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辛比尔斯克来的一个新生是不久前被绞死的亚历山大·乌里扬诺夫的亲弟弟”,这一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很快传遍了学校。学潮迅速波及全国。12月16日,学生们在喀山大学的礼堂举行集会,发表演说,要求废除反动的学校章程,允许组织学生团体,恢复早先被开除的学生的学籍,处分开除学生的祸首。喀山大学学监当天就呈交了参加集会的153名学生的名单,并且要求将包括列宁在内的几十名骨干分子开除。......
2023-08-13
1907年底,沙皇政府竭力想迫害列宁,并向芬兰提出了引渡列宁的要求。11月22日,彼得堡市第27区法院侦稽员向维堡省长发出指令:采取措施,立即在维堡和全省追查列宁。11月28日,彼得堡出版事务委员会查禁了列宁的《十二年来》文集(收入了1895-1907年的列宁著作)第1卷,并要求彼得堡法院对列宁提出法律追究。列宁为了躲避警察,从库奥卡拉迁到赫尔辛福斯附近的奥格里比雅。12月初,布尔什维克中央会议决定,将《无产者报》迁往国外出版,并委派列宁等人出国组织出版。
12月26日前,列宁在参加布尔什维克中央会议之后,离开奥格里比雅来到赫尔辛福斯。在这里,他同专门为此而从彼得堡来的布尔什维克举行会议,然后前往亚波(土尔库)。在火车上列宁发现有人跟踪。他在离亚波不到12俄里的地方悄悄地下了车。当时天气非常寒冷,列宁手提小皮箱步行到城里。夜里2点钟,他按照事先确定的地址来到芬兰社会民主党员瓦·鲍尔格的家里,由他协助乘轮船去斯德哥尔摩。
本来已同一艘轮船的船长谈好,他将在亚波接一位乘客上船。因为列宁没有赶上轮船的开船时间,只好赶到轮船的下一站纳古岛去。为此列宁花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其中有一段路程必须在冰上步行。虽然已是12月,但冰冻得并不结实。没有人愿意冒生命危险,向导不好找。后来两个有些醉意的农民斗胆答应下来。夜里在冰上走的时候,脚下的一块冰竟裂开了。海水从底下冒上来,人随着流动的冰块前后左右飘荡着,列宁立刻跳过面前的一道冰缝,机智地闯过了险关。
12月27日,列宁从纳古岛乘轮船到达斯德哥尔摩后,在这里等待逗留在彼得堡处理事务的克鲁普斯卡娅。1908年1月4日,列宁和克鲁普斯卡娅自斯德哥尔摩启程前往日内瓦,途经柏林时,他们拜访了罗莎·卢森堡。1908年1月7日,列宁和克鲁普斯卡娅到达日内瓦,开始了第二次流亡生活。
从沸腾的俄国来到平静的日内瓦,最初一段时间列宁很不习惯。当天晚上,列宁夫妇俩顶着凛冽寒风,走在空荡的街道上,列宁感慨地说:“我感觉到就像进了棺材似的。”在此后的一段日子里,列宁白天泡在图书馆,晚上就不知道上哪儿好了。他们不愿意待在租的冷冰冰的房间里,很想和其他人在一起。于是每天晚上不是去看电影,就是去看戏,但往往看到一半就溜出来到随便什么地方散步。他们常去的地方是湖边。
在重新适应侨居生活的日子里,列宁尽管心情很沉重,但他没有消沉,而是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他很快与有关同志取得联系,会见流亡当地的革命者,在俄国侨民和波兰社会民主党人的集会上发表演说,积极开展革命活动。到达日内瓦的第三天,列宁就在给高尔基的信中表示:“我坚信,党现在正需要一个正常出版并能坚持不懈地执行同颓废消沉路线作斗争的政治性机关报——党的机关报。许多国内同志不信任国外机关报。这是一种错误。我们编委会决定把《无产者报》迁来这里不是没有原因的。当然,把它安排好并使它活跃起来是困难的。但应当这样做,而且一定会做到。”之后列宁和波格丹诺夫、杜勃洛夫斯基三人组成了编辑部。在流亡条件下出版报纸困难重重,所幸的是,他们找到了保存在卡尔宾斯管理的日内瓦俄国布尔什维克图书馆里的1905年的铅字和蜡纸,后又找到曾在日内瓦排印过《前进报》的排字工人弗拉基米洛夫。他们还从一家法国印刷厂租了一架排字机,不久还找到了印刷场所。列宁邀请高尔基、卢那察尔斯基和其他著名政论家为报纸撰稿。为寻找和安排可靠的运输路线,列宁给高尔基的妻子安德列也娃写信,托她去找轮船职工联合会负责人,以便在给予适当报酬的情况下,通过轮船职工每个星期把报纸经由敖德萨运到国内去。这样,列宁来到日内瓦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经过他与其他同志的紧张筹备,秘密的《无产者报》第21号就问世了。
踏过薄冰,流亡国外
斯德哥尔摩皇家图书馆的主要阅览室(左上小图为列宁在记者登记簿上的签名:约·弗雷)
列宁同波格丹诺夫(右)在别墅凉台上下棋
在日内瓦,列宁把相当一部分精力投入到反对取消派和召回派的斗争中。1905年革命失败,特别是1907年“六三”政变后,反革命的白色恐怖笼罩着全国,沙皇政府在全国建立了残酷的警察制度,监狱人满为患,工农群众在革命时期所争得的成果被取消。经济上,资产阶级采用同盟歇业、集体解雇、降低工资、增加工时等办法,加强对工人的压迫和剥削。地主阶级也对农民实行反攻倒算,使大批农民流离失所。面对沙皇政府的反动进攻和高压政策,革命中的一些同路人以马尔托夫、唐恩等为代表的孟什维克陷入悲观和动摇,不相信革命运动会重新高涨起来。他们认为“六三”政变后,俄国民主革命已经完成,“政权已成为资产阶级的了”,今后的中心任务是参加“即将到来的立宪革新”。因此他们提出了建立“公开的工人党”或“为公开党而斗争的口号”,企图取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组织,而代之以一种不定型的团体,并且主张这种团体要在合法范围内活动,甚至不惜以放弃党的纲领、策略和传统为代价,换取合法地位。