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茶是指采取茶树新叶,未经发酵,经杀青、揉拧、干燥等三个典型工艺制成的茶类,其制成品的色泽,冲泡后的茶汤较多地保存了鲜茶叶的绿色主调,故名绿茶。绿茶,又称不发酵茶,是未经发酵制成的茶,因此较多地保留了鲜叶的天然物质,含有丰富的茶多本酚、儿茶素、叶绿素、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
2023-08-13
在美丽的西子湖畔群山之中,有一座狮峰山,山上所产的西湖狮峰龙井茶天下闻名。狮峰山下的胡公庙前,有用栏杆围起来的“十八棵御茶”,年年月月吸引着众多游客。说起这十八棵御茶,还有一段美好的传说。
相传清乾隆皇帝周游天下,一次,他来到了杭州,在饱览西湖湖光山色之后,就想去看看自己平时最爱喝的茶叶。这一来可忙坏了地方大小官员,也忙坏了胡公庙的老和尚,因为根据安排,乾隆要在庙里休憩喝茶。第二天,乾隆带领大小随从巡游狮峰山,一路上,高耸的狮峰雄姿,清澈的龙井泉水,碧绿的连片茶园,村姑们肩背茶篓,穿梭园间忙着采茶,树上路旁到处花香鸟语,乾隆深为大自然的景色所陶醉,久久徘徊山间,在太监催请下,始来到胡公庙。老和尚恭恭敬敬地献上最好的香茗,乾隆看那杯茶,汤色碧绿,芽芽直立,栩栩如生,煞是好看,品饮之下,只觉清香阵阵,回味甘甜,齿颊留芳,便问和尚:“此茶何名?如何栽制?”和尚奏道:“此乃西湖龙井茶中之珍品——狮峰龙井,是用狮峰山上茶园中采摘的嫩芽炒制而成。”接着就陪乾隆观看茶叶的采制情况,乾隆为龙井茶采制之劳、技巧之精所感动,曾作茶歌赞曰:“慢炒细焙有次第,辛苦功夫殊不少。”乾隆看罢采制情况,返回庙前时,见庙前的十多棵茶树,芽梢齐发,雀舌初展,心中一乐,就挽起袖子学着村姑采起茶来。当他兴趣正浓时,忽有太监来报:“皇太后有病,请皇上急速回京。”乾隆一听急了,随手把采下的茶芽往自己袖袋里一放,速返京城去了。
不几日回到皇宫,见太后坐在床边,赶忙上前请安。太后本无大病,只是山珍海味吃多了后,肝火上升,眼睛红肿,今见皇儿回朝,心里高兴,病也去了几分,遂问起皇上在外情况,谈着谈着,太后闻到似有阵阵清香迎面扑来,便问乾隆:“皇和从杭州带来了什么好东西?如此清香!”乾隆心想,我急匆匆赶回,倒是忘了带些礼品孝顺母后,然仔细闻闻确有一种清香散发出来,他用手一摸,想起是狮峰采下的一把茶叶,几天过去,已经干了。乾隆一边取出茶叶,一边回答道:“母后,这是我亲手采下的狮峰山龙井茶。”“哦,这茶真香!我这几天嘴巴无味,快泡来我尝尝!”乾隆忙叫宫女泡了一杯茶来,太后接过茶,慢慢品饮,说也奇怪,太后喝完茶汤,感到特别舒适,其实这茶,一来品质好,清香可口,去腻消食;二来见到皇儿,心情舒畅,加上茶叶是皇上亲手所采,所以如此连喝几天,居然肝火平了,眼红退了,肠胃也舒服了,太后满心欢喜地告诉皇帝:“儿啊,这是仙茶哩,真像灵丹妙药,把为娘的病也治好了!”乾隆听了哈哈大笑,忙传旨下去封胡公庙前茶树为御茶树,派专人看管,年年岁岁采制送京,专供太后享用。
