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物联网金融与区块链金融区块链金融的定义很简单,即利用区块链技术为客户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三)物联网金融与普惠金融普惠金融这一概念最早由联合国在2005年提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金融行业的日趋完善,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从这个角度看,物联网金融正是契合了当下普惠金融的理念和政策倾向。物联网金融以其几乎无死角的覆盖能力,为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支持小微和涉农等薄弱领域起到了强大的支撑作用。......
2023-08-13
传统的保险行业以大数法则和概率论为基础,将个别单位遭受损失的不确定性,通过概率论的计算,转化为多数单位可以预知的损失赔偿数量,从而确定合理的保费以最大限度地确保经营者的盈利。但无论数量多么巨大,风险依然存在,传统保险经营者无法对保险标的实施不间断的、绝对客观的监控和评估,对某些极端事件的发生也束手无策,种种道德风险和偶发性风险使得保险公司头疼不已。
物联网的出现将是保险行业的一大福音,它将为本身用于规避风险、获得补偿的保险机制再加上一层强有力的保障。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不仅将有助于真实、客观、全面地获取投保标的物及环境、投保人行为的数据,在大大降低可能出现的道德风险的同时,还可提升风险精算定价水平。而且将对保险模式带来变革,推动保险由传统范性的损失赔付,向个性化保费服务和全过程管理转变,变事后赔付为事前较大程度上的“防患于未然”。
(一)财产险
1.车联网与车险
保险大致可以分为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两类,而财产保险中又以汽车险为当今社会投保数量最大的品种。从20世纪80年代起,汽车进入了数字化、智能化时代,具体表现为汽车控制系统由机械液压的模拟控制方式升级为数字控制方式,以及多种多样的智能传感器被运用在车辆运行之中。汽车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极大地推动了车联网技术的发展,国际上随即出现了专有技术名词Telematics。Telematics从字面上理解就是通信技术(Telecommunications)和信息科学(Informatics)的结合,而现今,Telematics主要是指公路车辆(汽车)通过移动通信技术(GPRS、LTE等)、卫星导航系统(GPS定位系统)、汽车传感器技术、行车记录仪技术和车载电脑实现的车辆联网服务系统或技术,也被称作Automotive Telematics,即车联网。当然,车联网技术同时也是以车辆为服务连接主体的物联网技术发展的一个分支。
通过以上提到的各项技术,汽车制造商可以为车主提供包括全程音控导航、事故自动求助、路边救援协助、道路交通安全信息、娱乐信息和音控免提电话等服务。与此同时,在“全身关节”配备了联网传感器的车辆也是一个灵敏的信号发射器,可以在行驶过程甚至停车时随时采集诸如位置轨迹、速度、加速度、温度、压力、亮度等全方位数据,将驾驶员驾驶操作状态和习惯、汽车运动状态和工况、车辆周围环境等人车路数据信息进行远程传输和存储。物联网时代,车联网和大数据可以说是互相成就,车联网通过采集的海量信息加速了大数据的构建,而大数据又帮助车联网存储和传输这些数据,利用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处理并发送到包括PC、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在内的各项数据承载平台,为不同的需求方所使用。就车主及其家人来说,确保车辆在合适的使用状态是他们最关切的,因此车联网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实时获知车辆位置和驾驶安全信息。而对商家来说,车联网可以帮助其利用大数据技术挖掘客户、精准营销,提升整个汽车产业链的价值增值,为公司和客户带来源源不断的价值,从而实现良性循环的商业模式。可以预见的是,随着车联网数据的增长,新的技术和商业模式必将诞生,大数据车联网产业链将具有更大的市场和利润空间,而面对如此巨大的投资机会,汽车保险行业将会是极大的受益者。
