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初中语文项目学习实践与评价研究的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集锦

初中语文项目学习实践与评价研究的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集锦

【摘要】:教学中师生互动、同学交流引发的思维碰撞、情感体验和思考感悟是较好的,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审美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比如过于强调关于方法的训练,对朗读的指导不够充分,对诗歌“意境”的体味引导也不够到位,这削弱了学生和诗歌情感的共鸣,容易导致学生思维僵硬。

在情与景中漫步

“不学诗,无以言。”古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一朵璀璨的奇葩,或咏物寄情,或抒情启思。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歌往往从情感上就能打动人心,引起读者的共鸣。这也是诗词歌赋历经几千年来仍魅力十足长盛不衰的原因。作为“缘情”而作的文学作品,鉴赏诗歌的方法有很多,我采用的便是抓住景物,深入意象,探究诗歌所营造的悠远意境,从而体悟情感。

在教学中,我对整体教学内容进行了筛选、整理和补充,体现了教学过程的合理性和创造性。这节课我认为有四个环节设计较好:

首先是课前活动:① 翻阅书籍,温故知新;② 查阅资料,走进课文;③ 初步感知,提出疑问。学生在小学阶段学过不少送别诗,通过课前预习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在此基础上查阅资料,了解作家生平思想、写作背景等。这就让学生对诗歌有了初步感知,再让学生质疑,会更有价值。

其次是整体感知环节。学生通过预习已经对整首诗有了初步感知,再通过试读、同学互评、听读录音、教师点评环节,就能较为准确地把握文章情感了,并且这个过程还有利于教师检测预习效果,了解学情。

再次是研读诗歌,品味景语。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找出诗中的景物,思考能否用其他景物替换,再经过合作探究交流,发现“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奥秘。这是学生上初中以来第一次学习诗歌,务必让他们体悟到景物与情感交相缠绕的意境,理解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并学会体会诗歌之美,享受发现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的过程,以期提高他们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最后就是拓展迁移环节。要知道所有的学习最终都要回归到学生的主体地位上来,学生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与激发下得到一些方法的指导和知识的补充,再学以致用,这才是有价值的教学。

本节课的教学中有认知有理解,有分析有比较,有欣赏有评价,有拓展有迁移。课堂完整性较高,目标达成度较好。教学中师生互动、同学交流引发的思维碰撞、情感体验和思考感悟是较好的,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审美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虽然这节课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但还有不尽人意之处。比如过于强调关于方法的训练,对朗读的指导不够充分,对诗歌“意境”的体味引导也不够到位,这削弱了学生和诗歌情感的共鸣,容易导致学生思维僵硬。且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应更加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发展。最初的教学设计中就没能处理好这个问题,还是应该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来组织教学。师生共同漫步于诗中的情与景,感知美,感受美,体验美,领略美,以此让学生真正学会赏读诗歌,提高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