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成才有道》:孔子强调学生守礼的重要性

《成才有道》:孔子强调学生守礼的重要性

【摘要】:在《论语》中,“博文约礼”一共出现了两次:《雍也》中“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及《子罕》中颜子赞叹孔子:“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孔子强调学生守礼,最后达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境界。孔子认可的约束力量,就来自礼。孔子的目的不是培养书呆子,一个未能完成基本社会化的读书人,想要参加社会生活,势必会四处碰壁。

在《论语》中,“博文约礼”一共出现了两次:《雍也》中“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及《子罕》中颜子赞叹孔子:“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广求学问,恪守礼法,只要博学包括典章礼法在内的人文知识做一个博雅多通的谦谦君子,并能落实到自己当前的实践中,就可以不背离大道了。而颜回的切身体会便是,孔子确实做到了这方面的表率,能让自己的学生感受到求知和笃行是一种让人欲罢不能的美事。

礼是做人做事的规矩,是孔子在继承前贤的伦理智慧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社会实践心得的社会秩序要则。孔子强调学生守礼,最后达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境界。行为既须合乎秩序,那就需要约束。孔子认可的约束力量,就来自礼。通过礼的约束,实现精一的做事状态,在社会实践上就能行之有效,最终达到“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处事境界。明归有光《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曰:“孔之教曰,博文约礼,精以归一,义以全礼,博以致约,千圣相传之秘,其在兹乎!”

儒学是主张投身于社会生活,注重实际、经世致用之学。文是指学习的内容,儒家诸经在不同的时期范围不同,然总原则是做圣贤之事,求圣贤之道。通俗来理解,文可以理解为书本学问,而礼就是社会知识,前者要求洞明学问,后者的目的是人情练达。孔子的目的不是培养书呆子,一个未能完成基本社会化的读书人,想要参加社会生活,势必会四处碰壁。对于今人而言,能够知晓人情物理,懂得并灵活运用每个时代的运转法则,而不是迂腐教条地生搬硬套各种不合时宜的法则或者孤傲自闭,才能游刃有余地融入社会。

“博学”与“约礼”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二者密不可分,并非先博文,再约礼。二者齐头并进,正相成,非相矫。王闿运《〈八代文粹〉序》中说:“共学适道,既洗于昏蒙;博文约礼,讵穷于钻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