从20世纪后期开始,金融界的学者们就对保险行业的定价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他们认为车主驾驶的方式和车辆行驶的里程数才应该最终决定投保人的汽车保险费,因为一般来说事故发生的概率会随着驾驶里程数的上升而同步上升,并且不遵守驾驶道德规范的驾驶员显然比老实本分的驾驶员更容易发生事故。而对不同驾驶里程数和驾驶习惯的汽车收取相同的保费,会强迫低里程驾驶员向高里程驾驶员补贴保费,这显然缺乏精算公正性和商业诚信,并最终必然影响保险公司的业绩。有学者认为应该将所有影响风险的因素——包括人、车和环境,都纳入测量范围并引入保险费率体系,而如果仅仅是因为偶然的运气因素而发生了事故,则这起事故不应该成为调整费率的依据。
汽车保险信息经济学和激励理论的研究突破,促使各国保险从业人员开始重视并着手制定以实际驾驶状况为基础的车险产品,相继提出了新型的基于使用的保险产品(Usage-based Insurance,即UBI),UBI考虑了那些以往被忽略的重要的定价因子。例如,比利时的Corona Direct和荷兰的Polis Direct保险公司使用汽车里程表定价,里程表读数由每年车检取得;而以色列保险公司的Aryeh和南非的Nedbank保险公司,则在客户加油时读取里程表,并以此为收取保险费的基础。然而最初这种做法的缺陷在于保险公司必须安排固定人员进驻各个车检机构,这将带来高昂的人力成本,同时道德风险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动用一点手脚或是与内部人员串通便可主观修改里程表读数,由此引发的损失很难避免。
第二代UBI产品是基于车联网的保险产品(Telematics-based Insurance,即TBI),车联网技术的发展为保险公司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精准数据,使其更加客观地洞悉不同驾驶员的驾驶方式,了解事故发生的原因,有效降低车险定价和理赔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帮助保险公司和精算师完善定价策略。一旦保险公司借助车联网掌握了精确定价技术,就能给低风险驾驶员提供高折扣保险费优惠,在确保利润的前提条件下,实现针对优质低风险驾驶员的积极市场扩张战略。根据Lauszus和Schmidt Gallas(2004)的研究,保险公司在确保利润不变的前提条件下,汽车保险费率下降5%将带来客户25%的扩张,即车险的需求价格弹性为5。而精算咨询公司韬睿惠悦调查发现,安全水平最优10%和最差10%驾驶员的车险赔付率差距超过10倍,如果在保费方面为了确保收益而“一视同仁”,那必然导致优质低风险客户承担过多保费从而影响保险公司在这部分客户群中的市场销量。显然,一旦车联网保险给予这部分群体高达40%~50%的费率优惠,将给保险公司带来优质客户的高速扩张,有助于扩大优质客户目标市场,这是车联网保险产品最吸引保险公司管理层的地方。
以美国保险公司(Progressive Corp.)的车联网保险应用为例,保险公司通过车联网技术收集行驶里程、车速、发动机转速、行车路线等驾驶数据,对车主的驾驶行为进行模型验证,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车联网保险产品。
图7.9 美国车联网保险市场情况
如图7.9,自2011年至2014年,美国车联网保险保费收入分别约为30亿美元、70亿美元、110亿美元和190亿美元,市场渗透率分别约为2%、4%、6%和10%,增长较快。占整个市场份额70%以上的保险公司正在实施或计划实施车联网保险项目。
此外,车联网保险还能识别虚假赔案和骗赔行为。通过实时跟踪监测车辆驾驶轨迹和行为,帮助保险公司确定事故责任和损失,减少案件理赔中欺诈和骗赔的风险,大幅降低理赔现场查勘费用和骗赔成本(目前虚假赔案导致的赔款占理赔成本的30%以上)。
表7.1 全球主流保险公司的车联网保险项目
续表
从表7.1可以看出,车主驾驶习惯已经成为车险主流定价因子,有理由相信今后将有更多的个人行为因素决定保费的走向,例如跟车距离、变换车道频率、方向盘把握、后视镜检查、酒驾及超速行为等。随着这些定价因素的深入人心,为了降低自身保费,节省开支,必定会有越来越多的驾驶员养成安全驾驶的习惯,在做出每一次驾驶动作前三思而后行,从而从根本上降低事故的发生率,减少保险公司可能的赔付。Ippisch(2010)对1 598位意大利驾驶员的车联网保险数据进行研究,发现事故后驾驶员会显著改善驾驶行为:在事故发生的下一个月中,事故驾驶员平均会减少驾车11.4%,月里程减少13.9%,平均行驶速度降低7.5%。
2.车联网与供应链服务
