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发疹性传染病。麻疹是传染性最强的传染病之一。在推广麻疹疫苗接种之前,交通发达、人口密集的大城市中常发生麻疹流行;在推广疫苗接种后,这一现象得到显著改善。世界各地麻疹流行的差异与麻疹疫苗常规免疫的覆盖率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实施广泛的免疫接种之前,麻疹是儿童的常见病,90%以上的人在20岁之前受到过麻疹病毒的感染。目前,WHO已经将麻疹列为继天花、脊髓灰质炎后下一个拟被消灭的传染病。......
2023-08-13
人类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与传染病进行着长期的斗争。随着对传染病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传染病流行病学应运而生,其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在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流行病学家的不懈努力,传染病流行病学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
1 传染病的定义和特征
1.1 定义
传染病(infectious disease,communicable disease)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以及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疾病。传染病病原体主要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寄生虫等。这些病原体一般通过感染的人、动物或储存宿主直接或间接地引起传播,感染易感者。
1.2 特征
与其他疾病相比,传染病具有以下特征:
(1)有特异的病原体。每一种传染病都是由特异的病原体(包括微生物与寄生虫)所引起的。历史上很多传染病都是先认识其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然后认识其病原体的。
(2)有传染性。病原体从宿主体内排出体外,通过一定方式到达新的易感染者体内,呈现出一定的传染性,其传染强度与病原体种类、数量、毒力、易感者的免疫状态等有关。传染性是传染病与其他感染性疾病的根本区别。例如,耳源性脑膜炎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在临床上都表现为化脓性脑膜炎,但前者无传染性,无须隔离,后者则有传染性,必须隔离。
(3)有流行病学特征。传染病具有流行性、地方性和季节性的特点。流行性是指传染病的流行强度,包括散发、流行、大流行、暴发。散发性是指传染病发病在某地呈现历年来的一般发病率水平。当发病率水平显著超过历年该传染病的散发发病率水平时,称为流行;传染病的流行范围甚广,超出国界或洲界时,称为大流行;传染病病例发病时间的分布高度集中于一个短时期之内者,称为暴发。传染病的地方性是指传染病常在某一地区呈现发病率增高或只在某一地区发生的现象,如虫媒传染病、自然疫源性疾病等具有地方性的特点。而季节性是指传染病的发病率在年度内有季节性升高的现象,这与不同季节温度、湿度的变化有关。
(4)有感染后免疫的特征。人体感染病原体后,无论是显性还是隐性感染,都能产生针对病原体及其产物(如毒素)的特异性免疫力。感染后免疫的持续时间在不同传染病中有很大差异。一般来说,病毒性传染病(如麻疹、脊髓灰质炎、乙型脑炎等)感染后免疫的持续时间最长,往往保持终身,但有例外,如流感。细菌、螺旋体、原虫性传染病(如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病、钩端螺旋体病)感染后免疫的持续时间通常较短,仅为数月至数年,也有例外,如伤寒。然而也有传染病不具有感染后免疫的特征。例如,患蠕虫病(如血吸虫病、钩虫病、蛔虫病等)后通常不产生保护性免疫力,因而往往会重复感染。
2 传染病流行病学的定义和特征
2.1 定义
传染病流行病学(infectious disease epidemiology)是研究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发生、流行过程及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并制定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对策与措施的科学。即对传染病采用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进行分析探讨,以认识传染病的流行特征,最终目的是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控制传染病。
2.2 特征
传染病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研究方法及其应用与非传染病流行病学类似。但由于传染病具有上述基本特征,传染病与非传染病的流行病学意义不同,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传染病病例也有可能是一个危险因素(risk factor)
在非传染病流行病学中,危险因素和病例的区分鲜明。例如,吸烟是冠心病的一个危险因素,高血压是脑卒中的一个危险因素,甲醛超标是白血病的一个危险因素,酗酒是肝硬化的一个危险因素,通过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可降低相关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不受任何其他同类疾病患者的影响(即不传染)。例如,某人有发生高血压的危险并不受其邻居患高血压的影响;又如,在医院里对糖尿病患者加强治疗并不能减少其在整个人群中新病例的发生。然而,对于诸如霍乱等传染病而言,一个人患霍乱的风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周围霍乱患者的人数,及时发现并治愈霍乱患者,将会降低整个人群霍乱的发病率;同样,对于流行性感冒(流感)患者的治疗将大大降低其家庭成员及与其密切接触者的感染风险。
上述事例说明,对于未患传染病的人而言,传染病病例也是一个危险因素,这使得流行病学经常描述的病例与危险因素的区别变得模糊。一个传染病病例或病原携带者(carrier)可作为传染源,因此在流行病学研究中必须考虑与其接触的人数、接触方式与频率,同时还要考虑周围人群对该传染病的免疫水平、防护措施等因素。病原携带者是指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既有可能是发病源又有可能是易感者。病原携带者在许多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如果忽略他们的存在,可能会导致疾病的暴发和广泛传播。
