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家训》里说,“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有德的人,不管年纪大小,我都要尊敬他;无德的人,就算是比我年长,也要远离。那么评判一个人高下的核心标准是什么,朱熹认为,这个核心标准就是“德”。选择了优秀的朋友师长,就要向他们学习,“见贤思齐”。故而周公之贤,还要“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唯恐失去天下之贤人。......
2023-08-14
孔子一生都在笃行实践仁道,为了完成他的事业,他强调“即知即行”和“知行合一”,通过“学而时习之”不断提升自己,乐见“有朋自远方来”的切磋砥砺的外部条件,以达到不断提升自己的目的——无论是知识技能、道德修养和其他方面的诸多素质皆是如此。即便遇到“人不知”,也要多从自身找原因,深刻剖析自己,择善而从,不善则改,使自己不断强大。《周易·乾·象传》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对于自己犯的错误,要敢于面对,勇于改正,做到“不贰过”,即便错了,只要能改正,也能得到众人的认可。“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因此,人只有真诚面对自己和外部世界,真正做到谦恭和不断反省,通过自我本身和道德意志的不断对话,方能逐步得到成才、成功的素质。
典故一
锥刺股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滕履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愧色。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
苏秦喟然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
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战国策·秦策一》
解读:这则“锥刺股”的故事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苏秦在游说秦王失败后,无论在精神投入还是物质预算方面都严重超支,面对家人的冷漠,他品尝到了人情世态的苦涩。一方面,他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秦国的不纳,另一方面也确实认识到了自己的能力还有欠缺。此时的秦国,成了他为自己树立的一个最合适的假想敌,而在心中,他一定还有更为远大的成功目标。通过不懈努力,在漫漫成功路上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苏秦最终在战国政治的舞台上获得了光彩夺目的成功。《论语·季氏》中记载着孔子“君子有九思”,这九思是“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孔子他老人家让我们思考什么呢?看要看得明确,不可以有丝毫模糊。听要听得清楚,不能够含混。脸色要温和,不可以显得严厉难看。容貌要谦虚恭敬有礼,不可以骄傲、轻忽他人。言语要忠厚诚恳,没有虚假。做事要认真负责,不可以懈怠懒惰。有疑惑要想办法求教,不可以得过且过,混过日子。生气的时候要想到后果灾难,不可以意气用事。遇见可以取得的利益时,要想想是不是合乎义理。晋傅玄《傅子·仁论》说:“君子内省其身。”不断自我反省是古人秉持的一种(成为)社会精英的素养,也是他们认可的成才、成功的一种表现,不断自省,方能有大格局、大事业。
有关成才有道的文章
所以,《家训》里说,“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有德的人,不管年纪大小,我都要尊敬他;无德的人,就算是比我年长,也要远离。那么评判一个人高下的核心标准是什么,朱熹认为,这个核心标准就是“德”。选择了优秀的朋友师长,就要向他们学习,“见贤思齐”。故而周公之贤,还要“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唯恐失去天下之贤人。......
2023-08-14
尤其是当我们学习、研究的方向涉及多个相关知识领域时,知识受到限制这一问题就更加突出。《道德经》第六十四章讲:“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破,其微易散。”是说稳定时容易维持,没有征兆时容易谋划,脆弱时容易破除,轻微时容易涣散。以此说明事物由简单而复杂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在非常稳定还没有变化时容易进行掌握和计划。老子“其安易持”的思想对于掌握和运用知识资源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2023-08-14
自己选择与自己做朋友的人,不以年龄为据,而是要看对方的德行。我们很容易受别人影响,无论是好的影响还是不好的影响,因此选择朋友尤其重要。《论语》一开始就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说明了朋友对于自己成长的重要性。典故二孟母三迁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躄踊痛哭之事。迁到屠宰场附近,孟子学习屠宰之事。朋友是我们成长过程之中最重要的环境。......
2023-08-14
对于我们的成长来说,只有随遇而安,才可能使自己不焦躁,并把自己的心思放在正事上,放在自己的本位上。不能做到随遇而安,就会导致怨天尤人,而无法真正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孔子就是一个随遇而安的人。他给我们树立了一个随遇而安的榜样。在我们看来,这种快乐的原因很大部分来自于他随遇而安。随遇而安,是一种人生的智慧,只有具有很高境界的人才能够达到。......
2023-08-14
明白了以上方法之后,更重要的是要把它们融入日常生活当中,时时修养,笃行而不倦。荀子也非常看重这种身体力行、须臾不离的学习方法。他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因此,成才之道,贵在笃行不倦。......
2023-08-14
关于教化的方法,《道德经》第三章讲:“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这种修养使人始终保持一种虚静的状态,是一种有助于吸收知识和资源的状态。《道德经》讲“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所要逐渐损失的是主观的固执,达到的也就是这种谦虚的修养,以此会有助于“为学日益”,获得更多的知识。......
2023-08-14
《朱子家训》告诉我们,成长过程中,必须学会不断地学习。因此,我们不仅仅要学习文化知识,也要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孔子这样伟大的人正是通过学习而达到的。我们自己佩服的主要也不仅仅是学习好的人,而是德行优秀的人。典故七欧阳修“三上”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欧阳修《归田录》解读:欧阳修是宋代的大文豪,学习对他来说是日常便饭。欧阳修平时做官,有很多事需要处理,但却不能阻止他学习的热情。......
2023-08-14
“成人”的根基是什么,就是修身。《大学》里的三纲领八条目,中心点恰恰是修身:“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故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2023-08-1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