车联网的出现能够充分发挥物联网万物互联的核心功能,在形成行业的物联网网络中可以实现垂直领域内的互联互通,通过关键节点的信息联结,构成一个人车互联的世界。弥补和延伸了互联网金融所不具备的终端触觉,促进形成行业全程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覆盖传统金融不能覆盖的企业细微节点的金融需求,扩大原有客户群体,拓展新型业务。
中航工业拥有500万集装箱、物流车辆集装箱、码头堆场等雄厚的物流线下资源,具备丰富的物流大数据,以此为基础能够衍生出形式多样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
以车联网技术为依托,企业能够对所有车辆全程定位,通过RFID电子标识,可对货箱实施可视化监管,智能化管理堆场,物流车辆从接到订单开始,经集装箱装货、物流运输,到途中监管、整车经过海关物流卡口,最后到海外实现货物销售环节都可以被物联网金融平台全覆盖,在物流行业形成全程供应链智慧化解决方案,每一个交易节点可能产生的金融服务需求都能够被挖掘满足。具体见图7.10和图7.11。
图7.10 车联网业务流程图
图7.11 车联网贸易各环节数据
由于实现了车车互联、人车互联,物联网的触角伸向了各个环节,在本案例中,作为物联网科技支撑方的三宝集团可以实时获取通关、物流数据,中航工业能够将车辆和货物完全交由三宝集团,由其打理货物运输过程中的工商登记、海关检查、国税税务、检验检疫、外汇管理等供应链的方方面面,并有机会获得企业客户的大数据信息,这其中充斥着金融服务的无限可能性。利用企业的业务数据和资信状况可以对企业建立完整的信用评估体系,一旦有企业在供应链中出现资金周转困难或存在融资需求,即可根据信用评级,牵头其他金融机构对企业放贷,银行业可以借此渠道拓展优质客户,开拓利润空间。此外,在货物运输过程中,交易双方不可避免地需要为货物购买保险,国际贸易中保险的种类和形式多种多样,保险的投保人可以是买方,也可以是卖方,保险公司同样可以由三宝集团牵头,发掘更广泛的市场需求,根据供应链的实际状态和企业的资信状况,为贸易、物流企业的产销过程量身定制适当的保险方案。
3.车联网与危险品运输服务
危险品是易燃易爆有强烈腐蚀性的物品的统称,危险品运输行业对安全性要求极高,任何危险品运输中发生的交通事故,都会成为造成群死群伤的恶性交通事故。面对危险品运输行业存在的准入门槛底、驾驶员安全应急知识欠缺、危险品运输行业事故频发的现状,国家对危险品运输行业的整改迫在眉睫。2017年,交通部下发关于加强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监管系统建设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到2020年,全国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监管系统基本建成,运用信息化手段实施“联网监管、精准监管、专业监管、协同监管”的格局要基本形成,安全监管能力要明显提升。
车联网在危险品运输行业的应用为加强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监管系统建设提供了有效保障。2017年,三宝集团下的驭道科技推出了车辆主动安全智能防控系统(见图7.12),引入“互联网+物联网”模式,结合自身资本优势及技术优势,在不增加企业负担情况下,为运输企业安装主动安全智能防控终端设备,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图7.12 车辆主动安全智能防控系统
车辆主动安全智能防控系统作为交通运输领域“科技兴安”的技术研究成果之一,以“两客一危”车辆及驾驶员为对象,在目前现有重点营运车辆动态监控的基础上,开发具有主动安全智能防控功能的车载集成终端及平台支撑系统。系统通过车载终端智能识别驾驶员抽烟、打电话、疲劳驾驶、注意力分散、跟车过近、车道偏离等危险驾驶行为。一方面通过车载设备及时提醒,实现对驾驶员的安全辅助驾驶;另一方面,通过大数据技术深度分析风险行为,通过人脸身份识别技术实现对驾驶员驾驶风险的档案建立,在驾驶档案数据的基础上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建立风险识别与管控模型,大幅提升运输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实现道路运输车辆安全管理事前可预防、事中可控制、事后可追溯的管理能效。
同时在主动安全防控系统中增加维修维护、汽车销售、ETC付费、能源业务及金融保险服务。整合运营商和车厂商,及时解决运输车辆日常或运输中遇到的问题;将主动安全监控与汽车销售相结合,依托主动安全智能防控系统平台面向全国销售汽车;使ETC服务系统性覆盖全国,通过预付费及后付费模式的结合,满足不同客户需求;将上游液厂与油气站供液业务及下游油气站销售业务相结合;为用户提供配套供应链金融服务,同时减少事故,降低赔付率。