他们还在合法报刊上、合法的工人组织和群众集会上说中央委员会的存在是有害的,恢复党的秘密组织的努力是“反动的空想”,等等。他们这种用取消党、取消革命来换取“立宪革新”的错误理论,被称为“取消派”。与取消派相呼应,在布尔什维克内部也有一部分人,被反革命的疯狂进攻所激怒,否认革命已转入低潮,否认党有必要改变斗争策略,反对利用国家杜马展开合法斗争,坚决要求把社会民主工党党团从第三届国家杜马中召回来。有人提出,先向社会民主工党党团提出最后通牒,如果不被接受,就把社会民主工党代表从杜马中召回。他们以为,只有立即武装起来走向街头的人才是革命者。他们走上了“左”倾盲动主义的道路。这部分人以亚·亚·波格丹诺夫和安·瓦·卢那察尔斯基、巴札罗夫为首。这部分人被称为“召回派”或“最后通牒派”。1908年,召回派和最后通牒派组成了一个单独的集团,从布尔什维克中分裂出去。还有一小部分人以托洛茨基为首打着“反派别主义”的旗号,而实际上支持取消主义立场,他们被称为所谓的“非派别”分子。这些机会主义派别的存在,严重威胁着俄国革命事业的发展和无产阶级政党的巩固。列宁充分估计到这些机会主义对党和革命事业的危害,坚决地和机会主义作斗争。列宁在《走上直路》(1908年4月1日)等一系列文章中,深刻地揭露了取消派的实质和根源。列宁指出,取消主义从思想上否认社会主义,否认无产阶级革命,否认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取消主义在组织上就是否认秘密社会民主党的必要性。半农奴制的俄国,资产阶级害怕人民的积极性,极力散布和支持一切要求取消和解散旧的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幻想通过改良,以取得种种特权。所以取消主义的产生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影响的结果。列宁认为,召回派不能根据客观形势的变化,改变自己的策略,总是不合时宜地重复布尔什维克文献中的片断思想,歪曲布尔什维主义。召回派拒绝在工会及其他合法团体中进行工作,就会使党脱离工人阶级,断绝同广大群众的联系,这就必然使秘密组织受到打击,妨害党聚集力量迎接新的革命高潮。
革命的失败不仅带来了政治上的反动、背叛、动摇,也导致了思想上的倒退、混乱。在这一时期,正像列宁所说,“追求哲学唯心主义的倾向加强了;神秘主义成了掩盖反革命情绪的外衣”。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泛滥,对马克思主义的“批评”成为时髦。资产阶级思想家鼓吹“寻神说”,他们把革命的失败归于“上帝的惩罚”,宣称俄国人民“失去了上帝”,现在的任务是要把上帝“找回来”。而俄国社会民主党内以阿·瓦·卢那察尔斯基、弗·亚·巴扎罗夫为代表的一些人宣扬“造神说”,主张创立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的宗教”。俄国知识界出现了一批经验批判主义即马赫主义的狂热鼓吹者。经验批判主义是由奥地利的物理学家、哲学家恩·马赫和德国的哲学家理·阿芬那留斯创立的一种主观唯心主义哲学,流行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这种哲学是实证论的变种,它在批判地研究经验的幌子下阉割经验中包含的不依赖于认识主体的客观内容,标榜自己是“超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上的“唯一科学的”哲学。俄国的马赫主义者把经验批判主义奉为至宝,利用它向辩证唯物主义展开进攻。
1908年2月24日,在《无产者报》编辑会议上,列宁与波格丹诺夫就哲学问题发生了激烈地争论。会议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声明,声明强调指出,哲学争论并不是派别争论,一切想把哲学分歧作为派别分歧的企图都是根本错误的。会议之后,列宁在写给高尔基的信中说:“我认为,现在布尔什维克之间在哲学问题上发生某些争吵是完全不可避免的。但因此而闹成分裂,我看是愚蠢。”
1908年初,波格丹诺夫和巴扎罗夫、卢那察尔斯基等人发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概论》企图修正唯物主义世界观,修正马克思主义的人类发展观、阶级斗争观。作者劝读者相信“信仰”外部世界的真实性就是“神秘主义”。他们把唯物主义和康德主义混淆,宣传不可知论的变种经验主义、唯心主义的变种经验一元论,教给工人的是“宗教无神论”和“崇拜”人类最高潜在力;宣传恩格斯的辩证法学说为神秘主义。他们从法国某些主张“符号认识论”的不可知论者或者形而上学者的臭水沟里汲取东西,企图把马克思主义和宗教调和起来,宣传创立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的”宗教。列宁看了这本书,气愤地说,他宁愿四马分尸,也不愿加入宣传这类东西的机关报或编委会。这种哲学上的争论,是关系到究竟是唯物主义还是马赫主义的问题。但是列宁认为,这种争论不应妨碍在工人政党内执行革命的社会民主党的策略。进行这种哲学上的争论应该使《无产者报》和布尔什维克党内派别不致受到伤害。这种良好的愿望,并没有使他和波格丹诺夫的关系好转,他们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恶化了。不久,波格丹诺夫从日内瓦迁往卡普里岛,卢那察尔斯基、巴扎罗夫、高尔基都居住在那里。
