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ljky/kt-01湖里区教育科研“十一五”规划年立项课题研究进展一览表湖里区教师进修学校教育科学研究室编制(2009年9月第1版)Hljky/kt-02湖里区教育科研“十一五”规划课题申请·评审书[1]Hljky/kt-03湖里区教育科研“十一五”规划课题开题报告一、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评议专家、参与人员等)湖里区教师进修学校教育科学研究室编制(2009年9月第1版)Hljky......
2023-08-13
在各课题组研究进行到一定程度时,视研究周期的长短,“规划办”将对课题进行1~2次的课题检查,课题研究周期较长的,则可能增加检查次数。
中期检查的一般程序如下:①介绍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包括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难,研究中取得的经验、效果等);②提交课题中期小结报告(见附录相关表格);③展示课题中期研究成果;④汇报第一期课题经费使用情况等。
中期检查的形式有以下几种:①“规划办”聘请部分专家到单位(学校)检查;②“规划办”召集同区域、同类型课题单位(学校)、个人,进行会议检查;③书面汇报检查。采取何种形式,由“规划办”根据需要确定。
案例8-1:
一、中期报告要点(研究工作主要进展、存在问题、下一步计划、可预期成果等)
本研究工作主要进展
(一)实施问卷调查,从厦门三中2009级初一、高一学生中取样200人进行问卷调查,验证了学生的责任感与其学业成就间存在高相关,并了解了厦门三中学生生源状况(初中部中外来员工子弟占学生总数的64.5%,高中部中外来员工子弟占学生总数的23.4%),还了解了厦门三中学生目前价值教育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缺乏同情心,不知感恩,社会责任感不强,盲目追求品牌消费,心理脆弱,抗挫力较差,诚信不足,缺乏远大理想,部分存在“反对崇高”、“疏远主流”的“恶搞”现象。)
由此得出五个结论:第一,上述价值品质的缺失,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成就,也是行为问题和心理问题的根源。第二,厦门三中学生中也存在自主性、创造性、平等、民主、公正等比较好的价值品质,但如果没有持续培养和提升,也可能向自私自利、追求新奇、平均主义及民粹主义方向蜕变。第三,针对问卷调查后发现的问题,有必要调整研究思路,重新分工,设定新的子课题。第四,责任教育和厦门三中原先以尊重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均属于价值教育,价值教育涵盖并超越了德育,是德育的拓展、丰富和深化,而责任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则是厦门三中有校本特色的德育工作的抓手。第五,责任感教育无新途径和方法,课堂教学、主题教育活动、家校合作、社会实践等传统德育途径与方法同样适合责任感教育。
(二)在课堂教学中以“导学案”试验为抓手,强调陶行知先生倡导的“六大解放”(即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眼睛、嘴、空间和时间)在课堂教学中的实现,鼓励教师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自我管理、主动学习,从而逐渐增强其责任感。同样,以“导学案”试验为抓手,以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全员培训和考核为契机,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灵活加以实施并及时进行反馈和反思,努力实现“师生对话、互动生成,重视建构,为思维而教”的理想课堂形态,促进学生在做人、做事和做学问等方面(陈鹤琴老先生倡导的)在其原有基础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从而显性地大面积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
(三)研制初、高中各年级、系列化的有关责任感的主题教育活动目标和内容(详见《城市化进程中的中学生责任教育系列主题活动各年级总体目标与内容》),观摩运用特定模式或方法(约15种)进行价值观教育的案例,在本校进行卓有成效的实践。
(四)针对问卷调查后发现的问题,调整思路,重新明确研究子课题如下:①以“导学案”试验为抓手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责任感研究;②各年级责任感培养主题教育活动目标内容和方法的实践研究;③以家校合作为有效渠道培养学生责任感的研究;④在综合实践活动领域培养学生责任感的研究;⑤以责任为核心的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研究(目前重点编制《责任胜于能力心理拓展训练》校本课程)。
存在问题和下一步计划
①课堂教学、主题教育活动等两个研究子课题已经开展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工作,这两个子课题还要深入研究,并与厦门三中和禾山中学正在进行或准备申报的校级小课题、区级课题研究整合起来。②家校合作、综合实践活动领域和校本课程等三个研究子课题在两所学校有一定的研究和实践基础,成立新的子课题研究小组后,将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加以具体落实。③以这两所学校中未开展本课题试验的年段为对照组,以全面开展本课题试验的年段为实验组,对本课题试验成效进行检验。但是,检验量表是否就沿用本课题试验前的问卷调查表?这是目前仍不明确,需要抓紧研究和确定的。
