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文讨论的科技金融的定义来看,物联网金融应该是科技金融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但科技金融涵盖的范围更广,包括的内容更全面。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来看,科技金融和物联网金融这一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
2023-08-13
伴随着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兴起,商业银行在业务流程的便捷性、效率性、金融服务可得性上有了大幅提高,但解决信贷悖论问题仍有待重大突破。并且互联网金融盲目发展带来了众多新的风险问题。由于互联网金融先天地带有面向虚拟空间的特性,大部分信息都是落后于发生时间,并是人为录入的,这就导致信息的客观性被弱化,而交易双方信息的真实性难以验证及不对称性也增加了信用风险。并且互联网金融发展时间较短,大部分企业风险管理机制尚不完善,相关意识薄弱,同时,缺乏专业风险管理人员,而网络贷款较多采用无抵押、无质押贷款,这种类型的中小企业、工商户、个人的征信体系在我国又非常不完善,信用违约事件必然不可控。相比之下,物联网金融客观信用评价优势就得以显现出来。
首先,物联网金融能促进客观信用体系的形成。物联网的一个重大贡献是万物互联,即让物具备“感觉”和“意识”,在形成行业的物联网网络中可以实现垂直领域内的互联互通,通过关键节点的信息联结,构成一个万物互联的世界,弥补和延伸了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所不具备的终端触觉。由于物能够直接传递信号,保证了物的客观存在,丰富了企业客观信用体系,让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实时、远程接触到抵押品、担保品、质押品及企业实际运行现状,提高了社会信任度,促进了行业客观信用体系的建立,使得传统金融不能覆盖的企业细微节点的金融需求得以满足,也扩大了银行的客户群体,拓展了新型业务。
由于物联网金融业务建立在物联网RFID、红外感应和GPS技术基础之上,所以从企业生产到物流运输,从货物途中监管到海外零售全环节都可以被覆盖和跟踪,形成大量交易数据的沉淀,使得每一个交易节点可能产生的金融服务需求都能够被挖掘和满足。同时物联网金融平台连接着所有产品的生产、运输、销售的一切信息,形成了庞大的数据汇集,可以自动形成客观信用评估体系,进而催生出保险、保理、信贷等大量金融服务。
其次,物联网金融增强了信用风险的计量、管理和控制能力。物联网核心技术可以帮助金融机构直连采集终端,通过传感器实时、全面、客观地采集数据,在很多应用场景中可以实现金融机构从业人员远程实时监控,控制资金、货物、场地的流动,检测内容丰富,可以实时联网报警,自发建立信用评估体系,在很大程度上促进金融业由滞后性主观验证进化为全面客观验证,能够有效解决欺诈、虚假募集资金、信用违约等风险。
例如传统的液态化工品、成品油及各种石油制品的仓储业务因其动产性质,很难在银行作为质押品进行融资。而引入物联网技术后,通过采集终端、标准平台等设备,可以在仓储中实时检测到液体的液位、料温、浓度、体积、标密、质量等信息,并且通过实时联网,以邮件、短信、平台等信息渠道直接将监测内容远程传输给银行后台,使得质押融资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并且可多次反复利用一套设备,帮助众多化工品企业申请融资,而银行只需前后台系统操作处理,风险计量自动计算,无须人为信用测评,可为银行新增大量业务。由于操作灵活、便捷,可以实现一站式实时线上服务,降低风险管理的成本,让风险控制能力大大提高。
再次,物联网金融可有效解决银行信贷悖论问题,促进银行风险控制能力的提升。利用物联网技术的以上两个特点,商业银行可以实时远程控制实物的移动、进出、转交过程,显著增强了银行对信贷质量的信心,这就能极大地化解信贷悖论中地域、行业、客户过度集中的慎贷问题。同时配合物联网金融平台连接互联网,促进当质押物物权转移给商业银行后,商业银行及时与社会需求方直接沟通,通过拍卖等方式解决质押物的后顾之忧。
物联网金融在提升银行风险控制能力上将具有显著效用。物联网金融模式将提高操作风险防控水平,通过发挥物联网智能管理优势,使其成为风险管理的“千里眼”“顺风耳”,实现覆盖各业务条线、产品条线、营业场所的“全方位”防控,使操作风险发生概率及风险损失均趋向于0。例如,通过RFID识别等技术,可进行工作人员和来访人员管理,监控现金柜、库房、机房等重要资产设备,提高了安防可靠性。因此,物联网金融不仅能够有效监控风险,还可以将风险扼杀在萌芽中,杜绝企业人为出险的操作,监控风险可能出现的高频点,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预防,真正实现风险控制能力的提升。
有关物联网金融发展及应用前景研究的文章
从前文讨论的科技金融的定义来看,物联网金融应该是科技金融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但科技金融涵盖的范围更广,包括的内容更全面。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来看,科技金融和物联网金融这一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
2023-08-13
而物联网金融的发展使得金融业主观信用模式开始走向客观信用模式,极大地降低了因信息阻碍而产生的信用风险。传统金融模式与物联网金融模式在经济繁荣扩张期的正常违约概率均保持常态。但由于物联网金融模式处于风险与收益确定的环境,最大违约概率将低于传统金融模式。因此物联网金融模式下的信用风险将低于传统金融。......
2023-08-13
金融科技来源于美国,金融科技公司主要应用高科技提供金融服务,这种金融服务起到与银行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相互竞争、互为补充的作用。但金融科技的落脚点是金融,它凸显了科技在金融科技生态中的基础作用。......
2023-08-13
科技金融是指“促进科技进步和相关产业发展的一系列金融工具、服务、制度和政策”。蚂蚁金融服务就是一系列典型的金融科技组合的结晶,目前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善的金融科技体系。科技金融的主体则是以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金融业。实现金融科技创新的方式是技术的研发和突破。科技金融的具体产品包括投贷联动、科技保险、科技信贷、知识产权证券化、股权众筹等金融业务。......
2023-08-13
第一部分,研究物联网金融发展逻辑。在介绍物联网金融的概念与特征的基础上,对已有理论进行回顾,为课题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二部分,研究物联网金融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路径。融合路径是本课题研究核心,也是研究物联网金融的具体落脚点,该部分拟从以下两方面展开研究:分析物联网金融服务场景对现有金融行业格局产生的巨大影响。......
2023-08-13
物联网使得每个实体都成为虚拟世界和实体世界融合形成的新的价值体,每个价值体都可以在某个时空场景体现自己的价值。物联网的价值交换体系,助推了“一切皆证券”。整个社会经济活动是证券的交易平台,它因全程感知的物联网管理体系的作用而变得十分简单,无人控制、自主运营、全程无遗漏。......
2023-08-13
物联网将扩大市场风险的内涵及外延。物联网将产生“共振效应”,增大市场风险。物联网金融具有开放性和跨时空性的特点,同业拆借、银行间市场、证券市场、外汇市场等将紧密相连,机构及客户将突破时空约束参与多个市场,信息传递速度更快,风险传染范围更广,使市场风险出现叠加,超预期的“黑天鹅事件”发生频率显著增加,甚至引发系统性、区域性风险。......
2023-08-13
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的供应链金融具有应用环境广泛、数据收集高效、信息传递及时等优势,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将供应链上的企业串联在一起,使企业间的信息能够共享,形成一个物联网信息系统。总的来说,将物联网技术引入供应链金融业务中来,可以解决信息不对称带来的约束和风险,而且在业务成本与风险方面都会给供应链金融业务带来重要影响。......
2023-08-1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