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有所成效,未成年人犯罪总量有所下降(见图1)。综上所述,我国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总数、犯罪率都呈现下降趋势,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在逐步改善;未成年人犯罪年龄呈现逐年低龄化状态,但平均犯罪年龄以及个别严重暴力型犯罪的首次犯罪平均年龄仍然保持在14岁以上。......
2023-08-14
目前,我国仍然没有针对未成年人的专门刑事立法。有关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刑事制度主要集中于《刑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刑事诉讼法》)等法律规范之中。除此之外,学界主流观点认为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应当从广义上进行理解,还应当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以下简称《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有关未成年人犯罪的部分。目前,《刑法》及《刑事诉讼法》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相关规定如表1。
表1 《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相关规定
续表
《未成年人保护法》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均确立了针对未成年人犯罪主体的教育感化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充分给予未成年人改过自新、回归社会的机会。《未成年人保护法》在第五章“司法保护”中规定了司法机关在处理涉及未成年人的案件时,要充分考虑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照顾未成年人尚不成熟的生理和心理状态,给予未成年人以充分的尊重。《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首先明确司法机关的义务,包括司法机关在诉讼过程中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义务、保障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义务以及对未成年人进行针对性法制教育的义务,同时特别注重对未成年学生的保护。其次,对于未成年人案件的审理,应当由符合一定条件的审判员或者通过少年法庭进行不公开审理。再次,未成年人在被采取强制措施和执行刑罚期间与成年人相分离,并给予未成年人在执行刑罚期间继续接受相关教育的权利。最后,赋予未成年人监护人以及其他社会机构、团体对不承担刑事责任的未成年人以及未被处以监禁刑的未成年人的帮教义务。
同时,自我国开始探索构建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以来,在司法实践层面,应对未成年人刑事犯罪问题的改进措施主要体现在设置专门司法组织、专业工作队伍以及多样处遇帮教措施等方面。首先,我国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建立起各级少年法庭和未成年人检察专门机构,呈现出未成年人刑事司法组织专门化的特点。[8]在此基础上,部分地区法院开始了少年法庭标准化的探索,未成年人检察机关也在向着职能一体化发展。一些地区的公安机关也成立了办理未成年人案件的专门机构或组织,但相对于少年法庭和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专门机构的广泛设立,其普及程度和实质效果有待进一步加强。[9]其次,随着司法组织专门化程度的逐步增强,未成年人刑事司法队伍也朝着专业化迈进。最后,针对罪错未成年人的司法处遇制度也逐渐轻缓化和多样化。罪错未成年人的司法处遇制度是指专门针对罪错未成年人设置的处罚、教育等制度,引入多种恢复性司法方案,以实现对未成年人的司法转处和促进未成年人回归社会。[10]我国针对罪错未成年人的司法处遇制度分为刑罚处罚和非刑罚处罚两大类,分别适用于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未成年人和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未成年人。实践中,我国针对罪错未成年人的刑罚处罚以从轻处罚和减轻处罚为原则,加大非监禁刑法的适用,使得未成年犯罪主体更快回归社会。非刑罚处罚措施方面,除家庭管教和收容教养制度以外,实践中对未成年人的非刑罚处罚措施也越来越多地融入社会因素,设立了社区矫正制度、回访帮教制度等。
有关贸大法学(第5卷·2020)的文章
说明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有所成效,未成年人犯罪总量有所下降(见图1)。综上所述,我国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总数、犯罪率都呈现下降趋势,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在逐步改善;未成年人犯罪年龄呈现逐年低龄化状态,但平均犯罪年龄以及个别严重暴力型犯罪的首次犯罪平均年龄仍然保持在14岁以上。......
2023-08-14
合理应对未成年人刑事犯罪问题需依托于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学界中大多数学者赞同从广义上对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进行界定,不仅包含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立案、侦查、检查、审判等制度,还包括未成年人福利性司法制度。其次,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重点规制刑事领域中的未成年人犯罪行为。我国目前的刑事法律规范对上述未成年人不承担刑事责任的相关规定少之又少,学理上有学者将其称为未成年人触法行为。......
2023-08-14
实际上,我国司法实践中的表现,具有较低程度的独创性的作品在我国也可获得著作权法的保护,但明确要求作品作者只能是自然人,这也是北京互联网法院否定人工智能创作物可版权性的主要原因。我国的法律虽然排斥对人工智能进行保护,但司法实践已经承认了人工智能创作物的价值,以及投资者对其可主张一定的权益。......
2023-08-14
1963年,英国对该法案进行修改,将完全无刑事责任年龄再次上调至10岁。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家庭教育的不同会导致未成年人的辨认控制能力有所区别,恶意补足责任年龄规则会造成不同家庭、不同出身的未成年人有不同的判决,而遭到质疑。......
2023-08-14
应完善独立的未成年人刑事诉讼制度,并将相对刑事责任年龄的起点适当下调至12周岁,同时健全未成年人保护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责任机制,构建司法化的罪错未成年人收容教养制度。总体而言,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处于不断完善的进程之中。应结合域外先进经验,进一步改进、完善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
2023-08-14
但是,恶意补足责任年龄制度根植于英美法系国家和地区,是与判例法国家法律制度和体系相适应并且建立在充分健全的少年司法体系上的。针对我国犯罪年龄低龄化的趋势,以及新闻媒体对14岁以下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报道所引发的社会讨论,部分学者认为我国应适当引入恶意补足责任年龄制度。本文将从恶意补足责任年龄制度入手,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深入分析该制度不适用于我国的原因,以及我国对未成年人年龄现存制度规定的合理之处。......
2023-08-14
在刑事责任年龄的限制下,部分触刑未成年人犯罪后不能受到相应的刑罚处罚,且有关法律规范的缺失进一步导致了其他未成年人犯罪非刑罚处罚制度的缺位。下文将从刑事责任年龄及非刑罚处罚制度两方面对未成年人犯罪惩罚制度做进一步探讨。......
2023-08-1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