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物联网对于科技金融的影响类似,科技金融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还是基于金融科技的发展状况,也就是说,未来金融科技的发展趋势也就是科技金融的发展趋势。金融科技领域第二个广受关注的,便是上文说到的能够在物联网及物联网金融框架下发挥重要作用的区块链技术。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中国的网络支付已经成为互联网金融活动中最成熟的细分行业之一,并为金融科技未来广泛应用于各行业提供了一个场景介入的基础。......
2025-09-29
传统金融交易中的信用风险点很多,信息不对称问题在协议签订前与合约执行中都有可能出现。而物联网金融的发展使得金融业主观信用模式开始走向客观信用模式,极大地降低了因信息阻碍而产生的信用风险。
根据经济学“风险与收益对称”的基本原理,风险与收益成正比。其中,风险又可称为不确定性。由于信息不对称在传统金融环境中广泛存在,不确定性是普遍现象。不确定性与收益共生共存,承担风险是获取收益的前提,收益是承担不确定性的成本和报酬。而在物联网金融模式下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将发生颠覆性变化,由于风险的确定性大幅提升,收益的确定性也可以得到显著提高,正如图8.1所示,风险收益曲线将会由传统金融的二、三象限迁移至一、四象限。第二象限为“不确定的收益”,第三象限为“不确定的损失”;第一象限为“确定的收益”,第四象限为“确定的损失”。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金融机构可以充分掌握交易客户的各类信息,消除“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使得“高确定性、高收益、低损失”的理想组合得以实现。在物联网条件下,金融机构面临的将是确定的环境,由于环境能尽可能地呈现确定性,所以能使风险大大降低,而使收益大大提高。金融机构可以根据自身风险偏好筛选市场上的客户,评估交易机会对应的损失可能性,主动选择具有“确定的收益”的交易机会,规避“确定的损失”,使风险收益达到最优平衡,从而提高金融市场效率。

图8.1 收益风险图
信用风险总损失由预期损失及非预期损失组成,而传统金融及物联网金融模式的预期损失基本一致,因此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非预期损失。按照传统金融理论,违约概率在经济衰退期处于最大值,在经济繁荣扩张期处于最小值。传统金融模式与物联网金融模式在经济繁荣扩张期的正常违约概率均保持常态。但由于物联网金融模式处于风险与收益确定的环境,最大违约概率将低于传统金融模式。在相同信贷规模下,物联网金融模式下的银行所面临的企业贷款的违约概率将低于传统金融模式,非预期损失随之下降。因此物联网金融模式下的信用风险将低于传统金融。
(一)物联网金融将破解信用风险管理“两大瓶颈”(https://www.chuimin.cn)
一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阿尔克洛夫和斯蒂格里茨创立的信息经济学指出,信息不对称会导致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借款人与金融机构信息不对称,容易产生逆向选择及道德风险,如银行贷款时动产重复质押等。物联网金融模式将解决“信息孤岛”和信息不对称现象,甚至可能达到经典经济学中所论述的“完全信息”状态。通过结合VR(虚拟现实技术)、区块链、RFID(无线射频识别)等技术,可实现对动产无遗漏的监管,实时监控抵质押品状态,使动产融资的“被动管理”变为“主动管理”、“事后追踪”变为“事先防范”。
二是解决信贷市场悖论问题。传统商业银行依赖抵质押品作为贷款增信工具。但抵质押品并不是“万能钥匙”,反而可能导致“信贷悖论”。理论上,由于抵质押品加固了还款保障,风险排序应当是“信用贷款风险>保证贷款风险>抵质押贷款风险”。而实践中有时恰恰相反,不良贷款余额最大的为抵质押贷款,其次为保证贷款、信用贷款。产生信贷悖论的原因主要在于:银行发放抵质押贷款时,认为贷款者无法偿还贷款时可以以物抵债,放松了贷款“三查”。要解决信贷悖论,关键在于破除“抵押迷信”的路径依赖,打造“轻抵押”银行。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将为信用风险管理提供全新的技术手段。一方面,结合区块链技术使数据具有“分布式”储存和参与者共同维护等特点,提高了数据的有效性、准确性;另一方面,通过将信贷系统与工商、海关、税务、监管等部门的数据库相连,能够全面掌握企业信用状况变化,了解企业缴纳水电费、医保、社保、住房公积金和雇工情况等“软信息”“活信息”,有针对性地发放信用贷款。
(二)信用风险(违约概率)降低的主要意义
一是发挥节约资本作用。传统金融模式的信贷规模受资本约束限制,需留存足够资本用于覆盖非预期损失。由于物联网金融模式的违约概率下降,非预期损失减少,资本要求降低,银行业机构能够腾挪出更多资本空间,增强贷款发放能力,扩大信贷规模,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二是熨平经济周期波动。传统金融体系在不确定性环境下运转,具有“亲周期性”,与经济周期波动呈“强相关”。而物联网金融与经济周期呈“弱相关性”。在经济扩张期,物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违约概率均保持不变;在经济衰退期,传统金融受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明显大于物联网金融。由于物联网金融消除了不确定性,经济衰退期的违约概率低于传统金融,非预期损失不会大幅增加,能够起到熨平经济周期的作用。
三是实现弹性风险计量。传统金融模式的信用风险计量主要通过标准法既定的权重计量风险加权资产;物联网金融模式掌握了借款人的“完全信息”,可精确计量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等指标,标准法将逐渐淡出,内部评级法将得到广泛应用。
相关文章
 
