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辛比尔斯克来的一个新生是不久前被绞死的亚历山大·乌里扬诺夫的亲弟弟”,这一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很快传遍了学校。学潮迅速波及全国。12月16日,学生们在喀山大学的礼堂举行集会,发表演说,要求废除反动的学校章程,允许组织学生团体,恢复早先被开除的学生的学籍,处分开除学生的祸首。喀山大学学监当天就呈交了参加集会的153名学生的名单,并且要求将包括列宁在内的几十名骨干分子开除。......
2023-08-13
10月20日前后的一天晚上,列宁在埃·拉希亚的陪同下,乘近郊列车离开维堡到达拉伊沃拉车站,再转乘司机胡·雅拉瓦的293号机车,顺利越过国境线,驶抵皇族车站。克鲁普斯卡娅在老布尔什维克马·瓦·福法诺娃的家里准备了秘密的住所。住所在兰斯卡娅车站附近的谢尔多博里街92号甲的一座大楼的最高一层,窗户对着隔壁一幢楼的花园,比较安全。
到达住所后,列宁请福法诺娃领他观看一下整个住所,以防在紧急情况下不从门口而从窗口跳出去时能辨别方向。当他看见排水管靠近自己的房间时,便高兴地说“万一需要的时候,可以顺着水管滑下去”,并要求“餐室里的第二个窗户不用关上,就像阳台那样。今天晚上,请您拿把小锤子到院子里去,把那个栅栏的两块木板敲掉,以防在意外情况下不能从家里走出去时派上用场”。
列宁从芬兰返回彼得格勒时搭乘的293号机车
列宁回到彼得格勒后的秘密住所:谢尔多博里街马·瓦·福法诺娃家
为了绝对保密,列宁的隐匿地只有克鲁普斯卡娅、拉希亚等几人知道。整天戴假发和化装使列宁感到很不方便,他常常忘记戴上假发,而要别人提醒他。在这儿,列宁集中全部精力开始起义的一切准备。
10月21日,列宁写了《局外人的意见》,重申了马克思关于把起义作为艺术的主要规则:(1)任何时候都不要玩弄起义,在开始起义时要切实懂得,必须干到底;(2)必须在决定的地点、在决定的关头,集中很大的优势力量,否则,更有准备、更有组织的敌人就会把起义者消灭;(3)起义一旦开始,就必须以最大的决心行动起来并坚决采取进攻,防御是武装起义的死路;(4)必须在敌人还分散的时候,出其不意地袭击他们;(5)每天(如果以一个城市来说,可以说每小时)都必须取得胜利,即使是不大的胜利,无论如何要保持“精神上的优势”。同时要很好地运用法国大革命的革命家丹东的伟大遗训:“勇敢,勇敢,再勇敢!”把这一原则具体应用于俄国革命,那就是:既从外面,又从内部,既从工人区,又从芬兰、雷瓦尔、喀琅施塔得方面,尽可能出其不意地迅速地对彼得格勒进攻;把革命的三支主要力量——海军、工人和陆军配合起来,不惜一切代价守住电话局、电报局、火车站,特别是桥梁;挑选最坚决的革命志士组成小分队去占领一切最重要的据点,并参加各处一切重要的军事行动;把优秀的工人编成配备枪支炸弹的队伍和包围敌人的“中枢机关”,口号是“宁可全体牺牲,绝不放过一个敌人”。列宁最后指出:“俄国革命和全世界革命的成败,都取决于这两三天的斗争。”[14]
10月23日晚,列宁戴着假发,化了装,在秘密联络员的护送下,来到卡尔波夫大街32号,参加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特别会议。到会的共有12名中央委员,他们是列宁、托洛茨基、斯大林、斯维尔德洛夫、捷尔任斯基、乌里茨基、柯伦泰、布勃诺夫、索柯里尼柯夫、洛莫夫、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会上,列宁作了关于目前形势的报告,认为武装起义的时机已经完全成熟,党的当务之急是做好起义的军事技术方面的准备。会议讨论列宁提出的关于武装起义的决议案时发生了争论,加米涅夫固执己见:“我们不具备起义的条件,决定起义是冒险主义。”季诺维也夫旁敲侧击列宁的主张:“马克思主义教育党应该遵循客观的革命运动潮流,而没有教过我们把‘起义艺术’视为获得政治成功的关键。”米柳亭、斯卡洛夫则主张:“党还没有做好起义的准备工作。”认为“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开幕之前不能举行起义”。
