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高效提升感悟:初中语文项目学习实践与评价研究

高效提升感悟:初中语文项目学习实践与评价研究

【摘要】:面对误解、怀疑、逆境、磨难的不屈服的乐观精神,这是苏轼精神人格的体现,是真正的豪放。表1重庆市字水中学语文项目学习·学生互评活动量化表第二环节:悟情升华中国当代著名学者《苏东坡传》的作者林语堂曾说:“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

第一环节:品读古诗

品读要求:《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江城子·密州出猎》《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凭借所学到的赏析法、比较法、诵读法来思考、批注,读出语言中蕴含的苏轼的旷达胸襟和闲人情怀。

1.自读《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一词,体会苏轼对生活的热爱。

(1)苏轼写了蕲水清泉寺的哪些景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此首词由景入情,字里行间表达了苏轼内心怎样的情感

参考:

遭逢逆境,仍恬淡豁达欣赏美;饱经忧患,亦积极热情乐观活。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卷云舒。

2.自读《念奴娇·赤壁怀古》,感受苏轼的豪情万丈。

(1)写了怎样的赤壁之景,有什么作用?

(2)如何理解“人生如梦”?

参考:人生如梦,自己一生算得了什么,在千古人物都被淘尽的大江之畔,想到的不应该仅仅是自己,而应该是千古不变的江月,就把这杯酒敬给了千古不变的江月。应该说他能迅速从惆怅失意中解脱出来,表达了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的情怀。这真叫作人生短暂,江月永恒,壮志难酬,豪情长存。

3.自读《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体会苏轼的闲适恬淡。

诗人在上阕中表现的这种闲适、恬淡、开朗的心态,是否表示当时他的处境已经改善了呢?请从下阕中找出依据。

4.自读《江城子·密州出猎》,感性体验苏轼的“狂”。

(1)这首词中苏轼的“狂”体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朗读加深体会。

参考:

“左牵黄,右擎苍。”——对自己威风形象的得意之情。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声势浩大。

“卷”描绘出千骑席卷山林、人欢马叫、竞逐争奔的浩大声势。

“亲射虎,看孙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英雄气概。

(2)苏轼为何而“狂”?(“狂”一般是由于有强烈的情感需要宣泄)

参考:“老夫”“鬓微霜”“何日遣冯唐”“西北望,射天狼”

资料助推:

当时,北宋王朝积贫积弱,内忧外患,辽和西夏不断侵扰,边患时有发生。苏轼虽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同而被贬官,但仍关心国事,坚持抵御外侮。希望报效国家,以身许国,却不被朝廷信任,报国无门,年华空老。

(3)苏轼的“狂”是积极乐观还是消极悲观?你怎么理解苏轼的这种“狂”?

参考:

“鬓微霜,又何妨?”——不服老。

“何日遣冯唐?”——对朝廷满怀希望。

面对误解、怀疑、逆境、磨难的不屈服的乐观精神,这是苏轼精神人格的体现,是真正的豪放。

后来苏轼跌跌撞撞从密州到海南,人生历程中不断被贬,却也能潇潇洒洒,秉承“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的乐观、豁达。有诗为证:

贬官惠州:“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贬官琼州:“抒说先生睡未足,着人休撞五更钟。”

贬官海南:“九死蛮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正如他自己所言:“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表1 重庆市字水中学语文项目学习·学生互评活动量化表

第二环节:悟情升华

中国当代著名学者《苏东坡传》的作者林语堂曾说:“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2000年,法国《世界报》组织评选1001—2000年间的“千年英雄”,全世界一共评出12位,苏东坡名列其中,是唯一入选的中国人。曾有歌词这样说:“爱上苏东坡,爱上江风渔火;爱上苏东坡,爱上荔枝三百颗;爱上苏东坡,乘风乘月乘仙鹤;爱上苏东坡,随明月转朱阁。”苏轼告诉我们:没有如意的人生,只有看开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