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辛比尔斯克来的一个新生是不久前被绞死的亚历山大·乌里扬诺夫的亲弟弟”,这一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很快传遍了学校。学潮迅速波及全国。12月16日,学生们在喀山大学的礼堂举行集会,发表演说,要求废除反动的学校章程,允许组织学生团体,恢复早先被开除的学生的学籍,处分开除学生的祸首。喀山大学学监当天就呈交了参加集会的153名学生的名单,并且要求将包括列宁在内的几十名骨干分子开除。......
2023-08-13
一、平叛镇反
1917年11月10日,即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闭幕的第二天,城外就传来了消息,克伦斯基纠集部分北方战线军队和骑兵第三团,向彼得格勒反扑。原来,11月7日克伦斯基从彼得格勒逃走后,于当晚9点跑到北方战线司令部所在地普斯科夫,虽然普斯科夫军事革命委员会接到了逮捕克伦斯基的命令,但他们并未采取积极而果断的措施,克伦斯基又逃到了第三骑兵团司令克拉斯诺夫的驻地奥斯特洛夫。冬宫被攻下后,克拉斯诺夫曾被捕,但对他实行了宽大措施,仅把他软禁在家中,结果他逃跑了,很快纠集了一些军队,11月8日开始向彼得格勒进攻。11月9日清晨,他们占领了离彼得格勒不远的加特奇纳,11月10日又占领了皇村。
11月9日,党中央委员会和人民委员会成立了由列宁、托洛茨基、斯维尔德洛夫、斯大林四人组成的执委会,直接负责领导粉碎叛乱的工作。晚上,列宁冒着大雨赶到起义后新组建的彼得格勒军区司令部听取战况,研究部署把守通往彼得格勒的各要道和隘口,调遣波罗的海舰队起义水军驰援彼得格勒。部署完毕后已是清晨,列宁又立即赶回斯莫尔尼宫,主持召开各级党组织苏维埃、工会及卫戍部队负责人联席会议,紧急动员、组织各方力量捍卫新政权。
战云密布之际,城内的左翼社会党人、孟什维克及其他仇视苏维埃政权分子乘机发难,他们组织了所谓“救国革命委员会”,策动了叛乱。11月10日,在11月7日武装起义中被俘而后提出获释保证的士官生,乘城内形势吃紧之际,夺走三辆装甲车,在城内发动暴动,并一度占领了电话局。列宁立即召集军事革命委员会开会,制定平叛措施。经过一番战斗,当晚就把暴动镇压了下去。
克伦斯基得知士官生发生暴动后,大喜过望,命令部队全速向前推进,企图里应外合,内外夹攻,一举拿下彼得格勒。
大敌当前,11月11日晚,列宁在彼得格勒卫戍部队各团代表会议上发表了演说,就武装军队、改进城市秩序等问题发表了重要意见,指示集中一切人力、物力、财力,不浪费一分钟,为保卫革命成果、保卫和平、保卫土地、保卫自由而战。11月12日,列宁以苏维埃主席的名义发表广播讲话,动员男女老少行动起来,去击败叛乱。
整个彼得格勒沸腾了。布尔什维克党和苏维埃调集大批工人武装和彼得格勒的卫戍部队开赴前线,兵工厂加班生产枪支弹药,市民学生自动组织起来,参加运送军需物资、修筑战壕和防御工事,工人们冒着生命危险到叛军中做士兵的思想工作,希望他们放下枪支,弃暗投明。11月12日,双方在普尔科夫一带展开激战,傍晚时分,皇村被收复,叛军遭重创,士气低落,一部分士兵干脆带着枪炮跑下了火线。13日,一部分受蒙蔽的哥萨克官兵不愿再为克伦斯基充当炮灰,派代表团到皇村谈判,达成了停止战斗、逮捕克伦斯基和克拉斯诺夫的协议。11月14日,叛军被彻底平定。克拉斯诺夫被捕后,保证以后决不再从事敌对活动,因而被释放。克伦斯基不甘心失败,故伎重演,采取男扮女装的办法又逃跑了。
11月11日,由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所把持的全俄铁路工会执行委员会乘叛乱猖獗之际,企图浑水摸鱼、火中取栗。他们提出要求改组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所确立的政府,成立由所有参加苏维埃的政党,即包括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在内的所有社会党党派组成的所谓“清一色的社会党人政府”,按照原来预备议会的样式成立“人民议会”来取代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他们在散发的《告全体人民书》中声称若不满足他们的条件,就组织罢工,停止铁路运输。当天,列宁主持召开了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会议,讨论了全俄铁路工会执行委员会的要求,决定与之进行谈判。列宁提出在谈判中应遵循的原则是:在承认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各项法令、承认政府要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这一最高权力机关负责、承认在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占多数的布尔什维克组织政府的权利的前提下,政府可以扩大,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也可以扩大,那些退出和没有参加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各党派代表可以补充进来。