可预期成果
①本课题研究主报告和5个子课题研究报告。②《城市化进程中的中学生责任教育课堂教学课例集》、《价值观教育模式或方法案例汇编》、《城市化进程中的中学生责任教育主题活动案例集》、《城市化进程中的中学生责任教育研究性学习案例集》、《城市化进程中的中学生责任教育随笔集》。③以责任为核心的校本课程若干门(如《责任胜于能力心理拓展训练》等,均有课程纲要,个别课程有文本教材)。
二、重要变更(说明对照课题申请书、开题报告和专家意见所作的研究计划调整)
变更1:课题研究人员变更。课题第一主持人王晓聪老师由厦门三中调动至湖里区教师进修学校;课题组成员由仅限于厦门三中部分老师,扩大至与厦门三中基本同类的禾山中学部分老师。
变更2:课题名称变更。立项时的课题名称《中学生责任感的现状、影响因素、干预及与学业成就关系研究》更改为《城市化进程中的中学生责任教育实践研究》。
变更3:课题研究方向做若干调整。针对问卷调查后发现的问题,在课题组成员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调整思路,重新明确研究(方向)子课题如下:①以“导学案”试验为抓手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责任感的研究;②各年级责任感培养主题教育活动目标内容和方法的实践研究;③以家校合作为有效渠道培养学生责任感的研究;④在综合实践活动领域培养学生责任感的研究;⑤以责任为核心的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研究。
三、中期检查活动记录、评估(本栏目由检查人员记录)
问题答疑记录:
问题①:原来的课题名称27字太长,不规范,研究对象也不明确。
答:更改为《城市化进程中的中学生责任教育实践研究》(18字),仍紧密围绕原来的主题——责任教育,同时将研究对象锁定为城市化进程中的中学生(如:湖里区厦门三中和禾山中学)。
问题②:核心概念界定(如学业成就)不明确。
答:在本课题研究中,原先界定的学业成就指的就是陈鹤琴老先生倡导的“做人、做事和做学问”等三个方面的成就。这三个方面和高中新课程和初中课程改革倡导的三维教学目标是高度一致的,所不同的是前后顺序有别。陈老先生认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即“做人”)优先于过程与方法(即“做事”),而过程与方法又优先于知识与技能(即“做学问”)。
问题③:建议发挥厦门三中原有的陶行知研究优势,在本课题研究中继续探索如何践行陶行知先生倡导的“六大解放”。
答:结合目前湖里区中小学正在开展的以“导学案”为抓手的课堂教学改革试验,借鉴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和东庐中学等校的经验[其核心内容为①自主—指导学习、②合作学习(此两点也概括或表现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小先生授课”)和③层层承包等],正视本课题研究所在两所学校学生的实际(①外来员工子弟高中部约占23.4%,初中部约占64.5%,其家庭学习资源和环境普遍欠佳;②学生均不在校住宿,无法组织晚自习等),正视本课题研究所在两所学校教师的实际(科学、民主和法制意识强烈),本课题组努力探索陶先生的“六大解放”、自主—指导学习及合作学习在课堂内外有效实施的方式,而不是简单地模仿和强调洋思等中学所鼓励的课前预习和层层承包。这正是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扬。
问题④:进一步检索前人对责任教育实践与学业成就关系研究的相关文献。
答:本课题研究骨干和两所学校4位心理专业教师做了一些工作,目前更侧重于开发《责任胜于能力心理拓展训练》校本课程,同时研究实施和评价该课程的有效途径。
拓展阅读材料8-1:
教育科研课题中期检查后要注意的几种效应
在实验过程中,被试会自觉不自觉地掺进一些主观意愿和情感,这些心理因素对实验结果起主动“调整”作用,产生出乎实验者期望之外的效应,这种效应即为“副效应”。“副效应”主要有:新奇效应、霍桑效应、约翰·亨利效应和皮格马利翁效应等。
新奇效应。新奇效应指的是当人们接触一个新成员或认识一个新事物时,往往有一种新鲜感,对其充满希望,并将其理想化,表现为在评价一个新人或新事物时,常常会无意识地将其评价得好一些。新奇效应的本质在于人们的一种普遍心理:认识判断趋于简单化,单从好的方面去评价对方。这种心理效应有两个特征:理想化、期望化。
教育教学实践中新奇效应案例。当你来到一个新班级授课时,会引起学生的普遍关注,这就是新奇效应。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你的心理认知上趋于简单化和纯洁化,因而会出现两种有利于你的心理状态:一是理想化,即把你看成是最好的教师;二是期望化,希望你的到来能创设新的教学情趣与新意。
这种新奇效应虽然会给教师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但其内涵的良性效应却是值得开发与利用的。作为教师应把握这种机遇,努力提高教学技巧和人格魅力,以得体的言行举止和潇洒的示范动作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为更好地完成今后的教学活动奠定基础。当然要使新奇效应永存,就必须不断地更新知识和人格的完善,要使每节课都有新意,如果这种新奇效应开发得好,将会给自己的教学活动和业务发展提供巨大的动力和能量。
(摘自:http://baike.baidu.com/view/2910586.htm/2010-07-02)
霍桑效应。当被观察者知道自己成为观察对象,而改变行为倾向的效应即为霍桑效应。霍桑效应来自于1927年至1932年埃尔顿·梅奥在霍桑(Hawthorne)工厂进行的一系列心理学实验。
