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成才有道:大丈夫处其厚实,离虚华

成才有道:大丈夫处其厚实,离虚华

【摘要】:《道德经》第三十八章讲:“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处其实,不处其华。”是说得道之人处事敦厚,不居于浅薄;为人朴实,不居于虚华。典故五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列子·汤问》解读:“愚公移山”比喻坚持不懈的务实、实干精神。这种实干精神和毅力,赢得了家庭的支持,邻居的支持,也驳倒了“河曲智叟”,最终搬走了两座大山。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讲:“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处其实,不处其华。”是说得道之人处事敦厚,不居于浅薄;为人朴实,不居于虚华。很明显浅薄、虚华是有为之心的造作,为图一时的荣耀;具备朴实、敦厚的品质,不动名利之心,才经得住时间的考验。朴实的品质就是在事业中实干务实的作风,打下扎实的基础,追求实际的效用,获得真实的成就。从根本上讲成才是实现自身的价值,务实的最大受益者也是自己,追求虚华实际上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

典故五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慧。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生子,子又生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若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列子·汤问》

解读:“愚公移山”比喻坚持不懈的务实、实干精神。这种实干精神和毅力,赢得了家庭的支持,邻居的支持,也驳倒了“河曲智叟”,最终搬走了两座大山。只要是实干,经过一点一点的积累,总是在不断地接近目标,总有成功的一天。反之,如果愚公只是想着把山挖走,恐怕真的“不能毁山之一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