在谈判过程中,布尔什维克内部的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李可夫、米柳亭、梁赞诺夫、诺根等人采取暧昧甚至纵容的立场和态度。身为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的加米涅夫发表声明,同意建立从布尔什维克到社会党人都参加的联合政府,连对撤销列宁的政府首脑职务的要求也不表示反对。梁赞诺夫公开声称“不能认为自己必须遵守中央硬性规定列宁和托洛茨基作候选人这样一类的决议”。
12日夜,布尔什维克党团按照列宁的要求召开会议。会上发生激烈争论。列宁在会上作了长达一个半小时的发言,严厉批判了加米涅夫和梁赞诺夫,指出他们的言行是对十月革命的背叛。但加米涅夫等人仍固执己见,拒不执行中央和列宁的指示,继续同谈判方一唱一和,14日竟同意建立新的预备会议,企图取代最高权力机关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在15日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会议上,加米涅夫等人提出把在政府中的一半席位让给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列宁十分生气。
11月15日,布尔什维克中央通过决议,谴责加米涅夫等反对派的妥协和反党行为,认为他们“完全丧失了布尔什维克主义的一切根本立场”。11月16日和18日,中央委员会通过了列宁起草的给少数派的最后通牒,要求他们或者完全服从中央的决定,停止消极怠工和破坏行动,并以书面形式保证,或者放弃党的一切公开活动,辞去一切职务,否则要被开除出党。少数派坚持错误立场,加米涅夫、季诺维也夫、李可夫、米柳亭、泰罗多诺维奇、诺根退出中央委员会,并辞去人民委员职务。
11月19日,列宁在《真理报》上发表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宣言——告全体党员及俄国一切劳动阶级书》,点名批评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等人的错误,批评他们在对敌斗争中表现不坚定、不果敢,在敌人的进攻面前动摇后退,当革命的逃兵。列宁还特别指出,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早在十月革命武装起义之前就有泄露起义机密的叛卖行为,因此布尔什维克党员及有觉悟的工人、士兵和农民都应该反对、谴责这种逃兵行为。
列宁(1918年1月)
在列宁和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多数同志的坚决斗争下,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等人相继发表声明,表示愿意服从党的纪律。不久,根据列宁的建议,撤销了加米涅夫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的职务,由斯维尔德洛夫接任。同时列宁还提出了代替李可夫、米柳亭、诺根等人职务的人选,彼得罗夫斯基任内务人民委员,斯图契卡任司法人民委员,叶利扎罗夫任交通人民委员,施利希特尔任粮食人民委员。
1917年12月25日,全俄铁路工人非常代表大会在彼得格勒召开,布尔什维克占多数,列宁被选为代表大会的名誉主席,并在大会上致贺词。大会通过决议,拥护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对全俄铁路工会执行委员会表示不信任,因为其言行已帮助了反革命分子。1918年1月18日,全俄铁路员工非常代表大会召开,列宁在会上作了报告并回答了有关问题。大会通过决议,表示完全站在苏维埃政权一边,并选举了全俄铁路员工执行委员会,取代被右派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所把持的全俄铁路工会执行委员会。至此,首都彼得格勒的局势完全平静下来。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和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以及粉碎克伦斯基和士官生的反扑,极大地鼓舞了各地的人民群众,革命迅速向全国发展。从1917年10月至1918年3月,革命进入了被列宁称为“凯歌行进”的时期,苏维埃政权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纷纷建立起来。值得一提的是莫斯科武装起义,起义从11月8日开始,起初比较顺利,迅速占领了许多地点,克里姆林宫的政府军也转到革命方面来。