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投资与理财:巴菲特的杠杆案例,了解资产与泡沫共舞的关键

投资与理财:巴菲特的杠杆案例,了解资产与泡沫共舞的关键

【摘要】:小猴哥哥望着眼前的跷跷板,忽然想到了刚学到的杠杆,立刻恍然大悟。杠杆广泛存在于各行各业中,金融行业更甚。杠杆控制在什么样的比例下,资产才会与泡沫共舞。说一说你在生活中见到的杠杆。案例4巴菲特的杠杆巴菲特告诫大家说,不要使用杠杆,但是巴菲特自己对杠杆的使用是比较多的。此时,巴菲特就是在使用投资杠杆,并不自己承担全部风险,而把对应的风险转嫁到合伙人 身上。

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有一句流传千古的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杠杆原理不仅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投资理财过程中也被灵活运用。

虽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是并不意味着巧妇不可为无米之炊。简单来讲,巧妇可以借邻居家一碗米做一顿饭,吃饱后,有了革命的本钱,赚回两碗甚至更多,然后还给邻居一碗米,自己还剩下一些米。投资与理财也一样,当自有资金不足时,可以通过借贷等杠杆去投资大项目。

案例3 神奇的跷跷板

一日,小熊弟弟和一些动物正在森林公园一起玩跷跷板。

它们很快发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小熊弟弟是最重的,只要坐在一边,另一边的小动物就会马上“升入空中”,怎么也下不去;假如小熊弟弟此时离开跷跷板,那么对面的小动物一定会摔得屁滚尿流。

几次下来,再也没小动物再敢与小熊弟弟玩跷跷板了。

小熊弟弟很无奈,去找了小猴哥哥,因为他听说小猴哥哥最近喜欢改装和发明东西,所以,它准备让小猴哥哥给他制作一个跷跷板。

“你带我去森林公园看看吧。”小猴哥哥听了小熊弟弟的来由后,对它说。它们一块走到了森林公园,不过一路上小猴哥哥一直在沉思什么。“啊!我终于明白了!”小猴哥哥望着眼前的跷跷板,忽然想到了刚学到的杠杆,立刻恍然大悟。小猴哥哥对小熊弟弟说:“你去请一个森林木匠过来,好吗?” “嗯!”一个小时后,森林公园里就多了一个跷跷板,不过——这个跷跷板和别的不同,它是专门为小熊准备的,一端短,而另一端则相对长。“为什么要设计成这样呢?”小熊弟弟疑惑道。小猴哥哥笑着说:“你一会儿就明白了,你先和我试试吧。”小熊弟弟坐上了短的那一端,小猴坐在了对面,两人开开心心地玩起跷跷板。

“小猴哥哥,谢谢你!今天我玩得很开心,不过,你可以告诉我,为什么大家可以在这个跷跷板上和我玩吗?”小熊弟弟疑惑地问道。“这其实很简单,跷跷板就是杠杆的一中,支撑跷跷板的一点就是杠杆的支点,你们坐的地方就是用力点和阻力点,你看这个跷跷板,”小猴哥哥指着原先的那个跷跷板,说:“用力点到支点之间的距离和阻力点到支点之间的距离相等了,它就是个不费力也不省力的杠杆,只有体重接近的才能在一块玩。因为你的体重太重,所以森林里没有和你体重相符的,所以这种跷跷板不适合你。”

“然而,你看这个,”小猴哥哥又指了指新造的跷跷板,“这个跷跷板,对于对面的人来说,就是一种省力杠杆,所以你们就可以在一起玩了。”

如果借钱的数量是那根棍子,那么利率就是支点,两个套加一起就会变成杠杆工具。杠杆广泛存在于各行各业中,金融行业更甚。我们在不知不觉间就成为杠杆的使用者,只是倍数不同而已。

本金越少,借贷越多,杠杆的力量就越强,同时,利率这个支点的反噬作用也会越强。加上杠杆之后,就会存在一个临界点,这个临界点就是贷款后的收益和利息的比较。如果收益大于利息,则这个杠杆可以源源不断地加下去;然而,只要跌破这个临界点,则会像雪崩一样,一层层被碾压,最后玉石俱焚。

所以在金融行业,国家政策对于杠杆的控制和监管比较严格。那么究竟该如何利用好投资杠杆这把双刃剑呢?关键在于做好风险控制。以炒股为例,资深的股民在炒股的时候都会设置一个止损点,当股价波动低于这个点的时候,就马上平仓

在生活中,一个最常见的杠杆投资例子当属贷款买房。假设一套房子的总价格为100万元,一个人想买这套房子,但是他手上又没有这么多钱,通常的办法就是首付30万元,然后去银行贷款70万元。这里,他以30万元撬动银行70万元就利用到了投资杠杆。

银行为什么敢放心把钱借给别人呢?如果选择贷款买房的话,贷款时是要有质押物的,这个质押物就是房产证,即,房子买下来后,银行会索要房产证。在房贷还清之前,房产证都是由银行保管。这样,无论以后房价是涨还是跌,银行都不怕,而且你还要定时把利息还给银行,对于银行而言也是收入。

有杠杆的市场,就一定会有泡沫;有泡沫的地方,资产才能上涨。所以很多时候,风险控制就是控制杠杆的倍数。杠杆控制在什么样的比例下,资产才会与泡沫共舞。这个问题也许永远不会有标准答案。

【思考题】

你在生活中运用过杠杆吗?说一说你在生活中见到的杠杆。

解析:前一个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回答即可。生活中运用杠杆的地方很多,如贷款买房、买车、投资等。

案例4 巴菲特的杠杆

巴菲特告诫大家说,不要使用杠杆,但是巴菲特自己对杠杆的使用是比较多的。初期,在还没有致富的时候,他就和一些亲戚朋友、街坊邻居,成立过很多有限合伙企业,去做投资。赚钱以后,他不但赚自己那部分,还从其他合伙人那里抽取佣金。此时,巴菲特就是在使用投资杠杆,并不自己承担全部风险,而把对应的风险转嫁到合伙人 身上。另外一个就是他后期收购一堆保险再保险公司,利用保险浮存金去投资。这个其实也是使用杠杆,把风险转移到投保人的身上。

普通人也可以使用杠杆,用占总成本6%的钱去投一个年收益10%的项目,这种逻辑是没有问题的,如果这个项目的风险相对可控,那么就可以玩得转。杠杆只是放大了净资产收益率的波动,也没什么特别神秘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