1908年4月中旬,高尔基写信邀请列宁到卡普里岛去,以便和在那里的波格丹诺夫、卢那察尔斯基、巴扎罗夫等人在一起谈谈。列宁没有去,因为他预感到谈不拢。他在回信中说,现在去,对他自己是有害无益的。他不想同那些鼓吹把科学社会主义和宗教结合起来的人交谈,他和一切马赫主义者走的不是一条路。不必争吵,因为徒伤脑筋是愚蠢的。4月下旬,列宁因高尔基再三邀请,去了卡普里岛,在那里住了两天。列宁虽然同波格丹诺夫、巴扎罗夫、卢那察尔斯基他们在哲学问题上有分歧,但他建议大家共同写布尔什维克的革命史。但是,波格丹诺夫等人拒绝了这一建议,他们说,他们从事的不是整个布尔什维克的事业,而是宣传他们的特殊的哲学观点。高尔基认为,如果布尔什维克内部在哲学上进行争论,孟什维克就会从中渔利。因此,他竭力劝列宁和波格丹诺夫等人不要在哲学问题上争论。列宁不同意高尔基的看法,他认为,作为一个党员,一旦认识到某种学说是极端错误和有害时,就必须起来反对这种学说,提和解是可笑的,斗争绝对不可避免。党员不应力图掩盖、拖延或回避斗争,而应当力争使党实际上所需要的工作不受损害。
俄国哲学修正主义者在西欧得到支持。考茨基主办的马克思主义刊物《新时代》无条件地刊登了经验批判主义者的文章。哲学唯物主义在西欧处处遭到蔑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的孟什维克和布尔什维克两派有一股巨大的写作力量站在马赫主义那边,此外,紧靠在他们旁边的还有社会革命党人。因此,列宁在处境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坚决捍卫唯物主义。斗争花费了列宁相当多的时间,他整天阅读马赫主义者波格丹诺夫、巴扎罗夫、卢那察尔斯基等人及唯心主义理论前辈的文章。列宁非常慎重地为这个斗争做着准备。1908年4月,列宁在他写的《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一文中开始了战斗。他指出,在哲学方面,修正主义者跟在资产阶级教授的“科学”的屁股后面跑。教授们要“回到康德那里去”,重复僧侣们已经说过一千遍的、反对哲学唯物主义的滥调;修正主义者们就跟在新康德主义者后面蹒跚而行,傲慢地微笑着,嘟哝着说唯物主义早已被“驳倒”了。教授们蔑视黑格尔的辩证法,宣扬比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还要浅薄和庸俗一千倍的唯心主义,修正主义者用“素朴”的“进化论”去代替“狡猾”的辩证法。
列宁为了批判马赫主义,揭露哲学修正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从哲学上总结和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然科学的新成果,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从1908年2月开始撰写《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由于写作需要的几种材料在日内瓦找不到,而且日内瓦吵吵闹闹的气氛妨碍了他的工作,1908年5月10日,他动身前往伦敦,以便在著名的伦敦博物馆图书馆里利用丰富的藏书完成他的著作。去伦敦的途中,他在巴黎停留了几天,参加了社会民主党巴黎支部委员会召开的会议,作了关于俄国革命的性质及其前景的报告。
列宁在伦敦从事哲学研究和写作的时候,波格丹诺夫在日内瓦举行哲学报告会,列宁得知这个情况后起草了《向报告人提十个问题》,寄给布尔什维克领导核心成员、《无产者报》编辑委员会委员杜勃洛文斯基,委托他在哲学报告会上批驳波格丹诺夫。杜勃洛文斯基对列宁寄来的发言提纲作了一些修改和补充。杜勃洛文斯基的演说很成功,他代表自己和列宁声明,布尔什维克主义和波格丹诺夫的哲学派别没有任何共同之处,他和列宁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拥护者,是赞成普列汉诺夫的哲学观点的。
列宁在伦敦搜集到了所需要的材料,并对这些材料进行了详细的研究。1908年6月中,列宁回到日内瓦继续写作。10月,列宁完成了《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的写作工作。他透彻地研究了至少两百种以上的哲学著作。
列宁的这本书在当时的俄国出版遇到了很大困难。一些出版社在1905年革命后被查封了,另一些出版社在反动条件下自行停业。而列宁的名字是书报检查机关所熟悉的,因此,在警察迫害的情况下,要找一个出版者来出版他的哲学著作是困难的。列宁当时急于出版这本书,他说:“对我来说,最最重要的就是快些出书。我这样着急出书不仅因为这是一项著书立说的义务,而且还是一项严重的政治义务。”因为1909年6月将要召开《无产者报》编辑部(实际上是布尔什维克中央)的扩大会议,会上列宁要同波格丹诺夫及其拥护者进行决定性的斗争。