因胡公庙前一共只有十八棵茶树,从此,就称为“十八棵御茶。”
在前面章节的介绍中,我们已经得知,“碧螺春”是我国的十大名茶之一,其碧绿的嫩叶卷曲似螺,绿油油,毛茸茸。品饮之时,更是香气扑鼻,鲜爽怡人。这种名茶的由来还有着一段动人的传说。
传说在很早以前,西洞庭山上住着一位美丽、勤劳、善良的姑娘,名叫碧螺。东洞庭山上住着一位小伙子,名叫阿祥,打鱼为生,两人相爱着。但不久灾难临,太湖中出现了一条恶龙,作恶多端,扬言要娶碧螺姑娘做它的妻子,如不答应,便兴风作浪,让民不得安宁。阿祥得知此事后,便决心为民除害,他手持鱼叉潜入湖底,与恶龙搏斗,最后终将恶龙杀死,但阿祥也因流血过多而昏迷过去。碧螺姑娘将阿祥抬到家中,亲自照料,但不见好转。碧螺姑娘为了抢救阿祥便上山寻找草药,在山顶见有一株小茶树,虽是早春,已发新芽。她用嘴逐一含着每片新芽,以体温促其生长,芽叶很快长大了。她采下几片嫩叶泡水后给阿祥喝下,阿祥顿觉精神一振,病情逐渐好转。于是碧螺姑娘把小茶树上的芽叶全部采下,用薄纸包好紧贴胸前,使茶叶慢慢暖干,然后搓揉,泡茶给阿祥喝。阿祥喝了这种茶水后,身体康复,两人陶醉在爱情的幸福之中。然而碧螺姑娘却一天天憔悴下去,原来是姑娘的元气全凝聚在茶叶上了,最后姑娘带着甜蜜幸福的微笑,倒在阿祥怀里,再也没有醒过来。阿祥悲痛欲绝,他把姑娘埋在洞庭山上,从此山上的茶树越长越旺,品质格外优良。
为了纪念这位美丽善良的姑娘,乡亲们便把这种名贵的茶叶取名为“碧螺春”。
信阳毛尖茶,历来在我国10大名茶中榜上有名。它产于河南省信阳县的山区,这里群山连绵,泉水流淌,云雾漱漫,雨水充足,是产茶的绝好环境。苏东坡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河南茶,信阳第一”。信阳毛尖又称“豫毛峰”,关于它,还有这样一段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信阳这个地方并没有茶树茶园,这里到处是光秃秃的荒地。有一年,这里发生了一场大瘟疫,乡亲们又吐又泻,病死大半。在这附近的村庄里,住着一位美丽善良又智慧勇敢的姑娘,为救乡亲们于水火之中,她踏遍周围的群山,到处寻求草药,期望着治好乡亲们的病,为乡亲们解除苦痛。
一天,姑娘登上高高的彩云山,只见山岩陡峭,恢弘磅礴,仿佛走进了一个神奇的幻境。这时迎面走来一位银须白发的采药老人,背后篓里装满着奇草神药。姑娘当即上前向老人述说了乡亲们的痛苦和自己的心愿,恳请老人把他们从水深火热中搭救出来。老人听着一忽儿频频点头赞许,一忽儿又叹息连声,道:“我采摘的药草虽多,但却医治不了乡亲们那古怪的瘟病。”他紧皱白眉思忖着说:“过去常听上辈人讲起,远在洪荒时期,神农氏为了替人治病,曾经到过许多地方,尝遍了百草,找到了一种宝树,这种树的叶子片片都是宝贝,只要人们喝了用它煎的汤,便神清目爽,积劳顿消,百病皆除,延年益寿。”但这种宝树生长在什么地方呢?老人却说不上来,因为上辈人只说是一直往西南方向走,翻过九十九座大山,跨过九十九条大江,便可见到了。
