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列宁传:家庭危机与兄弟牺牲

列宁传:家庭危机与兄弟牺牲

【摘要】:父亲突发脑溢血,死时年仅55岁。1887年3月,列宁的哥哥亚历山大·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因参加谋刺沙皇亚历山大三世被捕。正在念大学的姐姐安娜因与事件有牵连也同时被捕。母亲在把家中的事交代给列宁后,立即前往彼得堡。17岁的列宁4月27日,法庭对15名被告作出宣判,包括列宁的哥哥萨沙在内的5人被判死刑。萨沙婉言谢绝了母亲的要求,表示愿为正义事业而捐躯。

岁月如流水,列宁和兄弟姐妹们在一天天长大,哥哥萨沙已上彼得堡大学,姐姐安娜上女子高等学院,列宁和妹妹、弟弟学习都很出色,走进大学校门只是时间问题。父母虽然很忙碌、辛劳,却也觉得日子很幸福和充实。但天有不测风云。1886年1月24日,不幸突然降临在列宁家中。这天父亲和助手一起写工作报告,一直忙到下午2点钟,他感到十分困乏,饭也没吃,就在工作间的沙发上休息。母亲饭后去看他时,发现他的一只手从沙发上垂了下来,微微颤抖了一下,停下来,一动也不动了。父亲突发脑溢血,死时年仅55岁。

父亲的猝然去世,使全家倍感痛苦和哀伤,同时也使家庭的社会地位一落千丈,而且断绝了唯一的生活费用来源。母亲四处奔走,谋求抚恤金,但直到几个月后方得到批准。

处理完父亲的丧事后,列宁一家决定把4间大房子租给别人,以补贴家用。几天后房客们庆祝乔迁之喜,阵阵的欢笑声更加引起了列宁对父亲的怀念。内心的痛苦驱使他走在街上,久久地徘徊和思考,他认识到:自己今后应和哥哥挑起家庭的重担。

在痛苦的日子中,列宁没有一味沉湎于哀伤之中,除学好功课外,他无偿辅导教师奥霍特尼科夫(楚瓦什族人)学习俄语,还帮姐姐安娜补习拉丁文。在辅导过程中,列宁十分注意方式方法,很有耐心,提醒他们注意总结规律和方法,把学习变为一件乐事。为激励他们的学习兴趣,有一名言常挂在列宁的嘴边:“滴水穿石,不在于强力,而在于功;人之博学,不在于强力,而在于勤学。”

正当全家还没有从悲痛中解脱出来时,又一个灾难降临在列宁家中。1887年3月,列宁的哥哥亚历山大·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因参加谋刺沙皇亚历山大三世被捕。正在念大学的姐姐安娜因与事件有牵连也同时被捕。

原来,列宁的哥哥和姐姐在大学里秘密参加了反对沙皇专制统治的革命组织民意党。19世纪60-70年代,在俄国出现了反对沙皇专制制度的小资产阶级派别民粹派,这个派别反对沙皇专制制度,但否认工人阶级是革命的领导阶级,认为知识分子领导的农民才是革命的主力军,农村村社是俄国跳过资本主义的基础,宣扬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创造者,而群众是“群氓”。1879年民粹派发起的发动农民反抗沙皇专制制度的“到民间去”运动失败,作为民粹派组织的“土地和自由社”分裂为民意党和土地平分社。民意党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组成的秘密恐怖团体,由于民粹派分子在农村的活动失败,他们对农民失去了信心,幻想通过密谋组织暗杀沙皇,达到推翻沙皇制度的目的,把土地交给农民,把工厂交给工人,公民享有普选权,实行言论、出版、集会等自由。在8次刺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失败后,1881年3月,民意党人终于刺杀了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1885年至1886年期间,列宁的哥哥亚历山大·伊里奇·乌里扬诺夫阅读了许多革命书籍,其中包括马克思的《资本论》、恩格斯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等。受到了革命思想的影响和熏陶,他对沙皇专制制度无比痛恨,因此很快便成为民意党中的活跃分子。1886年11月29日,亚·伊·乌里扬诺夫组织并参加了大学生在沃尔科夫墓地前纪念杜勃罗留波夫去世25周年的集会和游行,受到警察的野蛮镇压。列宁的姐姐安娜也参加了这次游行。事后,民意党人决定刺杀沙皇亚历山大三世。1887年1月,亚·伊·乌里扬诺夫参加了由10个大学生组成的民意党人小组,制造了炸弹,但不幸事情泄露被捕。为了掩护战友,亚·伊·乌里扬诺夫在审讯中未向当局提供证词,把许多事都揽到了自己头上。