实验内容。研究是在1924年至1933年进行的。Fritz J.Roethlisberger和William J.Dickson给出了大量实验细节,但是很少解释。1927年哈佛商学院的心理学教授埃尔顿·梅奥作了简短总结,包括表述了不管照明条件等因素如何,只要给予工人积极关注和自我管理权都可以因创造了积极的群体氛围而提高产量。霍桑研究是一系列对工人在改善各种条件下(薪酬、照明条件、工间休息等)其生产效率变化情况的研究,但在一段时间后发现,这些条件的改善并未对生产率上升产生明显效果,有些甚至回到初始的状况。这个现象在单个工人以及群体测试中都存在。实验者设计的变量既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显著的主导生产率变化的因素。由梅奥教授等作出的一个解释是:“六个人组成了一支团队,这个团队在实验中诚心且自发地进行了合作。”此即后来提出的“非正式群体”概念。1955年Landsberger重新解释了实验成果并定名为“霍桑效应”。
实验结论:①改变工作条件和劳动效率之间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②提高生产效率的决定因素是员工情绪,而不是工作条件;③关心员工的情感和员工的不满情绪,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摘自:http://baike.baidu.com/view/2910586.htm/2010-07-02)
约翰·亨利效应。被试接受虚假的信息或其他刺激产生了盲目的自信或积极的态度,从而在反应上表现出异乎平常的正面效果。亨利效应相当于被试身上的期望效应。
多年前的一个傍晚,一个叫亨利的青年移民,站在河边发呆。这天是他30岁生日,可他不知道自己是否还有活下去的勇气。因为亨利从小在福利院长大,身材矮小,长相也不漂亮,讲话又带着浓重的乡土口音,所以一直自卑,连最普通的工作都不敢去应聘,没有工作也没有家。就在亨利徘徊于生死之间的时候,他的好友约翰兴冲冲地跑过来对他说:“亨利,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刚从收音机里听到一则消息,拿破仑曾经丢失了一个孙子。播音员描述的特征,与你毫不相差!”“真的吗?我竟然是拿破仑的孙子!”亨利一下子精神大振,联想到爷爷曾经以矮小的身材指挥着千军万马,用带着泥土芳香的法语发出威严的命令,他顿感自己矮小的凶狠也同样充满力量,讲话时的法国口音也带着高贵和威严。就这样,凭着他是拿破仑的孙子这一“美丽的谎言”,30年后,他竟然成了议价大公司的总裁。后来,他请人查证了自己并非拿破仑的孙子,但这早已不重要了。
(摘自:http://baike.baidu.com/view/2910586.htm/2010-07-02)
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也有译“毕马龙效应”、“比马龙效应”,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亦称“罗森塔尔效应(Robert Rosenthal Effect)”或“期待效应”。“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关怀和期望,可以影响对学生的教育效果。
皮格马利翁效应简介。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国王。相传,他性情孤僻,一人独居,擅长雕刻。他用象牙雕刻了一座表现他的理想中的女性的美女像,并取名叫加勒提亚。他和雕像久久依伴,把全部热情和希望放在自己雕刻的少女雕像身上,加勒提亚被他的爱感动,从架子上走下来,变成了真人。皮格马利翁娶她为妻,他们的女儿帕福斯是塞浦路斯南部海岸同名城市的始祖。后来,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L F.Jacobson称之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心理实验是1960年哈佛大学罗森塔尔博士在加州一所学校做过的一个著名的实验。新学期,校长对两位教师说“根据过去三四年来的教学表现,你们是本校最好的教师。为了奖励你们,今年学校特地挑选了一些最聪明的学生给你们教。记住,这些学生的智商比同龄的孩子都要高。”校长再三叮咛:要像平常一样教他们,不要让孩子或家长知道他们是被特意挑选出来的。这两位教师非常高兴,更加努力教学了。一年之后,这两个班级的学生成绩是全校中最优秀的,甚至比其他班学生的分数值高出好几倍。
知道结果后,校长不好意思地告诉这两位教师真相:他们所教的这些学生智商并不比别的学生高。这两位教师哪里会料到事情是这样的,只得庆幸是自己教得好了。随后,校长又告诉他们另一个真相:他们两个也不是本校最好的教师,而是在教师中随机抽出来的。
研究者认为,这就是由于教师期望的影响。由于教师认为这个学生是天才,因而寄予他更大的期望,在上课时给予他更多的关注,通过各种方式向他传达“你很优秀”的信息,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因而产生一种激励作用,学习时加倍努力,因而取得了好成绩。这种现象说明教师的期待不同,对儿童施加影响的方法也不同,儿童受到的影响也不同。借用希腊神话中出现的主人公的名字,罗森塔尔把它命名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摘自:http://baike.baidu.com/view/2910586.htm/2010-07-02)
实践作业与新问题导引
实践作业
结合自己研究的课题或通过网络检索一份课题中期报告,剖析该报告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建议3~5人组成一个合作学习小组,讨论一份中期报告;最后,推选若干小组面向全班汇报交流。)
新问题导引
结合自己的课题研究经验或通过网络检索,思考在课题中期检查后的研究过程中,被试自觉或不自觉地掺进了主观意愿和情感,对实验结果起主动“调整”作用,还有可能产生哪些出乎实验者期望之外的效应?
