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卧薪尝胆、发奋读书,成就自己

卧薪尝胆、发奋读书,成就自己

【摘要】:至少,在晚清名臣曾国藩身上的确是这么上演的。这一系列的打击,并没有消磨掉曾国藩的奋斗激情,他闭门不出,卧薪尝胆、咬牙发愤,终于在第七次考试时中了秀才。曾国藩还时刻勉励后人“欲稍有成就,须从‘有恒’二字下手”,需要有持久的恒心,“志大才疏,有心无力,故无成”“无实学而有虚名,自知当有祸变”而“唯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当下的青少年朋友,尤其是在读的学生,在成绩面前最容易受挫。班级考试排名中下,入学考试无法进入重点高中,更不用说高考失利了。这些人生中的挫折对于一个人的意志消磨与打击是异常巨大的。然而,正所谓“少年经不得顺境”,些微的挫折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实则算不得什么,还可能是人生发展的一笔财富。至少,在晚清名臣曾国藩身上的确是这么上演的。据历史学家考证,曾国藩资质实在非常一般,甚至有些“笨拙愚钝”,在头五次秀才考试中均名落孙山,直至道光十二年才获得“佾生”资格。这一系列的打击,并没有消磨掉曾国藩的奋斗激情,他闭门不出,卧薪尝胆、咬牙发愤,终于在第七次考试时中了秀才。此后又相继中了举人、进士,直至跻身翰林,飞黄腾达。

曾国藩在对四弟、六弟的信中,对他们未能入学、屡次考场失利也是劝诫开导,曰:“不怕进得迟,只要中得快”“些小得失不足患,特患业之不精耳”。对于后辈考运不佳,尽管曾氏也是心情急切,但他却极力疏导,莫要为小小科考失利而牢骚懈怠。然而,曾氏对于后辈之学业精专及其“立志有恒”之心却是极为看重的。他反复告诫诸弟曰:“不能不趁三十以前立志猛进也”,需“全副精神专注一事,终身必有成就。凡人作一事,首尾不懈。若存一爱惜精神的意思,将行将却,奄奄无气,决难成事”,何况乎“精神愈用愈出,智慧愈苦愈明”。曾国藩还时刻勉励后人“欲稍有成就,须从‘有恒’二字下手”,需要有持久的恒心,“志大才疏,有心无力,故无成”“无实学而有虚名,自知当有祸变”而“唯读书则可变化气质”。当然须“每日有常,自由进境,万不可厌常喜新,此书未完,忽换彼书尔”,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学业精进,进而在“有始有终有恒”中成就一番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