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面部比例矫正化妆的实用教程

面部比例矫正化妆的实用教程

【摘要】:根据“三庭五眼”理论,面部纵向比例不协调主要有上庭长、上庭短、中庭长、中庭短、下庭长、下庭短等所谓三庭比例失衡,导致面部不协调、不美丽,可以利用视错觉的原理,通过矫正化妆技术恢复面部比例的平衡。根据“三庭五眼”理论,判定横向比例是以模特自己眼睛的长度作为衡量单位,确定面部的横向距离应是五个等分眼距,尤其是两眼之间的距离长短更是横向比例不和谐的矫正之重点。

根据“三庭五眼”理论,面部纵向比例不协调主要有上庭长、上庭短、中庭长、中庭短、下庭长、下庭短等所谓三庭比例失衡,导致面部不协调、不美丽,可以利用视错觉的原理,通过矫正化妆技术恢复面部比例的平衡。应当注意的是,面部底色修饰的阴影色和提亮色过渡要自然,并保持妆面干净。

中庭和下庭长度正好,唯上庭长,修饰时可利用阴影色或刘海遮掩等方法。若脸型长且呈菱形,可用留刘海或者额头卷发等,将过长的额部适当遮掩;亦可在发际的边缘运用阴影色,靠近发际色深,而额部中央提亮,阴影色深可产生收缩、后退感,使额部显得缩短。

一般上庭长度略短者,若是长脸或鞭形脸,主要是采用头发刘海遮盖的方法弥补缺陷;若是方脸、圆脸、短脸型可采用吹高额前刘海,充分显露额部的方法,可产生上庭延长的错觉。

中庭长者外观可见鼻子较长,修饰的要点是使鼻子产生缩短的视错觉。高鼻梁者不宜用提亮色;鼻梁不高者,提亮色只限用于鼻梁中部,以下逐渐淡薄,并且在鼻部中段的两侧或眼头部位开始画鼻侧影,向下逐渐减弱至变淡。鼻头略长者可用阴影色或颊红色从鼻中隔向上稍许晕染,运用得当,可缩短鼻尖。

中庭短外观看起来是鼻子偏短,矫正的方法是运用提亮色从两眉头晕染至鼻头或鼻中隔。鼻侧影可从眉头开始一直延伸至鼻翼,在鼻梁处可用一些带荧光成份的高光色提亮。中庭短者一般为低鼻梁,矫正低鼻梁可用浅棕色或浅褐色晕染在内眼角与鼻根中间,再向鼻梁方向浅浅地晕染,在此线条靠近内眼角的内侧再用提亮色稍稍反衬,以表现出面的转折;在鼻梁处应用高光色提亮,最好用一些带荧光成份的浅乳白色或麦芽色提亮,效果会更好。

上庭中庭基本相等,下庭稍偏长,下巴也偏长,矫正的目的应当是缩短下巴。可用阴影色在下巴颏底部及两侧从下向上晕染,使之产生收缩感(亦可用修容饼修容);对直而长的下巴可在下颏沟(下唇与下巴底部之间的一条半月形沟)用阴影色加深,在阴影色下方用亮色反衬,使下巴有向前翘出的转折,可产生下巴收缩的效果。

下庭短者下巴也短,可以用提亮色集中在下巴尖端,向上与基础底色相揉和,利用视错觉产生延长下巴长度的效果。

根据“三庭五眼”理论,判定横向比例是以模特自己眼睛的长度作为衡量单位,确定面部的横向距离应是五个等分眼距,尤其是两眼之间的距离长短更是横向比例不和谐的矫正之重点。

一个人的两眼距离过远,就会使人显得笨拙,产生呆傻之感(医学上有一种叫磨纳氏综合症的呆傻儿童就具有此特点)。矫正方法:眼影不要向外眼角方向晕染,眼线起笔位置略偏向内眼角;眉头距离以一只眼的长度为标准,不要处理得太远;画眼线时外眼角不能延长,尽量向内眼角方向描画;鼻侧影的修饰可用浅棕色的线条加在内眼与鼻根中间,再向鼻梁方向浅浅地晕染,在靠近内眼角的睫毛根部用一些提亮色反衬,表现出面的转折,并在此转折凹陷处加上阴影色;眼影和鼻侧影要有机地相连,眼影色尽量向鼻侧影方向靠近。经以上综合处理后,宽的眼距就会呈现收拢靠近的效果。

眼距太近可利用眼线、眉毛、眼影、鼻侧影等部位的不同位置和色度进行处理并予以矫正。以下几点尤其值得注意:眉头距离不要太近,两侧画眉起笔点距离要拉远,略宽于一只眼的长度,两眉头之间的杂乱眉毛要全部拔去;眼线在外眼角可自然地略微伸展并延长,有拉长眼距的效果;而向内只能画到整个眼睛的中间距内眼角1/3处,切忌画到内眼角(创意化妆除外);眼影要向外眼角延伸,结构色起笔位置可略微外移;鼻侧影不要处理得过近过深,可采用在两眼角水平线部位来修饰鼻侧影,而只使用于鼻梁两侧的办法;若两眼距离近,鼻梁又低可用浅红色或驼红色做鼻侧影,重点放在鼻根处用高光色提亮区来表现。此综合处理后,两眼距离可有趋于正常的视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