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发疹性传染病。麻疹是传染性最强的传染病之一。在推广麻疹疫苗接种之前,交通发达、人口密集的大城市中常发生麻疹流行;在推广疫苗接种后,这一现象得到显著改善。世界各地麻疹流行的差异与麻疹疫苗常规免疫的覆盖率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实施广泛的免疫接种之前,麻疹是儿童的常见病,90%以上的人在20岁之前受到过麻疹病毒的感染。目前,WHO已经将麻疹列为继天花、脊髓灰质炎后下一个拟被消灭的传染病。......
2023-08-13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志贺菌属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我国古代多部医学著作如《黄帝内经》《伤寒论》等均对菌痢的传染性及其特征进行了描述。1898年,日本学者志贺首次发现了菌痢的致病菌,故命名为志贺菌。目前,菌痢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种重要的传染病。饮食卫生、水源污染等环境因素都与菌痢的传播和流行密切相关,只有不懈地做好防制工作,才能更好地控制其发生和流行,降低疾病负担。
1 病原学
志贺属细菌归属变形杆菌门,也称痢疾杆菌,是人和灵长类动物菌痢的病原体。该菌为革兰阴性杆菌,无荚膜,有菌毛和鞭毛,能运动,可分解葡糖糖,产酸但不产气。根据生化反应和抗原结构,志贺菌属可分为4群47个血清型,其中A群痢疾志贺菌有12个血清型,B群福氏志贺菌有6个血清型和2个变种,C群鲍氏志贺菌有18个血清型,D群宋内志贺菌有1个血清型。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志贺菌属不同。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如美国、欧洲,痢疾杆菌以D群多见,而在发展中国家以B群多见。在我国,志贺菌属以B群为主,但在局部地区或某些时段也会出现以D群为主的情况。
抗生素的发现和使用在菌痢的预防和控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甚至滥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断出现志贺菌属细菌的耐药菌株,而且多耐药菌株在全球各地日趋多见。我国主要流行的福氏志贺菌2a对常见一线抗生素的耐药性发生率很高,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发生率也可高达20%以上,而且不同地区的耐药性毒株的流行情况差异很大。研究表明,耐药相关基因的变异和耐药相关可移动基因元件改变均与志贺菌属细菌的耐药关系密切,但其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2 临床表现
菌痢的潜伏期为数小时至7天不等,平均为1~2天。临床上急性菌痢可以分为三型:①普通型菌痢:主要临床表现为起病急,伴有高热或寒战,腹痛、腹泻和里急后重,大便次数明显增多,每日可达10次以上,为黏液脓血便,病程一般为1周左右。②轻型菌痢:全身症状和中毒症状均较轻,腹泻,稀便,有黏液但无脓血,病程3~7天,治疗不及时会转为慢性。③中毒型菌痢:多见于儿童,高热,起病急,病情重,伴有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常常迅速进展为循环衰竭和呼吸衰竭,但肠道症状较轻。可进一步划分为休克型、脑型和混合型。
急性菌痢病程超过2个月未愈就会发展为慢性菌痢,主要表现为长期反复出现的腹痛、腹泻,大便有黏液,有时伴有脓血,并可出现营养不良和贫血等全身症状。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可将慢性菌痢分为慢性迁延型、慢性菌痢急性发作型和慢性隐匿型三种类型。
3 流行过程
(1)传染源
菌痢的传染源包括急性患者、慢性患者以及细菌携带者,其中以急性菌痢患者为主。但是,由于典型患者容易受到关注并及时得到治疗,所以危害性较小;而不典型病例、轻症患者以及隐匿性感染者常因为被忽略而成为危险的传染源。
(2)传播途径
与其他食源性和水源性疾病相似,粪-口途径是菌痢的主要传播途径。细菌随患者的粪便排出体外,通过不同的方式污染水源或食物,导致其传播和流行。痢疾杆菌感染剂量极小,10~100个活菌就能使健康人发病。此外,日常生活密切接触也可以传播痢疾杆菌。菌痢又有“脏手病”之称,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或卫生条件较差的人群,经生活接触传播也比较常见。
实际上,菌痢的传播途径比较复杂,痢疾杆菌还可以通过苍蝇、蟑螂等媒介进行传播。研究发现,痢疾杆菌可在苍蝇体内存活数天,因此,苍蝇等昆虫作为媒介在菌痢的传播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3)人群易感性
人群对痢疾杆菌普遍易感,劳累、不洁饮食等都是引起菌痢发生和传播的危险因素。机体感染菌痢后产生的抗体在短时间内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这种起保护作用的抗体是局部抗体而不是血清抗体。此外,细胞免疫在痢疾杆菌感染的预防中也具有一定的作用,这种免疫持续时间长,但是在不同菌型之间无交叉免疫。
4 流行特征
菌痢感染呈全球分布。从地理分布看,菌痢主要分布于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寒带和热带地区少见。此外,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发病率较高。我国属北温带和亚热带,菌痢流行情况比较严重,但是各地发病率有较大差异。边远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发病率和报告病例数均较高,且容易发生流行,病死率也较高。
菌痢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在我国南方地区,发病高峰集中在6—7月份;在北方地区,发病高峰集中在7月份和8月份,其主要原因是炎热的气候更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此外,夏秋季人们日常生活中饮水量大,吃生冷食物多,容易导致肠道菌群失调,也为菌痢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的菌痢以0~4岁和5~10岁两个年龄组发病数和病例数最多,其主要原因是婴幼儿的生活不能自理,而且其肠道免疫功能差,感染后容易发病。此外,菌痢发病人群以散居儿童和农民为主,其主要原因可能是:越来越多的农民外出务工,人口流动性增强,而且其居住和饮食卫生条件通常较差,容易引起感染和发病。