列宁在会上先后作了三次发言,批驳了那种只会照搬马克思、恩格斯词句,不会审时度势作出决策的思维惰性,以及消极求稳、犹豫观望、不敢当机立断的态度。他一再强调党必须从俄国目前的实际出发,制定出坚决而又积极的起义政策。他强调:“从来没有人不经过战斗就会把政权交出来”“政权总是靠暴力夺取的,它不会通过发表什么宣言就从一个阶级转到另一个阶级手里,而任何宣言也维护不了这个政权”“等待苏维埃代表大会,就是十足的白痴或十足的叛变。”列宁以饱满的情绪、坚定的信念、有力地批驳和论证,博得大多数与会者的赞同。最后,经过表决,在10票赞成、2票(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反对的情况下,通过了关于武装起义的决议。根据捷尔任斯基的提议,会议决定党中央成立以列宁为首的政治局,负责起义的政治领导,把起义的日期定为11月7日。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中央委员会10月23日(俄历10月10日)会议会址
列宁起草的关于武装起义的决议案的手稿
会议一直开到第二天凌晨3点钟才散会。这时夜色未退,街上刮着凛冽的寒风,列宁披星戴月,来到附近的彼斯奇区3号第344室拉希亚住宅。拉希亚让列宁睡在自己的床上,列宁说什么也不肯上床,拿了几本书当枕头,席地而睡。
10月25日,起义的总参谋部——军事革命委员会成立,托洛茨基当选为主席,之前他已是苏维埃主席。10月27日,列宁在火车司机雅拉瓦的家中会见了中央委员会军事局的领导人捷尔任斯基、米·谢·克德罗夫、弗·伊·涅夫斯基、尼·依·波德沃伊斯基等人,讨论了武装起义问题,其中包括成立起义司令部——彼得格勒苏维埃军事革命委员会的问题。列宁提出,军事革命委员会应是一个全权机关,但又是一个非党的、联系广大工人和士兵阶层的起义机关。
10月29日晚上,列宁和几位同志参加中央委员会扩大会议。当他走在列斯诺伊区杜马大厦附近空荡的胡同里时,突然一阵狂风刮来,把头上戴的帽子和假发吹掉了,这一下子使列宁意识到,如果起义再拖下去,反革命的“狂风”同样可能把自己和同志们的脑袋“吹去”。会上列宁主持了会议,除中央委员会外,军事局、彼得格勒委员会以及其他地区的代表参加了会议。列宁作了关于10月23日中央委员会会议的报告,斯维尔德洛夫宣读了各地准备起义的情况和通报,接着参加会议的各地和各组织代表汇报了起义的准备情况和广大群众的情绪。会议再次肯定了列宁提出的关于起义的决议案,并成立了由斯维尔德洛夫、斯大林、捷尔任斯基、布勃诺夫、乌里茨基等组成的领导起义的革命军事总部,这个总部是彼得格勒苏维埃革命军事委员会的领导核心。
扩大会议会址
扩大会议之后,布尔什维克党加紧了起义的组织工作和技术方面的准备工作。中央派许多特派员到各地组织和领导起义。各地党组织和各地苏维埃召开各种类型的会议,进行起义前的动员和组织准备。工人赤卫队大约有20万人,彼得格勒的卫戍部队士兵在托洛茨基的争取下,大多数站到了革命方面来。起义,迫在眉睫,利箭在弦。
在这紧要关头,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为发泄心中不满,竟公然在10月31日的《新生活报》上发表声明,泄露党的机密。在声明中,他们公开反对党中央关于武装起义的决定,表示“反对任何发动武装起义的企图,这种企图定归于失败,而给党、给无产阶级、给革命的运动招来致命的后果”“把一切放在日内一次进攻上作孤注,乃是冒险绝望的行动”。显然,这个声明客观上起到了为克伦斯基通风报信的作用。
