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防止内耗产生的管人用人32手段

防止内耗产生的管人用人32手段

【摘要】:对此三人,刘邦依其个性进行管理,使三人协调一致,各尽所能,坚决制止内耗的发生,以此保证刘邦夺得天下之后稳坐江山,建立功业,流传美名。刘邦认为,众臣中萧何功劳最大,封地最多。经萧何力荐,刘邦封韩信为大将军,统领三军,并设立将台,登台拜将,规模浩大,极为隆重。正因如此,刘邦帐内高度团结,三杰互相配合,最后功成名就。需要注意的是制止内耗,统一下属,

中国有部分人相互之间很难服气,因而相关的合作很难开展。谚语有云:“一个人是一条龙,三个人是一条虫”,内耗使部分人深受其害。一个明智的领导必须尽力避免内耗,把破坏力转化成推动力。制止窝里斗的最好方法就是让大家同心同力,同舟共济,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块儿使。

了解了下属的职责和特点之后,并不代表就能对自己的下属控制自如了,要想在这方面得心应手的话,还要仔细观察周围发生的事情,关心每一个人的细节,甚至要做到对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有清楚的判断。这样,才能运筹帷幄,百战百胜,防止内耗现象的发生。

中国有部分人相互之间很难服气,因而相关的合作很难开展。谚语有云:“一个人是一条龙,三个人是一条虫”,内耗使部分人深受其害。一个明智的领导必须尽力降低内耗的损失,把破坏力转化成推动力。制止窝里斗的最好方法就是让大家同心同力,同舟共济,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块儿使。刘邦自砀山举兵,进军攻秦,最后又灭项羽,建立西汉,一步步通向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不得不归功于刘邦善于用人、团结下属的统治之道。

刘邦帐下有三杰,即张良韩信萧何。对此三人,刘邦依其个性进行管理,使三人协调一致,各尽所能,坚决制止内耗的发生,以此保证刘邦夺得天下之后稳坐江山,建立功业,流传美名。

张良像

除了此三杰,刘邦帐下人才颇丰。有人形容说“猛将如云,谋臣如雨”。但人才一旦众多,且个个出色,那么就很容易出问题。协调臣将之间关系,使其共同谋事,而不互相排挤,共建江山,便成了刘邦面临的紧要任务。而刘邦凭借其过人的智慧和用人的天分,在制止内耗,把大家统一到一个战壕里,彻底清除窝里斗方面可谓游刃有余。

一个集体只有彻底消除互相压制互不服气的现象,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全体向一个大目标统一迈进,刘邦对此使用的妙计之一就是论功行赏。

刘邦打败项羽、安定天下后,开始评功封位。由于群臣争功,互不服气,一年多还评不下来。刘邦认为,众臣中萧何功劳最大,封地最多。众臣不服,说:“臣等身穿盔甲,手持兵器,驰骋疆场,攻城掠地,九死一生,多则百余战,少则几十回合,都有或大或小的战绩,而萧何并没有沙场立功,只凭舞文弄墨,发发议论,其封位却居于臣等之上,这是何道理?”

刘邦便举了打猎的例子回答众臣:“以打猎而论,追赶野兔等走兽的是猎狗,而指挥驾驭猎狗的是猎人。而今诸位的功劳只相当于有功的猎狗,而萧何的功劳则相当于有功的猎人。而且诸位追随我,多者也不过族中二三人,而萧何动员家族中几十人来追随我,这种功劳是不可埋没的。”

众臣听了,心悦诚服,所以刘邦之所以得天下,在于用人的成功,而用人中又坚持了十分重要的一条,即制止内耗,论功行赏,公平竞争,统一步调。这样大家都能站到同一战壕里,使系统内部处于有序状态,适当的竞争只会增加其系统的活力,对外界作出更灵活的反应。韩信可谓国士无双的大将之才,统兵百万,气势非凡,更有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经典兵法流芳兵史。然而韩信初出时并未受重视,正是刘邦力排众议,重用韩信,以此打得天下,建功立名。韩信原来在刘邦帐下只是个治粟都尉,不得重用,每日叹息怀才不遇。“良金美玉何人晓,高山流水知音少”。因此择一月夜,纵马逃走。萧何知道后,将其追回,保证引荐韩信。经萧何力荐,刘邦封韩信为大将军,统领三军,并设立将台,登台拜将,规模浩大,极为隆重。众将自然有些不服气。因为,韩信原来只是一个都尉,如今直接升为大将军,并无显赫功绩,更无服人之德行。而且,众将都知道韩信辱于胯下之事,让这样一个胯下小儿位居我上,怎能服人。因此樊哙等性烈之人公开叫嚷,以示不满。