姑娘听了很高兴,她为了搭救乡亲们,拜谢过老人后,就一个劲地向西南方向奔去。她历尽了艰难险阻,渴了就喝山间泉水,饿了就采野草野果充饥,战胜了重重困难,翻过了九十九座大山,跨过了九十九条大江,来到了那个古树参天,如梦如真的神奇所在。可就在这时,姑娘也得了可怕的瘟病,头重如山,心热如焚,神志恍惚,突然她看到泉水中漂来几片嫩绿树叶,就信手捞起塞进嘴里充饥解渴,嚼着吸着但觉清香可口,神清目爽,疲劳顿消,浑身是劲,心想:这一定是老人所说的那种宝树上的叶子了。于是顺着山泉又向山间深处走去,果然在泉水的源头山岭上找到了一棵大树,树叶与她咀嚼的那片儿一模一样。姑娘爬到树上,摘下一颗金灿灿、亮油油的种籽,心想乡亲们能够得救了。姑娘高兴得又跳又唱,完全忘了一路上的疲劳。
她的歌声惊动了山上正在砍柴的一位老人,他满脸瑞气,健步如飞,霎时已站在姑娘身旁,一面把姑娘细细打量,一面询问她何以如此高兴。当听了姑娘的陈述后,他连连称赞道:“你真是一个好心的姑娘。”于是,老人告诉她,这树叫大茶树,种籽摘下来,必须在三九二十七天内播进土里,才能发芽成活。姑娘听后着了忙,说:“老爷爷,我来寻找这宝树,整整走了九九八十一天,二十七天内如何送得回去呢?这下乡亲们又不能救了。”说着流起泪来,老人听了大为感动,心想:此时我不救她,谁人来救?随即右手拿杨柳枝,左手蘸了几滴露水,朝着姑娘身上轻轻拂了几下,道声“变”!说也奇怪,美丽的姑娘立即变成了一只尖尖嘴巴、大大眼睛、浑身长满黄色羽毛的小画眉。老人对小画眉嘱咐说:“你赶快飞回去,等到把茶籽种上,露出嫩芽后,只要你忍住不笑不唱,再像刚才那样伤心哭一场,你就会变回漂亮的姑娘。”姑娘高兴极了,衔起那粒金灿灿、亮油油的种籽,展开翅膀,即刻飞到了五色彩云中。
小画眉朝着她的家乡,飞呀,飞呀,此时她真想放声歌唱,但一想起老人的忠告,马上紧紧衔住茶籽继续向前飞。只闻得耳内风响,飞过了九十九座大山,越过了九十九条大江,眼看就要飞回彩云山,飞回故乡了,当她看到家乡的山山水水就在自己身下时,心想这下乡亲们可得救了,她再也忍不住放声歌唱了。可刚一张嘴,那颗茶籽就掉了下去,她赶快来了个鹞子翻身,想从半空中截住那颗茶籽。然而已经晚了,那颗宝贵的茶籽落到了一座陡峭的悬崖上,滚进了深山的石缝中。小画眉急用嘴去啄,但深不可及,用爪子抓,又够不到底,她急中生智,连忙啄下一朵牵牛花,花朵儿变成一只精巧的小篮儿飞到山下去装土,又飞到山上来,倒进石缝里,一趟一趟,硬是把石缝中的茶籽埋好。有土缺水也不成呀!她又衔着牵牛花,花朵儿变成一只精巧的小水桶,下到山泉旁,汲来了山泉水,浇灌石缝中的泥土,一趟一趟,终于把石缝中的泥土浇得湿润了。小画眉高兴得又忘了老人的嘱咐,不仅没有哭,反倒大笑起来,这时她的全部心血和力量也都用光了,就晕倒在茶籽旁,变成了一块美女石,那神情就酷似活着时的好心姑娘。瓜子脸蛋,浅浅笑窝,在朝着人们微笑!