但在胜利迅速推进时,领导起义的李可夫、布哈林、诺根没有采取坚决进攻措施,接受了莫斯科军区司令里亚勃采夫“缓兵之计”的谈判,放松了必要的警惕。结果反革命武装转守为攻,重新占领了克里姆林宫并对守卫的革命战士进行了大屠杀。11月11日,列宁听取了莫斯科起义的情况汇报。13日,列宁主持军事会议,讨论给予莫斯科军事支援的问题。之后,列宁亲自到工厂督促装甲车的制造工作。11月15日,莫斯科武装起义取得胜利。莫斯科武装起义的胜利,推动了苏维埃向全国各地发展。彼得格勒革命军事委员会和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派出大批特派员、宣传员奔赴全国各地,传达列宁和党中央的指示,领导当地人民的革命斗争。1917年12月底,根据内务人民委员的命令,废除了一切旧有的地方自治机关而代之苏维埃。到1918年7月,苏维埃政权在全国已基本建立。
二、解散立宪会议
十月革命前后,立宪会议是各党派纷争的重要话题。立宪会议是资产阶级民主制的主要形式之一,早在十二月党人时期就已提出,在反对沙皇专制制度的斗争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就把它作为最低纲领的一个口号提出来。二月革命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在群众的压力下,曾答应在9月30日进行立宪会议选举,但由于害怕群众运动失控而一直拖着。十月革命胜利后,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确立了工农苏维埃新国家政权的建立,而不是建立资产阶级议会制共和国。因此列宁认为,现实生活和革命本身已将立宪会议推到了后台,它不能成为横在十月革命和苏维埃政权道路上的障碍。在旧政权中,它要么成为专制统治欺骗群众而又不能兑现的“空头支票”,要么成为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实行阶级统治的工具。但是,由于大多数群众和小资产阶级不了解立宪会议的阶级实质,对其仍抱有很大幻想,所以列宁还是同意召开立宪会议,设法使它为革命政权服务,如果不行,就尽力向群众揭露它的害处,用实际例子消除一些人的立宪幻想。
从十月革命胜利起,早已被临时政府任命的由右派社会党人和立宪民主党人所把持的立宪会议选举委员会,一直反对苏维埃政权,并且无视人民委员会的一再要求,拒绝汇报进程。11月9日,按照十月革命前各政党提出的候选人名单,立宪会议选举拉开了帷幕。结果在选出的715名代表中,布尔什维克仅有183名,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占了多数,农民搞不清楚左派社会革命党人已被排挤出社会党中央委员会,而把选票一致投给了社会革命党人。显然,这不是俄国当时各派政治力量的真实对比。
人民委员会所在地——彼得格勒的斯莫尔尼宫
列宁主持人民委员会会议
斯莫尔尼宫内列宁的办公室
列宁获悉选举情况后,认为必须防患于未然,防止资产阶级利用立宪会议进行反革命活动。12月2日,列宁起草了《罢免权法令草案》,以布尔什维克党团的名义在12月4日的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会议上提出,人民不是对个人投票,而是对政党投票。在俄国,政党的差别很大,在人民面前每个政党都有一定的政治面貌,因此如果不规定有罢免权,党内的任何分裂都会带来混乱。社会革命党在农民中间曾有过很大的影响,但是在名单提出以后发生了分裂,名单没有更换,人民投给社会党的票,实际上是投给被社会革命党中央委员会开除的左派社会革命党人。农民不是上了个人的当,而是上了党分裂的当。要改善这种情况,就必须实行罢免权,对他们加以监督,必要时罢免他们。
为了对选举委员会的活动加以领导,人民委员会于12月6日派乌里茨基主持选举委员会的工作,但选举委员会拒绝在他的领导下工作。于是选举委员会的委员被捕,12月10日后列宁下令释放了他们。12月11日,右派社会党人和立宪民主党人在彼得格勒组织所谓保卫立宪会议的群众示威游行,抗议选举委员会被解散。12月11日,几十名立宪会议代表,违反人民委员会1917年12月9日颁布的关于立宪会议应在有400名以上立宪会议代表出席的情况下由人民委员会授权专人召开的法令,冲击塔夫利达宫,擅自召开立宪会议,并宣布发动政变。人民委员会命令赤卫队占领塔夫利达宫,并将这些人驱散。当天晚上,人民委员会通过列宁起草和签署的法令,宣布立宪民主党人为人民公敌的政党,下令逮捕该党领导机关人员,由苏维埃对整个立宪民主党实行管制。
在列宁办公室门外站岗的赤卫队战士
12月14日,列宁在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上作了报告,指出革命就是保证立宪会议不能用来反对人民,革命阶级在同实行对抗的有产阶级作斗争时,应该加以镇压,用有产者镇压无产者的全套办法来镇压有产者的反抗,不要倒退到那种使人民利益服从形式上的民主制的旧偏见上去,“全部政权归立宪会议”就是“全部政权归反革命”。15日,列宁出席了全俄农民第二次代表大会并发表演讲,指出苏维埃比任何议会、任何立宪会议都优越,它是根据人民群众的意愿自下而上建立起来的,人民可以随时罢免他们的代表,最高的权力机关是苏维埃,通过立宪会议成立的只是资产阶级共和国。
