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HIV/AIDS的预防和控制现状过去30年间,HIV感染者广布世界各地,影响着人类的健康、生活和工作,甚至涉及刑事犯罪案件如贩毒、吸毒等。发展中国家的HIV/AIDS预防问题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值得注意的是,在非洲等地区,结核病是HIV感染者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所以这些地区的国家应高度重视HIV/AIDS与结核病控制方案的整合。2HIV/AIDS的预防研究进展首先,全世界都在努力研制可以用于预防HIV感染的安全、有效的疫苗。......
2023-08-13
在了解病因之前,AIDS最初被定义为“从未患有免疫缺陷的人发生的严重机会性感染性疾病”,例如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和卡波西氏肉瘤。后来确定了HIV是AIDS的病因,并且越来越多地了解了该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表现。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控制HIV的传播和流行,各国均开展了HIV和性病的哨点监测工作,以便及时了解HIV流行动态。泰国从1967年开始,共设立了36个HIV防治中心和13个性病防治中心;我国因为HIV输入较晚,于1995年才在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推荐和帮助下开始对部分高危人群进行哨点监测HIV。哨点监测不仅对高危人群非常有效,对一般人群更可以提前揭示艾滋病流行的潜在威胁。目前,最常用的AIDS病症报告的标准是CD4细胞计数小于200个/微升。
对于HIV预防方案是否可以遏制该病流行的实时评估表明,监测HIV感染的发生率至关重要。以美国为例,图6-1展示了从1985年至2005年期间,美国AIDS病例、AIDS死亡人数和存活的AIDS患者的流行情况。由图可见,1985年至1993年AIDS病例和死亡人数稳步增加,随后在1993年至1997年急剧下降。1993年左右的急剧上升和下降是由于在AIDS病例定义中增加了免疫标准。许多CD4细胞计数低于200个/微升的HIV感染者直到1993年才被诊断出患有AIDS。由于联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的普及,1995年至1997年期间AIDS发病和病死率出现下降,这也可能与1980年代中后期发生的HIV感染率下降有关。随后在1997年至2004年,AIDS病例和死亡病例数大体不变,2005年报告AIDS病例数有所增加。同期AIDS相关病死率不断降低,直至每年不到2万人,并且由于每年大约有40 000名新诊断患者,这使得在世的HIV/AIDS感染者人数不断增加。这也意味着要确保为这些人提供治疗和护理并采取干预措施,以防止HIV/AIDS的进一步传播。
图6-1 AIDS年病例数、死于AIDS的人数与AIDS患者生存人数(美国,1985—2005年)
在全球范围内,联合国AIDS规划署(UNAIDS)和世界卫生组织(WHO)每年都会发布HIV/AIDS的监测情况。在发展中国家,由于AIDS和HIV病例监测系统不够完备,只能通过对就诊的产前妇女进行多次横断面的HIV血清学调查来监测HIV趋势,并以此代表生育年龄内性活跃成年人群。据UNAIDS/WHO统计,截至2006年底,有3 950多万人感染HIV,其中大多数(63%)生活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2006年,估计有430多万人新感染HIV,290多万人死于AIDS(表6-1)。
表6-1 2006年全球新感染HIV的成年人和儿童的估计数量、HIV感染者数量以及2006年死于HIV感染的数量(根据地区划分)
