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列宁传》:战时共产主义的诞生和实施

《列宁传》:战时共产主义的诞生和实施

【摘要】:1921年4月,列宁在《论粮食税》一文中最早使用了“战时共产主义”这个词。如前所述,苏维埃政权诞生之初,在开始建设新的社会经济制度时,列宁并没有急于实行共产主义。为适应非常形势,党和政府不得不实行一系列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经过激烈辩论后,绝大多数代表拥护列宁及其主张。

1918-1920年反对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之所以取得胜利,与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非常时期的经济政策和措施是分不开的。这些措施后来被列宁称之为“战时共产主义”。1921年4月,列宁在《论粮食税》一文中最早使用了“战时共产主义”这个词。

如前所述,苏维埃政权诞生之初,在开始建设新的社会经济制度时,列宁并没有急于实行共产主义。《布列斯特和约》签订后,列宁提出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恢复和经济建设上来,并批评以布哈林为代表的“左派共产主义者”提出的反对国家资本主义、“完全打倒资产阶级”“实行最坚决的社会化”等主张。1918年春天后,英、法、美等国家开始对新生的苏维埃俄国进行武装干涉,国内反革命势力接连不断发动叛乱。在形势极端危急的情况下,列宁宣布“社会主义祖国在危急中”,提出“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口号,把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转入战时轨道,以动员国内一切人力、物力、财力去保证战时所需。可见,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打断了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关于逐步建设社会主义的计划。为适应非常形势,党和政府不得不实行一系列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论粮食税》封面(1921年版)

由于粮食问题是当时最主要、最尖锐的问题,列宁和苏维埃政府制定的非常经济措施,首先集中于农业和粮食政策方面,实行国家粮食垄断制和余粮征集制。

1918年5月8日,列宁主持人民委员会会议,会议根据列宁写的《关于粮食专卖法令的要点》,拟定了《关于粮食人民委员特别权力的法令》,决定实行粮食垄断制,授予粮食人民委员特别职权,对投机倒把行为予以严惩。

1918年5月13日,列宁签署粮食专卖法令,授予粮食人民委员部征购和供应粮食的非常权力。法令宣布:坚决实行粮食专卖和固定价格,同时必须和粮食投机贩子作不调和的斗争。责成每个农民或其他粮食持有者,在本决定宣布后一定期限内,除按照定额留存种子和新收获前的个人消费粮以外,将全部储存的余粮上交,凡有余粮而不把余粮运到收粮站者,以及滥用粮食私酿酒者一律宣布为人民的敌人,将被交付革命法庭审判,并处以10年以上徒刑,粮食全部没收,甚至永远驱出村庄。

为保证粮食专卖法令的实施,1918年5月20日,列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主持人民委员会会议,讨论组织征粮队问题,会后列宁和瞿鲁巴共同署名公布《关于组织征粮队告彼得格勒工人书》,指示一切工厂立即组织工人参加征粮队。5月22日,列宁写了《论饥荒——给彼得格勒工人的信》,详尽论述了与饥荒作斗争的意义和方法,号召工人把命运抓在自己手中,表现出以往的革命精神,参加征粮队。5月26日,中央委员会批准了列宁的建议:把军事人民委员部改为军事粮食部,改编、动员、组织军队,组织年满19岁的公民去争取、夺回、收集、运输粮食和燃料,无情镇压隐藏余粮的人,枪毙胆敢抢劫粮食和不守纪律的人,宣布实行全国戒严。

针对有的工厂和单位自找门路、零星分散为自己弄粮食和燃料的办法,列宁认为这样治标不治本,只会助长混乱,给投机分子发国难财以可乘之机。5月29日,列宁起草了《告工人农民书草案》,提出有组织有领导地建立征粮队。6月1日,人民委员会把这个草案稍加修改后,作为《人民委员会关于单独收购问题的决定》予以公开发表。

6月4日,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莫斯科苏维埃和工会联席会议在莫斯科召开,列宁在会上驳斥了社会革命党人和孟什维克对政府关于粮食政策的责难。会议通过了以列宁的《关于同饥荒作斗争的报告的决议草案》为基础的决议案,否决了社会革命党人提出的反对组织贫苦农民、反对固定粮食价格的决议案。6月11日,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根据列宁的建议,通过了关于建立贫农委员会的决定。