几经周折,在列宁的姐姐和其他同志的努力下,《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于1909年5月在莫斯科出版了。私人环节出版社出版者尔·克鲁姆比尤格尔从当时他所知道的列宁的化名中,选用“伊林”作为该书作者署名。1909年5月4日,列宁将该书寄给罗莎·卢森堡,请她在《新时代》杂志上刊登出版消息,该刊于1909年10月8日予以刊登。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是列宁哲学思想的代表作之一,确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特别是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对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和十月革命的胜利起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列宁在《代绪论》中考察了近代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个基本派别的斗争。通过历史考证,揭露了俄国马赫主义者用来攻击唯物主义的论据同贝克莱攻击唯物主义的论据如出一辙;说明了俄国马赫主义的思想渊源是贝克莱的主观唯心主义,马赫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对立是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条基本哲学路线斗争的继续;证明了俄国哲学修正主义者作为“最新哲学”来标榜的马赫主义,不过是贝克莱主义的翻版。
第二,列宁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在认识论上的根本对立,阐明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第一章中,列宁从恩格斯提出的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即物质和意识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分析了经验批判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基本前提。列宁从两种认识论的基本前提揭示出两条根本对立的哲学路线:“从物到感觉和思想呢,还是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恩格斯坚持第一条路线,即唯物主义的路线。马赫主义坚持第二条路线,即唯心主义路线。”这样就从根本上划清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赫主义的界限。在第二章中,列宁把辩证法运用于认识论,发挥了恩格斯的反映论思想,提出了三个重要的认识论结论:第一,“物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在我们之外存在着的”。第二,“在现象和自在之物之间绝没有而且也不可能有任何原则的差别。差别仅仅存在于已经认识的东西和尚未认识的东西之间”。第三,“在认识论上和在科学的其他一切领域中一样,我们应该辩证地思考,也就是说,不要以为我们的认识是一成不变的,而要去分析怎样从不知到知,怎样从不完全的不确切的知到比较完全比较确切的知”。列宁从这些基本原则出发,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论,论述了真理的客观性,阐明了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辩证关系。列宁指出,绝对真理是由相对真理构成的,人的认识是从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不断发展的过程;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之间的界限不是绝对的,相对真理中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分。因此,它们之间的“这种区分正是这样‘不确定’,以便阻止科学变为恶劣的教条,变为某种僵死的凝固不变的东西;但同时它又是这样的‘确定’,以便最坚决果断地同信仰主义和不可知论划清界限。”列宁还着重论述了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指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先的和基本的观点”。列宁强调要辩证地看待实践标准,它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除了它,没有任何东西能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因此它是“确定的”。这样可以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划清界限。但是实践本身也是不断发展的,每一个具体历史阶段上的实践不可能完全地证实或推翻人的认识,因此它是“不确定的”。这样可以防止人的认识僵化,变成绝对。
第三,列宁揭露和批判了马赫主义否定世界的物质性,否定物质世界内在规律和时间空间的客观性等唯心主义观点,论述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作为物质存在形式的时间空间的客观实在性、物质与运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等问题。列宁对恩格斯关于自由和必然的思想作了发挥,阐明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指出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人的意志自由必须建立在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上。人在没有认识自然规律以前,是“盲目的必然性”的奴隶,人认识了自然规律,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必然向自由的转化是在实践基础上实现的。