自2017年5月开始,三宝集团下的驭道科技为150辆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加装车载终端设备进行试点,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
可以看到,车联网的实现,能够加快供应链中各个环节金融服务提供的效率,催生保险、保理、信贷等一系列金融服务,为各方企业的长远发展创造无与伦比的条件。
(二)人身保险
1.现状与问题
随着经济水平和投资意识的提高,我国居民购买人身保险的意识也正在逐年增强,就全国保险行业人身险保费而言,2016年相比2015年涨幅达到36.51%,总额突破2.23万亿元,2017年全行业保费收入则达到2.67万亿元,2018年1—4月这一数据便已达到1.30万亿元,可以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总数的增长并不能掩盖所有的问题,行业内依然存在一些有待改进之处。
例如健康险在人身险保费总额中的占比问题,虽然这一数值从2013年的10.20%上升到了2017年的16.4%,但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30%以上的份额来说,我国仍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又如健康险的简单赔付率这一指标,尽管近年来有所下降但是仍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2013—2017年度人身险总赔付率,健康险、寿险和意外险赔付率分别如表7.2所示。
表7.2 近几年我国人身险赔付率
从表7.2可以看出:尽管一直在降低,但健康险近五年来的赔付率还是在30%以上,且除了2016年外其余年度均相比寿险和意外险的赔付率要高出不少。此外一旦将支付给大量保险代理人的佣金,以及公司的各项管理费用计算在内的话,各险种的支出绝对数值将进一步提高,保险公司的利润也会进一步缩水。意外险的赔付率一直非常稳定,可以将其归结为被保人发生意外的可能性在一段时期内较为恒定。而寿险的赔付率受限于一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在短时间内无法通过人为干预造成很大的波动。由此看来能够通过技术革新和新制度建立大大降低的只有健康险的赔付率了,因此如何系统性地降低这一数值是现阶段各大保险公司急需解决的一大问题。
在想方设法提高健康险赔付率的过程中,又存在着两座绕不开的大山。首先是被保险人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在传统的健康险模式中,被保险人在患病后到医疗机构接受治疗,先行缴纳相应的医疗费用,之后再持医疗机构开具的付费凭据到保险公司索赔。在这种模式下,保险公司并不参与到患者治疗这一核心环节中,只是简单地事后赔付,带有明显的被动性,与患者、医院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而在有保险公司“兜底”的前提下,患者并没有动机节省医疗开支,院方也会肆意地增加医疗费用以获取更大的收益,延长住院时间、虚报医药费等现象比比皆是,最终使得保险公司成为“冤大头”,为大量不必要的开支买单。据相关资料,美国有关的健康险欺诈损失占到健康险总额的10%,而业内普遍认为我国尤甚。
其次,保险公司普遍对被保险人健康情况缺乏有效的监控和管理,由于医疗专业知识的不足,对疾病的发病率和医疗风险等无法形成准确的评估,导致针对各个被保险人的保费定价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而健康管理的缺失也进一步抬高了健康险成本。从统计数据来看,每年有4 100万人死于慢性病,占所有死亡人数的60%。发达和发展中国家有超过10亿人体重超重,中低收入国家80%的人患有慢性病。全球糖尿病患者在过去的30年翻了一番,达到3.5亿。而研究表明,80%的慢性病是可以预防的,健康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综上所述,保险公司应该给予健康险的“事前”和“事中”服务更多的重视,投入更多的精力准确评估每一个被保险人的健康状况以计算出最合适的费率,并在保险期内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对个体健康状况以及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的监测和评估分析,及时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建议,从而降低被保险人的发病率;在患者治疗过程中,保险公司也应该积极地跟进,与医疗机构相互配合,选用最合适的药物和治疗手段,最大限度地避免医药价格虚高,“把钱用在刀刃上”,进而降低保险公司的赔付成本,提升利润空间。因此,基于物联网感应技术的健康监测设备将是人身保险领域发展的重中之重。