说来也真奇怪,这茶籽埋土浇水之后,马上发芽出土,见风就长,很快长成一棵又高又大的茶树。一天,山上下了一场大雨,大茶树上不断在滴着雨水,样子就像一个有满腹心事而又无法诉说的人在滴着泪水。泪水滴到小画眉变成的美女石上,石头上竟发出了一棵棵牵牛花的芽儿,一会儿就长出藤儿,结出花朵,而那花朵却比向日葵还大,那花蕊里的柱头变成了一个个金黄色的鸟蛋,个个破壳飞出尖嘴大眼、浑身长满嫩黄色羽毛的小画眉。这群小画眉飞上了天空,绕着大茶树飞了三圈,便落在树枝上。它们用嘴啄下了一片片茶叶,便向村里飞去。它们把衔的茶叶放进了患病的人的嘴里,病人便药到病除,精神焕发。从此,人们便知道这种大茶树的叶子可以治病,大家十分爱护它。随着种植茶树的人不断增多,开始出现了成片的茶园和茶山。茶农们为了不忘播茶种变成鸟的姑娘,就给这媚取名为茶姑画眉。
现在,在信阳一带的产茶区,还可以到处看到这种可爱的画眉鸟。人们把信阳毛尖和茶姑画眉联系在一起,给信阳毛尖这一茶叶添了瑰丽浪漫的传奇色彩。
武夷山,是福建第一名山。山上有三十六峰,九十九奇岩。峰岩交错,怪石嶙峋,翠岗起伏,溪流纵横,而九曲溪贯穿山中,蜿蜒十五华里。就在九曲溪四曲南岸,有一片依山傍水,杂草丛生的废墟,这就是当年御茶园的遗址。说起这片御茶园,人们不会忘记这样一段血泪斑斑的传说。
那是在元朝初年,江西茶农起义,起义失败后,人们各奔东西,流落他乡。其中有位青年,名叫赖思安,带着妻子和独生女儿小兰,来到了人烟稀少、山深林茂的武夷山,以躲避官军搜捕。赖思安当时风华正茂,膀粗腰圆,力大手巧,为人正直,乐于助人。他出身茶农,所以在武夷山麓搭起茅屋,开辟荒地,栽种茶树,同时在附近找点零活打工,慢慢地人们了解了他,喜欢了他。他也逐渐习惯了当地的生活。女儿也一天天长大,逗人喜爱,虽缺衣少吃,日子过得比较清苦,但总算有个安身之地。谁知好景不长,祸从天降。一年,武夷山来了个贪官,姓高名兴。高兴是个贪赃枉法的家伙,媚上压下,同僚阳他,民众恨他。那年他奉调上京,顺路来游武夷。在地方官陪同下,他不仅对武夷山千岩竞秀、万溪争流的景色赞不绝口,对武夷山的佳茗——“石乳”,因喝起来清香朴鼻,舌有余甘,更是喜上眉梢,认为又找到了一个向皇上献媚邀宠的好机会。于是,他向崇安知县要了三斤“石乳”,用精制锡罐装好,带到京城,恭恭敬敬地献给皇帝忽必烈。忽必烈惯于肉食,喝了“石乳”,异香扑鼻,齿颊留芳,口清神爽,接连冲饮几天,更觉去腻消食,胃口大增,于是传旨高兴父子升官晋爵,令崇安知县每年精制“石乳”二十斤进贡。自此,可苦了百姓。贡茶二十,到了县官那里就变成了八十,迫得茶农无路可走。
赖思安想,皇帝要二十,狗官要八十,明年一百二十,这样下去如何得了,就算是连夜采制也没有那么多石乳茶呀。于是和大伙商议,采制部分粗茶,以次充好,搪塞了事,也让他们知道百性不是好惹的。
