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发疹性传染病。麻疹是传染性最强的传染病之一。在推广麻疹疫苗接种之前,交通发达、人口密集的大城市中常发生麻疹流行;在推广疫苗接种后,这一现象得到显著改善。世界各地麻疹流行的差异与麻疹疫苗常规免疫的覆盖率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实施广泛的免疫接种之前,麻疹是儿童的常见病,90%以上的人在20岁之前受到过麻疹病毒的感染。目前,WHO已经将麻疹列为继天花、脊髓灰质炎后下一个拟被消灭的传染病。......
2023-08-13
1 常用的统计学指标
1.1 抗体阳性率
抗体阳性率是指某人群中抗体阳性者出现的频率。它表示某一人群的抗体水平,可按该人群中抗体阳性者所占比例计算。
抗体阳性率越高,人群免疫水平越高。比较两组人群抗体阳性率的差异时,采用χ2检验。
1.2 抗体的几何平均效价
为达到对抗体水平半定量的目的,可以用效价表示试验结果。在测定抗体效价时,由于样品以倍数递增的方式稀释,获得的数据属于等比计数资料,因此血清抗体效价的平均值应采用几何均值即几何平均效价(geometric mean titer,GMT)表示。
例如,一组血清标本的抗体效价分别为1∶32、1∶64、1∶32、1∶128,现用以下两种方法计算GMT值。
方法1:
方法2:先取各数据的对数值,计算对数值的算术均数,再计算其反对数值,即为GMT。
对两组人群血清抗体效价进行比较时,可采用t检验。如果采用成对样本设计的研究方法,例如比较同一受试对象免疫前后的抗体效价,则应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
1.3 抗体正常临界值
对正态分布资料或能变换为正态分布的资料,可采用正态分布法估算临界值。估算公式为:
正常临界值=μ±2σ
上式中,μ为均数,σ为标准差。但人群抗体分布通常为偏态分布,这种情况下应该用百分位数法估计正常临界值。
1.4 半数抗体阳性价
人群抗体水平通常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当某年龄或年龄组的抗体阳性率为50%时,该年龄或年龄组即为半数抗体阳性价。人群免疫水平与半数抗体阳性价呈反比关系。
1.5 抗体阳转率
抗体阳转率是指抗体阳转人数占接受两次血清检测总人数的比例。
上式中,N为接受两次血清检查总人数,T为抗体转阳人数和抗体4倍或4倍以上增加的人数。
抗体阳转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第一次结果为阴性,第二次转为阳性;另一种是第一次检测结果为阳性,第二次仍为阳性,且抗体效价是第一次的4倍或4倍以上。抗体阳转率多用于连续性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如预防接种前后或某种传染病流行前后人群抗体阳性率的变化。同样,当比较两组人群抗体阳转率的差异时,采用χ2检验。
2 检测方法的灵敏度与特异度
在根据研究内容和目的选择了合适的检测指标和试验方法之后,对获得的血清学试验结果需要采用明确的标准来判断其是阳性还是阴性。
如果一个血清学试验总是能检出特定的抗体(高灵敏度),而从不会检出其他非特异性成分(高特异度),则该试验是最为理想的检测方法。但高灵敏度和高特异度往往是不可能同时得到的。
由于血清中存在的某些蛋白成分在一定程度上会与抗原发生反应,使得本为阴性的标本也出现了阳性反应(假阳性),这种情况下检测方法的特异度降低;反之,为避免这种非特异反应造成的假阳性而提高判断的阈值,就会降低方法的灵敏度。这种非特异性反应在任何血清学试验都是无法避免的,且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这就很难使哪一种试验方法同时具备高灵敏度和高特异度。可见,试验结果判定标准的确定既非常重要又有一定的难度。
3 血清免疫学检测结果判断
(1)对血清中抗原、抗体检测结果进行判定时,应考虑下列问题:
①是感染还是发病;
②是新近感染还是既往感染;
③感染是否为持续活动状态;
④是否为隐性感染;
⑤是否为交叉感染或混合感染;
⑥是否为非特异性反应;
⑦是否能说明问题的滴度是多少;
⑧滴度波动的意义是什么;
⑨阴性结果的意义是什么。
(2)出现阳性结果一般有以下几种可能:
①真实的病原体感染;
②交叉反应;
③双重感染;
④非特异性反应;
⑤技术误差。
(3)出现阴性结果有以下几种可能:
①真实未感染;
②血清采集过早或过晚,抗原、抗体尚未出现或消失;
③检测方法不当;
④使用了抗生素;
⑤有不完全或封闭性抗体存在;
⑥免疫耐受或免疫缺陷;
⑦系统(技术)误差。
有关传染病流行病学的文章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发疹性传染病。麻疹是传染性最强的传染病之一。在推广麻疹疫苗接种之前,交通发达、人口密集的大城市中常发生麻疹流行;在推广疫苗接种后,这一现象得到显著改善。世界各地麻疹流行的差异与麻疹疫苗常规免疫的覆盖率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实施广泛的免疫接种之前,麻疹是儿童的常见病,90%以上的人在20岁之前受到过麻疹病毒的感染。目前,WHO已经将麻疹列为继天花、脊髓灰质炎后下一个拟被消灭的传染病。......