第四,列宁考察了马赫主义的历史发展,以及马赫主义同康德主义、休谟主义、内在论哲学的联系。通过对比研究,揭露了马赫主义的阶级根源、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确定了它在资产阶级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五,列宁从哲学上概括和总结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然科学的新成果,批判了物理学唯心主义认为“物质在消失”的谬论,指出所谓物理学危机,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危机,是唯心主义利用物理学的新发现,利用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弱点来反对唯物主义。
第六,列宁揭露马赫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中的主观唯心主义,批判波格丹诺夫的唯心主义的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同一论”,揭穿马赫主义者想用“社会唯能论”以及生物学的和其他自然科学的规律来代替社会发展规律的反科学企图。列宁在批判马赫主义者的唯心史观过程中论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论证了哲学的党性原则。指出“最新的哲学像在两千年前一样,也是有党性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按实质来说,是两个斗争着的党派,而这种实质被冒牌学者的新名词或愚蠢的无党性所掩盖着”。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这部著作出色地完成了当时历史所赋予的他的任务。它回击了马赫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进攻,澄清了俄国社会民主党内部的思想混乱。它在捍卫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中,在总结当时革命斗争新经验和自然科学新成就的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着重阐发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一些重要原则。这部著作为工人阶级及其政党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力的思想武器。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到列宁阶段的代表作之一。
在日内瓦,列宁还写了很多文章,论述土地问题,批判第二国际机会主义者的理论和策略,评述国际国内政治形势的发展。
1908年7月1日,列宁为格拉纳特兄弟出版公司出版的百科词典撰写《19世纪末俄国的土地问题》一文,通俗而概括地阐述了俄国的土地问题。这一著作是列宁《社会民主党在1905-1907年俄国第一次革命中的土地纲领》的姊妹篇,它所使用的统计数字和表格都来自后者及另一著作《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另外,列宁还先后写了《沿着老路走去》(1908年4月19日)、《编辑部的话》(1907年8月5日)等文章。在这些文章中,列宁还论证了俄国当时农村经济的特征,阐述了布尔什维克的土地纲领,评论各党派的土地纲领。《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1908年4月16日前)是列宁写给为纪念马克思逝世25周年而编印的《卡尔·马克思(1818-1883)》文集的。列宁写道:“马克思的学说在其生命的途程中每走一步都得经过战斗,它的发展以及在工人阶级中的传播和扎根,必然使资产阶级对马克思主义的攻击更加频繁和激烈。”列宁精辟地概括了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特征:临时应付,迁就眼前的事变,迁就微小的政治变动,忘记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1909年版)的封面
有关列宁传的文章
“从辛比尔斯克来的一个新生是不久前被绞死的亚历山大·乌里扬诺夫的亲弟弟”,这一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很快传遍了学校。学潮迅速波及全国。12月16日,学生们在喀山大学的礼堂举行集会,发表演说,要求废除反动的学校章程,允许组织学生团体,恢复早先被开除的学生的学籍,处分开除学生的祸首。喀山大学学监当天就呈交了参加集会的153名学生的名单,并且要求将包括列宁在内的几十名骨干分子开除。......