(2)传染病患者感染后可产生免疫力
感染过天花的人可获得终身免疫力而不会再患天花。虽然不同传染病感染后的免疫水平和持续时间有很大差异,但其免疫保护力是传染病流行病学研究中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另外,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发病与否不仅取决于病原体的毒力和感染剂量,更重要的是取决于机体的抵抗力(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力和特异性免疫力,以及易感性)。而其他非传染性疾病,如由化学因素和物理因素(如毒物、辐射等)引起的疾病,只要机体的暴露水平达到一定剂量或强度,就会发病并且不产生免疫力。
(3)流行动力学存在差异
与非传染病的传播速度相比,传染病的传播速度要快得多。传染病在非免疫人群中传播时,发病常常按几何级数甚至指数曲线增长,传播迅速;而非传染病的发病一般呈算术级数缓慢增长。因此,传染病流行病学所研究的事件多需要紧急处理,决定采取某些预防控制措施的时限非常短暂,研究时间也非常短促,往往只有几天甚至更短的时间。非传染病作为复杂疾病,通常由环境因素、行为危险因素以及遗传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因此,非传染病流行病学研究通常是纳入大规模、长期调查的公共卫生项目,一般需要花数年时间才能完成。
(4)控制传染病与非传染病的效果不同
传染病的控制效果往往显得快而明显。对传染病采取特异性预防控制措施通常能很快发挥作用,效果明显。即便对某些新发传染病暂时尚无明确的针对性措施,但只要采取了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就能取得显而易见的效果。非传染病的防控效果则不能与之相比。例如,对于胆固醇是否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问题已经争论了数十年,虽然目前认为胆固醇作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已经非常明确,但通过降低胆固醇来预防这些疾病的效果并不明显。因此,传染病流行病学已经不仅仅限于一般的回顾性调查,而是应该更多地关注预防和控制对策;而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病学却须着力于进一步明确新的危险因素。
有关传染病流行病学的文章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发疹性传染病。麻疹是传染性最强的传染病之一。在推广麻疹疫苗接种之前,交通发达、人口密集的大城市中常发生麻疹流行;在推广疫苗接种后,这一现象得到显著改善。世界各地麻疹流行的差异与麻疹疫苗常规免疫的覆盖率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实施广泛的免疫接种之前,麻疹是儿童的常见病,90%以上的人在20岁之前受到过麻疹病毒的感染。目前,WHO已经将麻疹列为继天花、脊髓灰质炎后下一个拟被消灭的传染病。......
2023-08-13
传染病流行病学通过研究人群中传染病的发生规律,从而制定相应的策略和措施来预防和控制疾病,在此过程中,需要借助不同类型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传染病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和数理法等,其中以观察法和实验法为主。观察法与实验法的最大区别在于是否有人为干预措施。传染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病例一般为传染病患者。它是临床医学和流行病学的一个重要连接点。......
2023-08-13
在人类与传染病做斗争的过程中,人们不断总结经验,逐步认识并研究传染病及其流行规律,并提出了一系列预防和控制措施。随着人类应对传染病的需求增加及人们对传染病及其流行规律认识的加深,传染病流行病学应运而生。1历史上重大传染病流行的记载1.1雅典瘟疫雅典瘟疫是最早一次有文字记载的瘟疫。这场重大传染病造成了非常惨重的后果,包括军队的损失。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极强、危害性极大的流行性传染病。......
2023-08-13
人体吸入飞沫核后,如果结核杆菌没有被及时消灭或清除,可能造成三种后果:第一,演变成活动性感染;第二,演变成潜隐感染,在宿主体内终身存在;第三,在初次感染数月或数年后发病。......
2023-08-13
关于甲型肝炎的发病机制,目前认为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HAV感染后导致血氨及其他毒性物质的蓄积、氨基酸代谢失调等。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在发病前两周内粪便排毒最为严重,传染性也最强,而患甲型肝炎的儿童和成人在黄疸出现后1周其实并不具有传染性。甲型肝炎通过血液传播罕见,多是因为在病毒血症期输血或由献血者的血液相关制剂引起的。......
2023-08-13
无症状的感染者是HIV流行难以控制的重要原因。病毒阳性而抗体阴性的HIV感染者是更危险的传播者,早期和晚期AIDS患者比较多见。我国HIV感染者经性传播约占6.6%。一些大中城市吸毒人群的HIV感染上升较快。母婴传播在HIV流行的各国均存在,但不是主要传播途径。此外,卫生保健和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因为接触HIV患者的血液或标本,也有感染HIV的风险。对于经皮肤或黏膜暴露于HIV感染物的工作人员,建议使用一个疗程的抗反转录病毒药物进行预防。......
2023-08-13
1病原体乙型肝炎病毒属嗜肝DNA病毒科,主要在肝脏中进行复制。虽然没有发现亚型之间的临床差异,但是它们在地理分布上有所不同,这对流行病学研究十分重要。在黄疸型肝炎患者中,黄疸通常在发病后1~2周内出现。既往的研究还证实,HBV DNA在慢性感染过程中能够与宿主的基因组发生整合,从而促进慢性乙肝相关肝硬化、肝癌的发生发展。患病年龄是决定HBV感染疾病进程的主要因素。......
2023-08-13
结核杆菌是结核病的病原体,属于分枝杆菌,主要包括牛分枝杆菌、田鼠分枝杆菌和非洲分枝杆菌。这种原发性耐药通常出现在被耐药结核病患者传染的患者身上。继发性耐药是指抗结核药物治疗开始时结核病患者感染的结核杆菌对抗结核药物敏感,但在治疗过程中发展成耐药。在临床上可以通过对不同患者体内病毒体载量的估计进行科学的治疗,以规避继发性耐药的发生风险。潜隐感染患者只使用INH不会因抗生素选择而产生耐药菌株的发生风险。......
2023-08-1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