列宁得知消息后,十分震惊和气愤,他在给中央的信中痛斥这种行为是无耻的工贼行为,是对革命的叛变,提议把他们开除出党,撤销他们的职务。但斯大林宣称,出于对两位老同志的“关心”,加上两人认错态度好,主张从轻处理。最后中央委员会责成季、加二人不得擅自发表反对中央路线的言论。
政府得到起义消息的当晚,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密谋镇压武装起义的措施:下令前线大本营迅速把军队调回彼得格勒;命令城内外驻防的哥萨克军队进入戒备状态;把附近各军事学校的士官生集结在城内;增派军队控制涅瓦河上各重要桥梁;迅速组织妇女“敢死队”以补兵源不足;等等。11月2日,司法部部长命令法院立即发出逮捕列宁的新命令。革命危在旦夕。
11月2日夜至3日凌晨,列宁在工人巴甫洛夫家里会见了中央军事局领导人涅夫斯基、波德沃依斯基等人,听取了他们关于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准备工作进展情况的汇报。由于军事局已派代表到各前线军队和各城市中去联系给予武装起义支援,波德沃依斯基建议推迟起义。列宁否定了这一建议,因为这样会给敌人以更大的喘息机会。
11月3日,政府彼得格勒军队委员会代表会议正式承认彼得格勒革命军事委员会是卫戍部队的真正指挥机关,除非有托洛茨基或他的助手或适当受权的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命令,任何人的命令都不服从。11月4日,革命军事委员会任命了驻扎在首都及其周围的几乎所有团队的军事委员,因而保证了同实际在指挥下的所有部队的联系。凡是不服从苏维埃的军官均被撤职或查办。
政府在积聚力量蠢蠢欲动的同时,企图采取先发制人的手段向布尔什维克发难。11月5日夜,克伦斯基得到预备国会的赞同,获准全权镇压革命。他下令哥萨克部队整装待发,准备占领武装起义司令部所在地——斯莫尔尼宫;要各守桥部队拉开涅瓦河上的活动桥梁,以割断彼得格勒工人区同斯莫尔尼宫的联系;几支士官生炮队到冬宫广场集合待命。11月6日黎明,士官生奉政府之命,袭击并查封了布尔什维克中央机关报《工人之路》和中央军事组织的《士兵报》印刷厂。上午7时左右,彼得格勒城内大部分街道的交通已经中断。政府下令调动武装占领起义指挥中心斯莫尔尼宫,并增派士官生、“敢死队”守卫政府所在地冬宫。
《工人之路》遭到袭击后,布尔什维克中央立即召开会议,针锋相对,对政府的进攻进行反击。上午10时,工人赤卫队和革命士兵夺回被士官生所占据的印刷厂,并在《工人之路》报编辑部和印刷厂门前布置岗哨,加强防御。上午11时,《工人之路》报出版。同时,革命军事委员会首先用电话通知各部队整装待命,要求赤卫队总司令部动员所有的力量和调动所有的运输工具,配合革命士兵,保卫工厂,占领首都各主要地点和政府机关,并派出大量赤卫队加强对斯莫尔尼宫的保卫。6日下午,工人赤卫队和革命士兵很快控制了中央电报局、电报通讯社,并控制了涅瓦河上的一些重要桥梁。
列宁住在秘密场所密切注视革命力量和反革命力量展开斗争的动向。在得到政府已先下手的消息后,列宁很快就写了张条子送给中央委员会,请求允许他到斯莫尔尼宫去。但是没有被允许。于是列宁立即提笔给中央委员会写了急信,让秘密交通员福法诺娃火速送到起义指挥部。信中写道:“我写这几行字是在24日晚上(俄历10月24日——编者注),情况已经万分危急。非常清楚,现在拖延起义真的就等于死亡。我尽力向同志们说明,现在正是千钧一发的关头,目前提上日程的问题绝不是会议或代表大会(即使是苏维埃代表大会)所能解决的,而只有人民,只有群众,只有武装起来的群众才能解决……无论如何必须在今晚逮捕政府人员,解除士官生的武装(如果他们抵抗,就消灭他们)……历史不会饶恕那些拖延时刻的革命者。”
福法诺娃送信去斯莫尔尼宫后,列宁放心不下,没等她回来,就决定亲自去斯莫尔尼宫指挥起义。拉希亚帮他找了一件旧大衣穿上,用手巾把他的半边脸扎起来,戴上一顶旧的鸭舌帽,拉希亚则打扮成流浪汉的样子,这样在路上避免让人认出。为防万一,他们还准备了两张去斯莫尔尼宫的通行证。走时,列宁给送信未归的福法诺娃留了一张便条:“我走了,到您不想叫我去的地方去了。再见!伊里奇。”
