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人神共舞:古蜀祭典演绎神秘的三星堆

人神共舞:古蜀祭典演绎神秘的三星堆

【摘要】:在古蜀人丰富的精神世界里,人神交往这一主题,始终占据着显著的地位。如果说三星堆的青铜神树反映的是古蜀人通天的观念,那么三星堆的青铜雕像群表现的就是古代蜀国的政治结构和盛大的祭祀活动场面。三星堆遗址庞大的玉石器和青铜器,基本都是用于祭祀的礼器,庞大的数量、精美的制作、多样的品种,足以反映三星堆古蜀国对祭祀的重视以及祭祀场面的隆重。

在古蜀人丰富的精神世界里,人神交往这一主题,始终占据着显著的地位。如果说三星堆的青铜神树反映的是古蜀人通天的观念,那么三星堆的青铜雕像群表现的就是古代蜀国政治结构和盛大的祭祀活动场面。

在2400多年前的《左传》中有这样一句经典名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是中国古代治理国家的崇高信条。“戎”指军事活动,保土卫疆、征伐御敌,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存亡,作为国家大事毋庸置疑;“祀”指祭祀,就是按照一定的仪式,向神灵致敬和献礼,请求神灵帮助人们达成靠人力难以实现的愿望的各种活动。可以说祭祀是从古至今从未中断过的活动,那它在古代又为何被排在“戎”之前呢?

这正是不同时代不同观念的反映。在上古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的物质生活相对贫乏,他们的一切生活都来自于大自然的恩赐,几乎完全是“靠天吃饭”,思维观念也处于原始落后的状态,他们对于诸如刮风下雨、电闪雷鸣等自然现象以及生老病死等不可触知的现象和不可掌握的威力产生了一种畏惧与崇拜,他们认为世间万物上至天地日月,下至山川木石、飞禽走兽都和他们自身一样,有喜怒哀乐、有冷暖饥饱、有爱有恨,有生命的灵气。他们不觉得自己伟大,而是把自己与世间万物都放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甚至自己的力量更渺小、地位更低下,因此他们渴望通过某种方式达到与天地的沟通,与万物的交接,与神灵的感应。当时的统治集团,也就是那些领袖兼巫师的人士,除了自己笃信神灵外,还把“神”作为一种统治手段和统治力量,借神施法、“替天行道”来统驭下民。于是,人们通过巫师作为中介,通过原始宗教活动中的祭祀仪式把祭品献给天地和诸神,祈求赐福攘灾、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丁兴盛、国泰民安……因此,祭祀便自然而然地成了古代国家的头等大事。

三星堆遗址庞大的玉石器和青铜器,基本都是用于祭祀的礼器,庞大的数量、精美的制作、多样的品种,足以反映三星堆古蜀国对祭祀的重视以及祭祀场面的隆重。

几千年前重大的国事活动——祭祀,究竟是怎样的,我们知之甚少,在这里我们仿制了三星堆的部分出土文物,通过戏剧化、舞台化的全景式陈列方式,制作了这个祭祀大典的场景,借以揭示古蜀先民的精神世界,表现万物有灵、人神互通的时代特征。

三千多年的某一天,三星堆古蜀国的国都笼罩在一片静穆、神秘的氛围之中,古蜀国的国家祭祀重器——神坛,庄严、神圣地矗立在高高的祭台之上。来自四方的人民,身着圣洁的服饰,满怀虔诚地聚集在这中心圣地,在大巫师的指引之下,他们或站或跪,祭祀、祈祷,向诸神表述着共同的心声……

神坛的原件出自二号祭祀坑,高53厘米,这是放大了6倍的仿制品。

神坛分三层,底层是圆座和两头莫可名状的神兽;中间一层是圆座和四个抱握着不明杖状物的人像;最上层是四山相连的山形座和呈方斗形的“盝顶式建筑”,中央铸有人面鸟身像。

祭祀大典(模拟场景)

神坛是三星堆文物中内涵最深、玄秘莫测的奇品之一,它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以至于给它命名也不是一件容易之事。学者认为,神坛是古蜀先民宇宙观念的实物模式,神坛上、中、下三层正是古人天、地、人“三界观”最为形象的实物表现。即:底层的神兽代表的是地界;中层人物代表人间;上层代表的是神域天界,中央的人首鸟身像当是一位地位显赫的主神。它表达了古蜀先民包罗万象的,对天地、自然、神灵、人世的认识体系,对于探索古代中国人神话宇宙观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神坛底层的神兽,它们一正一反、平行站立,如果做动态分析,将是按顺时针方向相互追逐,形成周而复始、循环不已的动势,似乎寓意着宇宙天地的斗转星移、自然生命的生生不息,而且其运动的方向估计不是古人随意为之,可能与古蜀先民的天象观有关,顺时针方向与日月星辰从东到西“左旋”的方向是一致的。

神坛下面方形的三级祭台,原型是成都北郊羊子山商末周初时代的一座夯土祭台,现在已不存在。原台高约10米,宽约103米,它以巨大的规模和恢宏的气势成为我国商周时期土台建筑的典型代表。“三星堆”这三座人工夯筑的土堆很可能就是古蜀国的祭祀台,但因年代久远,现在只残存了半座,不便在此复原,而成都地区的古蜀王朝与三星堆古蜀国有承继关系,所以我们将羊子山祭台的结构形状采借于此。

几千年前的祭祀,在我们今天的人看来虽糟粕不少,但古人这种对大自然的敬畏以及与自然和谐的相处之道在环境污染不断恶化、雪灾旱灾水灾、旱灾等自然灾害频发的今天仍有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同时,作为国家大事的祭祀活动对于当时统治阶级治理国家、增强社会团结、社会教化以及对宗教、文学、艺术等形成和发展客观上也曾起过积极作用。

青铜神坛(复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