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教育科研方法与实证案例分析技巧

教育科研方法与实证案例分析技巧

【摘要】:一时间全国许多的学者和教研人员对实证教研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探索。这是我第二次为晓聪老师的专著作序,从他的第一本专著《感悟心灵与智慧生活》中,我看到了真正的校本教研,从其第二本专著《教育科研方法与实用案例分析》中,我看到了真正的实证教研。从这两本专著,我们看到在课程改革和技术促进教育变革浪潮中,我市大力推进的“名师培养工程”的深远意义和影响,看到在高校专家引领下我市一大批专家型教师正在成长。

傅兴春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研工作也需要实现转型,其中,面对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有人提出了实证教研,倡导教学研究要从“经验”走向“实证”,即在教学研究中不仅要依据经验,还要基于案例和数据以提升证据。一时间全国许多的学者和教研人员对实证教研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厦门市启动“名师培养工程”,实施“走出去”策略,组织一大批骨干教师(含教研员)到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重点师范院校进行专题研修,力图紧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步伐,为打造厦门教育高地奠定扎实基础。

今天看到王晓聪老师的专著《教育科研方法与实用案例分析》,我欣喜地感觉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实证教研,感受到“走出去”策略结出的硕果。王老师围绕自己的工作,将研究假设、研究方法和教科研活动结合在一起,在高校专家先进理念引领下,以丰富的实践案例引导、启发老师们,进而掌握教学研究中明确研究问题、讲究研究方法、遵循学术规范和依照研究程序的原理与常识。这本书,不仅仅只是一个个科研“专题”的介绍,也不仅仅是一本“手册”,而是一本生动的实证教研的“教材”。

在我和晓聪老师一起步入厦门市化学课程改革“深水区”和迎来技术促进教育变革浪潮的日日夜夜里,他的敬业精神、他的勤劳、他的锐气一直让我感动。不是吗?六年内他写出了本专著;创办、编辑、出版了15期、近300万字湖里区教育局主管的《湖里教育》;指导近百个湖里区中小学幼儿园规划课题;倡导并亲身实践基于实证的“三次备课两轮打磨”化学校本教研;开发了5个初中化学“微课”并以此推动和实现“微课”在初中化学核心教学点上的全覆盖;完成了一个自己的市级课题、参加重点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研究;在多个省、市及本市、本区开设近20场涉及行动教育与校本研修、教育科研方法、化学课程与教学论等领域的专题讲座;参加了山东师范大学承办的初中化学“国培计划”研修、华东师范大学承办的厦门市教研员高级研修班(课堂观察、教育统计与测量专题)、东北师范大学承办的厦门市教研员高级研修班(教育科研专题)和福建省教育学院承办的福建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骨干教师培训班。所有这些,没有用心灵去感悟这场课程改革和技术促进教育变革浪潮的人是做不到的。

在他的这本专著中我们可以看到,在高校专家先进理念引领下接地气的观点,例如:教师从事教育研究的目的是达成教育理解、生成教育智慧;基于波普尔等人的不确定性知识观和教育现象的复杂性和情境性,问题是教育研究的起点和动力;当老师们持续关注并想方设法将实践问题“输入学理”之后,实践问题才能转化为研究课题;课例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是教育科研成果的来源地,是教学理论的故乡;基于数据挖掘的大数据研究是科学认识论的新发展,成为人类继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和计算机仿真研究之后的第四种探索世界的研究范式等。在他的这本专著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例如:在确定和分解研究问题后如何使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如何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教学诊断;如何设计一个有一定效度和信度的问卷;如何用内容分析法进行趋势分析;如何用叙事研究法克服定量研究的不足,更深刻地呈现研究效果等。在这本专著中体系的建构也给了我们一定的启发,例如:教育研究方法的分类框架;区域特色教育科研成果金字塔模型;中学化学学科思想与核心内容、教学策略层次模型等。此外,本书诸如遵循学术规范等方面的叙述也给我们很好的提醒,例如:如何设计教育研究的技术路线;如何遵循统计分析的规范;参考文献如何著录;如何形成研究假设;如何表述课题名称和研究成果等。以上种种,既有理论方面的阐述,又有具体、鲜活的案例供观摩;而理论的阐述和观摩的案例大多来自晓聪老师参加历次研修班后对专家授课的心得,实证教研的气息很浓厚。例如:将定性描述与定量记录综合起来观察、研究课堂得益于华东师范大学朱伟强教授的“课堂观察”课程;课题研究中技术路线的设计得益于东北师范大学王秀红教授的指导;全书写作框架的架构得益于福建师范大学陈伙平教授的启发等。

这是我第二次为晓聪老师的专著作序,从他的第一本专著《感悟心灵与智慧生活》中,我看到了真正的校本教研,从其第二本专著《教育科研方法与实用案例分析》中,我看到了真正的实证教研。从这两本专著,我们看到在课程改革和技术促进教育变革浪潮中,我市大力推进的“名师培养工程”的深远意义和影响,看到在高校专家引领下我市一大批专家型教师正在成长。我们期待着老师们与新课程一起成长,期待着王老师能进一步探索,为我们提供更多的实证案例和研究成果。

傅兴春

2014年12月10日于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傅兴春先生系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正高级教师、化学特级教师、国家督导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