1918年7月4日下午2时,全俄苏维埃第五次代表大会召开,列宁作了关于人民委员会的工作报告,斯维尔德洛夫作了关于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的工作报告。会议气氛一度紧张激烈,左派社会革命党人严厉抨击列宁和政府的“粮食专政”政策,要求中止对富农和资产阶级的进攻,解散征粮队和贫农委员会,撕毁《布列斯特和约》,允许粮食自由买卖。经过激烈辩论后,绝大多数代表拥护列宁及其主张。

左派社会革命党人在大会上遭到失败后,便铤而走险,发动叛乱。7月6日,左派社会革命党人勃耶姆林和安德烈也夫在全俄肃反委员会副主席、左派社会革命党人亚历山大罗维奇的直接指挥下,用炸弹炸死德国驻俄大使米尔巴赫,企图挑起德国对俄的战争。之后,肃反委员会支队队长、左派社会革命党人波波夫带领部队占领邮电大楼,抓走了邮电人民委员波得别尔斯基、莫斯科苏维埃主席斯米多维奇和全俄肃反委员会委员拉齐斯等人。全俄肃反委员会主席捷尔任斯基也被软禁。当天晚上,左派社会革命党人集中了约近2000名士兵、8门大炮、1辆装甲车,并向克里姆林宫开枪。同时,他们还发表宣言、公报,诈称已掌握政权。

叛乱发生后,大会被迫暂时中断。列宁立即部署平暴工作:(1)针对德国大使被刺杀,列宁立即撰写了《给俄国共产党各区委员会、各区工人、农民和红军代表苏维埃、各红军司令部》的电话稿,通告事情真相,指示搜捕凶手。7月7日,列宁又起草了一份政府公告,揭露了叛乱的动机和后果,号召全体工人群众清醒地估计形势,紧密地团结在工农苏维埃政府周围。(2)亲自组织领导工人战斗队和红军部队,详细了解兵力情况,密切注视叛乱发展态势,不断给司令部和红军部队领导人下达命令。(3)6日晚上,在克里姆林宫,列宁紧急召见驻在莫斯科的拉脱维亚步兵师师长瓦采齐斯,商议和部署平乱措施。(4)6日夜间,列宁亲自带领助手察看克里姆林宫的城墙防卫措施,观察市内动静,同时审阅并批准了平叛方案。

7日凌晨2点,平叛部队包围了叛乱者的司令部三圣巷。列宁批准了用大炮密集轰击的作战方案。12时,叛乱部队抵挡不住,开始溃逃。列宁立即给莫斯科各区苏维埃发出指示,要求立即尽可能多地派出武装队伍和工人,追捕叛逃分子,力争没有一个漏网之鱼。对被捕者,未经再三审查并完全证明与叛乱无关,一律不准释放。同时列宁还给莫斯科省的各县、乡、村的苏维埃发出电报,告知叛乱者已被击溃,正向城郊逃窜,请他们设置路障,把守路口,捉拿和扣押暴动分子。7月7日下午2时,叛乱被完全平定。

莫斯科的叛乱刚刚平息,与捷克斯洛伐克军团作战的东方战线总司令、左派社会革命党人穆拉维约夫又发动叛乱,命令部队以反对德国人为借口,企图攻击莫斯科等地,但军队最终没有跟他走,他逃往辛比尔斯克。7月12日,列宁向全国发表广播演说:全体注意!与捷克斯洛伐克军团作战的穆拉维约夫受到帝国主义的收买,他已不再受法律保护,可就地处决。穆拉维约夫逃到辛比尔斯克后抗拒逮捕被击毙。

7月14日上午,德国政府企图利用大使被杀一事,以最后通牒的方式,要求派一个营的兵力保护德国驻莫斯科大使馆。15日,列宁一气呵成一篇声明草案,坚决拒绝了德国政府的无理要求。声明指出:苏维埃政府在严格履行《布列斯特和约》的条件,维护工人和农民要求和平的意志的同时,从来没有忽视这是有限度的,如果超过这个限度,那么就是爱好和平的劳动群众也一定会万众一心地拿起武器来保卫自己的国土。左派社会革命党人的愚蠢的、罪恶的冒险行为把我们拖到了战争的边缘。但我们不能满足德国政府的要求,因为这在客观上是外国军队占领俄国的开始。虽然战争对我们来说是致命的打击,但我们一定会把战争进行到底,直到最后一口气,“为了捍卫社会主义,在必要的时候大家要献出自己的生命”。人民委员会和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了列宁的声明。