2.“物联网+”模式
根据上文分析,解决问题的核心在于健康管理。根据我国保监会发布的通知文件,健康管理被定义为:保险公司针对被保险人相关的健康风险因素,通过检测、评估、干预等手段,实现控制风险、改善健康状况的服务,包括健康体检、就医服务、生活方式管理、疾病管理、健康教育等。根据定义可以看出,以实时监测评估为基础的健康管理,必然能够给物联网一个大展拳脚的空间。健康管理物联网基本要素应当包括感知层面即健康信息采集终端,网络层面即信息传输通道,分析管理层面即信息分析管理系统,以及应用层面即对被保险人的健康服务。信息采集终端是健康管理物联网的重点,主要围绕着生物计量识别与感应技术,可以通过包括高清摄像头、体重秤、体温计、血压计、血糖仪、心电图仪、血液检测器等在内的多种终端,实现对气色、体重、体温、血压、脉搏、脉象、心率、舌苔、眼球、血液等主要健康指标的全面监测。同时,还可以根据特别需求,配备专门定制的检测设备,如为孕妇提供胎心仪,为婴儿提供温度监控仪等。
其实感应识别技术的应用早已十分成熟,每当身体不适来到医院,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医院做不到的身体检查项目。但存在的问题是这些设备普遍具有大型化和专业化的特点,所以这些前沿感应技术和专业检测设备只适用于医院。而健康管理物联网要做到的就是以技术的进步带动这些健康检测设备的“家庭化”“便携化”及“操作简易化”。目前,许多研究机构和厂家已经开始了积极的努力,如美国GE通用电气公司于2009年就推出了便携式超声波诊断仪(Vscan——视诊仪),这种设备的大小与手机相仿,包括探针和电池在内重量仅为390克,拥有强大的智能超声技术,可辅助医生突破传统临床检查局限,随时随地快速掌握患者体内的可视信息,增加首诊准确率的同时实现患者疾病的早期管理。无论是位于城市的大型医院,还是偏远地区的家中,均可用其进行临床、体检、急救等检测诊断。科技巨头苹果公司于2012年推出了全球首款移动互联血压计——“iHealth”,用户只需要把该设备的袖带卷绑在手臂上,轻轻一点屏幕,血压及心率就可即时以数字和柱状图的形式反映在手机屏幕上,再点一次发送键,健康状况的指标就可以及时发送给用户的医生、家人,当然也包括保险公司或健康管理机构的移动互联设备。这种设备佩戴简单,操作方便,还可以在测量过程中反映使用者的情绪变化,跟踪血压的变化,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脉搏、测量时间、平均值等数值一目了然,通过与智能手机App的连接可以轻松地做到数据共享,便于健康管理服务者分析具体情况,及时制定最合适的策略。同时由于其与智能手机挂钩的特性,依托这个当代人使用量最大的设备,通过适当的授权,保险公司还能以获得大数据为基础,为每个客户提供精准金融服务。目前小米国产的iHealth设备售价在200到400元不等,并不会对家庭造成负担。在我国,很多医疗电子设备制造商也努力打造自己的品牌,东软公司开始了为社区,特别是农村偏远山村提供“健康监护一体机”的尝试;超思公司推出了手持式心电图仪;英福生推出了基于苹果手机应用的iGym个人移动健身房,在“移动健康管理模式”上占得先机;成都乐动公司则推出了健康管理的概念性产品“咕咚”,包括智能穿戴设备咕咚手环、咕咚运动App。通过发达的通信网络——设备与设备间近距离的蓝牙通信,家庭与社区之间无线局域网的连接,被保险人与健康管理部门之间4G乃至不久的将来的5G网络连接,物联网能够很好地克服空间距离,对各种信息迅速便捷地实行空间传递。同时,在时间方面,物联网能够实现“错时”管理,即医生和患者可以在各自的时间里实现与对方的交流,从而提高时间利用效率。
在获得数据后,则应该由受托健康管理机构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入档,并按相关协议将其传送到保险公司,保险公司的健康管理核心业务系统根据保险合同中约定的风险事件特征(主要内容包括疾病责任的种类、范畴以及保险额度等)进行分析。对于检测结果,保险公司再从医学的角度结合保险业的特征重新界定医学数据区间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将被保险人分成三类:正常类客户、关注类客户和危情类客户。
