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食品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利益。因此在转基因食品的研制过程中,过敏性评价是非常重要。转基因食品改变食品的营养品质。通过生物技术转入外源性基因,极有可能会使作物原有基因发生突变,导致表达的蛋白质发生变化,降低食品的营养价值。此事引起国际轰动,若被得到证实,将对转基因技术产生重大影响。虽然,最终结果表明该讲话的不可靠性,但人们对转基因食品食品安全的疑虑却并未得到消除。......
2023-11-18
在上一部分中,本文梳理了救济非违约方说、法定解除权人优待及信赖保护说、返还关系说及其争议,由于各立法例的外部体系存在差异,其各自对于内在正当性论证的学说主流才会有不同的侧重点。这对于解释《民法典》第610条的启示可能是,无论采用何种论证风险回跳的内在正当性的学说,应当使其与法律外部体系保持一致。当然经过上述梳理后,我们会发现目前对于风险回跳的正当性论证中,虽然都有一定合理性和说服力,但仔细推敲尚有些许的不自洽之处。
本文尝试综合借鉴三种学说,尤其是在返还关系说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既然交付移转风险的核心价值观在于风险与利益相一致,那么对于该原则的突破不如由此入手,从而阐明风险回跳背后的道理。在买卖合同中,尽管物上瑕疵本身不会导致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增加,但是这种情况下,占有标的物对买受人既无利益可言,也并不符合其意愿,一方面标的物对他已经无使用价值,另一方面,他也欲通过法定解除或拒绝接受的方式将标的物及其用益返还于出卖人,既然他不愿享有标的物之经济利益,那么自然也不应该承担买卖合同中的对待给付风险。从而,对待给付风险由出卖人承担。因此,对于《民法典》第610条而言,物上瑕疵所致的风险回跳的标准在于:标的物是否因出卖人的违约行为而应当终局地回到出卖人处,及对于该标的物买受人是否愿意终局性地享有该标的物上的利益,进而决定究竟是买受人抑或是出卖人承担买卖合同中的对待给付风险。
此外,《民法典》第610条的规则使得风险承担人和标的物占有人并非同一人,但是这种规则在现行法体系中是被呼应的。《民法典》第605条、第608条的受领迟延规则和第570条、第573条提存,其原理在于,债务人已完成所有的给付义务,债权人不为受领等协助行为使债务人本可以实现的清偿效果竹篮打水一场空,那么不利后果应当由债权人承担。[39]另外与《民法典》第610条相同的一点是,此时风险也并不是由债权人导致的。
沿着这一思路考察《民法典》第610条,当标的物上存在根本瑕疵以致合同目的不能实现时,因为出卖人的原因(即违约程度严重),致使买受人有权解除合同,其后返还标的物。标的物虽然被买受人占有,这种用益可能性形式上依然在买受人处,但是根本瑕疵使得标的物用益可能性对买受人已经无意义,从而标的物的毁损、灭失的风险本来不应该进入买受人的风险领域致使买受人有权解除合同,其后返还标的物。此时法律也如受领迟延一样,应设有特殊规则,否则对买受人不公,既然买受人不应也不愿承担风险,那么法律即规定风险由出卖人承担。在上文案例1中,由于出卖人乙提供的A马不符合合同约定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实现,风险回跳至出卖人乙处,买受人甲无须对A马进行价值补偿。
有关贸大法学(第5卷·2020)的文章
转基因食品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利益。因此在转基因食品的研制过程中,过敏性评价是非常重要。转基因食品改变食品的营养品质。通过生物技术转入外源性基因,极有可能会使作物原有基因发生突变,导致表达的蛋白质发生变化,降低食品的营养价值。此事引起国际轰动,若被得到证实,将对转基因技术产生重大影响。虽然,最终结果表明该讲话的不可靠性,但人们对转基因食品食品安全的疑虑却并未得到消除。......
2023-11-18
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对保险利益时效的规定有所不同。大多数国家的保险法规规定,财产保险中被保险人破产,保险标的被破产清算的,保险利益随保险标的转移给破产财产管理人或债权人。第三种情形,保险利益因保险标的转让而转移。......
2023-08-11
文化部和劳动部联合推广的这个证书,标准名称叫“文化职业资格证书”,所涉及职业基本上涵盖了文化艺术领域内所有的工作岗位。办证的依据这个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并不是突如其来的。2002年1月11日,劳动部发函,同意成立文化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这两个通知出台以后,劳动部和各部委、军队系统陆续推行了职业技能鉴定,并颁发《职业资格证书》。刘主任认为,文化行业问题是多种多样的。......
2023-12-05
阶级利益是国家利益的限制本质,社会利益是国家利益的应然本质。在庞德看来,社会利益指“涉及文明社会的社会生活并以这种生活名义提出的主张、要求或愿望。”[26]实际上,庞德所指的社会利益与我们所称的公共利益更为接近。我国的大量立法并不严格区分公共利益和社会利益,有时称社会公共利益。《合同法》第7条: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2023-07-16
“公共利益”是消费不排他的利益。的确,任何一个政府行为的背后都有可能存在着利益集团的压力作为其行为的动机,财产征收和征用行为也必然不能幸免。然而,政府毕竟不是利益集团的代言人。除前款规定外,人民法院受理法律、法规规定可以提起诉讼的其他行政案件。将几种经常的“公共利益”假冒形态从“公共利益”的外延中去除之后,至少可以减少在“公共利益”判断中过多的徒劳。......
2023-07-16
人口、财产在灾害频发区的密集化趋势的增强、标的价值的提高则大大增加了损失的严重性。这些风险事故的发生影响着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造成的经济损失也越发巨大,影响越发深远。......
2023-08-11
虽然不同的风险管理主体进行风险管理的侧重点可能有所不同,但其遵循的风险管理基本理念、核心目标和一般程序是相同的。因此,现代风险管理理论强调以经济单位可能面临的全部风险作为其管理对象。当然,由于风险管理的侧重点、风险态度和生产经营理念的不同,不同的经济单位制定的具体的风险管理目标必然有所差异,后文将予以进一步的讨论。......
2023-08-11
商业利益在客观上往往与“公共利益”相关。商业利益应该是通过市场获得而不是通过政府手段攫取的利益,作为征收和征用财产理由的“公共利益”是市场手段低效或无效后必须通过政府促进的利益。德国行政法学界曾经将间接利益排除在“公共利益”之外,认为只有直接受益才是“公共利益”。公共利益常常和商业利益混杂在一起,此时的解释作业更为复杂,需在后文专门论述。......
2023-07-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