在布尔什维克内部,拟出席立宪会议的布尔什维克党团意见也不一致。12月24日,根据列宁的建议,中央委员会撤换了部分人选,并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关于立宪会议的提纲》,规定一切党的机关都要服从中央的规定。
1918年1月中旬,列宁起草了作为苏维埃宪法基础的《被剥削劳动人民权利宣言》。宣言宣布,俄国为工农兵代表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和地方政权全部属于苏维埃。它的基本任务是消灭人对人的任何剥削,完全消灭社会阶级,无情地镇压剥削者的反抗,建立社会主义的社会组织。宣言确认了苏维埃政权的主要法令,规定了苏维埃国家的和平外交政策原则。
右派社会革命党人并未甘心失败,他们和孟什维克、某些立宪民主党人联合成立了“立宪会议保卫联盟”,到处进行鼓动宣传,发动游行示威,甚至谋刺列宁。
为了进一步揭穿立宪会议的实质,让一部分仍执迷于立宪会议幻想的人亲眼目睹一下立宪会议与苏维埃的优劣,1918年1月18日,立宪会议在塔夫利达宫开幕。会议开幕那天,街头出现了一些游行示威的人群,满城流传着关于发生暴动的谣言。为防万一,布尔什维克中央成立了对付叛乱的军事司令部,用军队维持治安。
会上,占多数的反布尔什维克代表拒绝讨论和通过《被剥削劳动人民权利宣言》,对布尔什维克中央持不合作的立场。会场喧嚷和争吵不断,各方代表互不妥协,相互攻击。列宁坐在会场的一侧,静静地观察着会场的气氛,偶尔记着什么,有时也和坐在身旁的斯维尔德洛夫开个玩笑。在当天的日记中,列宁以《来自另一个世界的人物》为题写道:在美丽的塔夫利达宫里,度过了沉闷、无聊而又单调的一天。这太可怕了!从活人的世界来到了死尸的社会,闻着死尸的臭味,听着一班僵尸发表的空话,实在让人受不了。
会议对是否讨论列宁起草的《被剥削劳动人民权利宣言》进行表决,结果反对派占多数。列宁和布尔什维克要求休会。休会期间,列宁召集了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会议,讨论了对付立宪会议的策略,决定退出不可救药的立宪会议。之后,斯维尔德洛夫在会上宣读了列宁起草的声明,宣布布尔什维克党团退出立宪会议,理由是布尔什维克连一分钟也不愿意掩饰人民公敌的罪行。
1月19日,人民委员会、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关于解散立宪会议的法令。列宁在会上作了报告,指出立宪会议已不再代表俄国人民群众的真正意志,它不仅已经过时,而且已成为反革命的工具。列宁强调,在立宪会议中得到或得不到多数票已无所谓了,因为“今天我们在人民中间赢得了多数”。
1月19日下午4点40分,负责维持秩序的士兵奉命驱散了立宪会议,允许所有人自由离开会场。一场吵吵嚷嚷的立宪会议闹剧到此草草收场。
1918年1月23日至31日,全俄工农兵代表苏维埃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列宁在会上作了关于人民委员会的工作报告,这是人民委员会第一次向广大人民群众作政府工作报告。列宁在报告中阐述了苏维埃政权取得胜利的原因,强调俄国已经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在这个时期,除了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别无他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大会通过决议,热烈赞成列宁起草的《被剥削劳动人民权利宣言》,肯定了十月革命所创造的新型国家政权组织。
《被剥削劳动人民权利宣言》
三、建规立制
1917年11月8日,列宁在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后,立即着手筹备管理国家的组织工作。11月12日,列宁任命弗·德·邦契-布鲁也维奇为人民委员会办公厅主任,负责与他保持直接的联系,负责建立下属办公机构,同时要求各个人民委员会尽快建立临时管理机关。
人民委员会办公厅下设秘书处,负责为列宁和人民委员会准备各种材料、安排人民委员会和各个部门的办公地点、打印列宁指定的记录和其他材料、登记收发文件和电报,等等。布鲁也维奇每天向列宁汇报办公厅的工作。
列宁的办公室设在斯莫尔尼宫大楼三层右侧拐角处的一个房间内,后来搬到左侧。办公室门口有警卫站岗,承担保卫任务的多是赤卫队员和喀琅施塔得的水兵。为接待来访和安全起见,列宁亲自起草了《人民委员会主席办公室哨兵职责》,其规定如下:
(1)除人民委员外,不准任何人入内(对不认识的人民委员,则要求他们出示证件,即身份证)。
(2)要求其他所有来访人员登记自己的姓名及简要来访目的,勤务员应将登记表交给主席,不经主席许可,任何人不得入内。