在服务应用层面,从经营理念上看,必须将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有机结合,因为从根本上讲,人们并不希望得到健康保险的赔偿,因此,要全面导入健康管理的理念,并让更多的人能够真实地感受到他们从保险公司得到的不仅仅是保险保障,更重要的是基于健康管理的专业化服务。保险公司可通过对健康保险理赔人员进行健康管理师上岗培训,也可委托具有健康管理师资质的第三方健康管理机构完成健康管理服务。
首先,保险公司和健康管理机构应针对上述三类客户分别进行针对性的健康管理活动。正常类客户可定义为基于保险合同项下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较低。此时,保险公司可以不作为。但如果医疗机构的健康管理数据中显示客户的健康状况不良但与合同风险事件比较不相关时,也应向客户提出相关健康指导意见,将其作为保险公司健康管理的增值服务,以美化市场形象。
关注类客户可定义为客户健康状况不佳,如不进行健康指导或干预,则很可能恶化成风险事件。此时,保险公司应该为这类客户建立电子健康档案,通过建立实时监控系统,动态评价其健康状况。同时聘请有专业资质的健康管理师制订健康管理服务方案,内容应包括:一是针对客户不科学的饮食起居习惯、方式进行纠正指导;二是对客户进行心理辅导,确保其能够积极配合实施预防性治疗;三是增设针对性的健康检测仪器,如定期检测血糖、血压等。此举既可实时监控客户体征,也可让客户即时看到健康状况的改进而增强信心并更加积极配合,以达到“未病先愈”“防患于未然”的效果,最终降低保险公司潜在的赔付支出。
危情类客户可定义为客户健康状况很差,多项检查指标显示已成为准风险事件客户,理赔已基本不可避免。针对该类客户,保险公司需立即进行诊治干预,与协议医疗机构合作,在确保客户得到全面、正确治疗的前提下,协作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案的制订原则是以主治医生为主导,客户治愈疾病唯上,避免医疗资源浪费,以此控制总费用。当患者病情有所好转,应有针对性地提出运动、康复和治疗方案,确保被保险人体质和健康水平的不断提升。
其次,物联网在卫生体系和健康管理中的应用属于社会管理层面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从社会发展战略的角度加以定位、协同、协调和推动。同时,政府有关部门要尽快制定相关数据标准,确保不同系统的数据能够共享和交换。
在我国保险业的转型过程中,关键是要解决发展模式和盈利模式问题,特别是通过新技术的创新应用去解决。就健康保险而言,这种新技术就是物联网,可以通过物联网的创新应用去实现经营管理模式的创新,包括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管理创新,同时要把这种创新与提高国民健康水平,提升国家卫生总体绩效,实现公共医疗服务的公平供给,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紧密联系。在推动国民健康水平提升的同时,成就我国健康保险业的新发展。
可以看到,在“传统人身险+物联网”的新型模式下,可以为客户最大限度地做到使其“冷暖自知”,使客户真正为自己的健康负责,并接受最为合理、私人订制的保费条款。而保险公司利用全面感知的物联网技术,由主观判断走向客观理性,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开发客户、服务客户。更重要的是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信用风险,避免合约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更好地创造收益。
有关物联网金融发展及应用前景研究的文章
(二)物联网金融与区块链金融区块链金融的定义很简单,即利用区块链技术为客户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三)物联网金融与普惠金融普惠金融这一概念最早由联合国在2005年提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金融行业的日趋完善,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从这个角度看,物联网金融正是契合了当下普惠金融的理念和政策倾向。物联网金融以其几乎无死角的覆盖能力,为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支持小微和涉农等薄弱领域起到了强大的支撑作用。......
