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解决方式与发展思路

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解决方式与发展思路

【摘要】:“创新”一词是指对材料、工艺、造型等要素的全新探索,是对文化创意产品的一次“革命”。抱着对传统文化信仰的坚守及背后承载的文化与精神的敬畏和传承之心,出现了“创新”。但真正的工匠精神,又是慎谈创新的。每个时代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属于自己的“创新”风格样式。

现今的社会环境为传统元素文化符号与文化创意产业的结合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开辟出一块新的土壤,可以让传统元素文化符号在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之中寻找出一条新的路径,从而复兴优秀的传统文化。

(一)产品符号的再造

我国具有深厚的民族历史,而伴随民族历史而生的则是民族文化,浓郁的民族文化可以让我们在文化创意设计的过程中“底气十足”。乌丙安先生曾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方法》中谈道:“天上有多少星星,人间就有多少手艺绝活。”传统元素文化符号应用于现代产品设计中,需经过一个再造的过程,这种再造的艺术手法又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精神层面,着重指的是通过重塑心境进而对人的精神面貌和心智产生影响。二是物质层面,直接对传统本身的某些结构进行重构,形成一种新的物体。这种再造的方式,赋予了产品“生命的活力”,在保护了文化元素的传统性的同时,也进行了创新,提升了产品的综合实力与特色。

(二)材质的选用

除此之外,对材质的选用也是至关重要的。在现代设计中,虽然有新技术的介入,但是运用新技术的艺术手法来替代原有的传统技艺进行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会让传统的优势变得黯淡,对传统文化符号的方向性产生极大的非议。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新型材料也给传统工艺带来了许多创新的机会。工业化大生产的出现,并没有让传统工艺就此行将就木,反而促进了传统工艺的发展。在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事物本质会发生变化,引发人们的思考。这种变化对于我们来说,可以界定为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两者相互联系,在矛盾中产生新的作用,让原有的“枯燥无趣”转为“生动活泼”。

(三)“一物一心”即匠心

何谓工匠精神?纪晓岚曾言:“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意思是如若想把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做得完美,就得倾尽自己的精力,不气馁、不放弃,才能超越梦想、成就辉煌。秋山利辉在《匠人精神》一书提到“一流人才育成的30条法则”,指出“培养一个人从技艺到品行所要的一切”。工匠精神渗透在生活与生产,以及设计中的每一个环节,并且形成了所独有的文化及精神内涵。而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工匠精神的呈现在于对文化创意产品的外观设计精益求精,对文化创意产品的附属品传统元素的提取后精雕细琢。每个时代都有独特的追求,但工匠精神的“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理念一直是不变的。

“创新”一词是指对材料、工艺、造型等要素的全新探索,是对文化创意产品的一次“革命”。抱着对传统文化信仰的坚守及背后承载的文化与精神的敬畏和传承之心,出现了“创新”。但真正的工匠精神,又是慎谈创新的。对于传统的认知和坚守越深入,对于创新的理解和探索也就越慎重。每个时代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属于自己的“创新”风格样式。这种“创新”,一定是植根于传统与现实需求的“摹古酌今”。

传统文化元素符号的本身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我们看待传统,吸收传统也需要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并不是所有的传统元素符号,都是可取的或可被利用的。对于这些传统文化的至宝,作为现代继承者的我们,应该辩证看待传统元素符号,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传统进行剥离,取用可行之物,应用于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之中,才是正确对待传统,尊重传统。而不是单纯地将传统文化元素进行罗列、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