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初中语文项目学习的实践与评价研究,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概述

初中语文项目学习的实践与评价研究,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概述

【摘要】:从母亲对待日本女医生的大方态度显出母亲明事理、识大体的品质。许是日本新医学对他们的冲击,立嘱后父亲母亲加倍教导作者两兄弟,在他们懵懂的心里埋下了革命的种子。

1.活动内容:选读教材《回忆我的母亲》(朱德)八上自读课本《遥远的回忆》中《父亲的病》(茅盾)和“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其他回忆性散文

2.写作角度:就以上内容从“读人”(文中人物或作者)或“品文”(运用所学回忆性散文阅读方法来解读)的角度写随笔或者解读文字。

3.活动形式:开展“字水书院·悦读分享会”。

(摘选学生作品)

《父亲的病》(选段)解读文字

字水中学 周洋帆

同学们:

大家好!我给大家分享一下我解读茅盾《父亲的病》的感受。

从第二段可以看出身为知识分子的父亲虽病,但心志不衰,仍爱研读科学、文理。

从第三段把父亲腿拉平,“但那是妈妈倘看见,也会伤心的”和后文母亲多次流泪读出母亲的柔弱。

从父亲病情加重,母亲日夜守着父亲,翻书给父亲看,每天为父亲洗衣服等细节可读出夫妻间情意深厚,母亲任劳任怨。

父亲觉着自己是个拖累,想寻死但放弃,母亲知道后照顾得更加周密,还四处寻医(不放弃)。

从母亲对待日本女医生的大方态度(与封建保守的外祖母对比)显出母亲明事理、识大体的品质。

父亲知道看病结果后却心平气和,还笑着说话(与外祖母、宝珠的悲伤情绪对比),显出父亲淡泊生死,又与牵挂祖国的炽烈情感形成对比。

母亲在为父亲立遗嘱时喊公公来写(母亲思虑周全)。从父亲遗嘱内容上看出父亲临死却依旧看重国家大事,对中国时局分析得极为透彻(对作者以后的人生方向起到指导作用),但个人的生命在滚滚时代背景下是那样单薄。

许是日本新医学对他们的冲击,立嘱后父亲母亲加倍教导作者两兄弟,在他们懵懂的心里埋下了革命的种子。

父亲去世,母亲“一声裂帛似的号啕”,“泪如雨下”(母亲对父亲离世的悲痛)。“很小心地仍让父亲两脚支起”看出母亲在父亲死后仍深爱父亲,不愿他受罪的心理。

从母亲为父亲写的对子看出母亲博学多才,表现了母亲担负一人持家、管教孩子的重任的决心。母亲虽爱哭,但她却十分坚韧,她的坚韧都藏在她的柔弱,她的默默付出里。

全文语调平淡压抑,细节多采用白描,语言修饰少,内容照应多,回忆记叙味道浓厚。作者并没有在文中直接表露自己的情感,而是将那深深的、无法言说的悲痛藏于文章细节,藏于对母亲、外祖母、宝珠等人物的刻画中。文中的作者,依旧是当年那个在家国命运交织下不安的懵懂孩童,但握笔书写的却是个满怀悲痛的革命志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