2023-08-13
即对传染病采用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进行分析探讨,以认识传染病的流行特征,最终目的是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控制传染病。但由于传染病具有上述基本特征,传染病与非传染病的流行病学意义不同,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虽然不同传染病感染后的免疫水平和持续时间有很大差异,但其免疫保护力是传染病流行病学研究中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2023-08-13
在人类与传染病做斗争的过程中,人们不断总结经验,逐步认识并研究传染病及其流行规律,并提出了一系列预防和控制措施。随着人类应对传染病的需求增加及人们对传染病及其流行规律认识的加深,传染病流行病学应运而生。1历史上重大传染病流行的记载1.1雅典瘟疫雅典瘟疫是最早一次有文字记载的瘟疫。这场重大传染病造成了非常惨重的后果,包括军队的损失。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极强、危害性极大的流行性传染病。......
2023-08-13
传染病流行病学通过研究人群中传染病的发生规律,从而制定相应的策略和措施来预防和控制疾病,在此过程中,需要借助不同类型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传染病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和数理法等,其中以观察法和实验法为主。观察法与实验法的最大区别在于是否有人为干预措施。传染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病例一般为传染病患者。它是临床医学和流行病学的一个重要连接点。......
2023-08-13
人体吸入飞沫核后,如果结核杆菌没有被及时消灭或清除,可能造成三种后果:第一,演变成活动性感染;第二,演变成潜隐感染,在宿主体内终身存在;第三,在初次感染数月或数年后发病。......
2023-08-13
关于甲型肝炎的发病机制,目前认为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HAV感染后导致血氨及其他毒性物质的蓄积、氨基酸代谢失调等。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在发病前两周内粪便排毒最为严重,传染性也最强,而患甲型肝炎的儿童和成人在黄疸出现后1周其实并不具有传染性。甲型肝炎通过血液传播罕见,多是因为在病毒血症期输血或由献血者的血液相关制剂引起的。......
2023-08-13
无症状的感染者是HIV流行难以控制的重要原因。病毒阳性而抗体阴性的HIV感染者是更危险的传播者,早期和晚期AIDS患者比较多见。我国HIV感染者经性传播约占6.6%。一些大中城市吸毒人群的HIV感染上升较快。母婴传播在HIV流行的各国均存在,但不是主要传播途径。此外,卫生保健和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因为接触HIV患者的血液或标本,也有感染HIV的风险。对于经皮肤或黏膜暴露于HIV感染物的工作人员,建议使用一个疗程的抗反转录病毒药物进行预防。......
2023-08-13
1病原体乙型肝炎病毒属嗜肝DNA病毒科,主要在肝脏中进行复制。虽然没有发现亚型之间的临床差异,但是它们在地理分布上有所不同,这对流行病学研究十分重要。在黄疸型肝炎患者中,黄疸通常在发病后1~2周内出现。既往的研究还证实,HBV DNA在慢性感染过程中能够与宿主的基因组发生整合,从而促进慢性乙肝相关肝硬化、肝癌的发生发展。患病年龄是决定HBV感染疾病进程的主要因素。......
2023-08-1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