(3)室内无人时,将房门微开,以便听见电话铃声,并请秘书来接电话。
(4)主席办公室内有人时,应将房门紧闭。
列宁经常在办公室内会见来访的工人、士兵和苏维埃代表大会的代表以及外交使节、知识分子、资产阶级代表等,签署有关命令和指示。
人民委员会建立后,其他政府机构相继建立并办公。财政人民委员部成立后,明仁斯基被任命为财政人民委员。他的任命是在晚上公布的,接到任免通知后,已忙活了一天的明仁斯基已精疲力竭,勉强和另一位同志搬来一张长沙发,写了“财政人民委员部”牌子后,就躺在沙发上很快睡着了。不久,阵阵如雷的鼾声传遍人民委员会办公厅,列宁闻声出来看到现场后,便十分风趣地说:“这很好,人民委员们开始养精蓄锐了。”外交人民委员契切林是个“夜猫子”,因此他领导的外交人民委员会是24小时办公,办公室昼夜灯火通明,不分白天黑夜,搞得大家十分劳累。列宁知道后,立即进行了干预,要契切林严格遵守作息时间,不得随意加班。列宁的夫人克鲁普斯卡娅因任教育人民委员部部务委员,工作繁忙,每天和列宁在一起的时间很少。
人民委员会每天都要开会,会议按规定的时间准时召开。开始是晚上6点钟,后来改为晚上8点钟。会议经常开到深夜,有时开到第二天早上。列宁一般在会议召开前的十几分钟内赶到,他要求与会者一定要严格遵守纪律,认为迟到就是浪费时间。1918年1月11日,人民委员会作出规定:参加人民委员会会议的迟到者必须接受罚款,迟到半小时之内,罚款5卢布,超过半小时,则罚款10卢布。1919年4月,在人民委员会的一次会议上,列宁就一般会议议事日程写过一个便条:(1)给报告人的时间是10分钟;(2)给发言人的时间,第一次是5分钟,第二次是3分钟;(3)发言不得多于两次;(4)每次表决占1分钟。不久,这些建议便成为一项制度。
很多会议需由列宁亲自主持或参加。不管会议结束多晚,列宁都要求秘书在第二天上午10点之前把会议记录整理好,交他审阅并校订。对决议的执行情况,列宁一般每项必查,他要求工作人员对他所下达或交办的工作要及时汇报。
列宁十分重视会议的效率。他要求发言人讲话时要具体、明确,抓住实质,不能空泛无物。有一次,列宁发现会议接待室里满屋子人,大家疲倦乏味地待在一块,有的下棋,有的聊天,呛人的烟味弥漫全屋。原来大家都在等着汇报工作或接受召见,又不知是什么时间,所以只好等着。列宁认为这是一种荒唐的秩序,是胡闹行为,必须修改汇报人出席会议的时间。他要求秘书处以后安排会议时必须查清楚:每次会议是否需要汇报人,需要什么样的汇报人。同时要求要使汇报人等候的时间不得超过一刻钟。
出于安全考虑,警卫队在斯莫尔尼宫大楼的入口处的两根圆柱上架着两门三英寸口径的大炮,两侧排列着机枪。秘书处的窗下架着两挺机枪,机枪手轮流值班。1918年1月中旬,一个大学生模样的人来到秘书处,要求拜见列宁。秘书处工作人员见其可疑,便给警卫人员打了暗号,把他带出办公楼,从他身上搜出了一把上了膛的手枪。
为打击国内外敌人的进攻和破坏,1918年1月28日,列宁亲自批准颁布了关于建立工农红军的法令。2月11日,颁布了建立工农海军的法令。3月1日,最高军事委员会成立,负责建立正规军。经过三年的努力,到1920年,苏俄已建立起一支拥有300万人的正规部队,成为捍卫新生苏维埃政权的钢铁长城。
《关于组建工农红军的法令》
四、稳定经济,缓解粮食饥荒
十月革命胜利后,由于连年战争,加上敌人的破坏和敌对分子的怠工,国家经济状况很严峻,政府经费不足、粮食短缺、企业开工不足、工人大批失业、物价飞涨。因此,列宁在领导党和政府平定叛乱、建立并巩固苏维埃政权的同时,也致力于恢复经济、发展经济。
当时,虽然国家银行由新政权管制,但银行中的旧官员几乎全面怠工,对政府持不合作和不信任态度,无视政府的决定和拨付资金的需要,阳奉阴违地和政府对着干,如拒绝发放贷款、停止付款、套用现金、暗中给破坏分子以金钱支持等。苏维埃政权的第一批款项是列宁亲自签署命令解决的。人民委员会成立后,为解决办公经费,列宁亲自签署命令,命令国家银行不受所有规章和手续的限制,破例支付1000万卢布供政府使用。列宁把命令交给人民委员奥新斯基和人民委员会第一秘书哥尔布诺夫。临行前,列宁交代说:“如果拿不到钱,就不要回来。”
奥新斯基和哥尔布诺夫到达银行后,在赤卫队员的武力威胁下,银行官员被迫打开金库,交纳现金。取回现金后,列宁指示将其放在办公厅的一个柜子里,安排岗哨看管。
针对银行的不合作态度,列宁加快了实行银行国有化的步伐。1917年12月25日至27日,列宁曾两次主持召开人民委员会秘密会议,研究如何做好接管银行的工作。12月27日,列宁草拟了《关于实行银行国有化及其必要措施的法令草案》。该法令草案规定了银行国有化的范围和措施,宣布对操纵国民经济命脉的银行、大工业在内的一切股份企业实行国有化,各股份公司的董事、经理、一切属于富有阶级的股东都必须接受监督,交出股票,废除一切内外国债;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每个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必须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属于“富有阶级”的人在政府的监督下参加体力劳动;备有劳动消费手册,实行“不劳动不得食”的原则,消费品实行严格监督;富人从银行取钱受到数量限制,每个人加入消费合作社;铁路运输合理安排;等等。草案规定对于违反法令的工会及其他劳动者组织交由革命法庭制裁,对不服从法令的怠工者、罢工的官吏和投机倒把分子给予没收财产、加以监禁、押送前线或强迫劳动的处置。
