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是一本画面很清爽的图画书,没有太多的色彩,没有大幅的插图。老师的善意引领,让瓦斯蒂找到了自信;瓦斯蒂的持久努力,让自己的创造力得以展现。人的一生不长也不短,最怕的是不能给自己的生活找一个点,我们要努力找到这个点,然后从这个点开始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梦想需要自己付出努力才能实现,只要我们心中有梦想,就像瓦斯蒂一样,从那个点出发,经过不懈努力,最终总会找到自己想要的。......
2023-08-14
读完《光草》这本薄薄的书,我沉默了很久。周围的一切似乎都变得失去了意义,不是空洞,而是什么都没有的空白。
我努力想给自己此刻的情绪下个定义,是伤感,还是对死亡的恐惧?是欣慰,还是对一个生命个体摆脱病痛的释然?是对我自己当下心绪的莫名的对应,还是超然事外的冷眼旁观?
在这本书中我读出了死亡,也读出了生命力与想象力、想象力与创造力之间的关系。但是我觉得,一直支持我读下去的是角色之间的交流。
书中出现的是两个大男人和一个小男孩,这是一般书中不会有的人物结构。因为在现实中不可能没有母爱的支撑,两个大男人是支撑不了一个完整的情感世界的。而这本书的作者就是用两个大男人支撑了一个小男孩的世界。其中的女人,就是那些从头至尾没有说一句话的女佣,这些女人在书中只负责做好家务。还有一个一闪而过的管家,请来画家萨库玛以后,他就再也没有出现过。
先来说说萨库玛和马杜勒,我读到一半的时候还分不清谁是谁,但这并没有妨碍我渐入佳境。一个陌生的大人,一个陌生的孩子,两个人一见如故,先是下棋、聊天,然后就是绘画,最后是一个人为了另一个人的想法而绘画。这是我认为的最好的大人与孩子的沟通方式。萨库玛作为一名画家,他有高超的画艺,但是在为这个单纯的孩子画出理想世界的时候,他必须把自己所有的绘画技术都忘记,就像书中写的,他的脑中一片空白。等他扔掉自己所有的绘画技术和马杜勒倾心交谈的时候,当他就睡在马杜勒床边的毯子上的时候,当他按照马杜勒的想法,把一个点每天画成一艘海盗船,直到大得画不下的时候,当他把马杜勒想象中的“光草”用一种特殊的材料变得能发光的时候……他和马杜勒实现了心灵的交流,他们相互懂得,他们互相成就。他一次次在外面散步,就是在想尽办法忘记自己,从周围的环境获得生命的灵感,以期能够接近马杜勒的想象。他做到了,虽做得很辛苦,但也很幸福。当他所有的胡子都变白的时候,马杜勒去世了,但是他给了马杜勒有光彩的生命,马杜勒的生命也点亮了他的生命,让他有勇气放下世俗的生活,到面朝大海的地方去“隐居”。在那里,他的心中总有生命的花在开。这让我看到了教育,教育不是技术,是顺应生命天性的点燃。画家和孩子更像教师和学生,画家在此扮演了一个非常出色的教师形象,所有的教师都应该以他为榜样。
第二个大男人是一位父亲,名字叫葛努安。他就像一座靠山,拥有权力、金钱、地位、威严和教养。他对儿子有着无限的疼惜,为他做一切能够做到的事情,就像所有伟大的父亲一样。但是,他和作为教师身份出现的画家又是不一样的,第一,他要负责衣食住行;第二,他要负责带孩子看病;第三,他要为了孩子不断地和画家进行沟通。他是一位好父亲,因为在书中他几乎没有进行过正面说教,儿子健康的时候,他就是听听他的想法,看看他的成果,以支持的话语与神情回应;当儿子病重的时候,他就做儿子的靠垫,在儿子面前不焦虑、不急躁……对儿子与画家,他很少干涉,一切按照他们的想法进行,他只是远远地关注着,当他判定画家完全可以和儿子交流的时候,他就安心地去做一位父亲,而不是教师。
本书作者罗伯托·普密尼毕业于教育系,曾经做过中学教师。我想,这样的教师、这样的父亲也是他心中的理想之所在。
点亮这本书的还有俯拾皆是的比喻,让我们看到了语言的魅力,看到了心灵的亮光。“我本应当个好主人,让你今晚好好儿休息,明天早上再来打扰你。但焦虑在我心中翻腾不已,我想要请你帮忙的事,就像一匹年轻力壮的马,让我片刻不得安宁。而你的答案就是牧草,如果我不喂它,我想它会在我胸口奔腾一整夜的。”这是马杜勒的父亲和画家第一次见面时说的话。听到这话,不难知道,这是一位有智慧的父亲。
心存光明不是看淡了生死,而是在活着的时候以“光草”的姿态点亮自己,照亮世界。
【阅读小贴士】
他几乎没有进行过正面说教,儿子健康的时候,他就是听听他的想法,看看他的成果,以支持的话语与神情回应;当儿子病重的时候,他就做儿子的靠垫,在儿子面前不焦虑、不急躁……
心存光明不是看淡了生死,而是在活着的时候以“光草”的姿态点亮自己,照亮世界。
有关中小学阅读实用策略的文章
《点》是一本画面很清爽的图画书,没有太多的色彩,没有大幅的插图。老师的善意引领,让瓦斯蒂找到了自信;瓦斯蒂的持久努力,让自己的创造力得以展现。人的一生不长也不短,最怕的是不能给自己的生活找一个点,我们要努力找到这个点,然后从这个点开始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梦想需要自己付出努力才能实现,只要我们心中有梦想,就像瓦斯蒂一样,从那个点出发,经过不懈努力,最终总会找到自己想要的。......