2023-08-13
母亲是医生的女儿,深知吸烟的害处,极力劝说列宁戒烟。通过姐姐安娜的未婚夫马·季·叶利扎罗夫的介绍,列宁认识了当时俄国著名的棋手、律师哈尔金。警察对列宁的秘密活动一直进行监视,并逐渐嗅到了蛛丝马迹。据此,警察局认为,列宁同喀山的秘密革命小组的成员有联系。11月底,列宁的申请被驳回,理由是“乌里扬诺夫在喀山居住期间与政治上不可靠分子来往,其中有些现已因国事犯罪名受审”。......
2023-08-13
父亲突发脑溢血,死时年仅55岁。1887年3月,列宁的哥哥亚历山大·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因参加谋刺沙皇亚历山大三世被捕。正在念大学的姐姐安娜因与事件有牵连也同时被捕。母亲在把家中的事交代给列宁后,立即前往彼得堡。17岁的列宁4月27日,法庭对15名被告作出宣判,包括列宁的哥哥萨沙在内的5人被判死刑。萨沙婉言谢绝了母亲的要求,表示愿为正义事业而捐躯。......
2023-08-13
7月22日,两人正式结婚,成为革命伴侣。列宁对工人生活状况表现出极大的关心,他力求根据个别细小特征来了解工人的全部生活,力求找到可以用来更好地向工人进行革命宣传的事实。同时,列宁那极富魅力的音容笑貌和誓为人类幸福而奋斗终生的革命精神也给克鲁普斯卡娅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克鲁普斯卡娅成了列宁从事革命活动的好帮手,也是列宁思想的坚决拥护者。......
2023-08-13
在长期出生入死的革命生涯中,列宁多次化险为夷,其中比较典型的有三次。第一次遇刺是有惊无险。按照常规,犯有谋杀罪的全部主犯,理应枪决。第二次遇刺受重伤。吃中午饭时,从彼得格勒传来彼得格勒肃反委员会主席乌里茨基被刺杀的消息,有人劝列宁为了安全起见,不能出去演讲,列宁一笑置之。列宁遇刺那天,夫人克鲁普斯卡娅因参加国民教育会议,不在家。深夜,斯维尔德洛夫代表中央签署了关于列宁遇刺事件的公报,公报介......
2023-08-13
1923年3月10日,列宁第三次严重发病,无情的病魔使列宁右半身完全瘫痪并剥夺了他的说话能力和工作能力。从8月份开始,在列宁的要求和建议下,值班医生和女护士的护理停止了。这是列宁最后一次到莫斯科。1924年1月21日18时,列宁的病情急转直下,他面色苍白,全身肌肉抽搐,体温达42.3℃,神志昏迷。18时50分,列宁停止了呼吸,与世长辞,终年54岁。1月22日凌晨6时,苏联电台、报纸发布了列宁逝世的消息和苏联党和政府的讣告。......
2023-08-13
10月20日前后的一天晚上,列宁在埃·拉希亚的陪同下,乘近郊列车离开维堡到达拉伊沃拉车站,再转乘司机胡·雅拉瓦的293号机车,顺利越过国境线,驶抵皇族车站。认为“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开幕之前不能举行起义”。根据捷尔任斯基的提议,会议决定党中央成立以列宁为首的政治局,负责起义的政治领导,把起义的日期定为11月7日。......
2023-08-13
虽然身陷囹圄,但是列宁没有消沉,时刻也没有忘记革命工作,做好了长期坐牢的思想准备,他把自己的牢房变成了狱中斗争的指挥所和同狱外联系的中心。狱中的列宁彼得堡拘留所内拘押列宁的193号单身囚室列宁从1895年12月8日被捕到1897年2月13日被判放逐西伯利亚东部,在彼得堡监狱里度过了14个月。铁窗限制了他的人身自由,但并不能使他停止革命活动。这次罢工使人们情绪高昂、精神振奋。......
2023-08-1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