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物联网金融发展及应用前景研究:局部领域取得突破

物联网金融发展及应用前景研究:局部领域取得突破

【摘要】:到2015年,我国物联网产业整体规模超过7 000亿元,信息处理和应用服务逐步成为发展重点。物联网制造业中,我国感知制造获得局部突破,与国外差距在逐步缩小。在工业物联网领域研制成功了面向工业过程自动化的工业无线通信芯片。家电行业借力物联网技术,已经率先开展拓展价值空间并改善产品服务的模式探索。

我国已经形成涵盖感知制造、网络制造、软件信息处理、网络与应用服务等门类的相对齐全的物联网产业体系,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已经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中西部地区四大区域集聚发展的空间布局,呈现出高端要素集聚发展的态势。

(一)产业保持较快增长,部分领域取得局部突破

从产业规模来看,我国物联网近几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2013年我国整体产业规模达到5 000亿元,同比增长36.9%,其中传感器产业突破1 200亿元,RFID产业突破300亿元。到2015年,我国物联网产业整体规模超过7 000亿元,信息处理和应用服务逐步成为发展重点。

物联网制造业中,我国感知制造获得局部突破,与国外差距在逐步缩小。我国光纤传感器在高温传感器和光纤光栅传感器方面获得了重大突破,在石油、钢铁、运输、国防等行业实现了批量应用,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RFID领域,我国中高频RFID技术产品在安全防护、可靠性数据处理能力等方面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产业链业已成熟,在国内市场占据90%的份额。我国已成功研发出自主的超高频产品并打进了国际市场。在工业物联网领域研制成功了面向工业过程自动化的工业无线通信芯片

物联网服务业中,我国三大运营商的M2M服务一直是产业亮点。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分别把物联网业务基地升级成为物联网分公司进行市场化经营。中国联通各类近场支付卡发卡量已经超过200万张,基于WCDMA网络的企业专网提供智能公交行车监控及调度系统,用户规模超过100万,覆盖城市已超过200个。

(二)产业体系相对完善,但不同产业环节所处阶段不同

我国已建立了基本齐全的物联网产业体系,包括以感知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为代表的物联网制造业,以网络服务、软件与集成服务、应用服务为代表的物联网服务业。整体看来,我国在M2M服务、中高频RFID、二维码等产业环节具有一定优势,而基础芯片设计、高端传感器制造、智能信息处理等产业环节依然薄弱,从全球来看,物联网大数据处理和公共平台服务处于起步阶段,物联网相关的终端制造和应用服务仍在成长培育期。

(三)我国物联网产业已形成四大发展集聚区的空间格局

我国已初步形成分别以北京、上海深圳、重庆为核心的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中西部地区四大物联网产业集聚区的空间格局,其中环渤海区域以北京为核心,主要借助产学研资源和总部优势,成为我国物联网产业研发、设计、运营和公共服务平台的龙头区域;长三角区域以上海、无锡双核发展为带动,是我国物联网最早起步的区域,产业规模在国内也是最大的,整体发展比较均衡,尤其无锡市作为“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集聚了大批物联网龙头企业,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以及应用推广方面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珠三角区域以深圳为核心,延续其在传统电子信息领域的研发制造优势,成长为物联网产品制造、软件研发和系统集成的重要基地;中西部地区以重庆和武汉为代表,在软件、信息服务、传感器等领域发展迅猛,成为第四大产业基地。

(四)传统设备厂商借助物联网技术探索全新的产品服务模式

与国际上传统产业与信息产业跨界融合的趋势相辉映,我国也出现了设备制造业与物联网、互联网融合,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的现象。家电行业借力物联网技术,已经率先开展拓展价值空间并改善产品服务的模式探索。这种创新模式,不仅涉足智能家居领域和家居设备,还将催生融合物联网元素的多种智能产品,如可穿戴设备、智能汽车设备、医疗健康设备、智能玩具等。传统产业通过与物联网技术深度融合,同时利用互联网的平台服务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形成开放产业生态创新产品和服务的模式,并将成为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