列宁的哥哥亚历山大·伊里奇·乌里扬诺夫(1866-1887)

消息是乌里扬诺夫家的一个亲戚首先写信告知列宁父亲乌里扬诺夫的一位密友、女教师弗·费·卡什卡达莫娃的,因为她担心列宁的母亲承受不了突如其来的打击。卡什卡达莫娃把列宁从学校中叫了出来,把信交给了列宁。当时,列宁紧皱眉头,沉默了好久才说:“事件相当严重,对萨沙来说,结局可能很坏。”

17岁的列宁在经过反复考虑后不得不把这个可怕的消息告诉了母亲,当时母亲的脸色立刻变了。母亲在把家中的事交代给列宁后,立即前往彼得堡。当时辛比尔斯克没有火车,去彼得堡要先坐马车,而且通常都要有人同行。列宁到处为母亲寻找同伴,但哥哥萨沙被捕的消息已传遍了全城,像避“瘟神”一样,谁也不愿意和他母亲同行,过去的朋友和熟人立即与乌里扬诺夫家疏远了。

世态的炎凉,母亲的悲伤,深深刺痛了列宁的心。列宁奔入陡峭山坡上一个空荡荡的小亭子,双臂支撑在栅栏上,两眼注视着汹涌澎湃的伏尔加河,脑子里一个劲地思索着:哥哥为什么不好好完成大学学业,当大学教授,而去刺杀沙皇?靠少数勇敢无畏的英雄就能达到目的吗?自己将来怎么办?……

母亲到达彼得堡后,焦急地奔波于监狱、警察局、宪兵机关之间。审判前,她递上了几份她认为十分重要的呈文,希望并要求赦免萨沙和安娜。经过沙皇批准,4月11日,母亲来到什利谢尔堡要塞同儿子见了面。有人告诉母亲,若萨沙表示悔过,坦白交代,并请求沙皇赦免的话,可以免去一死。母亲把这些话转告了儿子萨沙。但萨沙拒绝了母亲的要求,请求母亲宽恕,因为悔过就要供出密谋的底细,更多的战友将会受到处罚。母亲见儿子态度坚决,没有勉强。

17岁的列宁

4月27日,法庭对15名被告作出宣判,包括列宁的哥哥萨沙在内的5人被判死刑。列宁的姐姐安娜被判处流放到西伯利亚5年(后来,列宁的母亲费了很多周折,才把她从羁押房救出来,由流放西伯利亚改为流放到母亲的娘家——喀山省的科库什基诺村,受警察的公开监视)。

法庭判决后,母亲承受不了这一沉重打击,重病在床,再次劝说儿子写一份悔过书,请求沙皇免予死刑。萨沙婉言谢绝了母亲的要求,表示愿为正义事业而捐躯。5月20日清晨,萨沙神态自若、正义凛然地走上绞刑台,死时年仅21岁。在彼得堡大学学习期间,因才华横溢和成绩优秀,萨沙深受当时一些知名学者的赏识,并断言萨沙将来一定成为俄国的大科学家。一个卓越的人才过早地陨落了,许多正直善良的人为之扼腕叹息。名扬世界的化学家德·伊·门捷列夫沉痛地宣称,俄国失去了一位杰出的科学人才。

在母亲外出的日子中,列宁承担起照顾弟弟、妹妹的工作,自己努力克服悲痛,继续坚持学习。不过,列宁比以前沉默、严肃多了,只是在弟弟、妹妹面前才显得开朗一些。在整理哥哥的书和笔记本时,列宁发现了哥哥在笔记本上写的一段话:“我总是用这样的尺度来衡量一个人:他是否牢固地树立了某种关于新的、更好的制度的社会理想,他的信念有多少根据和进步意义,他对实现这个信念做出了多大努力和自我牺牲。”看了这段话,列宁觉得哥哥萨沙是一位革命者,也对他的选择表示了理解。

