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时尚化妆教程:标准脸型配置,三庭五眼详解

时尚化妆教程:标准脸型配置,三庭五眼详解

【摘要】:我国古代医书上曾有“三庭五眼”的理论,古人以为:天庭饱满、地角方圆的脸型是大富贵之相,是标准的脸型;椭圆脸型是由五官的比例结构所决定的,比例匀称的五官一直被公认为最理想的“美人”标准。“三庭五眼”是对脸型精辟的概括,对面部化妆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三庭五眼”的配置[如图(下)2-6]。图(下)2-6 “三庭五眼”的配置额头发际线至眉头为上庭,占脸长的1/3等分。

化妆设计特别是化妆以前,我们应当以三维立体结构的观点,以透视的角度,了解正常人体头部和面部的基本形态特征,以及标准脸型的配置。例如五官与标准脸型的比例、骨骼凹凸转折结构规律,以及对称、均衡等诸多影响因素,才能使设计出来的形象遵循“扬长避短、真实自然、整体配合”的化妆原则,使设计的形象更加生动、真实、感人。

在化妆造型中,观察能力是化妆师必备的素质之一。

化妆前,首先应当观察人的五官比例,准确把握面部骨骼结构[如图(下)2-1],了解五官局部名称及比例关系、脸型与五官比例配合关系,这是矫形化妆的中心环节,因为它是判断人们外部美感的最直观最主要的特征。

图(下)2-1 面部骨骼结构

形是指物体的形状和体积,凡是具有一定形状体积的物体都是由各个朝向不同的面所组成。结构决定于个体外在形象的内在结构和组合关系。由于世界上人种不同,人的头颅大致可分为两种:

(1)白种人和黑种人面部鼓突、骨骼转折结构稍大,立体感强,属于长头颅型;

(2)黄种人面部圆润、稍扁平,立体感稍弱,属于圆头颅型。

我们可以将人的头部总体上立体地看成一个存在于空间的长方体,而面部只是其中的一个面[如图(下)2-2]。由两侧眉峰作一垂直线,称为轮廓线。两条轮廓线之间称为内轮廓,两侧面称为外轮廓。

这样,面部骨骼的转折结构[如图(下)2-3]就很清楚了:以鼻中线为基准线的一个面,是整个面部最高点,也应当是受光面最亮区域,因此可以称之为“提亮区”;基准线两侧是面部的次高点,例如两颧骨上也应当是受光面比较亮的区域,我们称之为“次亮区”;而进入两侧颧骨时正是内、外轮廓交界处,也是受光面的转折区;而整个外轮廓当然也就是受光面的最弱区——称之为“阴影区”。因此,我们画结构妆特别是画“裸妆”时,正是利用面部受光面不同的特点,强调面部凹凸转折结构,也就是强调皮肤提亮区和阴影区的作用,让人物造型更具有立体感。

图(下)2-2 内外轮廓示意图

图(下)2-3 面部骨骼结构分析

人的面部是由许多不规则的骨骼构成,各骨骼又附着肌肉、脂肪和皮肤[如图(下)2-4],因此形成了不同的角度转折、弧面转折、凹凸转折等。

我们还可以从侧面以三维立体角度去观察人的头部骨骼结构:例如,我们可以将人头部颧骨以上部分看成是一个半圆立体型,而将颧骨以下部位看成一个四面梯形体;或者还可以细分:将上眼眶以上部分看成一个半圆体,而将下眼眶至颧骨以上部分看成一个长方体,将上颌骨看成一个圆柱体,下颌骨看成一个六面梯形体[如图(下)2-5]。

图(下)2-4 面部肌肉组织

图(下)2-5 头面部三维立体结构

判断脸形主要是看脸部的外轮廓,判断五官比例关系则看五官在脸部的分布比例情况,而最为主要的是脸形与五官之间互相照应的关系是否达到了协调统一。

认识面部骨骼与肌肉的长势成形与转折结构情况,我们可以依据标准的面部比例关系,利用色彩的色性,运用形与色的造型原理及其产生的视错觉,对面部不足部分或需要改善的部位进行适当的修饰,突出面部的转折结构,将扁平、圆润的面型塑造成立体感很强的面型,达到整体美的造型效果。

所谓比例就是用数字来表示标准人体美,并根据一定的基准进行比较。一般美的形体,其各部分之间常有一定的比例,在审美程序中比例实质是把对象形式与人的心理经验形成的一定对应关系,当一种艺术形式加内部的某种数理关系,与人在长期实践中接触这些数理关系而形成的快慰心理和经验相契合时,这种形式就可能被称为符合比例的形式。如果破坏了一定的比例,人体也就会失去匀称而显得不协调。

我国古代医书上曾有“三庭五眼”的理论,古人以为:天庭饱满、地角方圆的脸型是大富贵之相,是标准的脸型;椭圆脸型是由五官的比例结构所决定的,比例匀称的五官一直被公认为最理想的“美人”标准。椭圆形且成比例的脸型是艺术家着力想表现的理想面型,也是化妆用来做脸部矫正化妆的依据。“三庭五眼”是对脸型精辟的概括,对面部化妆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事实证明“三庭五眼”的比例完全符合东方人面部五官外形的比例关系。因此,化妆之前,必须先了解脸型、眉毛、眼睛、鼻子、嘴唇的基本位置,并依照标准五官的理想位置,再结合自己的个性,修整出理想、端正的容貌,使化妆达到更完美的境界。化妆时强调个体原本较突出的五官而掩饰不太漂亮或不成比例的部分,并根据脸型与五官决定其最适合的化妆,美容学上称之为美颜修正。

在测量五官比例时,必须先定出脸部中央线,或叫基准线(即以鼻尖正中为正中点,画出的上下延长线),并将脸部分为各个区域,以其决定五官的理想位置。

“三庭五眼”的配置[如图(下)2-6]。

图(下)2-6 “三庭五眼”的配置

(1)额头发际线至眉头为上庭,占脸长的1/3等分。

(2)眉头至鼻头为中庭,占脸长的1/3等分。

(3)鼻头至下巴为下庭,占脸长的1/3等分。

(1)以眼长为准,将脸宽分为五等分,每一间隔可放置一眼长。

(2)左内眼角与右内眼角之间为一眼,占面宽的1/5。

(3)左右内眼角与外眼角之间各为一眼,各占面宽1/5。

(4)左侧外眼角至左右发际线各为一眼,各占面宽1/5。

(1)由鼻侧至下唇为第三庭的1/2。

(2)由下唇至下巴为第三庭的1/2。

(1)平视前方,两眼球切线的延长线为标准嘴唇的宽度。

(2)或以中央线为准,由鼻中心斜45°角的两延长线上。

(1)由发边至眼尾为1/2。

(2)由眼尾至嘴为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