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课题研究成果评价标准-教育科研方法与实用案例分析

课题研究成果评价标准-教育科研方法与实用案例分析

【摘要】: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评价的标准主要有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应用型研究成果具体、操作化的评价标准有三条,即新颖性、可靠性和效益性。新颖性指该研究成果内含有首次提出的内容,在本研究领域里提供了新的信息,提出了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手段等。在上述三个标准中,新颖性居首位,是成果能否成为研究成果的前提性标准。可靠性是基础,研究成果要能确立,必须可靠。

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评价的标准主要有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

对基础理论研究而言,其成果更多地表现为学术价值。学术价值主要指成果在学术上对增加教育科学知识的贡献,表现在理论和方法应用的深广度、理论观点上的创新、研究方法上的突破、学术空白的填补以及对其他学科领域的借鉴和启迪意义等。

对应用型研究而言,其成果更多地表现为社会价值。社会价值主要指成果对教育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所发挥的现实作用,包括为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提供认识某一教育问题的理论观点,或为解决某些教育实际问题提出建议、方案和方法,并在实践运用中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

将课题研究成果划分为上述两大类后,就可以对每一类的评价标准作具体的、操作化的定义。因为普教系统的课题研究通常都是应用型研究,所以以下仅梳理应用型研究成果具体、操作化的评价标准。应用型研究成果具体、操作化的评价标准有三条,即新颖性、可靠性和效益性。

新颖性指该研究成果内含有首次提出的内容,在本研究领域里提供了新的信息,提出了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手段等。

可靠性指该研究采用的方法是符合科学研究方法的规定的,研究的结果是可检验的,结论得出是合乎逻辑的。

效益性指的是研究过程的效益性,即根据取得成果大小与研究中消耗经费、人力、物力及时间的比率判断,该成果对实践可能产生哪些影响,以及从研究成果转化到实践运用所需的步骤多少、时间长短等。

在上述三个标准中,新颖性居首位,是成果能否成为研究成果的前提性标准。可靠性是基础,研究成果要能确立,必须可靠。

上述每个标准还可以分别用三个等级加以区分,分别是成果影响范围大小、作用力强度和深远度。

影响范围的大小分为:全体、局部和个别。

作用力的强度分为:强、中和弱。

深远度分为:①触及该领域核心或关键性问题,具有持久效用;②触及该领域内层或重要问题,效用可持续一个阶段;③触及该领域表面性问题,效用持续时间较短,或只具有应急性效用。在影响范围、作用力和深远度中,影响范围、作用力“能见度”比较高,而深远度就比较难以捉摸。因此要量化评估的话,三者的权重应该不同。

表12-1 应用型课题研究成果的评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