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曾国藩成功之道—计划周密

曾国藩成功之道—计划周密

【摘要】: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曾氏治军用兵均是建立在对对手清晰的了解、认识与分析基础之上,通过分析对手的长处与短处,再进行周密布置,最终击溃对手。二是需要根据这一宏大的理想与目标制订缜密而详细的行动计划。以上,我们依次从进德修业、立志有恒、勤俭睦邻、廉洁济贫、交友拜师贵乎专、稳慎本分、知人善用、健身保养、计划周密等九个方面粗略总结归纳了一代名臣曾国藩的成功之道。

曾国藩事业的功绩还在于其组建训练湘军,并攻破天京(南京),击败太平军。而其军事上最核心的战略即在于周密计划,在稳慎中进去,绝不打无准备之仗,即所谓“稳扎稳打,机动则发”。曾国藩指挥的湘军每到一地均深壑高垒,严密布防。讲究机动作战,水陆配合、以静制动,主张“用兵动若脱兔,静若处女”,“扎硬寨,打死仗”,善择营地。在致弟书信中,曾氏还认为:“制胜之道,实在人而不在器”,“真美人不甚争珠翠,真书家不甚争笔墨,然则将士之真善战者,岂必力争洋枪洋药乎?”除遵循“人才甚于一切”,认为“武器装备只为末、将士能人是为本”这一军事思想外,曾国藩还强调要“多用活兵,少用呆兵”,并将变化不测、器械轻灵的轻兵视为活兵,将老人、辎重视为呆兵,从中可见其机动灵活、变化不测的治军之术。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曾氏治军用兵均是建立在对对手清晰的了解、认识与分析基础之上,通过分析对手的长处与短处,再进行周密布置,最终击溃对手。商场如战场,曾国藩缜密详细的行军计划对于我们现代职业化的市场投资同样适用,只要我们先竖立远大的理想与抱负,再制定详细可行的奋斗计划,坚持不懈地朝目标努力,必然成就一番大事业。

典故九

成大事者必作于细

吉字中营尚易整顿否?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弟之综理密微,精力较胜于我。军中器械,其略精者,宜另立一簿,亲自记注,择人而授之。古人以销仗鲜明为威敌之要务,恒以取胜。刘峙衡于火器亦勤于修整,刀矛则全不讲究。余曾派褚景昌赴河南采买白蜡杆子,又办腰刀分赏各将弁,人颇爱重。弟试留心此事,亦综理之一端也。至规模宜大,弟亦讲求及之。但讲阔大者,最易混入散漫一路。遇事颟顸,毫无条理,虽大亦奚足贵?等差不紊,行之可久,斯则器局宏大,无有流弊者耳。顷胡润芝中丞来书,赞弟有曰“才大器大”四字,余甚爱之。才报于器,良为知言。

——《曾国藩与九弟国荃书》

解读:曾氏名言“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已成为各行各业欲成就一番事业者的至理箴言与处世金针。其要义有二:一是需要竖立一个远大的抱负与理想,确立一个长久的奋斗目标,并为之努力。曾氏曾言,世人大多好“常立志”,却鲜有“立长志”,是故清闲安逸者多,而坚持创造者少。二是需要根据这一宏大的理想与目标制订缜密而详细的行动计划。但凡有志之士,皆不仅有理想、有抱负、有目标,而且还有与其相适的行动计划,时刻为此奋斗努力。这样,理想与计划在行动中合一,只要勤奋付出,定能功到自然成。事实上,老子在《道德经》第六十三章中亦有言:“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意思即是说,做那些别人还没觉察到就该做的工作,办那些还没发生事故之前就该办的事,体味那些没有散发出气味之前的气味。要把小的征兆当成大事,把少的征兆当成多的后果。用恩德对待他人的怨恨。解决难事要从还容易解决时去谋划,做大事要从细小处做起。天下的难事都是从容易的时候发展起来的,天下的大事都是从细小的地方一步步形成的。因此圣人始终不直接去做大事,所以能够成就大的功业。轻易许诺肯定难以兑现,把事看得太容易肯定会遇到太多的困难。因此圣人要把它看得困难一些,所以最终不会遇到困难。无论是老子还是曾国藩,其实都在强调“细节”的重要性。“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正是先人给予的古训。无论是青少年还是走在成功道路上的朋友们,均需铭记宏大目标之后行动细节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我们如曾国藩研究敌情一样,学会观察,仔细思考,从中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竖立远大的目标,制订行动计划,从细节做起,如此必将赢得明天的成功!

以上,我们依次从进德修业、立志有恒、勤俭睦邻、廉洁济贫、交友拜师贵乎专、稳慎本分、知人善用、健身保养、计划周密等九个方面粗略总结归纳了一代名臣曾国藩的成功之道。从中我们也体验到曾氏虽位居高位、劳苦功高却始终稳慎谦虚、反躬自省的德行,也体验到贵为一品人杰却始终深居简出、廉洁自律的高贵品格,更感悟到他勤俭济贫、以身示范的家教家风。或许,我们仅仅用修身养性、廉洁自律、勤劳节俭、识人用人、立人达人还无法全部囊括出一代贤哲的家训智慧,但其成功之道却不仅为历代历史名人所推崇传唱,且至今仍是代代渴望通往成功之途的后继们汲取思想精华的源头活水与金针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