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如何克服私念,摆正自我位置—《成才有道》摘要

如何克服私念,摆正自我位置—《成才有道》摘要

【摘要】:所有这一切,都是告诉人们不要存私念。所为私念,就是固执地以自己为中心,而不顾事情客观上正确与否。克服私念,就是要克服绝对的自我为中心的狭隘。只有克服私念,才能走出自己与他人、与社会隔绝的状态,才能以平静的心态面对这个世界。最后,克服私念需要客观地认清自己,明确自己的位置。无论什么时候,都要知道,以自己为中心的私念会蒙蔽自己的心灵。

原文说:“勿损人而利己,勿妒贤而嫉能。勿称忿而报横逆,勿非礼而害物命。见不义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则从。”它告诉我们,不要损人利己,嫉贤妒能,不能心生愤懑而报复他人。此外,也不要获取不义之财,不能抗逆合理之事。所有这一切,都是告诉人们不要存私念。所为私念,就是固执地以自己为中心,而不顾事情客观上正确与否。克服私念,就是要克服绝对的自我为中心的狭隘。这就是《论语》所谓的“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孔子又说:“克己复礼为仁。”朱熹说:“圣人千言万语只是教人存天理,灭人欲,”“学者须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方始为学。”(《朱子语类》卷四)问:“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曰:“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朱子语类》卷十三)我们经常会误解“存天理,灭人欲”的意思,以为朱子是在否定所有人的自然欲望。其实不然。“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正是告诉我们,过度追求自己的享受才是“人欲”,也就是自私之心。损人利己,是因为想要获得自己的利益而忽略他人的利益。嫉贤妒能,是因为自己没有别人同样的优秀才能而心生嫉妒。报复之心也是由于感觉自己受到伤害而引起的,获取不义之财正是因为只顾着自己的喜好而不顾正义与否。所有这些问题,都与固着于“自己”相关。要想真正地成长,必须破除自己的私念,从根上认识到自己只不过是整个社会中的一员而已,体察到私念的困扰是自己难以提升的重要因素。只有克服私念,才能走出自己与他人、与社会隔绝的状态,才能以平静的心态面对这个世界。最后,克服私念需要客观地认清自己,明确自己的位置。只有正确地认识自己,才能够欣赏他人,融入社会。

典故六

负荆请罪

(相如)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解读:这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去除自己的私念,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够与他人处于和谐之中。这一点,廉颇给我们做出了榜样。在成长的过程之中,必须要客观地对待自己,不要把自己作为绝对的标准去对待一切,才能够让自己的心智真正成熟起来。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父母一有不顺自己的意,很多孩子就生闷气、不理父母,甚至咒骂父母。他们把自己当作宇宙的中心,当然会看不到自己的任性。无论什么时候,都要知道,以自己为中心的私念会蒙蔽自己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