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应对未成年人刑事犯罪问题需依托于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学界中大多数学者赞同从广义上对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进行界定,不仅包含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立案、侦查、检查、审判等制度,还包括未成年人福利性司法制度。其次,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重点规制刑事领域中的未成年人犯罪行为。我国目前的刑事法律规范对上述未成年人不承担刑事责任的相关规定少之又少,学理上有学者将其称为未成年人触法行为。......
2023-08-14
尹艺霏[1]
摘 要:当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形势依然严峻。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的构建与完善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与未成年人人身权利密切相关的未成年人刑事诉讼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仍依附于传统的刑事法律体系,仍未完全独立;现行的刑事责任年龄设置已不能满足当前惩罚犯罪、保障人权的需求;我国针对未成年人出台的专门立法缺乏强制责任追究机制,所起到的实际作用十分有限;针对未成年人设置的处遇机制不完善等。应完善独立的未成年人刑事诉讼制度,并将相对刑事责任年龄的起点适当下调至12周岁,同时健全未成年人保护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责任机制,构建司法化的罪错未成年人收容教养制度。
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刑事司法制度、未成年人保护
The Perfection of Juvenile Criminal Justice System
Yin Yifei
Abstract: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juvenile delinquency in China is increasingly severe.Although the construction and improvement of the juvenile criminal justice system in China have made certain achievements,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and deficiencies:the juvenile criminal procedure system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ersonal rights of minors is still attached to the traditional criminal legal system to a certain extent,and still not completely independent;the current age setting of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can no longer meet the current needs of punishing crimes and protecting human rights;China’s special legislation for minors lacks a compulsory accountability mechanism,and its actual effect is very limited;the in event of mechanism for minors is imperfect,etc.The independent juvenile criminal procedure system should be improved,and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e relative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age should be appropriately lowered to 12 years old.Meanwhile,the responsibility mechanism for protection of minors and prevention of juvenile crimes should be improved,and a judicatory system for the custody and education of juvenile criminals should be established.
Key words:juvenile crimes,criminal justice system,protection of minors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时常引发社会各界的热烈讨论。手段残忍、性质恶劣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频频发生,致使社会公众对惩处未成年人犯罪的呼声日益加大。[2]与此同时,当前我国司法领域对未成年犯罪的基本政策仍是“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司法实践中刑事和解、附条件不起诉等有利于未成年犯罪主体的程序被广泛运用。现有司法制度对未成年犯罪主体的保护,与公众要求严惩其犯罪行为的意愿产生严重冲突,特别是未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的未成年犯罪主体不负刑事责任制度更加引发公众的抵触情绪。近期,大连13岁少年蔡某强奸未遂后杀害10岁女童王某一案在社会舆论中激起轩然大波。最终,蔡某被处以现行法律规定下最严厉的收容教养三年惩戒措施,但与被害女童鲜活的生命相比,仅仅三年收容教养的处罚令人难以理解和接受。由此,也引起了全社会对刑事责任年龄制度的讨论:是否应当适当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未成年人属于身心处于成长发育阶段的特殊群体,其实施犯罪除自身主观恶意使然之外,受社会环境不良因素的影响也较大。因此,如何处理未成年人犯罪的核心也不在于应否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而在于如何完善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在给予改过自新机会的同时,对其犯罪行为进行必要的惩戒。总体而言,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处于不断完善的进程之中。但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实践都比较薄弱,从立法到刑事诉讼的各个环节也均存在着诸多问题。应结合域外先进经验,进一步改进、完善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
有关贸大法学(第5卷·2020)的文章
合理应对未成年人刑事犯罪问题需依托于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学界中大多数学者赞同从广义上对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进行界定,不仅包含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立案、侦查、检查、审判等制度,还包括未成年人福利性司法制度。其次,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重点规制刑事领域中的未成年人犯罪行为。我国目前的刑事法律规范对上述未成年人不承担刑事责任的相关规定少之又少,学理上有学者将其称为未成年人触法行为。......
2023-08-14
目前,我国仍然没有针对未成年人的专门刑事立法。最后,赋予未成年人监护人以及其他社会机构、团体对不承担刑事责任的未成年人以及未被处以监禁刑的未成年人的帮教义务。同时,自我国开始探索构建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以来,在司法实践层面,应对未成年人刑事犯罪问题的改进措施主要体现在设置专门司法组织、专业工作队伍以及多样处遇帮教措施等方面。......
2023-08-14
追缴、退赔的实现是剥夺不法获利、追究犯罪的要求,故被追诉者、追诉机关应参与;追缴、退赔又是对遭受犯罪侵害的财产权的救济,故被害人应参与;犯罪所得可能流转至第三人,追缴涉及第三人的利益,故具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也应纳入诉讼参与人范围。针对一审判决,除检察院可抗诉外,所有诉讼参与人针就涉自身实体权利的判决部分均具上诉权。......
2023-07-18
许多国家的刑事政策由犯罪本位观,转化为强调被害人与被告人权利的平衡。顺应这一潮流,1996年修改《刑事诉讼法》时,被害人获得了当事人地位,被赋予了很大的诉讼权利。有鉴于此,本文试图结合我国国情及审判实践,对完善刑事被害人诉讼权利的保障略作探讨。笔者认为,刑事被害人是指因犯罪行为而使其合法权益遭受到损害的个人、单位及其他组织。主要指被害人有权获得隐私保护和人身安全的保护,有诉讼程序的参与权。......
2024-01-21
根据笔者于2018年3月至6月在成都市C区人民检察院的调研可知,社调报告由社调报告总结及附属材料组成。因社会调查内容有助于辩方争取对涉案未成年人的不起诉处理或从轻量刑,故辩方及时提交社调报告材料的积极性较高。一方面,社调报告是涉罪未成年人刑罚个别化的重要且关键的证据,单列证据出示能够彰显其重要性,体现对涉罪未成年人的特殊诉讼关怀,而且一证一举也有利于对社调报告进行全面审查与评价,提升质证实效。......
2023-08-01
目前我国仍需进一步完善收容教养制度、制定相关法律规范统一未成年人收容教养制度。收容教养制度应该改为强制性手段,对于严重触犯刑法又未达到相应刑事责任年龄的未成年人应进行强制性收容教养。例如,对于杀人、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等恶行犯罪案件中的犯罪未成年人可以规定需收容教养3年以上等。......
2023-08-14
刑事立法关涉国家的治世理念。刑事法治是法治概念的自然延伸,判断刑事法治是否真正得以实现,关键在于是把刑法作为镇压犯罪的工具还是当作保障人权的手段,可见刑事法治是法治的根本标志之一。然而,过分强调法律的阶级性和工具性将导致法律虚无主义的蔓延。直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才促使着学界开始质疑和批判苏联的刑法理论,并重新思考刑法的性质及机能。......
2023-08-04
这样在不改变16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免于承担较轻罪行刑事责任的情况下,扩大了相对刑事责任年龄的范围,仅使得犯有严重罪行的未成年人受到刑法处罚。......
2023-08-1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