到了第二年,皇帝尝了知县进贡的“石乳”茶后,大为不满,原来其茶品质远不如高兴所献,认定知县有欺君之罪。幸朝廷诸大臣均受茶贿,为其求情,才免死罪。狡猾的高兴为巴结皇上,忙呈上奏文,建议由他儿子入山监制,皇帝准奏,于是高兴儿子高久住就威风凛凛地带兵来到武夷,拆民房,毁茶园,在四曲圈起一大片茶园为御茶园,并修筑“焙局”、仁风门、拜发亭、清神堂、思考亭、培芳亭、燕嘉亭、宜寂亭、浮光亭、碧云桥、通仙井等,所有亭阁,雕龙画风,尽情挥霍,并委派官员专事御茶。在通仙井旁还筑起高台,名曰“喊山台”,每年惊蛰所有地方官员和茶农汇集台前,杀猪宰羊,鸣锣击鼓,祷告上苍,齐喊“茶发芽”、“茶发芽”。趁机欺上骗下,从中渔利。
四曲一带,原本产茶不多,加之高久住贪得无厌,建园第二年就勒索贡茶三百六十斤,第三年增到九千九百斤。茶农起早摸黑,所制茶叶还不够缴贡,真是民不聊生,怨声载道。赖思安见此情景,气愤地告诫大家:“这世道没有我们穷人活路了,大家不要死在这里,早拿主意吧!”于是上山的上山,逃荒的逃荒,过了谷雨,尚无人采茶,这可急坏了高久住,忙带上兵丁来到山间。官兵所到之处,奸淫烧杀,无恶不作。赖思安带着青壮年茶农躲进深山,当官兵得知赖曾参加过抗元起义,又是鼓动茶农逃亡的带头人,就到处悬赏捉拿,而他的爱女又遭官兵蹂躏,悬梁身亡。官逼民反,赖思安忍无可忍,一拍桌子大声吼道:“反正没有活路,跟他们拼了!”说着拿起柴刀,冲下山去。那时候民众百姓,哪个没仇?谁个无恨?一人带头,个个争先,纷纷拿起扁担,提上斧子,连夜摸下山去。正巧当晚崇安知县在迎嘉亭宴请高久住,寻欢作乐,酒兴正浓。赖思安带领大家,乘其不备,闯近亭阁,见官就砍,遇兵即杀,好不痛快!最后放了一把火,把御茶园彻底烧毁。
如今,御茶园的繁华和威风早已烟消云散,在人们心目中留下的只有这痛苦的回忆,以及对茶农起义的同情和缅怀。
北京香山,山峦叠翠,溪流曲折,山间寺院、矿泉甚多,正所谓“香山三百寺,无寺没泉水”、“香山遍地泉,大小七十眼”。在这神州宝地,哪口泉水质最好呢?据曹雪芹评定的结果,是香山品香泉水质最佳。他认为,“泉水清,泉水甜,烹茶要算品香泉。”以后这一消息愈传愈神,人们纷纷上香山取泉水,说是品香泉的水能治百病,可延年益寿。乾隆皇帝当年曾在品香泉修筑了一座小行宫,闲来上山小坐品茶。皇宫还备有专门运送泉水的龙车,每天取品香泉水供皇上享用。从此,品香泉的水被皇家独占,所以香山一带老百姓说:“品香泉,泉水香,香了皇家香不到咱,上天赐泉莫如溪,溪水长流泽四方!”
品香泉之所以这么有名,相传与曹雪芹品茶辨泉有关。
曹雪芹曾久居香山白旗村。在他专心撰写《红楼梦》的同时,和友人鄂比交情甚深,几乎天天相约在香山散步。品香泉源于香山法海寺南边的一个山洼里,泉水清清,长流不断。曹雪芹几乎天天要到这里一转,并打上一壶泉水回家沏茶。一天,细雨濛濛,鄂比劝他不必上品香泉,说水源头双清泉的水也很好。但雪芹执意不要,坚持去品香泉取水。为此,鄂比因问何故?雪芹答道:“香山大小七十泉,我都品尝过了,唯独这品香泉水清洌、香甜,水质最佳,烹茶其味最醇,若常年饮用,可收养生延年之功。不信?请君一试!”
