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无中生有:三十六计中败苻坚

无中生有:三十六计中败苻坚

【摘要】:东晋末年,前秦皇帝苻坚占据中国北方。苻坚接到前秦军大败的消息,慌忙登上寿阳城楼。各队的将领被狂奔的人群拥推着后退,已无法阻止。关键在于苻坚被晋军无中生有的状况所惑,产生错觉而恐惧所致。无中生有的妙处在于使敌人防不胜防,其关键在于掌握对手的心理。可以说,无中生有的应用是高级将领斗智的最高境界。在现代商战的领域中,“无中生有”常被用作骗术,欺骗顾客,这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警惕。

东晋末年,前秦皇帝苻坚占据中国北方。当时东晋王朝的首都在南京,由谢安担任宰相。苻坚野心勃勃欲灭东晋以统一中国,于是强征各族人马,动员百万大军向东晋发起大规模的侵略战争。而东晋却只有八万甲兵,由谢石、谢玄率领。双方力量的对比甚为悬殊。

公元383年,十月,苻融率领的前秦军攻克淝水西岸重镇寿阳(今安徽寿县)。接着把前来援助的晋军前围困在硖石(今安徽凤台县西南),并控制了洛涧(今安徽定远县西南),阻止了东面来解围的谢石的晋军。谢石在离洛涧二十五里处扎营。前秦军为初始的局面沾沾自喜,等待晋军来投降,毫无战斗准备。

谢石立刻派五千人连夜偷袭了洛涧的秦军大营。在一片混乱中,前秦军主将梁成被杀,前秦军弃营而逃,晋军紧追不放,大批前秦军跳进淮水淹死。这一夜,前秦军死伤一万五千人,晋军占领了洛涧。天一亮,谢石、谢玄一面派兵乘胜沿淮河西进,解了硖石之围,一面率大军挺进到淮水东岸,隔河与前秦军相望。

苻坚接到前秦军大败的消息,慌忙登上寿阳城楼。向东望去,见晋军旗号鲜明,阵容严整;再听八公山下,传来晋军阵阵操练声。他很吃惊。这时刮来一阵北风,迎风向北远眺,恍惚之间,只见八公山上,漫山都是晋军,他感到心慌意乱。其实,那是八公山上的草木被刮得摇摆起伏。这就是后人说的“草木皆兵”。

这时,谢玄派了一名使者去寿阳,请求前秦军后退腾开一块地方,以便晋军过河决战。苻坚认为前秦军有近百万大军,以决战消灭晋军不成问题;如果不让出一块地方来,倒显得自己胆怯了。

他灭东晋心切,同意后退,并想趁晋军渡河时再出奇兵消灭他们。苻坚讥笑晋军太不自量力了。其实,谢玄早料到苻坚的想法,故意装出螳臂挡车不自量力的错举,使苻坚轻敌;而且正确估计了秦军多是被强征来的各民族士兵,矛盾纠纷很多,而且都有厌战动摇的心理,从而大胆制定了以假相掩盖真相,以少胜多的策略。

苻坚出了寿阳城,命令苻融传令全军后退,让出战场。没想到前秦军士兵乘机争先恐后地向后奔跑,谁也不愿去送死,几十万大军人挤马踏,乱成一团。这时东晋的间谍在前秦军的后阵连声大喊:“秦军败啦!”后阵的军队以为是前阵败了下来,转身向后狂逃。各队的将领被狂奔的人群拥推着后退,已无法阻止。晋军乘机渡过淝水大举冲杀过来。前秦军先锋苻融竟被冲来的人流撞下了马,被晋军乱刀砍死。前秦军失去统帅,如脱缰的野马,向寿阳西北逃命,狂奔中听到风声鹤唳,也以为是追兵到了。逃出来的士兵已断了炊火,又冻又饿又没有接济,又死了十之七八。苻坚在逃跑中,肩膀也中了一箭。等他逃回洛阳时,只剩十几万人了。

东晋的兵力只有前秦的十分之一,为什么能大获全胜呢?关键在于苻坚被晋军无中生有的状况所惑,产生错觉而恐惧所致。

【精评】

无中生有,就是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以假乱真,以真代假,让敌人摸不着头脑。“无”是假的现象,目的是为了掩盖真的意图。无中生有的妙处在于使敌人防不胜防,其关键在于掌握对手的心理。可以说,无中生有的应用是高级将领斗智的最高境界。在现代商战的领域中,“无中生有”常被用作骗术,欺骗顾客,这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警惕。