2023-08-13
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的供应链金融具有应用环境广泛、数据收集高效、信息传递及时等优势,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将供应链上的企业串联在一起,使企业间的信息能够共享,形成一个物联网信息系统。总的来说,将物联网技术引入供应链金融业务中来,可以解决信息不对称带来的约束和风险,而且在业务成本与风险方面都会给供应链金融业务带来重要影响。......
2023-08-13
物联网使得每个实体都成为虚拟世界和实体世界融合形成的新的价值体,每个价值体都可以在某个时空场景体现自己的价值。物联网的价值交换体系,助推了“一切皆证券”。整个社会经济活动是证券的交易平台,它因全程感知的物联网管理体系的作用而变得十分简单,无人控制、自主运营、全程无遗漏。......
2023-08-13
所以物联网对于数据传输速度以及数据处理速度要求更高。2009年8月,时任我国总理的温家宝提出了“感知中国”的概念,把我国物联网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开发推向了高潮。私有物联网一般是为单一机构内部提供服务的,多数运用在内网中。混合物联网是上述两种及以上物联网的组合,但后台有统一运维实体。现有的物联网类似于仿生学,一共可分为三层:应用层、网络层、感知层。......
2023-08-13
因为物联网的存在,智慧物流一般具有识别感知、优化决策、定位追溯等功能。优化决策就是指对物联网的数据进行挖掘,将信息处理技术应用于物流管理和配送系统,通过对物流数据、客户需求、商品库存等信息和数据进行挖掘分析,计算并决策得出最佳仓储位置与配送路径,实现物流存储与配送决策的智能化。......
2023-08-13
物联网金融等一些与新一代科学技术结合紧密的金融服务模式能够改变传统的以资产决定信用的逻辑,通过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和评估来真实可靠地决定信用。只有这种由过去的因变量逐渐前置为自变量的内生性响应-反馈机制,才能让信用真正长久地建立于金融市场,让金融市场有序、有活力、有生命力。......
2023-08-13
伴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方面的创新,金融科技将全面应用于支付结算、零售银行、财富管理等领域,金融与科技正在不断地进行深层次的融合。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智能投顾等新技术伴随着物联网的发展而得以广泛应用,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充分发挥了聚集信息的功能,促进银行、保险、证券、基金、信托等行业提供信息互联互通服务。金融科技公司与银行业之间的竞争使得价格信号能够较为灵敏地发挥作用。......
2023-08-13
物联网的发展对于操作风险防控是一把“双刃剑”。物联网金融模式下的供应链融资操作系统,其智能的授信决策功能、标准化的操作流程规范、容错和错误预警机制以及各类系统无缝对接算法能够有效预防上述风险。可见,物联网金融的发展和应用使得金融业务中操作风险呈现“两极端”,要么不存在操作风险,风险损失为0,要么发生操作风险事件,风险损失趋于无穷大。......
2023-08-1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