在颁布草案的当天,列宁命令布鲁也维奇带领有28个射击手的枪队,用武力占领了28家银行,逮捕了28个银行经理。这些银行经理表示悔过自新后被释放,回到银行,在工人监督下工作。银行被政府派出的人员领导。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府着手把大型工矿企业国有化,但是资本家和敌对分子采用怠工、停产、隐瞒和转移财产的办法进行破坏。柯伦泰被任命为社会福利人民委员后,几乎全部的旧职员用罢工来“欢迎”他(其他各部的情况大同小异)。在这种情况下,1917年11月27日,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工人监督条例草案》,规定在一切工业、商业、银行和农业等企业中,产品和原料的生产、储藏、买卖等全部过程,都由工人代表监督,工人代表向国家负责,并维持严格的秩序和纪律,保护国家财产;一切具有全国意义的企业和工人都要照常生产,不许怠工和随意改变生产过程;凡玩忽职守、隐瞒存贷和报表等行为者判处五年以下的徒刑。
《工人监督条例草案》手稿
工人监督条例出台后,遭到了资产阶级的强烈反对,一些工厂不发放工人工资,拒绝工人监督,但所有这些已挡不住企业国有化的浪潮。
1917年11月18日,列宁在《告人民书》中呼吁:劳动者同志们!请记住,现在是你们自己管理国家。如果你们自己不团结起来,不把国家的一切事务掌握在自己手里,谁也帮助不了你们。你们的苏维埃今后就是国家政权机关,即拥有全权的决策机关。1917年12月1日,列宁签署命令,由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批准成立了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负责有计划地组织国民经济和国家财政。
为缓解粮食困难,1918年2月,列宁任命自己的助手瞿鲁巴为粮食人民委员,负责组织好粮食的收集、运输和管理工作,坚决打击投机倒把分子,甚至将他们就地枪决。
1918年1月,列宁委托沃尔霍夫水电站计划草案(这个草案当时已被沙皇政府所埋葬)的起草人亨·奥·格拉弗提奥编造建设预算。7月,人民委员会通过了建设沃尔霍夫水电站的决定。
1918年3月,列宁和科学院动力工程师文特尔谈话,打算在莫斯科近郊沙图拉泥炭地区建立巨大的泥炭采掘场,并建设大型火电站。不久,这个计划开始实施。
1918年3月底,中央委员会召开会议。会上,列宁指出应利用俄国和德国休战、苏维埃获得喘息的时机,集中力量恢复国民经济和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因为夺取政权的时期已胜利结束。但以布哈林为首的“左派共产主义者”反对列宁的意见。为统一看法,4月7日,中央全会召开,列宁在开幕词中强调,革命已进入经济建设“新时期”。全会委托列宁起草一个关于目前形势的提纲提交中央讨论,为此列宁写了《关于苏维埃政权当前任务的提纲》。4月26日,中央委员会讨论并一致批准了《提纲》,并决定以文章形式在《真理报》和《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消息报》上发表,同时出版单行本,并把题目改为《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在这一著作和列宁的其他著作中,列宁拟订了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计划,并为实现基本任务规定了方针和措施。首先,列宁提出了管理俄国的任务。列宁认为,俄国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面临着三个任务:前两个任务是说服大多数人民群众相信其纲领和策略的正确和镇压敌人的反抗,这两个任务虽然仍很艰巨,有许多事情要做,但已基本解决,关键是第三个任务即组织对俄国的管理已提上了日程,利用条件极苛刻和不稳固的和平所带来的喘息时机,医治战争创伤,发展国民经济,增强国防实力。用社会主义原则改造全部经济生活。为此列宁提出了精打细算、节省开支、不偷懒、不盗窃、遵守最严格的劳动纪律的口号。其次,列宁从当时阶级斗争的新特点出发,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重大任务。列宁指出,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已进入一个更困难、更复杂的阶段,这就是“要造成使资产阶级既不能存在,也不能产生的条件”。这就需要“铁的手腕”,因为:第一,不无情地镇压剥削者的反抗,便不能战胜和铲除资本主义。第二,社会主义革命是一场空前深刻和尖锐的斗争,旧社会的各种坏分子,“在这种深刻变化的时候,自然不能不‘大显身手’。而这些有害分子‘大显身手’就只能使犯罪行为、流氓行为、收买、投机活动及各种坏事增多”[1]。
