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就像一个心脏和泵站,将史料的血液加压后输向布满全身的动脉、静脉和血管末梢。《国史》依赖于《宋实录》的先行修纂。充分反映了宋代先修《实录》后修《国史》的工作流程和史料流向。但实录的史料,则为国史馆馆臣所吸收和应用。......
2023-07-20
1986年7月18日,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工作拉开了最为辉煌灿烂的一幕。1986年7月18日,三星堆遗址砖厂工人在这里取土烧砖,挖出了10几件玉器。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抢救性发掘。在距地表深60-75厘米的地方,出现了一个长方形的并伴有3条坑道的五色花土。五花土是经过层层夯打的,又黏又硬,考古人员根据以往的经验猜测,这可能是一座古蜀国王的陵墓。当挖到距地表1.6米深处,正如阿拉伯神话中描述的那样,“阿里巴巴,芝麻开门”,宝库的大门打开了,一个长4.5米、宽3.3米的长方形土坑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坑内横七竖八地堆放着各种各样的器物,有象牙、玉器、青铜器,还有长达1.4米的金杖。其中许多器物,如与真人头部大小相当的青铜人头像、黄金面罩、青铜爬龙柱形器等均为前所未有的首次发现。经清理,一号坑出土各类文物567件。大多数器物埋藏时或埋葬前明显经过有意的焚烧和破坏,或烧焦、发黑、崩裂、变形、发泡甚至熔化,或残损、断裂甚至碎成数块(段)而散落在坑中不同位置。在坑口外侧三面各有一条宽约1米坑道,呈对称布局向外延伸,与土坑形成“品”字形的布局。坑道的存在,说明坑中的器物不是随意的掩埋,而是在掩埋时曾经举行过隆重的仪式。根据土坑形制及埋藏特点,大多数专家认为这是古蜀人进行诸神崇拜举行祭祀仪式所留下的祭祀坑。
一号祭祀坑的发掘工作于8月14日结束。就在当天傍晚,砖厂工人在一号祭祀坑西北约30米处取土时,又发现了二号祭祀坑。
三星堆遗址一号祭祀坑
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内大立人像出土
张爱萍将军题词
二号祭祀坑的发掘工作8月20日开始,9月17日结束,二号祭祀坑为长方形土坑,长5.3米、宽2.3米,无坑道,坑内堆放的遗物分上、中、下三层,最上面一层是60多枚象牙。中层全部为大型青铜器,其中青铜大立人和青铜神树亦属罕见的珍品。最下面一层是小型青铜器、饰件、铜铃、神殿、金箔等。二号祭祀坑出土文物1300件,其中青铜器735件、金器61件、玉器486件、绿松石3件、石器15件、另外还出土象牙器残片4片、象牙珠120颗、虎牙3枚、象牙67枚、海贝4600枚。
砖厂工人无意间的几锄头,竟将埋藏地下三千年的宝库突然打开,难怪人们会说就像是天方夜谭中阿里巴巴发现宝藏一样神奇。当古蜀国宝库打开的消息传至海外时,各国的报刊、电视广播争相报道,英国《独立报》称:“广汉的发现是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考古发现,比中国的兵马俑更要非同凡响。”时任国防部部长张爱萍将军看了三星堆祭祀坑出土文物后,挥毫疾书:“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
三星堆大立人像及金面罩修复
三星堆古城墙的发掘
1987年5月26日,为了尽快修复三星堆遗址两个大型祭祀坑出土文物,以利于两坑发掘资料的整理和简报的撰写。中国历史博物馆派出4名工作人员,重庆市博物馆派出一名工作人员来川支援三星堆一、二号祭祀坑出土器物的修复工作。这次修复的主要器物有青铜大立人像、大面具、青铜纵目面具、青铜人头像、以及尊、罍等。通过这次修复,使两大祭祀坑出土的文物大部分恢复了原貌。
1990-1991年,四川省和广汉市考古工作人员在东、西城墙选点发掘,了解到三星堆古城墙外均有城壕,城墙底部宽40米、顶部宽20米、墙体由主城墙和内、外侧墙三部分组成。在东城墙局部还发现了长40厘米、宽30厘米、厚10厘米的土坯砖分段砌筑。这是中国筑城史上发现最早的使用土坯砖的实物例证之一,商代早期这种城墙建筑结构,在世界文明史上也是罕见的。
1994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队在三星堆遗址南边,被当地群众称之为“龙背”的地段选点发掘,发现这也是城墙的一部分,按其位置应是古城的南城墙。这样三星堆古城的面积最终确定为3.5平方公里以上,它的面积与商代早期王都商城相当。
有关解说三星堆的文章
实录就像一个心脏和泵站,将史料的血液加压后输向布满全身的动脉、静脉和血管末梢。《国史》依赖于《宋实录》的先行修纂。充分反映了宋代先修《实录》后修《国史》的工作流程和史料流向。但实录的史料,则为国史馆馆臣所吸收和应用。......
2023-07-20
第一节历代实录的修纂机构中国古代实录基本上都是官修史书,是由政府设置机构、组织修撰人员、提供纂修场所编纂而成的。实录修纂机构的名称、组织形式和纂修地点,历来又不尽相同。对实录修纂机构的探讨,有助于加深对历代实录体史书的研究。史馆的实际负责人是判馆事,以修撰中官高的一人担当。......
2023-07-20
有些皇帝的实录多次纂修,像《神宗实录》多达5次,因此《宋实录》的修纂过程是比较复杂的。《太祖实录》前后修纂过三次。最终的成果就是《太宗实录》80卷的问世。治平元年二月戊辰,又“命韩琦提举修撰《仁宗实录》”。熙宁二年秋七月乙丑,“韩琦上《仁宗实录》”。《英宗实录》始修于神宗熙宁元年至二年,历时1年零7个月。......
2023-07-20
在实录修纂中,史官人数转众,虽由一个家族世守史官已不可能,但在众多的修纂人员中,常常会出现相同家族的两三个成员相与修史,成为世家修史传统的继续和延伸。这个家族第一个参与实录修纂的是蒋,字德源,是唐宪宗元和年间参与《唐德宗实录》修纂的史官。......
2023-07-20
也就是说,实录体有自己独特的叙事方式和特有的史料价值。实录基本上属于编年体,但又于其中融入了传记,形成“编年附传”的特殊史体。北宋庆历间,王尧臣等在《崇文总目》中特立“实录类”,在史部的十三类中仅次于正史和编年而居于第三位。南宋陈振孙第一个勾画了实录体的基本特征——“编年附传”。......
2023-07-20
笔者认为它属于“编年附传”体。实录体的体裁,首先具有编年体形式特征,编年是实录体最基本的外在形式。实录体无疑是从编年体发展而来的。......
2023-07-20
1943年5月13日,德意军队投降,北非战局的最后一个战役突尼斯战役遂告结束。在北非战局中,盟军统帅部取得了解决战区内联合作战战略问题的经验。北非战局最后阶段的特点,是组织了海军和陆军庞大兵力的协同。资产阶级历史文献夸大北非战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作用和地位。在北非战局中,总共只击溃德、意军12个师,而在苏军斯大林格勒反攻中,德军32个师另3个旅被全歼,16个师遭重创。......
2024-10-02
《实录》因之出现严重的曲笔现象。在实录修撰史上,唐代牛李党争、宋代元祐党争和明代东林与阉党之争对实录曲笔影响较深。党争对实录的修纂影响很大,在某种程度上,实录成为党争的政治工具。......
2023-07-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