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太阳秘密探索:相反意见的论证与测量误差

太阳秘密探索:相反意见的论证与测量误差

【摘要】:退一步说,这至少要比埃迪所说的100多年间的太阳小了2.25角秒的数值要小得多。不管怎么说,埃迪的论点并没有说服人,而其他人提出的反对理由强而有力,针锋相对。这样的测量误差完全在允许范围之内。

埃迪主要依靠的那些格林尼治观测资料可信吗?这是许多人首先提到的。

1836年前后那个时代,位于伦敦东南方向的格林尼治天文台,离城市比较远,空气清新,透明度很好。此后的一个世纪里,伦敦城以越来越快的速度扩大,人口增加,烟雾增多,严重影响观测,原来看起来明亮的太阳及其清晰的轮廓,也变得暗淡和模糊了。在这种情况下,觉得太阳似乎比过去小了些,这是完全可能的。顺便说一下,正是由于扩大了许多的伦敦城对天文观测的影响太大了,实在无法再容忍下去,建立已有200多年的格林尼治天文台,不得不于1948年搬迁到更南的苏塞克斯郡的赫斯特蒙苏城堡去,而仍旧沿用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名称。

再说,曾经对太阳作过精细观测的天文台远非三两个,负有盛名的德国哥廷根天文台就是其中之一。它于1756~1760年就用当时第一流的望远镜作过观测,这些宝贵资料一直很好地保存着。待到太阳是否在缩小的争论正热火朝天的时候,哥廷根天文台的工作人员再次拿来进行细致的归算,得到的结果是太阳角直径为1920.32角秒,误差估计最多不会超过上下各13角秒。也就是说,200多年来太阳的大小基本上没有变化。退一步说,这至少要比埃迪所说的100多年间的太阳小了2.25角秒的数值要小得多。

观测内行星凌日可以精确地推算出太阳的角直径。金星凌日和水星凌日按理都可以加以利用,但金星凌日的机会不多,上两次分别在1874年和1882年,而下两次将在2004年和2012年发生。水星凌日的机会较多,平均每世纪发生13次,从1677年的那次算起,到本世纪80年代末,总共发生过42次水星凌日,天文学家掌握着大量的观测资料。

水星凌日时,从地球上看起来,它就像个很小的黑点子在太阳面上缓慢地移动着,从太阳的一处边缘进入日面到从另一边退出日面,往往得花好几个小时。根据300多年的水星凌日精确记录,主要是它接触和离开日面的精确时刻,天文学家发现太阳的大小没有什么显著变化,要说有小小变化的话,那并非太阳的收缩,而是太阳角直径似乎增大了那么一点点。

不管怎么说,埃迪的论点并没有说服人,而其他人提出的反对理由强而有力,针锋相对。历史资料是如此。当代的资料也是如此,就在埃迪于1979年提出它的观点之后两年,即1981年7月,英国科学家帕克斯利用一次日全食的机会,进行了相关的观测,经过计算,他得出的太阳角直径为1919.16角秒,比现在采用的数值小0.10角秒左右。而比200多年前的数值大0.10角秒左右。这样的测量误差完全在允许范围之内。结论应该是:在最近两个多世纪中,太阳的大小基本没有改变,至少没有像埃迪所说的改变得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