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茶与假茶,既有形态特征上的区别,又有生化特性上的差异。真茶与假茶,对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人,只要多加注意,是不难识别的。真茶与假茶,一般可用感官审评的方法进行鉴定。凡具有茶叶固有的清香者,为真茶;凡带有青腥气或其他异味者,为假茶。如果取少量茶叶用火灼烤,真茶与假茶的气味更易识别。若颜色杂乱而不相协调,或与茶叶本色不相一致,即有假茶之嫌。一般经感官审评和上述化学分析法测定,真假茶泾渭可辨。......
2023-08-13
花茶,又称熏花茶,是我国特有的香型茶,属再加工茶之列。我国的花茶生产,历史久远,据史料记载,唐代煮茶时就有加入茱萸、葱、姜、枣、桔皮等同烹的做法。北宋蔡襄的《茶录》、熊蕃撰、熊克增补的《宣和北苑贡茶录》中,都谈到有在贡茶中掺入“龙脑”香增加茶香的做法。当时还有“烹点之际,又杂珍果香草”的。这种饮茶方法,可以说是花茶生产的原型。但真正开始生产花茶,却始于南宋。其时施岳的《步月吟茉莉》和赵希鹄的《调燮类编》对此都有记载。
但当时所窨花茶,仅是文人雅士的自给性产物,并未形成商品花茶。明代,茶叶加工有所发展,花茶生产亦然。这一事实,在钱椿午的《茶谱》、田艺蘅的《煮泉小品》中都有所提及。但大规模的设厂窨制花茶,却是清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1年)以后的事。
花茶是利用茶叶中含有的高分子棕榈酸和萜烯类化合物具有吸收异味的特点,用茶坯(即原料茶)和鲜花窨制而成的,俗称窨花茶。花茶的品种繁多,都是以窨制的香花名称冠在茶字之首而命名的,如以茉莉花窨制的称为茉莉花茶,珠兰花窨制的称为珠兰花茶,玳玳花窨制的称为玳玳花茶,玉兰花窨制的称为玉兰花茶。此外,还有柚子花茶、玫瑰花茶、桂花茶、菊花茶、金银花茶等。在各种花茶中,生产量最大的是茉莉花茶,其次是珠兰花茶。花茶的茶坯,通常多选用绿茶,少量的有红茶和乌龙茶。在绿茶类中,又以烘青茶和大方茶为主要原料,部分取自炒青茶。这样,由于原料茶品种的不同,名称又有分得更细的,如以茉莉花茶为例,有茉莉烘青、茉莉大方、茉莉炒青之分。其他花茶称呼,则可依此类推。
花茶加工分为窨花和提花两道工艺进行。但值得提出的是花茶经窨花后,已经失去花香的花干都要经过筛分剔除,尤其是高级花茶,更是如此,很少能见到成品花茶中有花干的存在。只有在一些低级的花茶中,有时为了增色,才人为地夹杂着少许花干,它无益于提高花茶的香气。还有的未经窨花、提花,只是在低级茶叶中拌些已经窨制过的花干,权作花茶。其实,这种茶的品质没有发生质的变化,它只是形似花茶。为与窨花茶相区别,通常称它为拌花茶。所以,从科学的角度而言,只有窨花茶才称得上是花茶,拌花茶只不过是假冒花茶而已。
要区别窨花茶与拌花茶,并不很难,无须采用仪器检测。人们只要用双手捧上一把茶,送入鼻端闻一下,凡有浓郁花香者,为窨花茶。倘若只有茶味,却无茶香者,则属拌花茶。如果用开水冲沏,只要一闻一饮,更易检测。但也有少数在茶叶表面喷上从香花植物中提取的香精,再掺上些花干后充作窨花茶的,这就增加了区别的难度。不过,这种花茶的香气只能维持1—2个月,即使在香气有效期内,其香气也有别于天然鲜花的纯清,带有闷浊之感。若再用热水冲沏,也只是一饮有香,二饮逸尽。
由于花茶既具有茶叶的爽口浓醇之味,又兼具鲜花的纯清馥郁之气,所以自古以来,人们对花茶就有“引花香,益茶味”之说,使人有一种两全其美,沁人肺腑之感。难怪有的外宾风趣地说:“在中国的花茶里,闻到了春天的气味。”所以,在品评花茶的优劣时,香气当然是花茶的主要品质因子了。审评花茶香气时,一般用热嗅、温嗅、冷嗅三种方法结合进行。热嗅主要辨别香气高低和纯正程度,但鼻子因受热蒸气刺激,敏感性受到一定影响。冷嗅只能辨别香气的持久时间,因此,常以温嗅为主,重复2~3次进行。每嗅一次,都得加盖用力抖动一下审评杯,以使香气透发。凡花茶香气达到“浓、鲜、清、纯”的,就为正宗上品。如茉莉花茶的清鲜芬芳,珠兰花茶的浓纯清雅,玉兰花茶的浓烈甘美,玳玳花茶的浓厚净爽,等等,这些都是正宗上等花茶的重要香气特征。倘若花茶有郁闷难闻之感,自然称不得好花茶了。一般说来,头次冲泡花茶,花香扑鼻,这是提花使茶叶表面吸附香气的结果,而第二、三次冲泡,仍可闻到不同程度的花香,乃是窨花的结果。所有这些,在拌花茶中是无法达到的,而最多也只是在头次冲泡时,能闻到一些低沉的花香罢了。