有关教育科研方法与实用案例分析的文章
Hljky/kt-01湖里区教育科研“十一五”规划年立项课题研究进展一览表湖里区教师进修学校教育科学研究室编制(2009年9月第1版)Hljky/kt-02湖里区教育科研“十一五”规划课题申请·评审书[1]Hljky/kt-03湖里区教育科研“十一五”规划课题开题报告一、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评议专家、参与人员等)湖里区教师进修学校教育科学研究室编制(2009年9月第1版)Hljky......
2023-08-13
林斯坦时代的飞速发展、知识的不断膨胀和更新、新课程的持续推进和一代又一代青少年身心特征的变化,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遗憾的是,目前有关于教育研究的理论或方法的书籍虽然已经是汗牛充栋,但大多并不太适合于教师通过自学以掌握教育研究知识和技能。晓聪老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28年,一直在教学第一线和教研第一线摸爬滚打。......
2023-08-13
定量研究遵循还原论的认识路线,即以分析、分解和还原的方法,把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分别研究每个部分,然后加以综合来认识整体。因此,在案例9-2中,研究者采用的研究方法就是典型的定量研究方法。定量研究以实证主义为基础。......
2023-08-13
一时间全国许多的学者和教研人员对实证教研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探索。这是我第二次为晓聪老师的专著作序,从他的第一本专著《感悟心灵与智慧生活》中,我看到了真正的校本教研,从其第二本专著《教育科研方法与实用案例分析》中,我看到了真正的实证教研。从这两本专著,我们看到在课程改革和技术促进教育变革浪潮中,我市大力推进的“名师培养工程”的深远意义和影响,看到在高校专家引领下我市一大批专家型教师正在成长。......
2023-08-13
第一条,学术引用应体现学术独立和学者尊严。①参考文献是评价引用者研究成果水平的主要方面之一。表3-1文本参考文献类型标识代码表3-2电子文献类型标识代码表3-3电子文献载体类型标识代码表3-4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复合标识代码......
2023-08-13
中小学教师,要努力做有思想、有研究的教育行动者。深入教育科学研究,绝非易事。王老师是从教员走向教研员的,他做教员时已是“研究者”了,做教研员后更是“研”无止境,因为他心中有一个使命和担当——为了湖里区的教育科研跃上一个新的台阶。成长中的教师,期盼能得到真实有效的、深入浅出的教育科研指导。......
2023-08-13
可以说,新时期以来,我国教师从事的教育研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达成教育理解、生成教育智慧,这应该成为普教系统一线教师从事教育研究的目标和追求。教师从事教育研究目的之一:达成教育理解。普教系统一线教师的教育研究是一种理性的教育实践活动,是为了解决常态教育活动中教师在经验式或“非理性”和“无意识”状态下出现的教学问题。普教系统一线教师从事教育研究并非只是为了寻求普适性的教学的“最佳途径”和“最好方法”。......
2023-08-13
普教系统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本学科的理解及第一手实践资料是运用发散思维策略发现研究课题的沃土。图1-3中学化学学科思想与核心内容、教学策略的层次模型示意图有了发现研究课题的沃土,研究者在发现研究问题时还要求具备以下三个前提。普教系统教师身处于教育一线,每天都会碰到许多实际问题,应该说发现有价值、可进行研究的课题并不困难。发现研究问题需要发散性思维策略,即“举一反三”、“数一见百”。......
2023-08-1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