当时德国由于国内革命形势日趋成熟,为防止国内发生革命,德国军队迅速后撤,边境局势一下子变得平和下来。列宁再次号召全国人民抓紧时间,进行重建家园的工作。

到1918年8月,工人征粮队达到1.6万人。8月5日,列宁听说叶列茨县粮食丰富,便写信给粮食人民委员瞿鲁巴,指示“把大批力量集中在一个能够弄到许多粮食的地方……立即以最快速度把所有粮食收割队和收割征购队派往叶列茨县,并尽量多带些脱谷机和快速烘干粮食的器具(如果可能的话)……任务是:把全县的余粮收得一干二净”[14]。1918年下半年,全国采购到粮食6700万普特,比上半年增加3900万普特。

但是,收购的粮食仅够供应城市的一半需求,居民仍需要到黑市上购买粮食。加之国家粮食收购价格太低,富农、中农都不愿意把粮食卖给国家,而愿意到黑市上搞粮食投机,以牟取暴利,黑市价格比国家定价往往高出十几倍。10月30日,全俄中央执委会根据列宁的建议,通过了“农产品实物税”的法令,规定在交纳实物税后的粮食才按固定价格收购。但征收的实物税仍远不能满足需求。

1919年1月11日,列宁和人民委员会决定实施余粮征集制,规定国家所必需的粮食和饲料在各产粮省份的居民中实行征收。征收的办法是,由粮食人民委员部确定征收任务的总数,自上而下地摊派给各产粮省、县、乡、村直至各个农户,按国家定价强制向农民征购。每年3月1日以前上交其任务的70%,6月15日以前交清,违者将被没收其财产和存粮或被逮捕法办。实行贫农不征收、对中农适当征收、对富农多征收的原则。1919年下半年,肉类也实行这种办法,1920年,征收范围扩大到油脂棉花皮革、麻类等农副产品。

为贯彻余粮收集制的实施,列宁号召每个党组织、每个职工会和工人团体都抽调1/10以上人员参加“工人征粮队”,先后组成了2700个征粮队。征粮队既是工作队,又是宣传队。为对付敌人的武装袭击,征粮队还配有机关枪等武器。

从1919年4月份开始,粮食危机得到缓解,每个职工的面包消费量提高到每天0.9磅。在1920年7月召开的全俄粮食会议上,列宁对粮食机关的征购成绩表示“满意”和“感谢”。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的第二项措施就是把全部工业企业没收为国有,对企业实行统收统支。1918年6月28日,人民委员会通过了全国大工业国有化法令,宣布把各类大企业无偿地转为苏维埃共和国的财产。到1920年11月,工业国有化基本完成,有4540多家大企业国有化,重工业占半数。11月29日,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又颁布法令,规定有雇工或有机械的小工业、小作坊也国有化,到年底,国有化企业达到3.7万家,其中5000多家还只是雇工1人的小作坊。最高经济委员会下面按行业设立管理总局,分别对大、中、小企业进行集中管理。企业无偿上交自己生产的全部产品,企业所需的燃料、原料、材料也由国家统一调拨。工农业生产采用强制和“军事化”领导管理方法,职工按军事编制组织起来,不得擅离工作岗位,违者以逃兵论处。

列宁伤愈后在克里姆林宫院内散步(1918年10月16日)

第三项措施是在商业和供应方面,禁止所有生活必需品的私人买卖,实行国内贸易国有化和实物配给制。1918年11月21日,人民委员会发布关于实施贸易垄断的法令。法令规定,一切个人消费品和家庭日用品的采购,统一交粮食人民委员部办理,以国营商业和消费合作社来取代私人贸易。随后,即宣布了对最必需的日用品如食盐、食糖、茶叶、火柴、布匹、靴鞋、肥皂等实行国家垄断,禁止私人买卖。到1920年六七月,各种小商小贩被列为查禁之列。

随着货币的急剧贬值和保证居民最低生活需要,苏俄政府采取了工资实物化措施。1919年5月和1920年1月,先后在儿童食堂和职工食堂采取免费定量用餐办法。1920年12月,决定按购物证实行免费供应食品及其他生活日用品。同时在邮电、水电、公用房租、铁路交通等服务性部门废除收费,商品货币关系几近于零。1920年1月19日,人民委员会通过法令,撤销了人民银行,对外贸易也由国家垄断。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很大的历史功绩。当时苏维埃政府面对的关键问题是争取战争的胜利。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使国民经济首先为战争服务,保证了前线粮食、武器、弹药、服装的供应,保证了后方城市居民的最低要求,因而保证了国内战争的最后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