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小学阅读实用策略:解锁《克拉拉的箱子》

中小学阅读实用策略:解锁《克拉拉的箱子》

【摘要】:读着《克拉拉的箱子》,感觉就是在不同的生命中穿越,准确地说,就是在体验不同的生命状态。《克拉拉的箱子》是以“死亡”为主线的,书中的人与事皆与死亡有关,但我不认为它就是一部写“死亡”的书。生命的无奈,活着的无奈——摔断臂骨的外公希望早日“上西天”,克拉拉老师面对病痛的折磨,朱利妈妈对失去茱莉亚的自责……

读着《克拉拉的箱子》,感觉就是在不同的生命中穿越,准确地说,就是在体验不同的生命状态。

克拉拉——身患绝症的女教师;茱莉亚——一个未出生即逝去的生命;胡伯特——一个希望自己死后变成松鼠的人;弗莉达——一个把死亡看得很淡的老太太……甚至还有丢在草丛中的洋娃娃等那些存在于孩子眼中的生命。

某天下午,读到《克拉拉的箱子》中的某一段时,我忽然想到,终将有一天我会和这个世界说再见,从那以后,我在这个世界上所经历的一切将无人知晓,无人提起……我黯然神伤了一个下午,并且那段时间一想到死亡,浑身都是无力的。我开始认真地思考生死,后来,是身体的潜意识让我能够面对了,因为我不能一直那样消沉下去。我最终没有看透生死,但我再次想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已不再那么恐惧,因为我潜意识里让自己变得麻木,强迫自己不再去想这个敏感的问题。但终究,我是认真想过自己的生死的。

《克拉拉的箱子》是以“死亡”为主线的,书中的人与事皆与死亡有关,但我不认为它就是一部写“死亡”的书。在书中,我看到的更多的是生命的不同状态。从胎死腹中的“婴儿”到罹患绝症的中年教师,再到摔断臀骨的老人,再到正在下葬的人,这是在用死亡证明生命的多样性。人生有太多的形态,但是,无论怎样都要面对。所以,我看到的是生命的存在,只要打开生命的盒子,就是展开生命的篇章。“每一个生命都是一段传奇”,如果无人能懂,就自己珍藏;如果可以张扬,也要明白它无非是一段旅程。

未经过思考的生命就像未经窖藏的薄酒,是很轻的,虽然可以潇洒从容、云淡风轻;未经过设计的人生就像未经打磨的钻石,是很拙的,虽然可以韬光养晦、抱残守缺。

此书虽然以“克拉拉的箱子”为题,但是,克拉拉老师也只是书中的一个角色,贯穿整个故事的是一个叫朱利的上四年级的男孩。

朱利的父母已经离异,而母亲每天总是大声讲话,非常强势,造成的结果就是朱利不敢表露自己的情感,也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即使在非常善解人意的克拉拉老师面前也是如此。

作者以朱利的视角,把家人、同学、老师、陌生人等都装在一个关于生命的话题里。因为朱利想的就是克拉拉老师的病,想的就是克拉拉老师的生命终结点。所以,在他的眼里、心里,一切都跟生命有关。

生命的多样性,不同的性格就是不同的生命状态——易怒而爱表现的卡蒂亚,相信奇迹的艾莲娜……

生命的奇迹——那个蹬着滑板车钻进汽车底部却只是受了轻伤的少年。

生命的意外——只能投在影像上的茱莉亚,埋在墓地里的年轻夫妇。

生命的无奈,活着的无奈——摔断臂骨的外公希望早日“上西天”,克拉拉老师面对病痛的折磨,朱利妈妈对失去茱莉亚的自责……

死亡,不过是生命的一种状态,是生命旅程中的一个“节点”。如果你相信,一个生命在死亡的时候就是最终结束了,那这个点就是“结点”;如果你相信生命结束后可以以其他生命形式存活,就像书中说的人的生命终结以后可以变成小松鼠等,那这个点就是“接点”,这个点连接了其他的生命形态;如果你相信,死亡是步入天堂、走入极乐世界的开始,那么它就是“借点”,借了人这个生命形态,走向更高的生命形式……

然而,无论如何,从作为人类的生命个体所能感受的幸福和痛苦的角度而言,人类生命就是一段历程。在这段历程中,内心的反应与外在的联系要达到平衡。

说了太多的生命,其实应该回到教室,因为这还是一部关于教师和学生、家长和孩子的书。

教室里充满着笑声,是因为这间教室中有一位智慧的克拉拉老师,她能看透学生的心思。这个看透不是看到,是用心感悟到,她了解他们,他们也了解她。这就是一间和谐的教室。学生虽然只有四年级,当他们知道老师患了绝症以后,不只是停止了吵闹,还用自己的方式去想方设法延长老师的生命。

读书的好处,就是能够通过虚拟的故事情节体验不同的人生,这是另一种生命体验。有时候,读书就像做梦,书已经放下了,情绪还在书中,亦真亦幻,也是一种生命状态。

生命落地的那一刻,生命的盒子就已经开启,是一个定了时的闹钟,还是一条未经设计的路径,都不得而知。但是,只要开启了,就要走动,不管走多远,不管走多久,每一段都需要用阅读来思考,用实践去创造,这样生命才可向内走心,向外留痕。【阅读小贴士】

未经过思考的生命就像未经窖藏的薄酒,是很轻的,虽然可以潇洒从容、云淡风轻;未经过设计的人生就像未经打磨的钻石,是很拙的,虽然可以韬光养晦、抱残守缺。

无论如何,从作为人类的生命个体所能感受的幸福和痛苦的角度而言,人类生命就是一段历程。在这段历程中,内心的反应与外在的联系要达到平衡。

生命落地的那一刻,生命的盒子就已经开启,是一个定了时的闹钟,还是一条未经设计的路径,都不得而知。但是,只要开启了,就要走动,不管走多远,不管走多久,每一段都需要用阅读来思考,用实践去创造,这样生命才可向内走心,向外留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