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贸大法学《罪罚力学论:贝卡里亚的科学话语与新刑罚方式》

贸大法学《罪罚力学论:贝卡里亚的科学话语与新刑罚方式》

【摘要】:贝卡里亚这位经典力学的推崇者,用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批判封建意识形态的同时,也努力发展了一套关于犯罪与刑罚的科学话语。用贝卡里亚的话来说,就是制造一种刑罚意义上的“阻力”,来抵消犯罪的引力。贝卡里亚挪用力学规律提出了一种新的刑罚方式。贝卡里亚的威慑刑主张以及预防犯罪的刑罚目的观,也同样贯穿着统一的功利主义观念。但是,贝卡里亚带有功利主义色彩的罪罚力学理论可能具有致命缺陷。

在18世纪,各门科学中获得最充分发展的是力学数学。意大利数学家和力学家伽利略发现了物体惯性运动的特性。牛顿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了这些科学知识,给予了准确的科学表述,提出物体运动的三条定律,并且根据对天体运动规律的具体分析提出万有引力定律。这些科学定律,打破了宗教关于宇宙是受“永恒的神明规律”支配的教义,为人类社会和人本身提供了一套科学的解释话语。贝卡里亚这位经典力学的推崇者,用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批判封建意识形态的同时,也努力发展了一套关于犯罪与刑罚的科学话语。

在贝卡里亚看来,促使人们自我保存并争取幸福的力量类似“重心力”,在这种力的作用下出现的“相互冲突、相互侵犯”行为就是犯罪。犯罪是出于人的“惯性”,并不是心灵趋向邪恶的表现,只是人们在特定社会条件下出于趋利避害的本性做出的必然性选择。刑罚并不能改变人这一本性,只能通过把犯罪的快乐与刑罚的痛苦联系起来,让人们主动避免犯罪。用贝卡里亚的话来说,就是制造一种刑罚意义上的“阻力”,来抵消犯罪的引力。[12]在这里,贝卡里亚对刑罚力学的挪用主要是喻指人的意志是受物质生活需求支配的,犯罪只不过是特定环境下趋利避害的必然选择。更为重要的面向在于,这种挪用还表明自然物体所遵循的力学规律也同样影响着人的意志和行为。

贝卡里亚挪用力学规律提出了一种新的刑罚方式。如果是根据传统的刑罚观念,刑罚的威吓性是必不可少的,对罪犯往往施以酷刑,并且不断变换花样,竭力把处决罪犯变成一场仪式化的公开表演,以达到震慑人心的效果。然而,新的刑罚方式不再强调刑罚的强烈性,转而利用起罪犯自身的利害计算。具体来说,刑罚不应该诉诸一些血淋淋的残酷场面来威吓人心,而应当依靠刑罚本身的精确性、必定性和层次性,去影响人们对利弊得失的计算,从而一开始就阻止人们去实施犯罪。

值得指出的是,贝卡里亚的罪罚力学理论在包含惩罚主义的同时,也包含了功利主义的痕迹。[13]这是因为,贝卡里亚一开始就从功利主义的视角去论证犯罪是在特定的环境下趋利避害的理性选择,强调人类社会同自然界一样,都受自然规律的支配,自然物体所遵循的力学规律也同样影响甚至决定了人的意志和行为。贝卡里亚的威慑刑主张以及预防犯罪的刑罚目的观,也同样贯穿着统一的功利主义观念。但是,贝卡里亚带有功利主义色彩的罪罚力学理论可能具有致命缺陷。[14]由于人类的情感、欲望、苦乐等因素具有主体性、多样性和即时性等特征,这些因素的衡量和定值在刑罚实践中存在较大困难。准确地去设置一种“阻力”来抵消犯罪的“引力”可能只是一种理想图景,并不能在实践中进行具体实施。退一步讲,我们当然可以选择最能抑制导致犯罪的情欲的刑罚,但这样做的后果是既忽视了人类情感因素的复杂性,也丧失了刑罚在社会整合方面的意义,把刑罚改写成了一种纯粹的利益经济学和情欲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