目前,HIV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模式有着显著的差异。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估计有2 470万人感染HIV,其中主要源于异性性传播。南部非洲成年人中HIV感染率最高,一般为17%~39%。南部非洲孕妇的HIV血清阳性率全球最高,达20%~50%,东部、西部和中部非洲的HIV感染率也已达到5%~20%。至2006年,尽管总的非洲HIV感染率已趋于稳定,但莫桑比克、南非和斯威士兰等一些南部非洲国家的HIV感染率有所提高,而肯尼亚和坦桑尼亚等东非国家的感染率已经开始稳定或下降。在亚洲,目前约有780万(19.7%)的HIV感染者,但该病仍在继续扩张,受感染者主要是注射吸毒者、性工作者及其客户,也包括男男性接触者。在中国,HIV/AIDS正在逐渐从高危人群扩散到普通人群。印度的HIV/AIDS疫情出现多样化,在一些地区的感染率增加,而其他地区的感染率则降低或稳定。近些年来,HIV/AIDS疫情在东欧、中亚和俄罗斯也有所增加,到2006年,该地区约有170万人感染HIV,注射吸毒是该地区HIV传播的主要原因,可以预见将来的传播仍然会继续增加。在拉丁美洲,目前约有170万HIV感染者,主要源于注射吸毒和男男性传播。在西欧的工业化国家和澳大利亚,尽管HIV流行率普遍较低,但其流行和分布模式与美国的相似。
有关传染病流行病学的文章
1HIV/AIDS的预防和控制现状过去30年间,HIV感染者广布世界各地,影响着人类的健康、生活和工作,甚至涉及刑事犯罪案件如贩毒、吸毒等。发展中国家的HIV/AIDS预防问题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值得注意的是,在非洲等地区,结核病是HIV感染者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所以这些地区的国家应高度重视HIV/AIDS与结核病控制方案的整合。2HIV/AIDS的预防研究进展首先,全世界都在努力研制可以用于预防HIV感染的安全、有效的疫苗。......
2023-08-13
由于汉诺威分析仪灵敏度很高,焊接过程中任何偶然因素引起的不稳定都会被记录下来,为分析导致过程不稳定的因素提供了数据信息。本节介绍的两个实际案例说明可以利用汉诺威分析仪灵敏度高的特点,对焊接过程进行监测。......
2023-06-30
声音的传播介质有空气、液体和固体,它们分别称为空气声、液体声和固体声等。人类生活在一个声音的环境中,通过声音进行交谈、表达思想感情,以及进行各种活动。这些为人们生活和工作所不需要的声音称为噪声。从物理现象判断,一切无规律的或随机的声信号叫噪声;噪声的判断还与人们的主观感觉和心理因素有关,即一切不希望存在的干扰声都叫噪声。......
2023-11-23
工业固体废物和生活垃圾在堆放过程中由于雨水的冲淋和自身的原因,可能通过渗滤而污染周围土地和地下水,因此对渗滤液的测定是很重要的。典型安全填埋场也设有渗滤液采样点,见图4-5。......
2023-11-23
图9-17为水温自动监测仪的工作原理。在连续自动监测中,常用自动平衡电桥式电导仪和电流测量式电导仪测量。测量槽内污物可采用超声波清洗装置定期自动清洗。有两种分光光度式高锰酸盐指数自动监测仪,一种是程序式高锰酸盐指数自动监测仪,另一种是流动注射式高锰酸盐指数自动监测仪。......
2023-11-23
受到污染的生物,在生态、生理和生化指标、污染物在体内的行为等方面会发生变化,出现不同的症状或反应,利用这些变化来反映和度量环境污染程度的方法称为生物监测法。根据生物所处的环境介质,生物监测可分为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空气污染生物监测和土壤污染生物监测。从生物分类法划分,生物监测包括动物监测、植物监测和微生物监测。本章分别介绍各环境介质污染的生物监测方法、生物体内污染物含量监测以及生态监测。......
2023-11-23
为实时获取污染物的变化信息,正确评价污染现状,为研究污染物扩散、迁移、转化规律和科学监管提供依据,必须采用连续自动监测技术。工业发达国家饱尝了环境污染的危害,20世纪60年代开始建立区域性监测网,应用自动监测仪器,并引入遥测技术。自动监测仪器的研制和生产也有了较快的发展。......
2023-11-23
饮用水源地和流经主要风景游览区、自然保护区、与水质有关的地方病发病区、严重水土流失区及地球化学异常区的水域或河段,应设置监测断面。水体污染比较严重时,酌情增加采样监测次数。底质每年在枯水期采样监测一次。......
2023-11-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