鄂比说:“我看水源头的泉水也不错嘛!”
“水源头泉水固然不错,但比起品香泉来就差得多了!”雪芹答道。
鄂比半信半疑地摇摇头:“恐怕不见得吧,同为泉水,你别说得这么神了。”
过了几天,鄂比一早又来邀雪芹外出散步,曹雪芹三更起床,文思绵绵,《红楼梦》写得兴味正浓,就婉言谢绝不能相随,但递上一只水壶,请鄂比帮忙带一壶品香泉水来。
鄂比心想,曹雪芹把品香泉水质说得那么神,我倒要试尝是真是假。于是满口答应,然后一人外出,在水源头装上半壶水,又到品香泉加满半壶水,兴冲冲地回到曹雪芹家。雪芹已写完一章,正在休息,见鄂比提来泉水,高兴极了,忙取出好茶,二人一边聊天,一边烧水沏茶。鄂比边喝边细察雪芹神态,只见雪芹满有兴味地喝了两口,鄂比认为他根本辨不出真假,心中暗喜,就说:“好茶好水,悠然对饮,真乃人生一乐也!”雪芹不语,又喝了几口就把碗放在桌上,用审视的眼光笑眯眯地看着鄂比。
“怎么啦!有什么喜事告诉我吗?”鄂比问。
“你在跟我开玩笑吧!你是哪里打的泉水?这壶里盛的明明是两股泉水,一股是水源头儿的,一股是品香泉的,可对?”雪芹答。
鄂比见雪芹说得如此肯定,认为他一定是偷偷跟在自己的后面,但又见他穿着睡袍拖鞋,不像上过山,莫非是猜的?就说:“哪能呢!你是写书太累,味觉减退了吧?”
雪芹道:“别再瞒我了,你自己也仔细品品,这茶上边半碗,水清味儿正,是品香泉的水;而下边半碗就逊色多了,是水源头儿的泉水!”
鄂比这才相信不同泉水的水质确有差别,同时也十分敬佩雪芹的辨泉能力,就称赞道:“你真是茶仙再世,陆羽复生,不光有识别杜康(酒)的本领,还是一位品茶行家里手呢!”
随着这段故事的传播,品香泉的名气就更大了。
蒙顶茶是中国名茶中的一颗灿烂明珠,“若教陆羽持公论,应是人间第一茶”、“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蜀上茶称圣,蒙山味独珍”等名句,都是称颂蒙顶茶的,可见蒙山茶在人们心目中声誉之高。
蒙顶茶,产于号称“天府之国”的四川省。四川名山胜地颇多,素有“剑阁天下险,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之称。蒙山位于邛崃山脉中段,成都平原之西,地跨名山、雅安两县,山顶有五顶,又称五峰(有上清、菱角、毗罗、井泉和甘露等峰),状如莲花。山上古木参天,寺院林立,其山势之巍峨,峰峦之挺秀,云雾之弥漫,景观之奇特,堪与峨眉、青城媲美,确有“仰则天风高畅,万象萧瑟,俯则羌水环流,众山罗绕,荼畦杉径,异石奇花,足称名胜”之感。蒙山现已发展成为四川省的重点产茶区。
据史料记载,蒙山产茶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传说,在西汉末年,蒙山寺院中有位普慧禅师,在山上种了七棵茶树。关于七棵仙茶,在汉碑和明清两代的石碑以及《名山县志》中均有记载。这七棵茶树“高不盈尺,不生不灭”,年长日久,春生秋枯,岁岁采茶,年年发芽,虽产量极微,但采用者有病治病,无病健身,人称“仙茶”。但这七棵茶树究竟从何而来,如何传播四方的呢?这里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
据说在很久以前,有位老和尚身患重病,服药无效,忽有一老翁来访,谓“春分时节采得蒙山玉叶,用山泉煎服,可治宿疾”。老和尚信其言,如法采制仙茶,服后果然病情渐愈,久服更觉神清体健,精力更旺。于是就在蒙山顶上筑起石屋,找了一位老汉专门培育和采制茶叶。