在不安和焦急的煎熬、等待中,列宁每天都翻阅报纸,希望得到关于哥哥和姐姐被赦免的消息。5月21日早晨,列宁从信箱中取出一份辛比尔斯克出版的号外报纸,看到了哥哥萨沙被处死刑的消息。噩耗传来,全家人沉浸在一片悲痛之中,妹妹玛丽亚大叫一声昏倒在地,半天才苏醒过来。

哥哥萨沙之死使列宁的心灵受到巨大的震撼。哥哥长他4岁,性格稳重,办事认真,勤于思考,在他身上处处可见到父亲的影子。在少年列宁的心目中,哥哥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像萨沙一样”成为列宁少时的口头禅。中学毕业时,萨沙因成绩优异而获得金质奖章。上彼得堡大学后,萨沙对列宁十分关心和爱护,经常来信,介绍一些书籍和送一些书籍给列宁。后来列宁曾多次提起,哥哥送给自己的《数学上的诡辩》一书曾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哥哥的英雄壮举促使列宁重新思考一系列问题。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怎么办?》等著作对他有了新的意义,列宁对沙皇专制的本质、人民群众贫穷落后的根源、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等都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他开始认真阅读哥哥留下的一本马克思的书——《资本论》。通过思考,列宁认为,哥哥萨沙的行为虽然英勇可敬,但只要专制制度存在,即使炸死了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也会冒出一个个新的沙皇。必须靠人民群众,从根本上推翻旧制度,建立一个没有压迫、仇恨和谎言的新社会。所以,他坚定地断言:“我们不走这条路,应当走的不是这条路。”[7]后来列宁的夫人娜·康·克鲁普斯卡娅回忆说:“毫无疑问,哥哥的遭遇对弗拉基米尔·伊里奇有深刻的影响……伊里奇当时已经在独立思考许多事情,已经给自己解决了必须进行革命斗争的问题……哥哥的遭遇只是使他的思想工作更加紧张,把他锻炼得非常冷静,善于正视真理,一分钟也不为漂亮的词句和空想所迷惑,对待一切问题都极其认真。”[8]的确是这样,列宁之后既没有在悲痛中不能自拔,也没有走上单纯复仇的道路,而是走上了一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革命的道路。

在全家陷入悲痛和无奈的时候,列宁以顽强的毅力出色地通过了中学毕业考试。除逻辑学外,神学、数学、物理文学、拉丁文、法文、德文、历史、地理、希腊文等都得了最高的五分,而且逻辑学本来也可以得五分的,但由于校长兼逻辑学教师克伦斯基曾经同意授予已成为“国事犯”的萨沙以金质奖章,而受到了警告,上面警告他要慎重行事。在压力下,克伦斯基给列宁的逻辑学打了四分,他作了这样一个自我解释:“逻辑学我谁也不给打五分,能得五分的只有我。”

在列宁的毕业文凭发放问题上,校方又遇到了伤脑筋的事:一方面,列宁的哥哥萨沙因刺杀沙皇而成为“国事犯”,据此,有人提出不能授予列宁金质奖章,并取消列宁上大学的资格;另一方面,列宁有着过人的天资和超群的学习成绩,授予他金质奖章是没有疑问的。校方形成了两种相反的意见,曾经受过警告的克伦斯基校长聪明地把难题交给了教务会议。经过激烈讨论,最后选定列宁为班上唯一的金质奖章获得者。克伦斯基在授予列宁金质奖章后,在列宁的鉴定书写上了“非常有天赋,一贯勤奋,品格端正”“在各年级都是出类拔萃的学生,作为在学习成绩、发展水平和操行方面最合格的学生”等最高评语,同时又有意识地强调了列宁“过于孤僻”“不爱交际”“言行从未引起非议”“不论在校内,还是在校外,都未发现他有过对学校领导和老师以不佳评价的言行”等。

列宁在古典中学的毕业证

最后,鉴定书由校务委员会成员签名后,由校长克伦斯基亲自送往喀山大学。不久,列宁得到了喀山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母亲不放心列宁单独一人去喀山读大学,决定卖掉房产和家具,全家一同迁往喀山。1887年6月底,列宁在向父亲的坟墓告别之后,便和家人离开了辛比尔斯克,去开始新的求学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