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合抱之木,生于毫末-成才的秘诀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成才的秘诀

【摘要】:《道德经》第六十四章讲:“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里的毫末之类,也是“道”的比喻,是自然无为原则的一种运用,从毫末开始积累也就是要守道、用道。反之则不然,如果因为有为之心,追逐名利,就会偏离成功之道。我们探索成才之道,应充分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经验。当然还要尊重、借鉴前人成果进行积累,如果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积累成功的条件,在成才之道上就进入了加速发展的阶段。

当我们看到成功人士的卓越成绩时,可能会有一种难以超越的感觉。特别是对于自身条件并不突出而渴望成才的人来说,会产生望尘莫及的感慨,甚至心里就已经打了退堂鼓。其实卓越的成绩不是偶然来的,也不是一时的拼凑所能达到的,它有一个逐步积累、发展的过程。《道德经》第六十四章讲:“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以大树、高台、远行为例,说明事物从一点一滴的积累发展壮大的规律。毫末是说幼芽之小,却长成大树;累土是说泥土之低却筑成高台;足下是说步伐之近却远行千里。这里的毫末之类,也是“道”的比喻,是自然无为原则的一种运用,从毫末开始积累也就是要守道、用道。在做事的过程中,始终像开始的时候那样守住道,不固执就不会失败,不把持也就不会受到损失,做到善始善终。反之则不然,如果因为有为之心,追逐名利,就会偏离成功之道。对此,老子讲:“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特别是在快要成功的时候,不要只追求成功,也应像刚开始的时候那样去积累成功的条件,才不会失败。

老子这一思想对于成才之道的启发在于,如何积累成才、成功的条件。一是要明确积累什么。培养幼苗可以长成大树,那么积累专业或职业具有发展潜力的方面就会逐步取得优异的成绩。当然这也就需要首先对专业或职业的本质有深刻和准确的认识。二是从基础开始积累。高台之所以能够建成,是因为从稳固的基础开始积累。我们探索成才之道,应充分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经验。基础往往是在低处,是一简单的事物,那里虽然没有表面的强势或流行的热闹,却是扎实的根基。三是从实践中积累。走好脚下的路,千里的远行并不困难。在实践中运用专业知识,知识就会不断发挥作用,成功之日也能计日而待,并不遥远。而且在知识的运用中,我们会有许多新的发现,会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甚至会重新诠释成功是什么。当然还要尊重、借鉴前人成果进行积累,如果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积累成功的条件,在成才之道上就进入了加速发展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