老汉早年丧妻,只有一个女儿,两人相依为命。因女儿出落得和“玉叶”那样受人喜爱,因而取名玉叶。玉叶长得眉清目秀,聪明伶俐,年方十六,尚未许亲。
一天,老汉要玉叶下山购物。不料,玉叶在半山腰碰到几个恶少拦住去路,企图调戏她,玉叶就放开嗓子大声呼喊救命。喊声惊动了正在砍柴的青年王虎。王虎是一个憨厚、老实、丈义的青年,听到呼救声,就急忙奔去。但见恶少在光天化日之下调戏一个少女,王虎气愤极了,顺手拾起一根木棍,大喝一声,直冲过去。那些纨绔子弟,有的被打得抱头讨饶,有的狼狈溜走……
玉叶得救了,她看了看王虎说:“感谢壮士救命之恩!”说罢跪在地上连叩了三个响头。这可把王虎给急坏了,忙扶起姑娘说:“这是我应该做的,快别这样。时间不早了,姑娘快赶路去吧!”
玉叶再次道谢后拜别了王虎,转身向山上走去。走不多远,又依依不舍地回过头来看看王虎。不料虎子也正望着她,四目相视,情意绵绵。自此,王虎忘不了这位姑娘,总是在山间徘徊,希望能再次重逢,玉叶也怀抱此心思没事去山上走走。当玉叶探听到这位青年是住在山脚下的孝子时,思念之情更加殷切。
再说王虎家如洗,靠砍柴为生,家有老母,视力很差,针线活也能做,全靠儿子抚养。王虎不仅对娘孝顺,对邻居也十分关心,所以人们都很是赞赏他。
一日,王虎听说蒙山顶上的“玉叶”可治眼疾,就决定上山去采集。他安排好了母亲的生活,对母亲说:“娘,我这就上山去采药,一定要把您的眼病治好!”说完就带上干粮上路了。蒙山有五峰,王虎翻过了一个又一个山峰,累了就在大树下躺一下,渴了就喝点山泉水。一天,他正在泉边喝水,想到走了那么多路还没不到,心里有点烦恼。就在这时,王虎听到一阵悠扬的歌声由远而近传来,他觉得奇怪,就爬到树上向四面僚望,只见一个少女正唱着歌向这边走来。看样子似乎面熟。再一看,好像是过去搭救的那位姑娘,于是情不自禁喊起话来:“喂,您是住在山里的人吗?”
姑娘听到有人问话,就朝这边跑来。姑娘越跑越近,王虎就越看越清楚,果真是她!王虎心跳加速,激动不已,迅速从树上跳下来。姑娘一见亦是喜出望外,大声说:“是你呀!上次您救了我,还没有请教您尊姓大名呢!”接着又问王虎住在哪里,家里还有什么人,为什么到山顶来,等等。王虎如实相告。姑娘听了笑着说:“你算是找对人了!我的名字叫玉叶,‘玉叶’就是我管的,我还会看病呢。你回去吧,过几天我亲自拜访去给大妈看病。”
王虎感激地回到家中。不几日,玉叶果然带了一包珍藏的“玉叶”仙茶来到了王家,看了大妈的眼睛,用茶汤洗了洗,并嘱大妈天天煎服,服后茶渣捣烂敷于眼皮上。说来也奇,不出十日,大妈的眼睛就治好了,视力也增强了。大妈很感激玉叶,同时也非常喜欢玉叶,就托人说媒,让两个早就心意相通的两个年轻人定亲结婚了。
玉叶心怀善良,为了给更多的乡亲治病,就在山脚下摆了个摊子,同时采集些茶籽播于周围,扩大仙茶叶种植面积。
从此,仙茶能治眼疾、能提神健身、有返老还童功效的消息不胫而走,远近闻名,人们称它为“圣扬花”、“吉祥蕊”。以后更是有献媚者采制奉献官府,地方官府又视作进阶宝物,进贡皇上。自唐朝以后,蒙山茶就列为“贡茶”,沿袭至清,年年岁岁采制,极为神秘。
有关茶经的文章
绿茶是指采取茶树新叶,未经发酵,经杀青、揉拧、干燥等三个典型工艺制成的茶类,其制成品的色泽,冲泡后的茶汤较多地保存了鲜茶叶的绿色主调,故名绿茶。绿茶,又称不发酵茶,是未经发酵制成的茶,因此较多地保留了鲜叶的天然物质,含有丰富的茶多本酚、儿茶素、叶绿素、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