2023-08-14
儿童小说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这“儿童”二字,确切地说是指书的阅读者是儿童。儿童小说由于它的特定读者对象,尤其应有鲜明、积极的主题。中外著名的儿童小说题材及其范围都是很广的。儿童小说的题材虽然具有广阔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限制性。比如,历来儿童小说把爱情题材视为不可涉足的禁地,写男女儿童之间的关系,只能写“友谊”,不能写“恋情”。儿童小说与一般小说相同,是以描写人物为中心。......
2023-08-14
《今天我是升旗手》讲述的是男孩肖晓的一段人生经历。肖晓像所有男孩一样对荣誉有着天生的向往。他曾经为了当上学校的升旗手而去做好事,可是他的愿望总是不能实现。不过这并没有打消肖晓成为升旗手的热望,最后他终于成了一名出色的升旗手。肖晓是当代男孩的一个理想化的代表。整本书中洋溢着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我仿佛和肖晓一起经历了心灵的成长,为肖晓最后终于成为升旗手感到欣慰和自豪。......
2023-08-14
《毛毛》这部作品出自我喜欢的德国作家米切尔·恩德之手,他的作品还有《犟龟》等。而这种既有感觉却又无法清晰表达出来的心情就是我读《毛毛》的感受。这个小女孩就是毛毛,“时间窃贼”是一群戴着灰帽、身着灰衣的人,书中称作灰先生。再来看看毛毛的家。经过艰苦的努力,毛毛终于把被灰先生掠夺的时间释放了出来。开始人们的时间都不够用,后来大家都有用不完的时间,这就是毛毛和灰先生斗争的结果。......
2023-08-14
新鲜刺激,无疑是《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带给孩子的阅读感受。《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是典型的外国文学作品,因为它塑造的爸爸形象是亲切的、人性化的,而且具有英雄主义色彩。狐狸爸爸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孩子在尝试做一些小事的过程中,会发现把每件小事做好原来这么不容易,爸爸其实是很了不起的,这样的爸爸才能获得意想不到的尊重。但是,面对孩子的成长,我们更多的是要微笑面对他们做出的不妥行为。......
2023-08-14
《风之王》是获得1949年纽伯瑞儿童文学金奖的一部作品,作者是美国作家玛格莉特·亨利。这是一部充满温情的作品,这种温情主要来自阿格巴和闪之间的关爱。确切地说,这更像是展现意志与坚持的比赛,这个赛场充满了竞争与矛盾,在坚持与放弃之间做出艰难的选择,就是心灵的比赛。在心灵的赛场上的输赢决定了命运的输赢。在人生的赛场上,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风之王”。......
2023-08-14
《苦涩巧克力》描写的是十五岁的女孩艾芳因为肥胖而感到自卑和孤单,她常用吃巧克力来排解自己的苦闷。《苦涩巧克力》通过艾芳的成长给读者展示了一种心态,就是要积极地去面对缺陷。艾芳之所以用巧克力排解自己的苦闷,是因为在她很小的时候,由于和幼儿园好友分离,她哭得很伤心,有位阿姨给她巧克力吃,才止住了她的哭声。人与人相处,需要善待自己和悦纳他人。善待自己,恰恰是克制自己。一个善待自己的人,也会悦纳他人。......
2023-08-1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