但,每次有点不欢而散之后,过一会儿,或者过几个小时,甚至不用隔夜,我们之中的某一个就会主动去找对方说,“我仔细想了想,你说的这里和这里还是很有道理的……那,还有我搞不明白的地方,要不你耐着性子再试试?”——假设不是这样的配偶,没有这样的沟通方式,你跟我一样对对方说,“过生日我不陪你了,我要工作!”试试?根本不用试吧?你就知道那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一句话的诀窍在于:
你要与家人有着共同的理想。
若是这样,就极容易沟通了。用我的方式就是,我会想尽一切办法让对方明白我做某事对我的巨大甚至伟大的意义,并且设身处地地想着那巨大或伟大的意义对对方来说是不是也同样巨大同样伟大?如果只对我有用,那就算了,如果对对方也是如此,那干吗不耐着性子与对方沟通呢?
我们其实提过,人一生当中真正重大的决策其实没几个。如果你真正理解了定投策略的每个细节以及它的种种原理和威力,到最后,你会发现一个事实:只要是重大的决策,你都可以采用定投策略。求学、家庭、事业,哪一个不可以应用定投策略呢?如若你真的能理解定投的精髓,你就会发现,不管你是谁,无论你多么普通,求学、家庭、事业,你都能做好,因为做好的方法很简单,定投啊!只不过,这次的投资标的换了而已。对求学,用定投的方式,就是终身成长者;对家庭、对家人,用定投的方式,那么幸福度只会越来越巩固;对事业,你竟然用定投的方式,不用定投的人怎么可能比你做得更好?所谓触类旁通,不过如此。
有关让时间陪你慢慢变富的文章
那些我们只能被动面对的因素负面力量有多么强大,与此同时,它们的正面力量就同样有多么强大。在基金管理领域,基金分为两种,主动型基金和被动型基金。上图展示的是,过去若干年来,全球范围内主动型基金和被动型基金的资金流入情况。主动型基金,需要一票管理人,他们负责分析市场,而后挑出一个能够跑赢大市的投资组合。主动型基金的拥趸们有一个貌似合理的反对意见。......
2023-08-14
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投资一系列优质标的。但是,这世界有没有长期来看只涨不跌的标的?这里有个隐秘的重点:没有只涨不跌的标的,只有长期来看只涨不跌的标的。而定投,是普通人因为自己手中一开始不可能有太多钱,所以只好赌上自己的未来的投资策略,所以,在选择投资标的的时候,当然要想尽一切办法选择最优标的。最后,还有更为重要的关键需要补充:定投是长期持续投入的行为,所以,投资标的必须满足“长期不断看涨”的属性。......
2023-08-14
对于这些遭遇奥沙利文的选手来说,要么选择干脆放弃斯诺克,要么选择放弃当斯诺克比赛冠军的念想,他们的“命运”,因为奥沙利文一个人而变得无可奈何——这个决定性因素,显然在同时代所有球手的主动边界之外。奥沙利文的例子就到此为止,我只是想用这个有些局限的例子很清楚地展示一个常见现象而已:决定命运的关键性因素常常在主动边界之外。决定命运的关键性因素常常在主动边界之外。......
2023-08-14
提起投资,几乎所有普通人反应都是一致的:我哪儿有什么钱去投资啊!只不过,这绝大多数的人,定投的标的是房产。这说明事实上几乎所有人都有定投的能力。你和你的同学,两个人,在18年前,做出了不一样的选择,你选择贷款买房——定投房产;而你的同学选择定投茅台股票——因为他就是个笨蛋,所以只能免费使用市场上最聪明的人的免费建议……......
2023-08-14
严格意义上,更准确的措辞应该是愚昧,而不是愚蠢,因为他们不愚蠢,他们很聪明,可问题在于,在投资这个领域他们是愚昧的。定投的最大好处在于:采用定投策略会使任何普通人从一开始就变成被动聪明的投资者!什么叫被动聪明呢?所谓的被动聪明,指的就是一个人可能并不聪明,但因为他选择了一个正确的方式行动,以至于随后的一切决策和行为都自动变得更聪明。BOX是没有管理费的啊!......
2023-08-14
后来注意到“法定”两个字,于是恍然大悟——哦,这个法定节假日是用来限制用工企业的,到了法定节假日,企业不让人休息,那是违法的!数据是令人无比沮丧的。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普通人必须定投,或者反过来说,定投就是普通人的必需。《让时间陪你慢慢变富》是一本写给普通人的书。好像很难有个清楚的定义,然而,普通人都知道自己是普通人。......
2023-08-14
由于BOX这个ETF刚刚成立,其数据还不够充分,所以无法拿来当作示例去解释定投这个普通人唯一靠谱的投资方式。现在再看看数据,假设,你的投资方式是绝大多数人爱干的那种,所谓的“一把梭”……定投是使用自己的长期去支持的行为。这个事实使很多人得出一个结论:投资股市是不划算的!......
2023-08-14
转眼十多年过去,我发现事实上绝大多数有效关系,都需要其中的至少一方主动,两个都被动,那就只能慢慢断了联系。为了获得有效社交,你必须把自己变成一个在这方面主动的人。在自身范围内,一切都应该采取主动的态度;然而,在自身之外,超出主动边界之后,主动更可能产生的是负作用。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正在主动边界之外;他们不知道那边界之外,自己的主动是毫无用处的。主动的第二个边界是控制范围。......
2023-08-1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