列宁和拉希亚首先坐上了一趟空空的电车,到波特金大街的拐弯处下车,步行到利齐尧大桥,那里由赤卫队控制着,他们顺利过关。但当走到桥的另一端时,却发现是由克伦斯基的士兵把守着,一些因为没有通行证而不被放行的工人围着士兵争吵着。列宁趁哨兵争吵没注意,和拉希亚悄悄绕过岗哨过了桥,转向什帕列拉街。在什帕列拉街走了一段较长的路,就被迎面而来进行巡逻的两名骑马的士官生拦住,要他们出示通行证。一身流浪汉打扮的拉希亚装起醉鬼的样子,故意和士官生结结巴巴地拌起嘴来。士官生以为是喝醉酒的两个工人,也就没有继续追问。事不宜迟,他们尽量抄森林小道,走近路,很快便到了距市中心数公里远的郊区。
宽阔的涅瓦河畔,列宁终于来到了戒备森严的斯莫尔尼宫。这原来是为贵族小姐开设的修道院学府,现在却是革命的指挥中心。全楼100多个房间中,灯火通明,人声鼎沸,打字机声和电话铃声响成一片,各个工作部门紧张而繁忙地运作着,几百名联络员进进出出,设在三楼的作战指挥部——革命军事委员会在不间歇地开着,随时作出决策。广场上装甲车隆隆作响,一批批汽车和摩托车开进开出。大厦入口处摆着机枪和大炮,大厦周围岗哨林立。大厅里聚集着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的代表。
彼得格勒的斯莫尔尼宫
彼得格勒大街上的赤卫队
列宁的到来,使同志们既感到大吃一惊和意想不到,又十分高兴,因为这样列宁可以直接驾驭整个起义的航轮,成为起义的总指挥。在听取了托洛茨基等人的工作汇报后,列宁立即下达了正式举行武装起义的命令和说明了进行起义的有关事项。他要求把最可靠的部队调动到最重要的据点去,首先占领电话局等要地,攻克彼得保罗要塞,逮捕总参谋部和政府的官员;派遣那些宁可战死也不让敌人前进的“敢死队”去阻止士官生和野蛮之师……打字机立刻记下了他的口授文件,然后由他在文件上签署自己的名字。一份份手令从这里迅速送达各处。
斯莫尔尼宫热火朝天,彼得格勒通宵激战,各种报告和请示从四面八方送到列宁手中。列宁不时派出信使,及时给予指示和处理。
参加起义队伍的工人赤卫队、卫戍部队和波罗的海舰队的革命士兵共有20万人投入战斗。而克伦斯基政府从前线急调的军队尚未赶到,留守彼得格勒的武装力量,连哥萨克、士官生、“妇女敢死队”之类的力量合起来也只有几万人。革命形势呈排山倒海之势,势如破竹,所向披靡。经过激战,到11月7日凌晨,起义队伍已占领了各主要桥梁、火车站、电话局、发电站、银行等战略要点,除政府藏身的冬宫玛丽娅宫、总参谋部等附近的一小块地区外,整个城市实际上已掌握在起义队伍手中。上午10时左右,克伦斯基化装成水兵乘坐美国大使馆的汽车仓皇逃出彼得格勒。
从11月6日深夜至7日凌晨,列宁还主持召开了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会议,会议听取了关于武装起义进展情况的汇报,讨论并决定俄国新政府的名称为“工农政府”,政府成员为“人民委员”,初步确定了人民委员的人选,讨论了制定土地法令的问题。
11月7日上午,列宁起草了《告俄国公民书》,由“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电台以军事革命委员会的名义播发,并在当天的报上发表。文中宣布,资产阶级政府已被推翻,国家政权已转到军事革命委员会手中。下午1时,起义队伍攻下了预备国会所在地玛丽娅宫,解散了预备国会。下午2时35分,列宁出席在斯莫尔尼宫举行的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紧急会议。当他在会场出现时,会场上响起了暴风骤雨般的掌声和欢呼声。列宁在会上作了关于苏维埃政权的任务的报告。列宁指出,布尔什维克始终认为必须进行的工农革命已经成功了,俄国开始步入新时代,从现在开始应着手建设无产阶级的新国家。会议顺利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决议。