2023-08-13
对于唐代制茶过程及使用器具,陆羽在《茶经》中,把团茶的制造方法分为“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焙干的团茶分斤两贯串,如中国古代的铜钱中有圆孔或方孔,可用线贯穿成串,以便贮存或携带,团茶因中间有孔穴,故可穿成一串,较利于运销。团茶的贮藏是件重要的工作,若收藏不当则茶味将大受影响。制茶工艺到了宋代,人们对茶的质量更为讲究,宋帝皆嗜茶饮。......
2023-08-13
塑像后树立着一块一丈多高、三尺多宽的石碑,碑上有“威震鄱湖定江王”七个大金字。来往船只一到这里,都得备上香烛鞭炮,向鼋将军定江王祈祷平安!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大头鼋翻波逐浪,向朱元璋的船迅游过去。朱元璋便双脚一蹬,跳到大头鼋的背上。后来,朱元璋做了皇帝,重修了老爷庙,赐封“鼋将军”为“定江王”。......
2023-09-29
追溯中国人饮茶的起源,有人认为起于神农氏,有人认为起于周,起于秦汉、三国、南北朝、唐代的说法也都有。造成众说纷纭的主要原因是唐代以前无“茶”字,而只有“荼”字的记载,直到茶经的作者陆羽,才将“荼”字减一画而写成“茶”,因此有茶起源于唐代的说法。根据陆羽茶经的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而中国饮茶起源于神农的说法也因民间传说而衍生出不同的观点。......
2023-08-13
课件《小茶童诵〈茶经〉(一)》、背景音乐《高山流水》、音频《茶经》。(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1.初读《茶经》。学生借助拼音读《茶经》,要求读准字音。(三)动手实践,感悟了解教师播放音频,学生品茶感悟,加深对《茶经》的理解。......
2023-07-26
真茶与假茶,既有形态特征上的区别,又有生化特性上的差异。真茶与假茶,对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人,只要多加注意,是不难识别的。真茶与假茶,一般可用感官审评的方法进行鉴定。凡具有茶叶固有的清香者,为真茶;凡带有青腥气或其他异味者,为假茶。如果取少量茶叶用火灼烤,真茶与假茶的气味更易识别。若颜色杂乱而不相协调,或与茶叶本色不相一致,即有假茶之嫌。一般经感官审评和上述化学分析法测定,真假茶泾渭可辨。......
2023-08-13
詹玉新相传在很久以前,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常有一群天鹅仙女来到鄱阳湖洗浴。今日相见,天鹅姑娘是被黑鱼鳅的真诚和执着深深感动,所以再次来到鄱阳湖上。天鹅姑娘依依惜别,说明年八月十五日她再来鄱阳湖汲水,那时再相会。天快亮的时候,一群白天鹅从天空中飞下,亭亭玉立般地落在鄱阳湖的水草地上。因为他泄露了天鹅仙女们的行踪,让凶残的刽子手杀死了他心爱的天鹅仙子,他痛心疾首,一头撞死在湖边的一块大石上。......
2023-09-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