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俭敬和,勤劳持家,孝亲睦邻,家和万事兴乃是其治家育人的基本思想。如此节俭谦虚,贵和睦、体孝道、行勤俭,居家有道,实乃其奋斗、谋生、立业、成国之大才之秘器。典故三勤俭持家,孝亲睦邻然祸福由天主之,善恶由人主之,由天主者,无可如何,只得听之。第三要实行勤俭二字。此外,曾国藩还主张“居家之道,不可有余财”,儿女联姻也“不必定富室名门”,只要勤劳工作、勤奋学习、勤俭持家,定能成为大器。......
2023-08-14
杜甫有诗曰:“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这是对诸葛孔明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雄才大略和一生功绩的高度概括,但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诸葛亮事业没有继承人惨淡结局的同情惋惜。《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即便是一个条件非常差的环境,只要懂得经营之道,广布教化,用心培养接班人,其境况一定会好转起来。
杰克·韦尔奇说:“花十年的工夫培养一个合格经理的时间不算长。”一个组织、企业的接班人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十年磨一剑”的过程,必须高瞻远瞩,提前筹划,做好计划。而在位者须明白,个人的成功和一份事业的成就休戚相关,自己的才华是推动一份事业的动力,而能有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更是事业长青的根本保证。被誉为“当代毕昇”的王选院士除了以发明“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名世,其广纳贤才的美名也赢得了世人的称赞。《论语·先进》说:“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改善一个地方的物质生活条件也许是三年五载的事情,而让一个地方的礼乐变得昌明,则是一份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所谓礼乐以俟君子,用今天的思路来理解,则是“把机会留给年轻人”,而王选之所以当得起伯乐这个名号的原因,是他除了把机会留给了“君子”外,还做到了:1.“使年轻人具有创造历史的主人翁感、成就感和荣誉感”;2.“创造平等和谐的环境”;3.“提供优良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当我们回头再看孔子时,也更能体会他老人家在一个百废待举的时代面对新力量时表现出的诚意:“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论语·八佾(yì)》)这就是我们仰之弥高的与“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相辉映的惜才精神!
有关成才有道的文章
勤俭敬和,勤劳持家,孝亲睦邻,家和万事兴乃是其治家育人的基本思想。如此节俭谦虚,贵和睦、体孝道、行勤俭,居家有道,实乃其奋斗、谋生、立业、成国之大才之秘器。典故三勤俭持家,孝亲睦邻然祸福由天主之,善恶由人主之,由天主者,无可如何,只得听之。第三要实行勤俭二字。此外,曾国藩还主张“居家之道,不可有余财”,儿女联姻也“不必定富室名门”,只要勤劳工作、勤奋学习、勤俭持家,定能成为大器。......
2023-08-14
宋代的陆象山也非常推崇这句话,常常以此教育学生,以致被人批评除了一句“先立乎其大之外别无伎俩”。不能立乎大者,难免变得狭隘。立乎大者,才能拥有坚定的意志和不竭的动力,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困难不会轻易退缩低头。立乎大者,才能不被社会中的虚名浮利迷惑头脑,不会贪图一时的安逸。在朱熹看来,求学问的目的不是记诵词章、沽名钓誉,而是明礼修身,然后推己及人。......
2023-08-14
尤其是当我们学习、研究的方向涉及多个相关知识领域时,知识受到限制这一问题就更加突出。《道德经》第六十四章讲:“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破,其微易散。”是说稳定时容易维持,没有征兆时容易谋划,脆弱时容易破除,轻微时容易涣散。以此说明事物由简单而复杂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在非常稳定还没有变化时容易进行掌握和计划。老子“其安易持”的思想对于掌握和运用知识资源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2023-08-14
显然,着意建构权威的做法是等而下之的,而刻意遵从权威的做法也是愚昧无知的。精神与信念的持存务必是依赖自身体悟而日日新,古今圣贤无一不是从日常生活言谈举止做起,无一不注重心灵体验与精神修养。这是因为个体生命具有无限的内在丰富性和可能性,真正以生命觉悟、境界提升为追求的人必定是基于自身生命样态的人,这种实实在在的内在修养既不可一蹴而就,也不可彼此替代。......
2023-08-14
对此,老子有深刻的阐述,《道德经》第一章讲:“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是说从“无”中去洞察、领悟事物的奥妙,从“有”中去观察、体会事物的端倪。“无”即是不带主观偏见地观察事物,“有”则是有预设的观念,以此看到的是事物的表面。“无”和“有”同出于“道”,而名称不同。二者之中老子更注重的是“故常无欲,以观其妙”,这更能体现自然无为的原则。......
2023-08-14
所以,《家训》里说,“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有德的人,不管年纪大小,我都要尊敬他;无德的人,就算是比我年长,也要远离。那么评判一个人高下的核心标准是什么,朱熹认为,这个核心标准就是“德”。选择了优秀的朋友师长,就要向他们学习,“见贤思齐”。故而周公之贤,还要“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唯恐失去天下之贤人。......
2023-08-14
《道德经》第二十三章讲:“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道者是思想修养符合自然无为的人,比喻修养相近的人易于成为合作者。从长远来看,确定自己的理想是无价之宝,是取得良好合作的基础。这一理想是与自身的思维方式、性格特征相一致的,是真正爱好产生的理想,不是外在压力和利益驱动等有为之心产生的短期目标。这种求同存异的观察能力有助于培养合作意识,建立合作关系。......
2023-08-1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