《告俄国公民书》
下午6时,起义队伍已将政府盘踞的最后一个据点冬宫完全包围。冬宫位于市中心,是原沙皇居住地。它背负涅瓦河,面对一片开阔广场,是一座高22米、宽160米、长200米的豪华典雅的建筑物,有1050个大小厅房。克伦斯基逃跑后,政府各部的官员全龟缩于此。1500多名士官生、哥萨克部队和“妇女敢死队”死守这里。革命军事委员会向政府发出最后通牒,令其于6时20分停止抵抗,缴械投降。政府接到通牒后,以要与前线大本营协商为借口,拖延时间,企图顽抗。于是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以武力解决。晚上9时,彼得保罗要塞发射三发信号弹,进攻开始。晚上9时40分,起义水军驾驶“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开进涅瓦河,向冬宫发射炮弹,冬宫阵地内的敌人顿时一片慌乱,士兵、水兵和赤卫队员趁势冲进去,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深夜2点15分,队伍完全占领冬宫,政府的各部部长全被逮捕。至此,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已取得全面胜利。
当攻占冬宫的战斗正在激烈进行时,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大会在斯莫尔尼宫开幕。出席大会的代表约670名,其中布尔什维克390名,占了大多数,同情支持布尔什维克的左派社会革命党人169人,而右派社会革命党人和孟什维克不到100人。
斯莫尔尼宫的大厅内人声鼎沸,挤得水泄不通。10时40分,在会议主持人使劲摇铃后,大会宣布开始。孟什维克和右派社会革命党人眼看自己处于少数和孤立的地位,拒绝推选自己的代表参加主席团,他们发表了一份声明,攻击武装起义是“搞军事阴谋”,是“对祖国和革命的犯罪行为”,“规劝”工人和革命士兵要“及时醒悟”,宣称“唯有组织统一民主政权才能制止国内战争”,恫吓说“军队将从前线开临彼得格勒,会将城市彻底摧毁”。革命形势已明朗化,他们的理论已没有市场,在一片斥骂声中,这些人灰溜溜地退出会场。次日凌晨3时10分,大会接到攻下冬宫的捷报,顿时全场沸腾,欢声雷动。
列宁没有出席苏维埃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他在军事革命委员会继续领导完成攻击冬宫的最后行动。列宁此时已两昼夜没合眼,显得很疲倦,脸色苍白,双眼熬得通红,但一直两手交叉在背后,在房子里走来走去。当他默默听完了临时政府人员被捕和被关进要塞的汇报、认为胜利已确定无疑后,才在同志们的劝说下到离斯莫尔尼宫不远的邦契-布鲁也维奇的住宅里休息。虽然十分疲倦,但兴奋的神经使列宁仍然不能入睡,他坐在床上,把一本书放在膝盖上,着手起草有关法令。外面,大会仍在进行。凌晨5时,卢那察尔斯基宣读了列宁起草的《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布:“临时政府已经被推翻。临时政府的大多数人已经被逮捕……代表大会已经把政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代表大会决定:各地全部政权一律转归工兵代表苏维埃,各地苏维埃应负责保证真正的革命秩序。”
列宁休息了几个小时后,天空已破晓,列宁立即起来投入了紧张的工作:组织彼得格勒的防卫工作;制定新政府的第一批法令:《土地法令》《和平法令》《关于成立工农政府的决定》等;研究城市的供应问题;研究新政府的人选问题;等等。在拟定第一批人民委员名单时,有一个同志推辞说自己没有工作经验。列宁哈哈大笑说道:“您想一想,我们当中谁有这种经验?!”