表现在经济方面,就是由直接的剥夺剥夺者转到“计算和监督”上来,反对小资产阶级的那种“只要我能够多捞一把,哪管它寸草不生”的无政府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自发势力,它是“旧事物碎片”中的代表,通过把铁的纪律和民主精神结合起来,贯彻不劳者不得食的原则,使一切懒汉、寄生虫、盗窃国库者、骗子不能浑水摸鱼和坐享其成。第三,提出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生产率是新社会制度取得胜利的最主要和最根本任务的论断。这就需要发展燃料、铁、机器制造和化学工业等的生产,保证大工业的物质基础;大力发展群众的文化教育事业,鼓励他们的求知热情和首创精神,提高劳动者的纪律、工作技能、效率,改善劳动组织;吸收资本主义一切进步的东西和丰富的科学成就,“社会主义能否实现,就取决于我们把苏维埃和苏维埃管理组织同资本主义最新的进步的东西结合得好坏”[2];推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工作竞赛,形成奖(奖励先进)、学(互相学习)、赶(追赶先进)、帮(帮助落后)、超(超过先进)的鲜活氛围,创造坏人坏事上“黑榜”、好人好事受羡慕的良好条件。尽管“历史上任何一次深刻而强大的人民运动都不免会有肮脏的泡沫泛起,不免有些冒险家和骗子、吹牛大王和大喊大叫的人混杂在没有经验的革新者中间,不免有瞎忙乱干、杂乱无章、空忙一阵的现象,不免有个别‘领袖’企图百废俱兴而一事无成的现象”[3],但是“我们走自己的路,力求尽量慎重而耐心地去考验和识别真正的组织家,即具有清醒头脑和实际才干的人,我们既忠于社会主义,又善于不声不响地(而且能够排除各种纷扰和喧嚷)使很多人在苏维埃组织范围内坚定地、同心协力地工作……我们还没有学会这一点。但是我们一定能学会”[4]。
1918年4月,列宁在《科学技术工作计划草稿》中指示,最高经济委员会立即委托科学院,成立一系列由专家组成的委员会,制订出俄国的工业改造和经济发展计划。这个计划包括:(1)使俄国工业布局合理,着眼点是接近原料产地,尽量减少从原料加工到半成品加工一直到制出成品等方面的劳动消耗;(2)从现代最大工业的角度,特别是从托拉斯的角度,把生产合理地合并和集中于少数最大的企业;(3)最大限度地保证现在的俄罗斯共和国(不包括乌克兰和德国人占领的地区)能够在一切最主要的原料和工业品方面自给自足。(4)特别注意工业和运输业的电气化以及电力在农业中的运用。
1918年5月26日至6月4日举行的全俄国民经济委员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列宁建议把国有化企业管理体系简化为地方的工厂管理机构和中央的管理机构(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生产局),撤销一切中间的管理机构。代表大会通过了国有化企业管理条例。6月28日,列宁签署了人民委员会关于大工业国有化的法令。在企业组织管理上,干部是关键,列宁对重要企业干部人选的选择和考察十分慎重和严格,要求企业建立严格的劳动纪律,对一切原材料进行管理和监督。
在农业建设方面,根据列宁的建议,苏维埃政权在废除土地私有制以后,提出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把小农经济联合成大集体经济,建立了一些国营农场,并建立了专用基金,以便为集体经济发放补助金和贷款。
在文化建设方面,早在1917年12月底就成立了国家出版社,开始大量出版社会政治、古典文学和教科书。列宁指示应尽量多而快地出版一些通俗性读物,以满足广大群众的实际需要。1917年11月,列宁在《对彼得格勒公共图书馆工作的意见》中,对图书馆工作提出了改革意见,指出图书馆应真正成为文化和政治教育的中心,图书馆之间要加强交流和协作,互通有无,工作时间要尽量延长,节假日和星期天要倒班休息,不要关门。列宁还多次找教育人民委员卢那察尔斯基谈话。1918年6月,人民委员会通过并公布了列宁所签署的关于组织苏维埃共和国国民教育事业的法令,宣布改革学校制度,在成年人中扫盲,高等学府向工农敞开大门,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科学院,建立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心。
在经济建设和恢复建立革命秩序的过程中,列宁时时注意工作步骤、层次、环节的轻重缓急。有一次,一个工人代表团去见列宁,希望列宁立即颁布一道法令,把他们的企业收归国有。“当然行,”列宁说,同时从桌上拿起一张空白的表格,“如果一切都取决于愿望,那倒简单了。我只要拿起这些表,这里填上你们企业的名字,那里签上字,再在这个地方添上有关部门人民委员的姓名。”
工人们很高兴,说:“那就好。”
“不过,我在这张表上签名之前,”列宁接着说,“先得问你们几个问题。首先,你们知道到哪里去弄你们企业需要的原料?”