                                
                                和物联网对于科技金融的影响类似,科技金融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还是基于金融科技的发展状况,也就是说,未来金融科技的发展趋势也就是科技金融的发展趋势。金融科技领域第二个广受关注的,便是上文说到的能够在物联网及物联网金融框架下发挥重要作用的区块链技术。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中国的网络支付已经成为互联网金融活动中最成熟的细分行业之一,并为金融科技未来广泛应用于各行业提供了一个场景介入的基础。......
2025-09-29
 
                                
                                要讨论物联网金融的特征,当然离不开物联网的特点。物联网金融的第一个特征,即是“确认信息价值”。当部分信息在物联网的改造下拥有了真实性、唯一性和可靠性之后,这些信息就不再是单纯的信息,而是成为“信用”,这就是物联网金融的第二个特征,即优化信用结构。物联网金融的第三个特征便是提高金融效率。......
2025-09-29
 
                                
                                伴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方面的创新,金融科技将全面应用于支付结算、零售银行、财富管理等领域,金融与科技正在不断地进行深层次的融合。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智能投顾等新技术伴随着物联网的发展而得以广泛应用,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充分发挥了聚集信息的功能,促进银行、保险、证券、基金、信托等行业提供信息互联互通服务。金融科技公司与银行业之间的竞争使得价格信号能够较为灵敏地发挥作用。......
2025-09-29
 
                                
                                显然风险控制是供应链融资成功实施的关键。将物联网技术引入供应链金融业务后,虽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文化差异带来的风险,但是通过物联网信息系统的建立,可以有效地构建供应链上企业间的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在建立物联网信息系统的同时就业务流程上的不同看法进行协调,拟定长期稳定的合作标准,从而减少由于企业文化不同引起文化差异风险的可能性。......
2025-09-29
 
                                
                                金融科技来源于美国,金融科技公司主要应用高科技提供金融服务,这种金融服务起到与银行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相互竞争、互为补充的作用。但金融科技的落脚点是金融,它凸显了科技在金融科技生态中的基础作用。......
2025-09-29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并没有提供缓解信息不对称的根本方法。出现事故时,物联网终端可以实时告知保险公司肇事车辆的行为,保险员不到现场即可知道目标车辆是真实发生了文通事故还是有人故意为之,从而有效地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实现信息的实时公开。物联网金融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链接之后,可实现数据的客观性,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物联网金融的出现及发展几乎可以实现经济学中“完全信息”的理想状态。......
2025-09-29
 
                                
                                所以物联网对于数据传输速度以及数据处理速度要求更高。2009年8月,时任我国总理的温家宝提出了“感知中国”的概念,把我国物联网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开发推向了高潮。私有物联网一般是为单一机构内部提供服务的,多数运用在内网中。混合物联网是上述两种及以上物联网的组合,但后台有统一运维实体。现有的物联网类似于仿生学,一共可分为三层:应用层、网络层、感知层。......
2025-09-29
 
                                
                                第一部分,研究物联网金融发展逻辑。在介绍物联网金融的概念与特征的基础上,对已有理论进行回顾,为课题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二部分,研究物联网金融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路径。融合路径是本课题研究核心,也是研究物联网金融的具体落脚点,该部分拟从以下两方面展开研究:分析物联网金融服务场景对现有金融行业格局产生的巨大影响。......
2025-09-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