11月8日晚,苏维埃代表大会举行第二次会议。会议首先通过了以下决议案:废除克伦斯基政府在七月事件后所恢复的战地死刑法;立即释放一切因参加革命活动而被监禁的革命士兵和军官;释放克伦斯基政府所逮捕的土地委员会委员;设法逮捕逃跑的克伦斯基;在军队中组织临时革命委员会。大会还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
攻打冬宫
在涅瓦河上举行起义、炮击冬宫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
在《和平法令》中,提出“向一切交战国的人民及其政府建议,立即就公正的民主和约进行谈判”。立即实现不割地不赔款的和平。该法令还宣布:“本政府废除秘密外交,决意在全体人民面前完全公开地进行一切谈判,并立刻着手公布地主资本家政府从1917年2月到10月25日所批准和缔结的全部秘密条约。”该法令建议立即缔结停战条约,停战期最好在三个月以上;还向各国人民呼吁,特别向英法德三国的工人阶级呼吁,帮助俄国无产阶级把和平事业和被剥削劳动群众的解放事业有效地进行到底。
在《土地法令》中规定立刻无偿废除地主土地私有制,把地主田庄及一切皇室、寺院和教堂的土地,连同耕畜、农具、庄园建筑和一切附属物,一律交给乡土地委员会和县农民代表苏维埃支配。由于该法令的颁布,使广大农民摆脱了封建剥削,无偿地获得了1亿5千万公顷的土地。《土地法令》附有《农民的土地问题委托书》,作为解决土地问题的临时法律。
代表大会决定成立苏维埃政府即人民委员会来管理国家,设立各种委员会主持国家生活各部门的工作。列宁被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最后,大会选举苏维埃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共选出101位执行委员,其中布尔什维克62人,左派社会革命党29人,社会民主党国际主义统一派6人,乌克兰社会主义者3人,社会革命党最高纲领派分子1人。代表大会决定,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还要吸收农民苏维埃代表、军队组织代表参加。1917年11月9日6时,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在“革命万岁!”“社会主义万岁!”和《国际歌》的歌声中胜利闭幕。
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列宁起草的《和平法令》
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列宁起草的《土地法令》
十月革命的胜利是无产阶级打碎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创举,具有深远的世界历史意义,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经验。首先,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十月革命以前,世界历史上曾发生过若干次革命,其结局都是由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少数人压迫多数人。十月革命则建立了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实现了从资本主义制度到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转变,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了质的飞跃。其次,十月革命开辟了无产阶级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十月革命前,许多国家的无产阶级为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进行了许多次尝试,但因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均遭失败。十月革命是俄国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了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在世界上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开拓了第一个阵地。第三,十月革命开辟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新纪元。十月革命的胜利,不仅使俄国境内的被压迫民族获得了解放,而且推动了世界被压迫人民和民族的解放斗争,大批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的人民从此掀起了一浪高于一浪的革命斗争,直至取得完全解放。第四,十月革命开辟了在实践中正确运用并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新纪元。十月革命的胜利,是列宁坚持马克思主义同各种机会主义、修正主义坚决斗争的结果,使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变成了现实,从实践上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巨大作用。
十月革命期间,美国一位新闻记者约翰·里德对布尔什维克夺取政权的过程作了实地采访,事后写了《震撼世界的十天》一书,真实而又生动地记录了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党夺取政权的伟大创举。此书曾受到列宁热情的赞扬。
【注释】
[1] 《回忆列宁》第2卷,第411-412页。
[2] 《列宁选集》中文第3版第2卷,第302-304页。
[3] 《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5卷,第70页。
[4] 《列宁选集》中文第3版第2卷,第314页。
[5] 《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23卷,第313页。
[6] 《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23卷,第161页。
[7] 同上,第3页。
[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第250页。
[9] 《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29卷,第102-112页。
[10] 《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29卷,第31页。
[11] 俄国著名诗人涅克拉索夫的名言。
[12] 《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2卷,第219页。
[13] 《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2卷,第275-278页。
[14] 《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2卷,第375页。
有关列宁传的文章
“从辛比尔斯克来的一个新生是不久前被绞死的亚历山大·乌里扬诺夫的亲弟弟”,这一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很快传遍了学校。学潮迅速波及全国。12月16日,学生们在喀山大学的礼堂举行集会,发表演说,要求废除反动的学校章程,允许组织学生团体,恢复早先被开除的学生的学籍,处分开除学生的祸首。喀山大学学监当天就呈交了参加集会的153名学生的名单,并且要求将包括列宁在内的几十名骨干分子开除。......
