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五色目盲,五音耳聋,成才有道

五色目盲,五音耳聋,成才有道

【摘要】:《道德经》第十二章讲:“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人的感官在外物上过度追求,最终会分散注意力,《道德经》从目、耳、口,再讲到“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即点明了问题的实质,这种狂躁的心态正是成才过程中的大敌。

现代社会对人们的诱惑很多,在享乐主义的影响下,许多人渴望成才却又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或总感觉记忆力下降,难以学习进步了。老子的自化之道,对我们的启发在于成长、成才首先是自身要具备基本的素质和修养,所以我们应先关照自身,准备基础条件。《道德经》第十二章讲:“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是说外物通过眼睛和感觉器官影响到人的注意力和心理状态。道家的另一部经典《黄帝阴符经》讲:“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也是说眼睛在联系外物和人的心灵时起着关键作用。人的感官在外物上过度追求,最终会分散注意力,《道德经》从目、耳、口,再讲到“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即点明了问题的实质,这种狂躁的心态正是成才过程中的大敌。因此,《道德经》这句话的启发意义在于良好的注意力和清静的心态是成才者的基本素质。

树立理想和目标是集中注意力的有效方式。当我们有明确的目标时精力就会比较集中,也易于克服各种诱惑,这时清静无为的修养才有现实意义。这里我们探讨一下注意力大体可分作三个层面:一是树立远大的理想。有理想意味着对人生有长期的规划,相对集中地关注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这样会从生活习惯上改变自己,而不是只图一时之用的短期行为,同时对暂时的享乐会比较淡泊。这种良好的健康的习惯会使我们减少不良习惯对我们精力的分散和消耗,实质是在自然而然地增强自己的信心和力量。二是建立近期的重点目标。有目标意味着对近期的事务有妥善的安排,特别是对重点事务有妥善的安排。注意力不集中也是对重点把握不住的反映,当我们知道重点所在的时候,注意力自然就会集中过来。三是明确当下要做的事情。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自己身边的事开始做起,培养自己良好的注意力和清净的心态。如果不对当下正在做的事情做出理智的选择,那么改变也就没有在实践中开始。

其实《道德经》讲的“五色”“五音”“五味”都是人们的生活要素,是一种客观存在,我们并不能脱离生活而清高地谈成才。我们的努力是在于注意力慢慢发生了改变,良好的习惯开始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