5 预防和控制
尽管近年来世界各国在菌痢的预防和控制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它仍然是全球范围内的多发病,而且耐药菌株的流行情况日趋严重。坚持不懈地加强、改善疫情监测和耐药菌株的流行变迁,不断研究流行性痢疾杆菌菌株基因型的分布和变迁,对于菌痢的更有效防控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由于志贺菌属菌型繁多,免疫力不能持久,疫苗研制非常困难,因此,针对菌痢的防控措施还应该包括:①加强卫生知识宣传,讲究个人卫生,增强自我防病意识和卫生防病能力,使菌痢的防制工作成为民众的自觉行动。②对感染病例早诊断、早治疗、早报告,防止急性菌痢转为慢性。此外,应加强卫生环境的治理,尤其是餐饮场所管理和饮用水管理,对于餐饮服务人员,每年都要进行带菌检查,进一步降低食物性菌痢暴发的潜在威胁。③做好日托机构、学校、厂矿、工地的饮食与饮水管理工作,关注散居儿童和流动人口的卫生环境状况,做好垃圾、粪便的无害化处理,进一步减小苍蝇、蟑螂等的传播风险。相信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卫生保健工作的不断完善,菌痢的疫情一定能够得到很好的控制。
有关传染病流行病学的文章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发疹性传染病。麻疹是传染性最强的传染病之一。在推广麻疹疫苗接种之前,交通发达、人口密集的大城市中常发生麻疹流行;在推广疫苗接种后,这一现象得到显著改善。世界各地麻疹流行的差异与麻疹疫苗常规免疫的覆盖率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实施广泛的免疫接种之前,麻疹是儿童的常见病,90%以上的人在20岁之前受到过麻疹病毒的感染。目前,WHO已经将麻疹列为继天花、脊髓灰质炎后下一个拟被消灭的传染病。......
2023-08-13
霍乱是因摄入的食物或水受到霍乱弧菌污染而引起的一种急性腹泻性传染病。由于霍乱经常引起大规模的传播和流行,且其病死率很高,因此该病一直为人所恐惧,并容易造成社会混乱。在霍乱蔓延的国家中,常常有数以千计的人被感染,病死率接近50%。总之,从全球范围来看,霍乱仍是发展中国家须积极防治的传染病之一。24个国家报告霍乱病例419 968例。......
2023-08-13
性传播感染对女性生殖系统的影响尤为严重,主要包括盆腔炎及其后遗症导致的女性生殖系统并发症、与STIs有关的肿瘤、不良围生期结局以及性传播疾病介导的HIV传播。盆腔炎发病率与异位妊娠和不孕症发病率的增加密切相关。此外,与宫颈上皮细胞癌前病变相似,肛门HPV感染也会发生癌前病变。例如,母亲感染梅毒的持续时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将梅毒传染给胎儿的概率。......
2023-08-13
对STIs流行特征的研究促进了STIs传播模型研究的发展。除了上述两个主要因素外,性伴侣关系持续的时间以及伴侣之间发生性关系的频率或性伴侣之间的短间隔也与STIs的传播和流行有关。另外,有多个性伴侣的人群中,核心成员在该人群中维持STIs传播的作用也可能影响这一变量。3感染持续时间STIs的感染持续时间因病原体不同而不同。因此,考虑到这些变量之间明显和微妙的相互作用,有效管理社区内的STIs传播和流行需要注意许多不同的问题。......
2023-08-13
即对传染病采用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进行分析探讨,以认识传染病的流行特征,最终目的是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控制传染病。但由于传染病具有上述基本特征,传染病与非传染病的流行病学意义不同,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虽然不同传染病感染后的免疫水平和持续时间有很大差异,但其免疫保护力是传染病流行病学研究中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2023-08-13
伤寒是一种可能危及生命的、经消化道传播的急性传染性疾病,是全球尤其发展中国家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在我国,伤寒为乙类传染病,属重点防控的传染病。1病原学伤寒沙门菌是引起伤寒的病原菌,人类是其唯一已知天然宿主。伤寒沙门菌不产生外毒素,菌体裂解时产生的内毒素在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6副伤寒副伤寒包括副伤寒甲、副伤寒乙和副伤寒丙三种,是分别由副伤寒甲、乙、丙三种沙门菌感染所致的急性传染病。......
2023-08-13
传染病流行病学通过研究人群中传染病的发生规律,从而制定相应的策略和措施来预防和控制疾病,在此过程中,需要借助不同类型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传染病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和数理法等,其中以观察法和实验法为主。观察法与实验法的最大区别在于是否有人为干预措施。传染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病例一般为传染病患者。它是临床医学和流行病学的一个重要连接点。......
2023-08-13
在人类与传染病做斗争的过程中,人们不断总结经验,逐步认识并研究传染病及其流行规律,并提出了一系列预防和控制措施。随着人类应对传染病的需求增加及人们对传染病及其流行规律认识的加深,传染病流行病学应运而生。1历史上重大传染病流行的记载1.1雅典瘟疫雅典瘟疫是最早一次有文字记载的瘟疫。这场重大传染病造成了非常惨重的后果,包括军队的损失。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极强、危害性极大的流行性传染病。......
2023-08-1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