2023-08-13
母亲是医生的女儿,深知吸烟的害处,极力劝说列宁戒烟。通过姐姐安娜的未婚夫马·季·叶利扎罗夫的介绍,列宁认识了当时俄国著名的棋手、律师哈尔金。警察对列宁的秘密活动一直进行监视,并逐渐嗅到了蛛丝马迹。据此,警察局认为,列宁同喀山的秘密革命小组的成员有联系。11月底,列宁的申请被驳回,理由是“乌里扬诺夫在喀山居住期间与政治上不可靠分子来往,其中有些现已因国事犯罪名受审”。......
2023-08-13
7月22日,两人正式结婚,成为革命伴侣。列宁对工人生活状况表现出极大的关心,他力求根据个别细小特征来了解工人的全部生活,力求找到可以用来更好地向工人进行革命宣传的事实。同时,列宁那极富魅力的音容笑貌和誓为人类幸福而奋斗终生的革命精神也给克鲁普斯卡娅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克鲁普斯卡娅成了列宁从事革命活动的好帮手,也是列宁思想的坚决拥护者。......
2023-08-13
父亲突发脑溢血,死时年仅55岁。1887年3月,列宁的哥哥亚历山大·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因参加谋刺沙皇亚历山大三世被捕。正在念大学的姐姐安娜因与事件有牵连也同时被捕。母亲在把家中的事交代给列宁后,立即前往彼得堡。17岁的列宁4月27日,法庭对15名被告作出宣判,包括列宁的哥哥萨沙在内的5人被判死刑。萨沙婉言谢绝了母亲的要求,表示愿为正义事业而捐躯。......
2023-08-13
在长期出生入死的革命生涯中,列宁多次化险为夷,其中比较典型的有三次。第一次遇刺是有惊无险。按照常规,犯有谋杀罪的全部主犯,理应枪决。第二次遇刺受重伤。吃中午饭时,从彼得格勒传来彼得格勒肃反委员会主席乌里茨基被刺杀的消息,有人劝列宁为了安全起见,不能出去演讲,列宁一笑置之。列宁遇刺那天,夫人克鲁普斯卡娅因参加国民教育会议,不在家。深夜,斯维尔德洛夫代表中央签署了关于列宁遇刺事件的公报,公报介......
2023-08-13
仅在战地军事法庭成立的一个月内,就有390人被处以死刑。20日,警察司向彼得堡法院检察长发送建议逮捕并监禁列宁的公函。在选举党的中央机关前夕,列宁和所有出席会议的布尔什维克都十分关注选举结果。当时,列宁与会议代表卢那察尔斯基谈论了中央机关的选举结果问题。5月22日,在帕宁娜民众文化馆召开了讨论第一届国家杜马活动的3000余人参加的群众大会,参加者大多数是彼得堡工人群众。大会受到了警方的秘密监视。......
2023-08-13
4月21日,列宁在《两个政权》一文中指出:“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不弄清这个问题,便谈不上自觉地参加革命,更不用说领导革命。”列宁还分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问题。1917年4月9日(俄历)《真理报》第28期所载列宁《论两个政权》一文对《四月提纲》进行公开辩论后,许多地方党组织立即作出决议,拥护列宁的主张。......
2023-08-13
1923年3月10日,列宁第三次严重发病,无情的病魔使列宁右半身完全瘫痪并剥夺了他的说话能力和工作能力。从8月份开始,在列宁的要求和建议下,值班医生和女护士的护理停止了。这是列宁最后一次到莫斯科。1924年1月21日18时,列宁的病情急转直下,他面色苍白,全身肌肉抽搐,体温达42.3℃,神志昏迷。18时50分,列宁停止了呼吸,与世长辞,终年54岁。1月22日凌晨6时,苏联电台、报纸发布了列宁逝世的消息和苏联党和政府的讣告。......
2023-08-1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