工人们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
“你们会不会记账?”“你们研究出提高产量的办法没有?”列宁又问道。
工人们再次作了否定的答复。他们承认,以前没考虑过这些问题。
“同志们,最后请问你们,你们有没有找到销售你们产品的市场?”
工人们又回答说:“没有。”
“这么说,同志们,”列宁说道,“你们不觉得你们目前还没有准备好把工厂拿过来吗?你们回去吧!把这些问题都钻研一下。搞起来困难,你们会犯些错误,不过会取得知识和经验的。过几个月再来,那时候我们再谈谈把工厂收归国有的问题……”
有关列宁传的文章
“从辛比尔斯克来的一个新生是不久前被绞死的亚历山大·乌里扬诺夫的亲弟弟”,这一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很快传遍了学校。学潮迅速波及全国。12月16日,学生们在喀山大学的礼堂举行集会,发表演说,要求废除反动的学校章程,允许组织学生团体,恢复早先被开除的学生的学籍,处分开除学生的祸首。喀山大学学监当天就呈交了参加集会的153名学生的名单,并且要求将包括列宁在内的几十名骨干分子开除。......
2023-08-13
母亲是医生的女儿,深知吸烟的害处,极力劝说列宁戒烟。通过姐姐安娜的未婚夫马·季·叶利扎罗夫的介绍,列宁认识了当时俄国著名的棋手、律师哈尔金。警察对列宁的秘密活动一直进行监视,并逐渐嗅到了蛛丝马迹。据此,警察局认为,列宁同喀山的秘密革命小组的成员有联系。11月底,列宁的申请被驳回,理由是“乌里扬诺夫在喀山居住期间与政治上不可靠分子来往,其中有些现已因国事犯罪名受审”。......
2023-08-13
父亲突发脑溢血,死时年仅55岁。1887年3月,列宁的哥哥亚历山大·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因参加谋刺沙皇亚历山大三世被捕。正在念大学的姐姐安娜因与事件有牵连也同时被捕。母亲在把家中的事交代给列宁后,立即前往彼得堡。17岁的列宁4月27日,法庭对15名被告作出宣判,包括列宁的哥哥萨沙在内的5人被判死刑。萨沙婉言谢绝了母亲的要求,表示愿为正义事业而捐躯。......
2023-08-13
7月22日,两人正式结婚,成为革命伴侣。列宁对工人生活状况表现出极大的关心,他力求根据个别细小特征来了解工人的全部生活,力求找到可以用来更好地向工人进行革命宣传的事实。同时,列宁那极富魅力的音容笑貌和誓为人类幸福而奋斗终生的革命精神也给克鲁普斯卡娅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克鲁普斯卡娅成了列宁从事革命活动的好帮手,也是列宁思想的坚决拥护者。......
2023-08-13
在长期出生入死的革命生涯中,列宁多次化险为夷,其中比较典型的有三次。第一次遇刺是有惊无险。按照常规,犯有谋杀罪的全部主犯,理应枪决。第二次遇刺受重伤。吃中午饭时,从彼得格勒传来彼得格勒肃反委员会主席乌里茨基被刺杀的消息,有人劝列宁为了安全起见,不能出去演讲,列宁一笑置之。列宁遇刺那天,夫人克鲁普斯卡娅因参加国民教育会议,不在家。深夜,斯维尔德洛夫代表中央签署了关于列宁遇刺事件的公报,公报介......
2023-08-13
列宁知道后,坚辞不受,严肃批评了邦契-布鲁也维奇的行为,要求人民委员会给邦契-布鲁也维奇处以严重警告处分。人民委员会食堂通常在早上给列宁送来一杯茶、一块糖和一块黑面包,有时加一块干酪或一点奶油。列宁的办公室设在克里姆林宫一个不大的房间里,里面陈设着办公必需品。在写字台后面的两个书架上放着俄国和外国报纸的成套合订本。......
2023-08-13
1923年3月10日,列宁第三次严重发病,无情的病魔使列宁右半身完全瘫痪并剥夺了他的说话能力和工作能力。从8月份开始,在列宁的要求和建议下,值班医生和女护士的护理停止了。这是列宁最后一次到莫斯科。1924年1月21日18时,列宁的病情急转直下,他面色苍白,全身肌肉抽搐,体温达42.3℃,神志昏迷。18时50分,列宁停止了呼吸,与世长辞,终年54岁。1月22日凌晨6时,苏联电台、报纸发布了列宁逝世的消息和苏联党和政府的讣告。......
2023-08-13
10月20日前后的一天晚上,列宁在埃·拉希亚的陪同下,乘近郊列车离开维堡到达拉伊沃拉车站,再转乘司机胡·雅拉瓦的293号机车,顺利越过国境线,驶抵皇族车站。认为“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开幕之前不能举行起义”。根据捷尔任斯基的提议,会议决定党中央成立以列宁为首的政治局,负责起义的政治领导,把起义的日期定为11月7日。......
2023-08-1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