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庇亚大道阿庇乌斯·克劳狄乌斯还为罗马人修建了第一条城际大道——阿庇亚大道。从橫向结构来看,大道主体宽4米以上,可供两辆宽度在1.5米左右的马车交汇。罗马大道铺装方式意大利北部一座至今仍在使用的罗马隧道建于公元104年的西班牙阿尔甘达大桥道路铺设的时候,罗马人会尽可能取直线,以方便马车快速行驶。这条阿庇亚大道的部分路段今天还很好地保留着。在随后的岁月中,伴随着罗马军团征战的脚步,一条又一条的大道相继建成。......
2023-09-21
“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
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则为非大身,是名大身。”
“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则不名菩萨。何以故?须菩提,实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究竟无我分第十七》
佛陀对须菩提说:所谓的遍世真知,如果一旦用语言、思想来确指就不是其本身了;只是姑且以言思的方式给个称呼罢了。同理所谓的身形巨大无比(关于此处人身长大,一种理解是依据《金刚经》所言及的“‘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大身,是名大身。’”另一种理解认为,佛以真如为身,因其遍一切处,具一切功德,可谓长大;却又无形无相,故为非大身。),也不可依赖语言、思想就力图确切指明的,否则所得到的那个巨身其实不是我所说的真正的身形巨大,而我之所以这样讲也只是个比拟的托辞罢了。还有就菩萨而言,如果着意去想要用自己的大觉慧普度众生、显明净土,那其实就不是真正的菩萨了。因为佛和菩萨能空能无、以无为法,不被一切形相所遮蔽;尔后才有出于言谈交流的方便所给出的如庄严、一切法等诸多名称。如果能深刻明白无私无我的道理,进而明白不落言筌的所谓庄严、一切法,那就算是真正的菩萨了。
寓言六
忘己合天
夫子问于老聃曰:“有人治道若相放,可不可,然不然。辩者有言曰:‘离坚白,若县寓。’若是则可谓圣人乎?”老聃曰:“是胥易技系劳形怵心者也。执留之狗成思,猿狙之便自山林来。丘,予告若而所不能闻与而所不能言。凡有首有趾无心无耳者众,有形者与无形无状而皆存者尽无。其动,止也;其死,生也;其废,起也。此又非其所以也。有治在人,忘乎物,忘乎天,其名为忘己。忘己之人,是之谓入于天。”
——《庄子·天地》
解读:孔子向老子问道:如果有人治学论道亦步亦趋,总能从俗见认为相异的事物中找到同一性,或是深思善辩而标新立异,总能从俗见认为同一事物中找到相异性,那么这样的人就可算是圣人了吧?老子说:这都不过是因知解而带来矛盾、差异,因技能而带来困扰、束缚,乃至最终耽思忧虑、身心俱疲。好比善于捕物的猎犬因被圈养而徘徊、急躁、烦心,善于攀援的猕猴因被捕获而离开深山老林。大凡长有头脚而无心可思、无耳可听的生物很多很多,但五官齐备而能兼具虚无大道的(人)却十分罕有。动静、生死、兴废等既相对立,又相统一,能认识到这点固已不易,但又并非是大道之根本。因为探求大道的关键在于修养自身,如果有人内心体悟大道虚无之本质,忘却天地自然万物和一切私心杂念,即可谓之“忘己”,这样的人才是真正与天合一的圣人。这里强调的是人的内在体验纯净无私、通达大道,如果单凭思辨的方式则无法进入圣人境界之中。
有关成才有道的文章
阿庇亚大道阿庇乌斯·克劳狄乌斯还为罗马人修建了第一条城际大道——阿庇亚大道。从橫向结构来看,大道主体宽4米以上,可供两辆宽度在1.5米左右的马车交汇。罗马大道铺装方式意大利北部一座至今仍在使用的罗马隧道建于公元104年的西班牙阿尔甘达大桥道路铺设的时候,罗马人会尽可能取直线,以方便马车快速行驶。这条阿庇亚大道的部分路段今天还很好地保留着。在随后的岁月中,伴随着罗马军团征战的脚步,一条又一条的大道相继建成。......
2023-09-21
“道”的特性是自然而然的,也就是说归根结底人应该顺应“天”的规律,以适应自然的要求,最终实现天人合一的境界。也就是说,人一旦达到“无我”的境界,就没有什么忧患了。庄子已经看不到自己,而是和自然合一了,这就是“无我”的境界。“齐物”和“物化”的本质就是“物我”两忘,达到“无我”境界。......
2023-12-06
第五节《司马法》所体现的早期兵学成就《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卷上指出:“今世所传兵家者流,又分权谋、形势、阴阳、技巧四种,皆出《司马法》也。”其他像《周礼》、《尚书》及“古司马法”门下的《军政》、《军志》同样对军事问题提出了理性的认识。换言之,西周时的“古司马法”,实乃当时言兵之“成宪”或“典志”。从这个意义上讲,西周军事思想可以理解为“古司马法”笼括下的兵学。......
2023-11-28
老子认为,虽说世人都是大道所生,但只有婴儿才是真正的大道之子。但婴儿最终会长大,一旦长大,便有了男女之别。失仁而后义即“二生三”,当仁道失落之后,必须由第三者来协调二人之间的关系,三人成众才有了公义的概念。老子说“大道废,有仁义”,我们则可以顺着说“仁义废,有礼法”。......
2023-11-24
形容的是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加,阅历的沉淀,终于对世事有了彻悟,拨开云雾后,才知道原来一切都是那么的简单,就如同你最初认识这个世界的时候一样。但后来战火纷飞,生灵涂炭,加上官场腐败,让庄子心生厌倦,于是他决定辞官回乡。庄子和陶渊明两位不甘于被世俗捆绑的人,终于洞悉了官场,看透了世事,最终找到了属于自己灵魂的归处。......
2023-12-06
庄子为此,数致其哀。从《庄子》全书看,庄子所要透破的并非仅只是时空界线,而是外在万物和内在人心中的一切差别界线,这样一来,人的心灵即可从生死、善恶、是非以及小大、寿夭、苦乐等等一切闭锁之境域中超拔出来,旷然通达,无牵无碍,自由自适。庄子的旷达,固然缺乏直面社会积极进取的精神,但它所指向的却也是一种十分高洁而自由的审美境界,故也有其积极广大的一面。......
2024-03-24
孔子的谋略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通达权变的思想中,这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毋必毋固”,即不绝对肯定什么,也不拘泥固执什么。孔子还将这种思想进一步提炼成四个字:毋必毋固。这种“毋必毋固”的观点显然已含有对任何外在权威的否定,这与孔子一贯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思想是一脉相承的,而这正是孔子思想的精华所在。......
2023-08-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