有关香远益清茶的文章
真茶与假茶,既有形态特征上的区别,又有生化特性上的差异。真茶与假茶,对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人,只要多加注意,是不难识别的。真茶与假茶,一般可用感官审评的方法进行鉴定。凡具有茶叶固有的清香者,为真茶;凡带有青腥气或其他异味者,为假茶。如果取少量茶叶用火灼烤,真茶与假茶的气味更易识别。若颜色杂乱而不相协调,或与茶叶本色不相一致,即有假茶之嫌。一般经感官审评和上述化学分析法测定,真假茶泾渭可辨。......
2023-08-13
早在西汉时,饮茶在我国已较普遍,并有了专门的茶叶市场。至唐代时,饮茶在我国已普及到民间,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习俗。是以“斗茶”来比赛茶叶的质量,比赛茶汤的色、香、味,比赛斗茶者的茶技、茶艺。两人均在福建督造贡茶任上时创制。茶叶的品饮法,也改煎饮为开水冲饮,成为喝茶史上的一大转折,遂开千古茗饮之宗。明代有关饮茶的著作,约有上百篇之多。晚清时,更有一班落魄旗人,仍将饮茶装潢门面,在人前夸耀示富。......
2023-08-13
当今世界广泛流传的种茶、制茶和饮茶习俗,都是由我国向外传播出去的。据推测,中国茶叶传播到国外,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先后向、几内亚、阿富汗等国派出植茶技术人员,帮助他们将茶树、茶籽在不利生长的酷热地区生根落户。目前,我国茶叶已行销世界五大洲上百个国家和地区,世界上有50多个国家引种了中国的茶籽、茶树,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民有饮茶习俗。......
2023-08-13
新茶与陈茶是相比较而言的,在习惯上,将当年春季从茶树上采摘的头几批鲜叶,经加工而成的茶叶,称为新茶。但也有将当年采制加工而成的茶叶,称为新茶;而将上年甚至更长时间采制加工而成的茶叶,即使保管严妥,茶性良好,也统称为陈茶。对于比较多的茶叶品种来说,新茶与陈茶相比,理所当然地以新茶为好。......
2023-08-13
色泽审评在于干看茶叶外表、湿看茶汤和叶底色泽。凡茶汤色泽浊暗、浅薄者,则为品质差之茶叶。鲜叶品质的好坏、制法的精粗和贮藏是否妥当,显著影响茶汤汤色的深浅、清浊、鲜陈、明暗。茶汤冲泡后,以在短时间内汤色不变为上品。汤色清澈,说明无沉淀、无浮游物,汤色明亮,茶汤即有光泽。低劣红茶的茶汤色泽沉暗似酱油汤。以绿茶来讲,叶底以幼嫩多芽、叶肉厚软匀整、色泽明亮的为好,而叶质硬薄,色泽灰暗,带红梗红叶的为差。......
2023-08-13
乌龙茶采制工艺有许多独到之处,而泡饮方法更为讲究。我国福建、广东两地都偏爱乌龙茶。特别是闽南人、潮汕人,在喝乌龙茶时,对茶品、茶水、茶具和冲泡技巧都十分注意。品饮乌龙茶时,拿看茶杯,从鼻端慢慢移到嘴边,乘热闻香,细品其味。......
2023-08-13
对于茶具的选用、动作、时间以及茶汤的变化都有极高的要求。(潮州式所用的茶壶密封性要很好,透气孔要能禁水,烘茶时可先用水抹湿接合处,以防冲水时水分渗进。第一泡茶汤倒完后,就用布包裹,用力抖动,使壶内上下湿度均匀。......
2023-08-1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