萧何像

而刘邦并未受此影响,而是尽力协调,安抚不满之人,同时继续任用韩信,让其有机会显示其军事才能,以服众议。试想,如果刘邦受窝里斗的影响,耳根一软,撤掉韩信,损失一员大将,不仅事业难成,更因纵容军内歪风,最后必将使军队溃散,分崩离析。

刘邦手下人才众多,且个个精干,互不服气现象常有。这时,集体能否有效运转,关键在于领导者有否能力协调内部,把下属统一到一个战壕里,一致对外,保证集体的战斗力。刘邦就采用了论功行赏,取长补短之策。论功行赏能使下属在一个公平的环境下有序竞争、各尽所长,使官位之迁升,赏赐之获得都有了依据,公开、透明、能服人心,从而更加激励诸臣通过正常手段获取功名。同时通过有机组合,把互补型的臣下组合在一起,使之互相配合,竞争减少。如张良、萧何、韩信,每个人都有发挥专长的空间,从而正面冲突大大减少,因内耗而损失的能量也限制在极小的范围内,即使有了矛盾,也易协调解决。大家站到同一战壕里的直接结果,便是对内凝聚力的增强和对外威慑力和实力的增长。正因如此,刘邦帐内高度团结,三杰互相配合,最后功成名就。

任何一个组织,内耗一旦起作用,其效率就会下降,其合作就会涣散,其联系就会松弛,这样的组织有解体的危险!

管理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要对付内耗,要减少系统内部的损耗。那么我们该如何减少内耗呢?

要减少部分人的内耗,就要用一个共同的目标把大家组织起来,让大家站在同一条战壕中一致对外,在同一条船上和衷共济,把内耗的能量转向外部。对于一个领导来说,要制止下属的窝里斗,他就必须设定一个大家共同利益所在的目标,让大家能放弃内争,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块儿使,让团队精神发出光彩。领导一定首先要为组织中的个人划定一条公平的起跑线,让大家感到起点的平等,这将是他体会到公平竞争的前提,从而具备了认同公平竞争的基础。

其次,领导必须创造出一个有利于竞争的社会心理环境。要在竞争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搞特殊化;要创造出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企业环境和舆论环境,要保护、培养、相信、尊敬那些新型的、具有时代开拓精神的、在改革开放中有实际作为的人。

对那些专好窝里斗、喜欢脚下使绊、背后造谣中伤的人,不但不能提拔重用,反而要严厉惩处,绝不能让他们靠溜须拍马、整人骗人、玩弄权术而高升,这样才能让办实事的人开心,让窝里斗的人死心。这种管理导向可以使整个组织形成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大家都希望在阳光下竞争,获取真实的胜利。只有树立共同目标,惩恶扬善,将大家的行为导向共同奋斗、公平竞争,窝里斗才会收敛起来!

需要注意的是制止内耗,统一下属,要有自己的原则,要明辨是非,互相争斗的双方各持己理,需要领导者明断。如刘邦给萧何封位较高,是因其功大,根据论功行赏原则,理应如此。但若刘邦受朝中不满之言辞所左右,以致撤其封地,那么必然会失去萧何之忠心,使其功业受损,刘邦力排众议,重用韩信,也是他坚持原则、明辨是非的结果。

在一个公司内,这种窝里斗的现象更易发生,能人多,而职位少,激烈的竞争下谁能承认别人比自己强呢?肯定要拿出“誓不低头”的豪气斗到底。

但这种内耗往往给一个公司、一个企业的发展带来极大阻碍。内部争夺过于激烈,那么整体的对外实力就会大大降低,出现后退趋势,长此以往,必然会丧失竞争力。所以,制止内耗,保持内部协调一致是团队领导人的首要任务。

要减少部分人的内耗,就要用一个共同的目标把大家组织起来,让大家站在同一条战壕中一致对外,在同一条船上同舟共济,让内耗的能量转移到外部。领导者的任务就是要为团体定一个共同的目标,并对于制造内讧者严加惩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